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例猫肝性脑病的诊治

一例猫肝性脑病的诊治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一例猫肝性脑病的诊治

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严重的肝脏疾病引起的, 以代谢紊乱为基 础,脑部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先天性的门腔静脉异常、病毒性肝 炎、中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病以及急性或暴发性的肝功能衰竭都 可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1] 。此外,摄取大量蛋白质、消化道出 血、碱中毒、低钾血症、尿毒症、感染或中毒等都可诱发本病。 目前,普遍认为病理生理基础是肝功能衰竭和门一腔静脉有手术 分流或自然形成的侧支循环, 使许多肠道代谢的毒性产物, 未经 肝脏的解毒和清除, 直接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 导致大 脑功能及代谢紊乱,引起神经、精神异常,仍是肝性脑病发病机 制的中心环节 [2] 。其中,氨中毒学说受到医学界最广泛的认可

[3]

。而以精神症状为唯一突出表现的肝性脑病易被误诊为癫痫, 因

此,遇到精神错乱的病例要警惕肝性脑病的可能性。 本文通过 对患猫血液学、 血氨浓度以及 X 光等方面的检查及治疗措施的实 施,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

病猫为狸猫, 6 岁,雄性, 未绝育。在此之前曾经发烧 1次, 主人曾给予口服及肌注过大量消炎药, 自此之后, 有不间断发病 症状,主要表现为抽搐、 尿失禁等神经样症状, 发病后步态不稳, 后期严重时已间歇性抽搐,行走困难,步态不稳,便秘;主人对 症口服抗癫痫药物对其进行治疗, 服药初效果较为显著, 发病间 隔稍微延长( 1 周发病 1 次),但一直未愈。就诊时,镇静药给 药剂量已经很大, 且食欲废绝, 患猫精神状态差, 不能自主排便, 膀胱充盈, 在每次病情发作时会有尿液同时排出。 据此诊断为猫 肝性脑病,经过相应的对因治疗,症状有明显好转,食欲渐强, 发病间隔延长(每 20 d 左右发病 1 次),病情趋于稳定。

2

临床症状

体温39.6 C,心率1次/min,呼吸40次/min ;肠道蠕 动音弱,病猫步态不稳,目光呆滞,腹围较大,不能自主排便。 发病时抽搐,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状,且有尿失禁。

3 3.1

实验室检查

血液常规检查

由表1可知,WBC GRA GR升高,LYM RBG HGE降低;提 示机体存

在感染,免疫力低。

3.2

血清生化

由表2可知,TP降低,GOT TBI、BUN ALT ALP升高;提 示肝病的可能。

3.3

者多伴有血

血氨浓度 一般急性肝性脑病患猫血氨浓度可以正常, 慢性

氨浓度升高[4]。本病例血氨浓度为210卩mol/L (正常值小于 27卩mol/L[5]),有显著升高。

3.4腹部X线检查

X光显示肝脏轮廓不清,肾脏肿大,肠道有大量积粪(图1)

4

治疗 [2]

4.1 调整饮食结构 饲喂高能量、低蛋白日粮,减少氨的产生和减轻肝脏的负担。 如可饲喂猫的肝病处方粮。

4.2 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

乳果糖口服 0.5 g/kg? 体重,3 次 / 日;口服庆大霉素 10 mg/kg? 体重,2次/ 日。可抑制肠道产尿素酶细菌,减少氨生成。

4.3

促进体内氨基酸的代谢

静脉注射L-鸟氨酸-L-门冬氨酸(OA , 1〜2 g/日;静脉 注射支链氨基酸(BCAA制剂,20 mL/日。

4.4

保肝措施

一是静脉滴注葡萄糖液,按 30〜50 mL/kg? 体重剂量补给,

同时加入VC ATP肌酐、肝细胞再生因子、茵梔黄注射液等, 以增强体质、保肝解毒,并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二是后期同时口 服乙肝灵片。以含水飞蓟宾 21 mg/片,1/4片/次,3次/日。主 要有益肝滋肾、解毒祛湿之功效。

4.5

对症治疗 一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纠正缺钾

和碱中毒, 补充氯化钾; 碱中毒者可用精氨酸溶液静脉滴注。 二是预防脑水 肿。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等脱水药以防治脑水肿。三是 保护脑细胞功能。用冰袋降低颅内温度,以减少能量消耗,保护 脑细胞。四是补充电解质和对症治疗, 静脉注射乳酸林格液、 25%

糖、3A氨基酸、VC复方甘草酸铵等。

5

(1)

讨论

饲喂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其富含支链氨基酸和 非

吸收性纤维, 后者可促进肠蠕动, 被细菌分解后可降低结肠的 pH值,可加速毒素的排出并减少氨的吸收。

(2) 在治疗过程中要慎用镇静药,由于本身肝功能的减退,

会使药物半衰期延长, 因此, 这些镇静药物有可能会诱发或加重 病情,并且会造成一些副作用的发生,如膀胱麻痹,加重膀胱积 尿,甚至导致膀胱破裂。

(3) 由于患猫大小便失禁,在治疗的同时,要注意肠道粪

便的及时排出,防止粪便产生过多的氨经肠道吸收后进入体内, 加重大脑功能的紊乱。可考虑用开塞露或其他灌肠方式诱导排 便。

(4) 乳果糖为双糖,口服后在结肠会被乳酸杆菌、粪肠球

菌等分解为乳酸、乙酸,降低了肠道的 pH值,形成酸性环境, 从而减少肠道对氨的吸收。 在口服治疗时, 要注意防止一些不良 反应的发生,如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5) 口服抗生素可抑制肠道内产尿素酶细菌,降低患畜肠

道产氨。 临床上宜选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如硫酸新霉素或硫酸 庆大霉素等, 因其口服吸收少, 性质稳定, 具有肠道菌抑杀作用, 但须注意药物使用剂量、 周期, 并注意在肠道损伤时其吸收率大 幅增加而产生的肾脏和听神经毒性 [6] 。

(6)

L-鸟氨酸-L-门冬氨酸是一种鸟氨酸和门冬氨酸的混合

制剂,能促进体内的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而降低血氨 [7] 。 支链氨基酸(BCAA制剂是一种以亮氨酸、异亮氨酸、缬安酸等 为主的复合氨基酸,补充 BCAA可以减少负氮平衡,促进蛋白质 合成,以及对氨有解毒作用。

(7)

治疗后该猫血氨浓度为 68卩mol/L,有显著的下降。

氨等有毒物质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扰乱正常脑细胞能量代 谢及神经传导功能, 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降低血氨 浓度及加速血氨代谢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 [8] 。

( 8)在补液治疗时,要根据实际检查情况,合理调整输液 剂量,防止过度输液增加肾脏负担,造成膀胱过度充盈,诱发膀 胱破裂的发生。

综上所述, 肝性脑病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是以机体氨 中毒为首的多种因素紊乱综合作用的结果,预后差,病死率高, 所以及时诊断,积极预防,改善预后显得尤为重要。改善患畜肝 功能是基础, 同时密切监测肝功能各项指标, 对预后进行综合评 估,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