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达斡尔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的创新思考

关于达斡尔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的创新思考

来源:保捱科技网
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 2013年第6期(总第137期) 民族学与人类学 关于达斡尔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的创新思考 宋智梁,张良祥,姚大为 (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 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视角,对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的类型、社会功能、文化价值等进行 深入研究,深入剖析保护传承过程中存在的症结问题,提出若干针对性强的对策措施,以实现新形势下民族 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C9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13)06-0133-05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 产公约》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 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 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 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 场所。”_l 达斡尔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民族传统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漫长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传递和演变下来的 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活态人文遗产”,它充分体现 了该民族的伟大生命力和无限创造力,当下背景 下实施有效保护对于推动民族文化认同、促进跨 民族文化交流与互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 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表现 出相当大的热情,通过寻找更为有力的保护传承 支点,“对继承和弘扬达斡尔族优秀传统体育文 化,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团结和文化 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将产生 重大而深远影响” 。基于此,本文试就达斡尔 族民族传统体育诸相关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收稿日期:2013—08—26 一、独具特色的达斡尔族传统体育 达斡尔族是长期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少数 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莫力 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及黑龙江 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龙江县以及新 疆塔城等地。其中,“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 尔自治旗是全国唯一的达斡尔自治旗” 。据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总人 口13.24万人。达斡尔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勤 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伟大民族,他们在长期的农 牧、渔猎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别具地域特色的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据粗略统计,在达斡尔族民 间传统体育项目中,既有适应狩猎生产或抵御外 敌入侵需要而形成的骑马、射箭运动,也有摔跤、 扳棍、颈力赛等游戏项目。 1.曲棍球。曲棍球是民间最为流行的传统体 育项目之一。据考证,达斡尔族曲棍球游乐项目 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早在辽代,达斡尔族先祖契 丹人就广泛开展了这项古老而又原始的体育运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2010692);2013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 究项目(12532407);2012年齐齐哈尔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2012ZSYO015);2013年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 研究重点项目(2013118) 作者简介:宋智梁(1979一),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研 究;张良祥(1966一),男,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研究;姚大为(1963一),男,汉 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传统体育与管理研究。 ・1 33・ 动。曲棍球赛多在传统节日、春秋空闲之季、集会 或婚嫁喜庆之日,以氏族部落(莫昆)或村屯为单 位举行,比赛场地大多选在平坦的草地或村中的 开阔地,场地大小无统一规定。