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备课

如何备课

来源:保捱科技网
如 何 备 课

一、备课的意义

备课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教师的职责和应遵守的规则。

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即使备课,有时还教得不成功,不备课就更无把握。因此,备课是教学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讲什么?怎样讲?事先都要周密考虑,精心设计。教师好比导演,如果对剧本不了如指掌,对演员不彻底了解,也就不会导演出内容生动、剧情感人的好戏来。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经过深思熟虑,了然于胸,才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备好课不仅是讲好课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教学经验和提高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备课的内容

怎样备课,方法多种多样,不一而论。其中做好“十备”是基础。

备教材

教材,包括教科书、参考资料、电化教材等 备教材,可分为四步或说四个层次:

熟悉教材要求:通览教材,熟悉其教学内容、组织结构、插图构思、练习安排等具体内容。同时,兼顾前后,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已学教学内容\"和\"后续教学内容\"的相应内容,确定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分析教材要求:明确让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清让学生掌握知识的三个不同要求:○1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知道\"是什么\",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它们);○2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能说清\"为什么\",以及与其它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关系);○3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所学知识迅速、灵活地解决一些问题,即知晓\"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形成能力);然后,找出重难点,寻求问题的讲解角度,考虑如何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杜绝弱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使思想教育寓于教材讲解之中;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潜在因素,使智力发展寓于知识传授之中;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处于要学、爱学、好学之中;挖掘教材的实践性;考虑理论联系实际,使能力培养寓于知识运用之中。

处理教材要求:按照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哪些精讲、哪些简略,补充哪些、省略哪些,与已知有联系的部分怎样衔接、与其它学科相关的内容如何分工,并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考虑相应方法,以使教材变为学生易懂、爱学的教材。

1

备教参。\"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有一桶水\"。教师要广泛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开拓知识领域。教师知识丰富了,方能得心应手,讲解自如。

教师应通过备内容,做到善于使用教材(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选用知识系统、图文系统及作业系统三者俱佳的教材;能将文字语言变为教学语言,使学生乐学、易学、爱学),最终要做到:懂、透、化。所谓懂,就是对教材基本结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和基本概念都一清二楚;所谓透,就是对教材了解得详尽而深入,熟悉而精确,能理清纵横关系,掌握\"字里字外\"之意,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所谓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

备学生

在重视研究教材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了解、分析和研究,这是教学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把握: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兴趣爱好、性格气质。2、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品德意志、学习态度、思维方式。3、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即了解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已能运用;哪些学生不甚理解,用不太好;哪些学生虽已领会,但不深刻而容易出错。4、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

备导入

每节课都必须精心构思导入,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造成积极思维的环境气氛。 (2)让学生在十分迫切的要求下学习。 (3)提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备层次

所谓备层次,即备课堂的教学过程和具体步骤。

教学过程主要有下面三个部分构成:激疑引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

备设问

设问要避免下列几个倾向:

(1)所问的问题过于简单,一问一答没有思考性。“是不是?”、“对不对?”这种口头禅的设问要克服掉。

2

(2)前面已经嚼得很烂,所要问得结论已经很明朗,水到渠成得设问,学生可以毫不费劲地回答出来。

(3)设问地问题表述不清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或设问地问题太大,大部分同学无法回答。

备训练(即教学方法)

备方法,就是在解决\"教什么\"的基础上,落实\"怎么教\",即根据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进行教法的设计、选定和加工。因为方法是集教师观念、知识、经验、能力、智慧之大成,最能体现教师的功底,所以说,它是备课中的高层次内容。备方法,实质是把教材个性、学生个性科学地组合并升华为一个大的个性化教学系统。其中也包括教师\"备自身\",即教师本人对自己的教学才华作主动调整、积极挖掘,充分施展而进入角色。

备方法应包括:○1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考虑如何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至理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怎样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处理弱点;○2如何导入新课,讲授新课;○3怎样引发兴趣,强化动机,吸引注意,启迪思索,鼓励创新;○4如何联系实际,使用什么仪器设备,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进行什么演示和示范。

备方法的要求:一是灵活多样。根据青少年好奇求新的心理特征,教学方法必须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富于变化,努力寻求适宜的新颖方法。尽力做到\"堂堂有异,课课有别\",常教常新。比如;有时故布疑阵,以新奇吸引学生;有时绘声绘色,以形象感染学生;有时展示图物,以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总之,根据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应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但都必须以启发式和注重培养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精讲巧练,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切忌形成定势、千篇一律、一成不变。二是不仅要备教法,还要备学法,研究学生如何\"学\",从\"学\"的角度来研究教,以使学生能够\"会学\"。三是教师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标新立异\"、 \"独辟蹊径\"、\"别开天地\",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简而言之,要注重方法的优化,以使教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学得情趣盎然、喜闻乐\"受\",从而以最少的时间与精力获得事半功倍乃至最佳教学效果。

选择教学方法应根据的一般原则: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符合学科特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3

备小结(如何对本次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巩固复习)

1、要尽量引导学生总结

2、要注意将本节课的知识纳入系统之中 3、要充分发挥小结的作用

备语言

1、要使自己的语言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2、备课时就要构思好教学语言 3、要有意识地克服口头禅 4、要多考虑一些鼓励性的语言

