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 课时
课 题: 第九课《手形的联想》 学生自幼儿时期就知道手的本领是非常大的,他们对于手的造型感觉教材分析: 非常愉快,喜欢用手摆各种手影,但是对于把手形的联想画出来学生还是不善于向这方面挑战。本课让他们非常轻松的体味创造的成就感。 1.认知目标:观察不同姿态、角度的手形,探索以手形与身边熟悉事物的关系进行联想。 教学目标: 2.技能目标:从不同的角度对手进行联想。 3.情感目标:培养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会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你知道“石头、剪子、布”都是用什么变的吗?是呀,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的能表达4000多种信息的“手”。 板书课题——手形的联想。 二、观察联想: 1. 你喜欢你的这双手吗? 它都会帮助你做哪些事情啊? 2. 我们的手不但可以做事情,而且还可以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谁能到前面来展示自己的手形,让大家猜一猜。 3. 看到大家的表演,闻老师也想把自己用手形创编的小故事表演给大家,欢迎吗?师表演:狼和狗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吵了起来,便找来一位老者来评理,小动物们纷纷来凑热闹,狼说比狗跑得快,小兔子说…… 三、联想添画: 1. 我们的手本领可真大,现在张开你的一只手,仔细看看探索以手形与身边熟悉事物的关系进行联想。 研究手形的装饰与组合。 两课时 第一课时 生成与反思 它的形状都像什么? ① 手指向上(小鸡)、手指向下(章鱼)把手变换方向,横着看呢?(小鱼) ② 两只手摆在一起呢,像什么?(老鹰) ③ 如果变换手的形态,又能变成什么(想象如果把颜色涂在手上,会变成什么样) 2. 教师演示手形画。 ① 摆一摆 ② 描一描 ③ 想一想 ④ 添一添 3. 欣赏小朋友们的手形绘画作品,你喜欢哪一种?说说它是怎样变的? 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互相说说同学的作品有趣在哪?教师点评,画上大拇指。 五、课堂延伸: 我们都有一双会说话的小手,可是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特殊的人群,他们只能用手势来表达心声,播放《感恩的心》,师生一块表演手语部分。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关怀和爱护他们,让他们和我们一样,成为世界上最快乐和最幸福的人,好吗? 课时 一、 游戏导入 今天闻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棵大树,(师手绘枝干)老师是用第二课时 什么画树枝和树干的呀? 你观察地真仔细!老师把大手张开,把手指当做树枝,把手掌拉长了当做树干。谁能像我这样很快地给大树穿上“绿衣服”? 请你上来,也请你上来!(生用手画树叶) 刚才小朋友们用他们的小手给大树印出了各种各样的叶子。看来,手不同的形状能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联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手形的联想》 二、 欣赏 1. 观看两段舞蹈,注意观察舞蹈者的手形 ① 杨丽萍的孔雀舞:美丽的孔雀迎风挺立,展翅欲飞的形象。 师:她跳的美吗?美在哪里呀? 生:她的手一直在动,手形像一只孔雀。 ② 千手观音 师:这个舞跳的是中国古代佛教中的千手观音。它告诉我们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大家都要伸出手去帮助他,如果大家都能伸出手的画,人世间就充满了爱的阳光。 师:你知道跳这只舞的是些什么人吗? 生:聋哑人 师:对的,是聋哑人,他们的嘴能不能说话啊?平时,他们会用他们那双会说话的手交流彼此的心声。现在,老师想用他们平日交流的方法——手语来说一句话,你们想不想学呀?想学的站起来伸出你的手,跟我学。 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三、 游戏探究 师:好,伸出你的手来,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老师给你 一张图片,请你用手把它做出来好吗? 第一件:剪刀 第二件:手。 第三件:茶壶。 第四件:鱼。 小组同学讨论一下,怎么做才像它? 你能不能自己把手拿出来,摆一摆样子,然后想一想,这像什么?想好的同学举手告诉大家。 生:鸟、望远镜、手机…… 师:看来呀,同学们摆起手型来想到的真多,比闻老师还多!闻老师还从书上看到小朋友做的其他手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四、 创作 师:多有趣的手形画,闻老师也想做一幅,大家看好 第一步:先要摆好手形,看一看,我这个手形像什么? 生猜测:大白鹅 第二步:就是要给它涂上色彩,我用白颜料给它涂身体,嘴巴是金黄的,额头涂红的。 师:现在我这只鹅已经像了,还缺少什么呀? 生:眼睛 师:我可以用黑色笔画上去,还可以用什么做眼睛? 生:用纸贴上去,用瓶盖握在手中。 师:大家主意可真多,现在呀闻老师用彩纸剪下来,贴上去。闻老师还要再把它变一变,大家可要睁大眼睛了。我找了块布给它围上去,看,谁来了? 生:鹅妈妈 师:我再变一变,贴上红冠,又变成了谁? 生:母鸡妈妈 师:大家想不想做呀?为了能让作品更有趣,先要请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讨论一下:你准备编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大家把主人翁设计成有趣的手形,现在开始 生创作 五、作品展示 生展示小组作品,并进行表演 小结:说明我们只要稍稍动动脑筋,就能变成一个新的形象。我们在创作中,只要能想到,就能做到,关键是大家肯不肯动脑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