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第6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Feb.2020No.6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研究栗莎,谢晶星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南宁
530022)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中职院校也在逐渐扩张其办学规模,学校的生源数量不断提升,但是其生源质量仍旧不高。新时期,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工作中,要以职业素养培育为核心,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认知,在中职教育中开展德育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弘扬,从而更好地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以及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性高素养的技能人才。文章主要研究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首先对职业素养的含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最后具体分析了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中职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产生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素养;德育;课程;教学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06-0341-03
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中职教育得到
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在中职院校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较高的思想认知。在中职教育中开展德育教学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弘扬。以职业素养为导向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良好职业操守以及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综合性高素养的技能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以培养职业素养为导向的中职生德育课程教学,是中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要求与规范在学生个体中产生的内化,也是学生表现出的一种较高的综合素养,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及职业行为习惯是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职业素养有隐性与显性之分,其中隐性的职业素养是指在一定较长的时间中学生在外在及内在的环境中形成的职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显性的职业素养是指学生掌握的基础的职业技能与基础知识。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性的教育,需要经过后天的培养。
二、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意识、态度、技能、行为习惯等内容,其中职业道德、意识、态度是职业素养的基石。当前,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意识是企业最重视的三种职业素养。通过分析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中职院校普遍缺乏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意识,学校的主要精力及多种资源都放在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方面。同时,中职院校有的学生本身较为缺乏职业素养,他们普遍文化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抗压能力与自控能力都比较弱。中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长期的学习习惯较为懒散,难以深刻理解那些比较复杂的专业知识,这就给教师教学增加了不少难度。久而久之,学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相关理论技术掌握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进而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缺乏沟通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这就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缺乏职业素养,没有积极开拓进取的精神,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另外,有些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德育
收稿日期:2019-05-08
课题项目:2019年广西自治区教育厅“以幼师隐性职业素质培育为导向的中职德育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与研究”(课题编号:GXZ-ZJG2019B133)
作者简介:栗莎(1987-),女(汉族),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办公室秘书科科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民族文化研究等。
-341-
2020年2月第6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Feb.2020No.6时常常流于形式,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德育进行了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专门的课程及相关的实践活动来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育。中职院校在学生的职业发展方面,更重视的是教给学生实用的应聘技巧,而关于职业素养培育并未受到学生的重视。而且,在学校追求就业率的背景下,学校很少去研究企业的用人标准,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三、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分析
(一)加强中职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教学改革中,首先就要从德育教师着手,通过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来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为推进中职院校的德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加强中职院校的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引导、监督以及榜样示范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也有利于对学校的年轻教师形成正向的引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德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2.在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学校可以从德育的相关学科中对优秀教师进行选拔,并对其进行系统化培训,从而确保德育工作者具有一定的新思维、新视野以及良好的政治素养,在严格的自律中胜任德育课程教学。
3.中职学校德育师资队伍要从自身做起,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德育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拓展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知识范畴,中职学校德育教师只有不断进步,才能更好地开展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
总之,中职院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要高度符合新时代下德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规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
(二)要始终坚持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得到教师的尊重,在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作用。在传统的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均主导课堂,以“填鸭”的方式授课,学生记笔记、背重点,学习效果较差。要想做好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的德育课程教学,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真正地走进学生心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优化与学生的关系,在课堂上我们要提倡民主,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课是中职院校开展德育的主要方式,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及思想道德认知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情感体验法、情景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
性。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从学生的就业现状以及思想认知水平出发,着重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态度与意识。
(三)把德育课程教学放在重要地位
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要想实现革新,必须坚持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突出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凸显职业素养培育的中心位置。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中职院校要全面提升其德育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同时强化其职业素养,为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德育课程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师生要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习总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各项方针、相关文件精神等,对党的重大决策进行准确而全面的理解,保障德育课程教学的理论性与思想性。
(四)将德育课程教学融入企业实习中
中职院校都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放在重要地位,因此一般在最后一学年学校会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在企业中也不乏丰富而优质的德育资源,企业中优秀的导师与前辈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指导,还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优秀的职业素养具有极强的榜样作用。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一方面也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思想政治课教师都需要参与到学生的实习情况中,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以企业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实际为基础,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到企业实习中,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自身的职业价值观念,这一举措对于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德育课程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一环节为日常教育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从而提升德育课程教学的生动性与鲜活性。
四、结语总之,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进行德育课程教学改革,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等。面对当前中职院校的德育课程教学现状,学校需要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德育课程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将德育课程教学融入企业实习中,这些举措对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职业院校的德育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进行德育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更加优秀、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潘元,李艳.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提升就业竞争力[J].河北
-342-
2020年2月第6期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TEACHINGFORUMFeb.2020No.6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9,24(03):92-95.
[2]翁梅菊.中职德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129+135.
[3]黄玉莲.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培养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75-76.
[4]周健.以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的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解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6):-65.
[5]赵健秀.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以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课程为例[J].职业,2016,(28):116-118.
AStudyontheTeachingofMoralEducationCourseGuidedbytheCultivationofVocationalQualityof
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
LISha,XIEJing-xing
(GuangxiCollegeforPreschoolEducation,Nanning,Guangxi530022,China)
Abstract:Withtheinnovationanddevelopmentofeducation,secondaryvocationalcollegesaregraduallyexpandingthescaleoftheirschools,andthenumberofstudentsisconstantlyincreasing,butthequalityofstudentsisstillnothigh.Inthenewera,inthecourseofmoraleducation,vocationalcollegesshouldtakethecultivationofprofessionalqualityasthecore,constantlyimprovestudents'comprehensivequalityandprofessionalability,andpromotestudentstoformahigherideologicalcognition.Tocarryoutmoraleducationinsecondaryvocationaleducationistheconcretemanifestationofpracticingthesocialistcorevalues,whichisconducivetotheeffectivepromotionofthesocialistcorevalues,soastobebettertoadapttotheincreasinglyfiercemarketcompetition.Thepurposeofmoraleducationfor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istocultivateagroupofhigh-qualitytalentswithgoodprofessionalethicsandinnovativeandentrepreneurialawareness.Thispapermainlystudiestheteachingofmoraleducationcoursebasedonthecultivationofvocationalquality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Firstly,itanalyzesthemeaningofvocationalquality,then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moraleducationcoursebasedonthecultivationofvocationalquality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andfinallyanalyzestheeffectivewaysofmoraleducationcoursebasedonthecultivationofvocationalqualityof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Itishopedthattheresearchinthispaperwillgivesomeusefulenlightenmenttothemoraleducationcourseteachinginvocationalschool.
Keywords: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tudents;professionalquality;moraleducation;curriculum;teaching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