传统曲棍多是选 取根部弯曲的幼柞树加工制作的,木球则是用杏 树根做的,球直径10至12厘米,分毛球、木球、火 球三种,一般少年喜欢打毛球,青年则打木球。其 中,“毛球用第畜毛团制而成,火球是用桦树上长 的硬化了的白菌疙瘩制成,球上穿通了几个/]q ̄L, 填以松明燃着,不易熄灭”_4 J。场地两端各设营 门“阿那格”和“耶热”,意为狩猎营地或野兽洞 穴,据此推断,他们把曲棍球运动看作是狩猎时在 猎场安营扎寨,在野兽洞穴堵击野兽的生产活动。 两门之间相距200米,场上队员数量相等,各有十 几人,并有一名守门员,以进球多少定胜负。可以 说,曲棍球“收藏着达斡尔人的记忆,也延续着达 斡尔人不息的民族精神。据讲,打贝阔能提高人 的灵活性、协调性,能改善人的心肺功能,增强肌 肉弹性和韧带柔韧性,增强人们之间集体合作和 集体荣誉感”l2j。因古老的曲棍球活动与现代曲 棍球项目十分相似,1989年莫旗被国家体育总局 命名为“曲棍球之乡”及全国曲棍球夏训基地, 2012年又成为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 2.摔跤。摔跤是倍受达斡尔族青少年喜爱的 一项体育活动,达斡尔语称之为“巴Et而其贝”。 它多在田间休息或青壮年聚集的场合进行,既没 有规定特殊的摔跤服装,也没有确定相应的摔跤 规则。当进行这项喜闻乐见的体育比赛时,要求 摔跤手腰部各系一条宽且结实的布带,摔时双方 互握腰带,然后开始积极拼摔,可使用勾、绊、压、 背、晃、旋、蹄、抬等技巧,以倒地为败。一人被摔 倒后,围观者中任何一人均可上场比拼,经与多人 较量而不败者为胜,除给予“布库”等荣誉称号 外,还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另外,在达斡尔族 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中,有许多关于对摔跤场景 的描述,他们多赞扬摔跤手机智勇敢的性格和坚 强不屈的精神,并把他们视为英雄。 3.颈力。颈力,达斡尔语称之为“呼珠一莫 勒吉贝”,它同样是达斡尔族颇为普及的一项民 间传统体育活动,是该民族青年在田间劳动和渔 猎生产休息时所进行的娱乐活动。颈力比赛时, 要求参赛双方脚对脚,伸直腿坐在地上,将结好扣 的宽布带套在各自的脖子上,当发出比赛号令时, ・1 34・ “双方摁住自己的大腿,然后用力后仰,努力把对 方拉起,被拉起者臀部离地为败”_5 J。为增强比 赛的公正性,要求参赛选手不许有抢码、分腿、斜 倒等动作,如若有上述违规行为,即便未被对方拉 起也要判定为负。 4.扳棍。扳棍,达斡尔语称之为“毛得一塔 贝特”,亦是达斡尔族普遍开展的一种娱乐活动, 尤其是在田问劳动或渔猎生产间歇时,常以此舒 缓疲惫的身心和劳累之苦,并给人带来无穷的乐 趣。扳棍时,双方必须脚对脚,伸直双腿对面而 坐,然后双手相互交叉紧握长约2尺、直径约2寸 的光滑木棍。当进行比赛时,双方用力扳拉,直到 把对方拉起,使其臀部离地者为胜。 5.射箭。射箭运动作为达斡尔族民间传统体 育项目之一,主要是适应狩猎生产或抵御外敌入 侵需要应运而生的。射箭用的弓因使用者年龄的 不同,在称谓上也有很大不同。譬如,儿童用的 弓,达斡尔语称之为“讷莫”,它多以桦木、榆木或 稠李子树为材质加工制作;成年男子征战或射猎 野兽用的弓,达斡尔语则称之为“瓦德尔・讷莫”, 它多把两层弓的背片用胶粘合,以增强射杀效果。 箭端装置多为铁制箭镞,箭杆两侧饰以两道对称羽 毛,以提高命中率。每当“莫昆”(氏族)聚会时,他 们常以各支系为单位组织射箭比赛,到清代,射箭 已成为达斡尔族人人旗时武艺评判的标准之一,据 史考射箭习俗一直保留到20世纪20、30年代。 6.赛马。作为以马背民族著称的古老民族, 他们无论是捕猎野兽还是对外征战抑或生产生活 等都离不开马,久而久之,他们把赛马作为重要体 育项目之一。每当春节、敖包会等重大节日和集 会时,他们都举办类似的游乐项目。达斡尔人赛 马分竞速和竞力两种。其中,竞速以3—5里为 限,多在草原或平坦道路上进行,具有赛程短、速 度快、惊险刺激等特点。相比之下,竞力赛以比马 的耐力和骑手的耐性,赛程多在20里左右。 二、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 按照《互动百科》的解释,社会功能是指“个 体作为社会成员发挥的作用的大小程度”_6]。涉 及社会协调、文化传递、文化娱乐等多个层面。达 斡尔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特定的民族文化样式,它 深深地扎根于该民族发展的文化沃土中,在保护传 承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文化价值和时代内涵,呈现 出多元化的文化表征与多样化的社会功能。 1.民族凝聚功能。共同的民族体育习俗往往 把同一族民紧紧地吸引到一起,进而产生一种民族 认同感和亲和力。达斡尔族与其他北方民族一样, 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展了独具地域特色 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诸多游乐项目不但是达斡尔 人智慧的结晶,而且也凝练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使 其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进一步增 强了族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比如,在迎庆敖 包会及其他重大节日时,他们都举办相应的体育比 赛活动,通过族民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增强了相 互间的感情,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这对提 升达斡尔族人的综合文化素质至关重要。 2.文化传承功能。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风 俗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性格与 崇尚喜好。就达斡尔族而言,时间上的传承和空 间上的传播是该民族传统体育创新发展的一大特 点。可以说,勤劳勇敢、坚韧淳厚、忠实智慧的达 斡尔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 彩的体育文化,每一种活动方式无不凝聚了达斡 尔人的情感和认识,体现了达斡尔人在对待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观点和看法。