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来源:保捱科技网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与技术创新人才申报指南

为认真落实《云南云南省关于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使我省的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在数量、质量上都有明显提高,在切实做好入选人才培养工作的同时,2005年,将组织遴选第八批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和第五批省技术创新人才。

一、第八批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工作坚持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原则,着重围绕我省重点学科、优势技术领域和创新基地建设,通过与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创新团队构建的集成整合,着力培养我省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并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队伍和技术力量储备。

(一)选拔名额

第八批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计划选拔45名左右,不再划分培养层次。 (二)选拔范围和重点领域 1. 省直单位和驻昆单位的推荐

省直单位和驻昆单位的推荐,按照下列学科指南推荐申报: ①工程技术科学

矿物加工工程、食品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农村能源、木材学科与工程、水利工程、制浆造纸工程、电子系统及其自动化、光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环境

工程学、结构工程学、交通工程学。

②生命科学

--农业:农产品加工与储藏、害虫生防、作物栽培学、兽医学、畜牧学(品种选育方向)、动物传染病学、饲料与动物营养学、园林学、经济林学、园艺学。

--医学:公共卫生安全(含食品安全)、传染病学、肿瘤学、眼科学、中医内科学、实用中药学、呼吸系统内科学、器官移植学、消化系统内科学、针灸经络学、心理学。

③地球科学

城乡规划学、建筑结构与工程抗震、环境科学。 ④化学及化学工程

磷化工工艺过程及设备、食品化工、化工冶金、环境化学。 ⑤材料及信息科学

信息与功能材料、半导体材料及器件、超导材料、红外技术器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光学工程。

⑥人文社会科学

工商管理、企业管理、金融学、民族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民族文化学、国民经济学、财政学、社会学、教育学、人口与资源环境学。

2. 州市人员的推荐

2005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适当向州(市)延伸,调动州(市)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各

州(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荐人才,不受重点学科的,今年将对州(市)推荐的人选单列评审。

(三)推荐要求

1. 各单位根据重点学科指南,按云南省印发的《云南省关于开展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1996〕50号)第二条规定的推荐评审条件认真组织推荐。

2. 推荐程序按《云南省培养引进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评审工作实施细则》(云培办发〔1996〕29号)的规定执行。即先广泛动员个人申报,各单位再结合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能提供的工作、实验条件,由本单位学术委员会组织评审推荐。学术委员会推荐后再填写单位意见,送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3. 各单位推荐上报的人员,一般从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的前3名、省部级科技项目的前2名人员中推荐(个别优秀的刚从国外回来的留学人员除外)。

4. 取消培养层次后,各单位推荐的人选年龄应在45岁(含45岁)以下,以本通知下发时间计算年龄。

5. 已被聘任为博士生导师并享受每月1000元特殊生活津贴的科技人员或已入选省技术创新人才的人员,各单位不得再推荐上报。

6. 各推荐单位应按1∶1的比例匹配培养经费、改善工作条件、配备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对于不按规定落实培养措施的单位,省科技厅将停止该单位今后申请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7. 申请材料应包括《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书及编写要求可从云南省科技信息网查阅、下载, 网址:http://www.ynst.net.cn

二、第五批省技术创新人才 (一)选拔名额

第五批省技术创新人才计划选拔35名左右。 (二)选拔范围和重点领域

省技术创新人才遴选工作着重选拔和培养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密切

相关的各类企业、中介机构中直接从事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科技产业化、高层次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包括科技型企业家)以及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科技支撑的科研院所中的相关科技人才。

1. 重点领域

根据我省培育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的需要,遴选技术创新人才的重点领域为:新材料、生物及医药、光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新品种选育、农特产品深加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基础产业(交通、电力、能源等)。

2. 重点企业

昆明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锡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医药集团公司、一汽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团总公司、云南东源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德胜钢铁有限公司等省确定的10户销售收入倍增大型工业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

3. 州市人员的推荐

2005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适当向州(市)延伸,调动州(市)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各州(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荐人才,可不受重点领域的,今年将对州(市)

推荐的人选单列评审。

(三)推荐要求 1. 基本条件

--热爱祖国,热爱云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能力;

--具有较为广博的学识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较大的发展和培养前途; --具有团结合作的团队观念和实干精神,有较强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 --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大学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 --能至少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年龄在45(含45岁)岁以下,以本通知下发时间计算年龄。2. 专项条件

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并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方可推荐参加遴选:

--国家级科技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完成人前五名,

省级科技项目、技术改造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技术创新项目完成人前三名。

--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工程化,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创新方面取得重大技术

突破和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者。

--主持企业重大新产品开发并对企业的发展和社会有重大贡献者。 --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主要完成者(前三名)。

--在单位从事技术发明、技术工艺改造,创造利税在100万元以上者。

--国家级奖获得者,省部级特等奖获得者,省部级一等奖获得者前六名、二等奖获

得者前四名、三等奖获得者前三名。

--自办、领办或合办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年净利润200万元以上者。 --在管理上使制度和运行机制有重要创新,管理效率提高,创造年利税在原基础上

增加100万元以上者。

--从事市场策划和市场营销工作,有创新性,建立了一定销售网络,本地区(部门)

