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第 6 卷第 7 期2019 Vol.6 No.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121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与超声表现分析
吕俊英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摘要】目的 探讨对急性阑尾炎患儿行高频超声诊断的结果以及超声表现。方法 纳入50例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儿,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25例。对参照组行低频超声诊断,对实验组行高频超声诊断。分析5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诊断结果。结果 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实验组中诊断出阑尾炎的患儿有22例,参照组中诊断出阑尾炎的患者有15例,经对比实验组检出率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急性阑尾炎患儿行高频超声诊断,可清晰看到阑尾壁层的结构,有助于对病理进行分型,进而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关键词】高频超声;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表现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7.121.02
急性阑尾炎属于急腹症,其小儿急性阑尾炎与成人阑尾炎存在一定差异,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较急、发展较快且极易发生并发症。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可出现急性腹膜炎和阑尾穿孔情况[1]。临床上常使用超声诊断,其包含低频超声和高频超声。现分析急性阑尾炎患儿行高频超声诊断的价值。
观察阑尾回声、结构以及阑尾腔,明确阑尾管壁厚度、阑尾腔内积液、阑尾大小以及腹腔积液等。
1.3 判定指标判定5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检验,行t检验方法对其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形式表示;行x2检验方法对其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形式表示。如组间以P<0.05的形式来表现差异性,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50例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患儿,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依据计算机表法将其均分2组,各25例。实验组:男患儿13例,女患儿12例,年龄选取区间为2~11岁,中位值为(5.21±1.05)岁;参照组:男患儿14例,女患儿11例,年龄选取区间为3~13岁,中位值为(5.34±1.24)岁。分析5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基本数据,经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对参照组行低频超声诊断,其探头频率应调整为3.5 MHz,其他操作方式同实验组一致。对实验组行高频超声诊断,其探头频率调整为7.5 MHz,让患儿取仰卧位,慢慢对结肠进行加压,向下进行扫描,直至回盲交界处,逐渐向两个脏器移动,到后房对阑尾根部进行探查,对阑尾长轴切面部位行旋转探头进行探查,得到多切面图像,详细
2 结 果
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对比,5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阑尾周围脓肿患儿、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患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儿、坏死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各有18例、15例、10例、7例。实验组中,阑尾周围脓肿患儿、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患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儿、坏死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各有8例、6例、5例、3例;参照组中,阑尾周围脓肿患儿、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患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患儿、坏死性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各有5例、3例、4例、3例。对比其检出率,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表1 分析5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n(%)]
组别实验组(n=25)参照组(n=25)
x值P值
2
阑尾周围脓肿8(32.00)5(20.00)
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6(24.00)3(12.00)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5(20.00)4(16.00)
坏死性穿孔性阑尾炎
3(12.00)3(12.00)
诊断准确率22(88.00)15(68.18)5.0936<0.05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常发生在年龄为7~13岁之间的小儿中,其病情发展期较快,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治疗,会出现漏诊和误诊情况发生,因此出现多种并发症。一般情况下,阑尾较细,阑尾位置有明显差异,阑尾的柔韧性明显较高,行超声诊断的难度较大[2]。高频超声诊断会提高检出率,如予以加压检查,其诊断准确率较高。低频超声具有较广的探测范围,可清晰的观察阑尾内部回声、阑尾形态以及周围组织情况,不能清晰显示阑尾壁层结构,进而极易出现漏
诊情况。高频超声诊断可明显阑尾病变的位置,判定阑尾严重程度,将阑尾炎性予以清晰展现,为临床阑尾炎病理分型和制定手术治疗方法提供一定依据[3]。急性阑尾炎主要包含阑尾周围脓肿、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坏死性穿孔性阑尾炎。高频超声诊断可清晰测定出阑尾肿胀情况、阑尾壁厚以及供血情况。
将本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实验组中诊断出阑尾炎的患儿有22例(88.00%),参照组中诊断出阑尾炎的患者有15例
(下转123页)
2019 年第 6 卷第 7 期2019 Vol.6 No.7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123