据史 考,达斡尔族人每逢节庆期间便停止一切劳作,同 步开展各项娱乐活动,姑娘们多把精美的曲棍球 杆献给心上人,以示敬佩仰慕之情;机智勇敢的摔 跤手们常进行摔跤表演,以为喜庆的节日助兴;性 格豪放的骑手们则骑着骏马驰骋在赛场上,以展 示自己高超的骑术。出于保护传承达斡尔族民间 传统体育的需要,有“曲棍球之乡”称呼的莫力达 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陆续设立3O多所曲棍球学校, 并将曲棍球运动引入中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今 有数以万计不同年龄的曲棍球爱好者,传承着这 一古老传统体育文化” 。 3.健身娱乐功能。达斡尔族传统体育带有浓 厚的娱乐性质,它是将健身、娱乐、趣味融为一体 的民族文化活动,既有古朴独特、粗犷豪放、节奏 强烈的舞蹈形式,又有竞技较力的游戏形式;既可 增强人的体质、锻炼人的敏捷动作和顽强意志,也 可达到调节情绪、愉悦精神的功效。可以说,独特 的民间体育习俗适于开展健身娱乐活动,这种兼 具健身价值和娱乐功能的体育事项,对于提升族 民的审美意识,丰富达斡尔族人的业余文化生活 无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三、达斡尔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存在的问题 随着达斡尔族保护传承传统体育意识的增 强,他们相继采取诸多针对性强的推进措施,以使 部分处于濒危消亡状态的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切实 有效的保护。在这方面,他们通过申报非物质文 化遗产保护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曲棍 球”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摔跤、颈 力、扳棍等列入省(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即便如此,传承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仍存在诸 多难点问题,具体表现为: 1.保护意识不够浓烈。虽然达斡尔族地区及 各族群众传统体育保护意识较前有显著提高,但 总体保护传承意识不是很强烈,保护效果也不是 很明显。在这方面,达斡尔族地区部分领导 错误地认为,当前民族地区的工作重点是发展经 济,提高达斡尔族群众的整体生活水平,日常工作 摆布应突出发展经济这根主线,相反对传统体育 保护传承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可缓而不可 急,这使得部分保护传承工作多落实到口头上,没 有达到预期的保护效果。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认 为,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是的事情,与普通 群众没什么太大关系,应把主要精力用于脱贫致 富上,哪有时间或精力去管这些事情。少数民族 青少年普遍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太土太旧,没有必 要保护传承。部分青少年甚至认为,现在休闲娱 乐的文体项目很多,诸如上网、看NBA、欣赏西方 流行音乐等,好玩的东西实在不少,没有必要传承 保护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民族传统文化。另外,随 着达斡尔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原有的 民族传统体育生成发展的环境已经被打破,要在 现有全新的时空背景下进行保护传承难度较大。 2.资金投人不足使得保护传承效果不佳。保 护传承民族传统体育应以充足的资金投人作保 障, 由于达斡尔族地区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社会事 业发展落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现有财力物力主 要用于发展经济或改善民生上,因而拿不出更多 的资金用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使得 诸多处于濒危状态的传统体育项目难于得到有效 保护。在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多采用市场化机 制引导社会资本介入民族传统体育保护,由于达 斡尔族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经济发 展环境不优化,很多外地客商不愿来这里投资建 .1 35・ 厂,更不用说介入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工作,保护 传承资金严重短缺状况一时难于缓解。作为民族 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的主体,达斡尔族群众的总体生 活水平不是很高,还有部分家庭尚处于贫困状态, 他们同样拿不出更多资金用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 传承保护,致使达斡尔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 承资金的来源渠道单一狭窄,资金数量相对不足。 3.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出现断层。达斡尔 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实现真正有效的保护,必须有 护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诚如有学者说的那样: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为保护而保护, 必须与当地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 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使古老的达斡尔族体育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到位落实。”_8 其次, 想方设法对上争取资金。