备板书

1、要有明确的课题 2、字迹公正,表达规范 3、作图正确,线条清晰

4、周密考虑,布局合理、清晰整齐

备课件,备教具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使用教具,可使讲授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也会更加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同时又可节省教学时间。

在做好“十备”的基础上,还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确定好教学目标,落实好目标导向原则 2. 重点、难点的确立与解决

教学重点即教学内容要突出的单词、句型、语法等内容以及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难点即大部分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 难点来自教材、学生和教师。 难点来自教材

教材之所以难,主要有这几种情况:( 1 )教材抽象。抽象的东西就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抽象的内容之所以难,主要是感性材料不足,学生理解不了。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2 )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

4

误解的知识。解决的方法是新旧联系、反复对比,从比较中见异同,从对比中分清正误。 难点来自学生

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脸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难点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考虑。由于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对于甲是难点的,对于乙就可能不是难点。所以,难点不是千篇一律的,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 难点要从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考虑。

所以,难点不是绝对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的。。同样一个教材,在不同的班级,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如果仅仅根据教材来确定难点,那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却教师却轻描淡写,一掠而过,而学生认为容易的地方,教师却罗哩罗唆,讲个没完。要想避免这种结果,就一定要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观察和分析学生的能力与水平,并深入到学生中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 难点来自教师

由于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不同,钻研教材的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劣,组织教学的好坏也是造成难点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要善于从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生的认识规律来分析教材,确定难点,按照知识的发展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进行教学。同时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技能到技巧进行讲练。 3. 学生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4. 发挥教师的组织、参与、引导作用,多种方法辅助教学 5. 认真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

填写教学后记,进行反思、创新

授完课每节课后可以记一点教学最成功之处或不足之处,也可以记一点学生“教”老师的收获,也可以摘抄学生作业中最优解法与典型错误,以利校正,指导教学实践 反思不能只停留在对教学实践行为、教学经验的反省,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教学实践活动。

教师对新理念的领悟,新观点的接受,新要求的落实,不是通过短期的学习就能达到的,必然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转变过程,必然要经过实践——反思——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设计不可能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让它更加完善,更加完美。

5

隐性备课最重要的是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的第一步就是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钻研教材的第二步是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一般要读四、五遍对于情感型课文,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朗读是钻研教材最重要的一环。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是赋予作品以生命。老师朗读水平有多高,学生就会有多高,甚至超过老师。“备”朗读,第一是多读,第二是多听别人读,听录音,第三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钻研教材的第三步是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钻研教材的第四步是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老师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我先答一答。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

以上就的是钻研教材的几个方面。钻研教材是备课的最重要的一环。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隐性备课还包括查阅资料。接下来是思考教法。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 总之,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

写到这里,关于备课的话题似乎可以画个句号了。但意犹未尽,我还想就写“教后记”(反思)说几句话。可以这样说,我是在不断地写教育、教学札记的过程中成长的。“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的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6

听课是年轻教师成长的必由途径,也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有效策略。而实际上目前的听课却流于形式,上课的为完成任务,听课也同样是为了完成任务,教学处同样还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睁只眼闭只眼,于是出现这种怪现象:开展教研课的时候,听课的教师在下面扎堆聊天,上课的老师上完课也完事大吉,等到期末的时候大家相互抄听课本完成教研活动任务。这使得学校的教研活动大多流于形式,老师从中也不能吸取营养。其实听课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的最好途径,如果我们认真对待,完全可以在听课中成长。结合笔者的经验,在听课的时候采取一定的策略,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1. 预设,有准备地听课。

一般开展教研活动之前,会提前通知,告知听课的课题和执教人员。这个时候我们就做一下预设,假如是自己上这篇课文准备怎样上,在哪里体现三维目标。如果是多次听过课的执教教师还可以这样设想:根据以前听课对执教教师的了解,执教教师可能会怎样上这节课。

这样做一番预设,使自己先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便于听课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吸取执教教师的长处。做到有准备地听课。 2. 推理,一步一个脚印。

推理是伴随着听课的过程同步进行的,在听课的同时,按照执教教师的思路和风格顺势推理执教教师接下来可能的教学策略,逐步推理,逐步跟进,既掉动了自己和积累,又培养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乐于思考的习惯。 3. 辩证,明明白白听课。

在推理的基础上,逐步地跟执教教师的实际方法进行比照,并揣摩玩味执教教师这样施教的用意,比较自己的推理跟执教教师施教方法各自的特色。

4. 归位,理性地听课。

在进行一番推理辩证之后,对于执教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归位,思考一下执教的教学策略实践了哪一种教学理论,执教教师是按哪一理论来选择教学策略的。 5. 交流,在听课中成长。

目前教研活动中最不应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听课后的交流跟不上,要么没有,要么大家都说好,使听课促进成长的功能没有发挥。不管是执教教师,还是听课教师,听课后的交流都是必要的,即时的交流有助于思想的碰撞,只有碰撞才会产生火花。乐于交流,才能真正在听课中成长。

“上课要带领学生到教材中走上一遭”,听课又何尝不需要到课堂中走一遭呢?只要我们用心地去听课,就能在听课中学习,在听课中成长。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