儿畸形20例,对照组筛查出胎儿畸形11例(孕早期2例、孕中期7例、孕晚期2例),诊断符合率为55.00%,而观察组筛查出胎儿畸形19例(孕早期4例、孕中期11例、孕晚期4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观察组胎儿畸形筛查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观察组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具体的疾病类型情况胎儿畸形具体有唇腭裂、脑部畸形、心脏畸形、胎儿肝脾肿大、腹水、脊柱发育不全、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水肿、内脏外翻、四肢畸形等,观察组筛查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胎儿畸形分别有4例、11例、4例,产后证实依次有4例、12例、4例,不同孕周产前二维超声联合思维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符合率依次为100.00%、91.67%、100.00%,比较差异无差异(P>0.05)。
3 讨 论
胎儿畸形属于常见的孕期异常情况,也是造成新生儿残疾或死亡最为主要的原因,其中胎儿染色体异常或者结构的异常往往是造成胎儿畸形最为主要的原因[6]。胎儿畸形除了会给新生儿机体造成缺陷外,还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或死亡,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严重负担,甚至对出生人口素质质量造成不利。从有关文献报道看出,若能尽早诊断胎儿畸形,并终止妊娠,一方面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畸形,另一方面还可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因此,对于产前胎儿畸形筛查就显得十分必要,其中产前超声筛查在国内外都比较常用,超声作为无创检查手段,在临床各类疾病诊治或者筛查中均有不错的价值,成为首选筛查方式。二维超声应用相对广泛,但对于细微胎儿肢体结构无法准确扫描出,随着超声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四维超声逐渐开展起来,作为新型超声检查手段,可扫描胎儿肢体细微的结构,并且能跟踪扫描胎儿,成为产前胎儿畸形筛查比较新颖的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产前胎儿畸形筛查结果,近几年联合筛查手段逐渐开展起来,一些医院开展了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诊断,初步显示有不错的筛查价值,为了进一步验证这种联合筛查手段应用在胎儿畸形产前筛查中的价值,我院也实施了相关研究。本次研究将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胎儿畸形筛查的孕妇100例进行了研究,均进行产前胎儿畸形二维超声、四维超声检查,其中单纯二维超声筛查作为对照组,而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作为观察组,
将产后结果作为标准,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诊断结果,显示100例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孕妇最终经产后证实有胎儿畸形20例,对照组筛查出胎儿畸形11例,诊断符合率为55.00%,而观察组筛查出胎儿畸形19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观察组胎儿畸形筛查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筛查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胎儿畸形分别有4例、12例、4例,产后证实依次有4例、11例、4例,不同孕周产前二维超声联合思维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符合率无差异(P>0.05)。二维超声检查属于常规的超声检查模式,而四维超声检查则属于新型的超声检查模式,其中二维超声多用在怀孕半年内的孕妇,而四维超声被证实应用在怀孕半年以上孕妇中,有更清晰的成像,可提高胎儿畸形产前筛查率,被称之为大排畸。按照这样的理论,联合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产前胎儿畸形筛查,可很好地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产前筛查结果。不过,联合筛查也不能确保诊断百分百可靠,尽管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但依旧存在一些误差,比如本次研究中产后证实胎儿畸形20例,联合诊断符合19例。随着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逐渐增多,被证实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在有效预防胎儿畸形上有着不错的价值,可提高婚前检查率,使得育龄期女性更好地了解家族遗传病情况,产前合理服用叶酸,积极预防胎儿畸形,这些都有赖于产前筛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
值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1):38-40,45.
[2] 王胜利.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
畸形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5):401.[3] 闫艳.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的价值
分析[J].东方食疗与保健,2017,16(10):230.
[4] 马艳,席晓萍,彤丹等.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
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36):6551-6552.
[5] 付俊红.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
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7(20):169-169,193.
[6] 樊利强,张晓明.在不同孕周胎儿畸形诊断中利用二维超声与四
维超声的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0):9999.
本文编辑:李 星
(上接121页)
(60.00%),经对比实验组检出率较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阑尾炎患儿行高频超声诊断,可对阑尾壁层结构予以清晰显示,有利于对病理进行分型,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0):55-56.
[2] 骆炳嘉,钟燕,赖丽萍,等.高频超声显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急性阑
尾炎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2):91-93.
[3] 杨利芬,邵国庆.应用高频超声诊断小儿阑尾炎患者的临床价值
[J].浙江创伤外科,2016,21(3):580-581.
参考文献
[1] 康玮.高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与超声表现分析[J].
本文编辑:李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