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强化高职院校教研室职能 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强化高职院校教研室职能 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10年第6期 (总第l 2 4期)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UDAN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NO.6。2O10 Serial NO.124 强化 高职 院校教研室职能 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张玉香 储争流 刘贤凤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摘合肥 230022) 要]教学与科研是高职院校教研室的两大基本职能,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弱化科研的现象。强化教 研室的科研职能需从制度建设入手,明确教研室科研职责,以科研团队建设为基础,加强产学研合作内涵建设, 突出校本行动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关键词]教研室;职能;教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23(2010)06—0078—03 术能力和科研水平,培养、建设合理的科研梯队。 教研室要积极组织、推选合适人选参加校内外、国内外 的学术交流活动,对外 参加学术活动或学术会议的教师 所带回的信息应及时组织学习与交流,并邀请相关专家开 展学术讲座,解决本专业教学与科研中的疑点或难点问题。 (五)校企合作与科研团队建设 一教研室是高职院校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和科研单位,一 般按学科性质相近和便于科学管理的原则设置。教研室的 工作质量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 社会竞争力。教研室的工作质量主要是由教师的素质与能 力决定的,因此,教研室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提升教师的教育 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教研室的主要职责 一、(一)组织教学与管理教学 教研室结合本专业(学科)特点面向社会生产、生活第 线,主动在行业、企业最需要的技术、T艺或疑难问题上 组织教学与管理教学是教研室最核心的职能之一,包 括按照课程设置体系安排落实教师的教学任务,组织教师 制定、执行和落实教学计划,定期组织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 情况,组织开展各种教研活动和资料建设工作等。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的两大基本建设。一方 找项目,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在研究中 重视科研团队建设,发挥团队作用,在科研团队的带领下提 升本室教师的科研能力。 二、教研室在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 题 目前,人们对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还是很模糊的。学 历和“双师”素质是考查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主要指标,对 教师的科研能力基本没有要求,教师的业务培训也很少有 科研方面的内容。教研室作为教学与科研的最基本单位, 在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与能力方面也少有作为,其突出表 现是: (一)教学多,研究少 面,教研室要根据学院的发展规划,开展专业调研,制定本 专业(学科)发展和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或根据需要组织 人员进行新专业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工作;另 一方面,教研室要重点研究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及改革 (三)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 工作,加强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争创院级、省级精品课。 教研室根据学院、系(部)的科研规划,结合教研室特 点,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制订教研室计划,把教学研究列 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 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探讨,及时总结教学、教改等方面的 教学是教研室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这在很多院校 几乎成了唯一的一环,如教研室仅满足于组织教学与管理 教学,教师基本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出现“教育教学 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教研室整体教学、教研水平;同时,积 极组织教研室成员申报科研项目,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区 改革流于形式的多,校企合作浅表性的多,师资队伍建设忽 视科研的多;对所培养的人才怎样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关 注得少,对人才培养怎样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研究得 少,对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热情少”等现象就不奇怪了。这 现象严重制约着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综合能 一域经济服务。教研室有责任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学术研究和 教学研究的关系,提高教研室的整体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四)师资培养与学术交流 教研室配合系(部)制定和落实教师培养计划,坚持两 力的发展。 手抓:一是积极开展观摩、听课、评课等业务活动,组织教师 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竞赛活动,安排教师顶岗实践,提高教 育教学能力,培养、建设合理的教学梯队;二是通过校企合 作、技术服务、教科研活动等工作,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技 教研室应承担起科研重任,摆正教学与研究的位置,探 索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内在规律,建立教学与研究并驾齐 驱的微观运行机制,推动教学与研究的协同发展。 (二)单干多,合作少 “管理松散、单打独斗”是高校教师职业特征和管理方 [收稿日期]2010—06—05 [作者简介]张玉香(1965一),女,安徽全椒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论与管 理;储争流(1970一),安徽潜山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科研管理;刘贤凤(I969一),安 徽巢湖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课程教学论与管理。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研究》(2010SK647】。 ・ 78 ・ 式的典型特征。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关于学科带头 研信息和课题来源。组织本室教师发挥各自优势,申报各 级各类研究课题,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服务,形成以申报人 带头、以~点带一片的良好氛围,提升教研室全体教师的科 研能力。 人、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之类的学术队伍建设制度,但真 正落实到位的很少,对带头人、骨干教师在科研团队建设方 面的业绩几乎没有考核要求及激励机制,科研团队基本只 停留在申报表上,具体研究工作基本上是申报者独自完成, 团队成员很少沟通,合作研究形式化。这种状况不利于教 研室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利于形成科研上的合力,不利 于教研室成员科研素质与科研能力的提高,科学合理的教 科研梯队很难形成,教研室整体科研水平提升缓慢。 (三)服从多,创新少 再次,教研室在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时,应将教科研 能力提高及培养计划纳入其中。 