根据达斡尔族民族传统 体育保护传承实际,积极跑省(区)进京多元筹集 资金,争取文化、民族等相关部门的扶持,尤 其是借助申报国家、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人数众多的达斡尔族群众的积极参与作保证,但 就目前来看,人才断层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从调 查来看,一些知晓或喜爱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的人 越来越少,他们普遍年龄较大,有的年近古稀,若 不抓紧培养传承人,一旦这些老人辞世,保护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将陷入困顿。达斡尔族中青年 是传承保护民族传统体育的主体或中坚力量,由 于他们大量加人到劳动力转移队伍中去,陆续到 沿海发达地区或大中城市去打工,只有年终岁尾 才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加之受打工地区或大中 城市主流文化的影响或熏陶,他们对保护传承民 族传统体育不感兴趣,这使得保护传承主体断层 问题显得十分突出。 四、推进达斡尔族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的 对策措施 随着达斡尔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大力发 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如何进一步深挖民族传统体 育的文化内涵,以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服务显得尤为重要,这为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 化的保护传承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鉴于 此,应针对达斡尔族地区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存在 的诸多难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视角,通过 采取针对性强的推进措施,扎实做好民族传统体 育的保护传承工作。 (一)想方设法筹集更多保护资金。达斡尔 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必须把筹集更多的保护资金放在首位,这是决定 保护传承工作做得好坏的关键。首先,继续发挥 在资金筹集的主导作用。虽然达斡尔族地区 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地方财政收入有限,但仍 需从有限的财政收入中拿出更多资金用于民族传 统体育的保护传承,并且要根据每年地方财政收 入的增长数量按比例逐年增加,以此逐步缓解保 ・1 36. 项目以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逐步拓宽资金来源 渠道,使民族传统体育得到实实在在的保护。第 三,用项目招大商引大资。根据达斡尔族地区产 业发展尤其是文化旅游业发展实际,把民族传统 体育项目作为特殊的文化旅游资源与产业发展有 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捆绑式打包,以产业项目形式 对外招商引资,既为文化旅游业注入新的生机活 力,又为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招引 资金,实现旅游开发与体育文化保护的互促共赢。 (二)拓宽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的渠道。 针对达斡尔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实际,应充分利 用当今社会强大的媒体功能,广泛宣传达斡尔族 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并进行数字化整理与编目; 建立展示民族风情的“民俗博物馆”,可单设民族 传统体育展室,向前来参观游玩的群众开放,让其 他地区或民族群众深人了解达斡尔族的历史、生 活方式和民族文化;顺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需要,适时引人市场竞争机制,把达斡尔族古老的 民族传统体育从民族聚居区扩展到其他地区;结 合普及、推广达斡尔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对群众 性文体活动的管理和指导,对自发组织的与达斡 尔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密切相关的文体活动,要进 行造册登记,通过定期举办竞技、休闲娱乐活动,不 断夯实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的群众基础,“给民众以 更多精神的、情感的、美的享受和启迪”¨9j。 (三)把达斡尔族传统体育引入课堂。从教 育视野去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问题,可借助 中小学课堂来实现创新发展,这是拓宽民族传统 体育保护传承途径的又一路径。民族中小学作为 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基地和人类文化的传习地,可 以承担起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光荣使 命。应根据达斡尔族传统体育的不同生存状态、 项目特点等,发挥民族中小学对传统体育的活性 传承功能,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有选择地把民族 传统体育知识纳入区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通 过编人教材,以及建立系统、科学的教育机制,逐 步唤起民族中小学生的文化自觉,这是保护、传承 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键。如2002年,莫 旗达斡尔中学、库如奇中学、阿尔拉镇中学、腾克 镇中学、杜拉尔鄂温克中学、哈达阳镇中学、民族 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相继建立了曲棍球学校,同 步编写了曲棍球培训教材,并向全国输送了大量 曲棍球人才。