年销售额在800万元(含800万元)以上者。

--由出版社出版发行有统一书号的1本(含1本)以上技术专著者或在省级以上专业

学术刊物上发表5篇(含5篇)以上学术文章或技术总结的第一作者,并有一定影响。

(四)培养方式

入选的创新人才在培养期间应根据本人条件和单位发展的需要自主选择安排出国进修、学位教育、业务培训等适合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五)有关要求

1. 各推荐单位应按1∶1的比例匹配培养经费、改善工作条件,对于不按规定落实培养措施的单位,省科技厅将停止该单位今后申请人才培养计划的资格。

2. 各有关单位接此通知后请及时组织推荐申报,先由个人填写《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申请表》,提供有关附件,再由单位对照申报条件和要求认真进行初审,并送主管部门签署意见。申请表可从云南省科技信息网查阅、下载,网址:http://www.ynst.net.cn

3. 各种申报材料必须按要求填写齐全并签字、盖章,凡上述手续不全的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不提交答辩和评议。

4. 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持续科技支撑的应用型科研院所中的科技人才,必须通过依托企业进行申报。无依托企业的视为形式审查不合格,不提交答辩和评议。

5. 材料装订要求:《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引进申请表》与其它附件材料一并装订,《申请表》后的装订顺序为:身份证、学历、学位证、职称资格证、各种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的信函或通知、论文专著被引用和学术技术评价证明、取得经济效益的证明、论文或技术报告等复印件。申报材料一式5份,用A4纸打印装订成册上报。

三、申报受理

(一)受理单位:云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评审部 地 址:昆明市人民东路246号(省延安医院对面) 邮政编码:650051 联 系 人:安华轩 联系电话:3161308

(二)受理时间:2005年5月27日-31日(上午9:00 ~12:00,下午2:00~6:00)集中受理。

关于《云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

培养引进申请书》的编写要求

申请评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时,必须提交《申请书》。现将编写的有关规定与要求说明如下。

一、《申请书》的主要内容

(一)简表 反映申请者的主要情况,可从云南科技信息网上下载。

(二)简历 大学以上学历、主要学术和技术任职、主要研究、技术工作经历、主持或参加的各类科研、技术项目和已获得的各种资助情况。

(三)人才梯队情况 要求列出本学科现有的中青年人才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学位、职称、所学专业、现从事专业等。

(四)主要学术和技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 着重介绍近几年来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研究、重大技术攻关和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果(3000字以内)。

(五)主要论著目录。

(六)拟开展的研究和技术工作设想 简要阐明主要的学术、技术思想,并说明已具备和可利用的工作条件。(1500字以内)。

(七)外语达到“四会”的说明 提供证明材料。

(八)经费预算及简要说明 总预算及分科预算,包括科研业务费、学术和技术专著出版费及国内国际合作费等,并说明预算的用途、必要性和计算依据。

二、所在单位的推荐意见(省外申请者不需要)

(一)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的推荐意见 对申请者的基本理论、学术和技术成绩、创新点及拟开展的学术技术工作设想作出客观评价。

(二)所在单位领导的推荐意见 对申请者思想品德及工作表现的审核及对申请者如获批准后,将提供的支持与保证条件,包括配套经费的匹配、工作助手的配备、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配置、提供出国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等。

三、注意事项

(一)《申请书》除简表外,不制定统一表格填报。由申请者根据上述要求与规定撰写,提交内容翔实、文字清晰的打印稿。

(二)简表内容(除所在实验室一栏外)不得空缺。填写必须清

楚、准确。单位名称填全称。

(三)境外中青年学者申请时,简表中的所在单位,填回国后的工作单位。同时,为便于联系,将现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列在简表下方。

(四)简历中,主持或参加的各类科研项目、重大技术项目和已获得的各种资助,应列出项目类别、编号、名称、起止年份、获资助金额、负责人或参加者、已完成或执行中等内容。

(五)主要论著目录,请按年份顺序编排,并用*号标明6篇以内的主要论著。

论文:作者(列全)、年份、题目、期刊名称、卷(期)、页。 著作:著者(列全)、年份、书名、出版社。 四、材料装订要求

(一)《申请书》的章节名称及排序为: 1. 简表; 2. 简历;

3. 主要学术和技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 4. 人才梯队情况; 5. 主要论著目录;

6. 拟开展的研究技术工作设想; 7. 外语达到“四会”的说明; 8. 经费预算及简要说明;

9. 所在单位的学术委员会或专家组和所在单位领导的推荐意见,打印后与《申请书》装订在一起。

10.附件材料目录。

(二)《申请书》用A4纸打印。统一标明页码,从左侧装订成册,省内申请者一式六份,省外申请者一式一份。

(三)提供的附件材料一式6份(省外申请者一式一份),装订顺序为:

2. 身份证、学历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复印件; 3. 4篇具有突出创新性成绩的论文复印件;

4. 如有论文、专著被引用和评价的情况,应提供权威性引文检索系统的材料和学术性评价的证明;

5. 如获科技奖励,仅限填报国家级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科技奖励(三等以上)和国际学术性奖励,包括奖励名称、等级、获奖者(按顺序列全)、年份,并提供证书复印件;

6.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特邀报告,应提供信函或通知复印件;

6.如获发明专利或其它公认突出的创造性成果或成绩的,应提供专利证明或有关学术和技术水平证明材料复印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