教研室在根据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制定教研室师资 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时,在以逐步调整和改善教 研室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以及“双师”素质能力的过程中, 应该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及考核与实施办法纳入到 整个计划体系中,将对本教研室教师教科研意识的培养落 实到日常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推动教学、科研与教师专业成 长的协同发展。 提升教学质量始终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教研室是 完成这一任务的第一主力。人才市场需求的Et新月异、区 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整与变更、生源情况的千变万化,要求 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必须与时俱进,必 须不断创新。调查发现,教研室的主要精力基本放在了可 量化的教学外同工作中,例如,对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作业 布置情况的检查等,而对诸如“课程方案与人才培养目标的 吻合度、课程教学内容及模式与未来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 性等”这些需要探索与创新的内涵建设却鲜有督促与要求。 许多教师满足于选定一两本课程教材,在一定的时间内教 学完拟定的内容就完事了。这种缺乏探索与研究的专业课 程教学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与主观性,为改变这一现状,教研 室有很多工作要做。 (四)硬性指标多,弹性指导少 客观地说,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也是有一定的科研任 务的。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教师的科研时间、科研空问与 科研资源是很匮乏的。有关资料显示,在高职院校教师的 工作精力分配上,教学1二作占5O ,4O 的精力花在学生 管理与其他活动上,科研只占1O 。一方面,繁重的教学 任务和学生管理几乎耗去教师9O 的工作精力;另一方 面,高职教师全体的科研水平不理想。另外,针对高职教师 中专门的科研方面的培训很少,针对高职教师本专业(学 科)的科研探讨或培训更是罕见,科研团队建设真正落实到 位的很少,普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交流的机会不多,难以形 成促人上进的科研氛围,故出现“科研成果质量不高、价值 偏低、难以推广”等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三、教研室发挥促进作用的基本途径 (一)教研室工作职责明确是前提 加强教研室建设,发挥教研室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促 进作刚的关键在于认识与制度。 首先,学校应制定明确的教研室教学、科研工作规范以 及两者的考核评估办法,使教研室的各项T作开展有章可 循,教研室的一 作业绩考核有据可依,并积极探索教研室建 设新模式,定期开展教研窒主任工作培训、教研室工作业绩 评估、特色与创新经验交流等活动,使教研室建设规范化、 制度化,并具有竞争性,以激发各教研室的工作热情和创造 力,提高教研室的工作质量。 其次,教研室要摆正教科研的位置,明确教科研方向, 制定教科研规划。 一是明确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教研室的工作中心。围 绕该中心,教研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 究活动,更新教学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教学教改 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明确专业与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研究的核心。组织 进行专业改革建没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围绕岗位职 业能力与课程的关系,开展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组织开展 课程方案设计与实施评估,逐步实现本专业教学资源共享 和课程之间的交互融合,保证重点课程的基础性,突出核心 课程的实践性,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不断提升专业建设 和课程建设的水平。 三是教研室应积极关注与本专业(学科)联系紧密的科 (二)科研团队建设是基础 由于建校短、积淀少、底子薄,高职院校几乎没有大师级 的科研领军人物,因此,在科研队伍建设中应走自主创新的 特色发展之路,大力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发挥团队作用。 首先,教研室要分析研究本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确 定研究方向。围绕两个“坚持”开展教科研工作:坚持科研 为教学改革服务,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深入探讨和改革;坚持科研为区域经 济建设服务,根据专业实际开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 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 其次,综合分析教研室教师的研究能力以及结构状况, 确定研究的总体目标。同一个教研室教师的共同点是研究 方向比较接近,但由于所学专业、个人经历、年龄差异、个人 兴趣等的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教研室可充 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合理优化研究资源配置,实现资源 共享、优势互补,在科研骨干的带领下,形成教研室的科研 合力,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的科研水平。 第三,确定具体的研究目标及实施途径。一是研讨选 题。一个好的选题是科研成功的一半,是做好科研工作的 前提。一般来说,一线教师难以驾驭宏观性选题,教研室应 以微观和中观型选题为突破口,以产学研结合为切人点。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类选题更具有普遍意义,往往更具有研 究和推广价值,甚至可以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二是确 定目标。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为中心,以服务 地方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为方向,确定具体研究内容和 目标,并确保所要研究的内容与所确定的研究目标保持一 致。三是分解任务。基于团队成员不同的科研能力,本着 扬长避短的原则,分别领取不同的科研任务,合作完成科研 选题。在此过程中,教研室始终要发挥协调、监督、评价的 作用,促进教师整体科研素质与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产学研合作是动力源 为了改善师资结构,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各高职院校 不仅规定在职教师要取得实践经历和能力,而且从企事业 单位选调了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到学 校任教。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师资队伍的技能结构和对 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能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变 革,已有的和引进的双师型教师也会逐渐失去原有的优势。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师队伍双师素质可持续的有力保 证。第一,研究课程,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需要研究本专业课程如何适应区 域产业结构的需求,如何整合核心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探 索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估方 法等问题,这是产学研合作的立根之本。第二,研究技术应 用,可以促进师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学 校和社会两种环境和资源,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学生为企事 业单位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或技术服务,促进区域经济 建设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这是产学研合作的价值所在。