与之相比,齐齐哈尔大学、齐齐哈尔 市民族中学、齐齐哈尔梅里斯区达斡尔族中学和 雅尔塞镇哈拉达小学,也陆续开设了曲棍球等培 训课程,从而有效推进了民族中小学的素质教育, 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营造了快乐和谐的体育 氛围,进一步调动和激发起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将“要我学”的被动学习 模式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模式,这对保护传承民 族传统体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利用民族节日传承达斡尔族传统体育。 民族节庆作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传播载体,为民族 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固定的时间和场所。 另外,根据达斡尔族的居住特点和风俗习惯,通过 开展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体的文化旅游活动,可 带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业实现规模发展。对此, 应依托达斡尔族每年一次的“库木勒”节(每年5 月第二个星期天)和五年一次的“敖包会”,利用 这些民族节日或节庆大会的载体平台,积极发展 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业,诸如举办曲棍球等民族传 统体育比赛,“通过向游客展示优秀的达斡尔族 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或次生态民俗体育文化,并 邀请他们参与到民俗体育活动中去,以增强其互 动性” ,让各族群众通过亲身参与来发现达斡 尔族传统体育的乐趣,体验达斡尔族的生活习惯, 领略极富特色的达斡尔族民俗,进而形成具有相 对知名度的体育竞争软实力。 (五)打造达斡尔族特色体育文化品牌。民 族传统体育不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有着 巨大的特性、吸引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丰富多 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能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 传播,又可加速民族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如“那 达慕”大会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摔跤、射箭、赛马, 被称为“男儿三艺”,通过多年培育已引起世人关 注。曲棍球既是达斡尔族最知名的体育文化品 牌,也是莫力达瓦自治旗最炫目的名片。莫旗作 为中国曲棍球运动的发源地和“曲棍球之乡”,应 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与保护,犹如提及斗牛 运动就想到风格独具的西班牙斗牛文化一样,倘 若提及中国的曲棍球运动让人自然想到达斡尔 族。因此,应依托莫力达瓦曲棍球节,突出曲棍球 运动的群众性、参与性,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振 奋民族精神,使之成为辐射面广、参与性强、影响 力大的曲坛盛事活动。 五、结论 曲棍球等达斡尔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人 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人类文明进程 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举措,更是新形势下达斡尔族地区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把达斡尔族民间传统 体育融人到我们的生活、娱乐、旅游休闲及其他文 化中,不断继承、丰富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逐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在科学认识和运 用文化规律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元化地推动保护 传承达斡尔族传统体育向前发展,让深蕴着达斡 尔民族精神的体育文化遗产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 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非物质文化遗产[N].百度百科. [2]张良祥.达斡尔族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体育全 球化背景下发展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008,(3). [3]毅松.达斡尔族传统体育及其特点[J].黑龙江民族丛 刊,1997,(1). [4]达斡尔族曲棍球的介绍[N].中国网,2009—05—15. [5]王晓静,高兴.达斡尔、鄂温克和鄂伦春族传统体育的 社会功能[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 [6]社会功能[N].互动百科. [7]舒国峰.论黑龙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及其 社会价值[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4). [8]李凤新.那达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北京体育 大学学报,2007,(3). [9]孙广丰,赵权忠,王志刚等.我国达斡尔族民族传统体 育发展的传承性与融变性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 学报,2005,(4). [10]丁春琴.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与高校体育教学[J].黑 龙江高教研究,2009,(8). [责任编辑龙岩] ・】3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