第 三,研究教学与技术服务的整合模式,可促进教师双师素质 ・ 79 ・ 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形成。国内外 的实践证明,“教学、科研、生产技术服务”相结合是培养职 业教育师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 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不断整合课程资源,形 成服务于专业人才岗位能力培养的大课程意识,即基础课 程服务于主干课程,主干课程服务于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服 务于岗位能力培养。其次,组织教研室的精干力量,以区域 模式。面对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面对新职业、新工艺 的频出,面对“教学做一体 工作过程导向、项目教学”等新 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教研室以团队的力量进行探索与创 新,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把教学与生产、新技术的开发与 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加人 经济发展、学校、学生的特殊需要为着眼点,开发并实施校 本课程,增强课程的针对性,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再次, 组织做好课程的“二次开发”工作,即在综合考虑有关学情、 课程目标与内容等基础上,研究如何将“工作过程导向、任 务驱动、项目教学”等职业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设计 出课程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实现有效教学。 由此可见,通过这种行动中的研究或研究中的实践,不 才的职业竞争力,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关注市场变化和社 会变革,追踪职业岗位群的变化,把握本专业领域的典型岗 位能力和职业工作过程,改进教学工作,在培养合格人才的 过程中,促进职业院校教师的“教师”“师傅”“研究人员”三 重身份的有机融合,这是产学研合作的孵化器。 (四)校本行动研究是核心 一仅改进了实践者的实践(教师的教学),而且也极大地提升 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可谓是 举多得。 人才培养是所有高等学校的唯一核心功能。熊丙奇认 为,高职院校要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度,必须要加大教学 研究力度,高职教育的核心关注点应聚焦在提高教学质量 上,必须鼓励和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因此, 高职院校教研室研究的核心应是开展校本行动研究。 校本行动研究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本校的教育 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研究与解决 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 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取决于课程体系的科学设置和课 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教研室开展教科研活动的着眼点 应是“专业与课程建设、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的标准与模式 等”。首先,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方案,教研室 通过制度建设不断促进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总之,为提升高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研室的建设应 受到高度重视,应将其纳入学校的整体科研建设规划当中, 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坚持教学与研究并重、并行原则,规范 并强化教研室的教科研职能,提升学校的发展竞争实力。 [参 考 文 献] [1]沈建民,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成长[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 社,2009. r-23钟岩,加强高校教研室建设,构建和谐教学环境[J].辽宁教育 研究,2007,(7). [3]韩承江,影响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因素与对策思考EJ].职 业教育研究,2007,(8).  ̄43熊丙奇,高职的真正“短板”不是科研是教研[N].中同青年报, 2009~12—14. [责任编辑:丛爱玲] 笞 牙 蔷 笞 (上接第27页)式的选择都隐含了交际双方话题的正式度、 交际双方的关系、交际双方的交流方式以及交流双方的个 何的交际都是在情景语境中进行的,制约一个人说话方式 的因素有许多,因此导致了不同的人在说同样意义的话时 人目的等因素。然而究竟是什么决定这四种言语功能?仔 细观察上面abcdefgh和jkiii十二个例子,例abc都是表示 “给东西”,那么这传递的就是提供的意思,而例deft都是表 示“让别人把门关上”,传递的就是命令的意思,例ghii表示 的都是“陈述他是个好孩子”,传递的就是陈述的意思,例jk 表示的都是“问他在干什么”,传递的就是提问的意思。所以要决定一句话到底属于何种言语功能就观察它所表达的 选择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故在判定话语是属于何种言语 功能时,我们需要关注它所表达的意义,意义与功能对应。 [参 考 文 献] [1]Thompson,G.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一 don:Edwrd Arnold・1996:28. [2]Halliday,M・At K・A, lntVOductio f。Fu ctional Grammar ’亨苎 能与形式之间兰 萼量 其根源不存在对应关系,功能只与意 ,on1,,Lgx,o, imroa ucz …“…“……… . 一 ……“… … : A 。ld.2oo4:47. 义确 a本文主要着手在情景语境中分析人际功能中四种言语 功能和形式的对应问题,得出说话双方在交际过程巾选择 说话的用语方式与其所要表达的功能不一定是对应的。任 四、结语 …,. [4]Greg。ry,M.&carr011,S.:1978,Imguage and Situati。n, [5][6]//I ̄IN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274,119. ,u 二 rieti d thei s。。i 1 Contexts.I dO :R。 tledge. Analysis 0f the Relation between Four Speech Functions and F0rms in Interoersonal Functi0n——fI伽the Perspective of Context of Situation XloNG Che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 33O022) Abstract:Interpersonal function iS one of the three metafunctions of Halliday.The speaker in the in— terpersonal function。as the“meaning potential”of intruder,iS the expression of participant function of language.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interaction。the two variables,the speech role and commodity ex— changed(goods一&一services,information)composed the main four speech functions:offer,com— mand,statement,question.They have their own typical forms.It comes that there iS no correspon— dence between the four speech functions and forms in the analysiS of context of situation.Four speech functions are determined by the meaning,not the forms. Key words:four speech functions;forms;context of situation;correspondence;meaning ‘ [责任编辑:石盛磊] ・ 8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