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为什么和中国不一样? 对美国城镇现状的游历与思考 文l胡肖然 飞机飞得很低,从一边的舷窗往外 区之间四通八达的公路。 了如何在雪堆中刨挖汽车。到了纽约,更 是因为大雪封城,前往自由女神岛的轮渡 也高挂闭门牌。风雪中对于自由女神的身 姿也只有靠想象。往日繁闹的华尔街也 眺望,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片一片刺眼的光 亮将城市和聚落与周边地貌区别开来。我 困惑与幻想 低头瞥了一眼手表:美国东部时间7月2o 日0点20分。此时的我已经在天空中飞行 对美国城市的有意识的宏观感知就 冷寂许多。到了西部的旧金山,加外『大学 起来。这是我半年中第二次到美国,对美 盎然、花团锦簇的醉人景象。到底什么 是真正的美国城市,我心中一团迷糊。 年初与父亲一起去美国,不巧遭遇 稍后的几日,驾车沿着东太平洋海岸线一 了15个小时。就在一天之前,自己还在上 以这样一种看似另类的方式在飞机上建筑 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校园内却是一派春意 海世博园里品味“城市,让生命更美好” 点”,不觉从长途旅行的疲惫中稍缓了过 的主题。现在看到北美大地上的“星星点 国的城市有了更多的认识。 来。心里开始暗自称奇于美国东部城市分 了美国东北百年不遇的暴雪,我们在首都 路向南,纵横于加州广袤的平原之上,看 布的规整以及贯穿于这些灯光密布的聚集 华盛顿特区被困数日,和美国人—起体验 到一个个星罗棋布的小都市、小城镇,越 发困惑于究竟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 微笑着向我解释说美国的城市一般都只 是指“Downtown”,也就是所谓的市 中心商业区(闹市区)这么一块巴掌大 的地方,人们一般都生活在工作区周边 边兴起。Christal建议我要更深入地理解 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作用可以 去中部的匹兹堡看看。 于是,我听从她的建议。人们多少 城市。美国似乎没有中国意义上的大学 城,然而耶鲁、普林斯顿,又完全是校 即为城,城即是校。 满载着对美国城市的好奇,短短4个 月后趁着暑假和签证的有效期,我决定 静谧温馨的小镇上。这些小镇美国人通 常称作“Bedroom town”,直译过来就 有些惊讶地看到了一个孤独行走的中国 背包青年人,在美国人的印象里,中国 独自飞赴美国,想以自由行的方式用自 己的眼睛和思考去回答这个冬天里提出 的问题。做出这一决定时,我正好与东 是“卧室镇”。在这些分工清晰详尽的 区域之间有发达的轨道交通和道路作连 接。每个中心城市周边这样的小镇又各 游客一般以成群结队的旅游团的面貌出 现。而我这种背包客着实有些新鲜,热 情的当地人为我出谋划策,指点我乘坐 南大学一批来自各个专业的同学雄心勃 “灰狗”旅游巴士是穿越美东成本最低 勃地酝酿一个社会实践计划:中国城镇 的方式。 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与发展,还想以此为 题通过社会实践参加明年的“全国大学生 纽约的“贫民窟”——有道理 挑战杯赛”。对美国城市化的探索自然就 美国人认为,在因 成了我对自己和大家的—个承诺。 为贫困人口聚集而 斜靠在高速飞驰的巴士上,公路两 使犯罪率有所升高 边的景物一闪即逝,原来在美国公共交 波士顿的“卧室镇”——有需求 的同时,大多数纯 通车辆拥有自己的“专线”可以免于被 时差的作用在我到达驻地之后展露 朴善良的贫民窟居 其他车辆的干扰,即使在车流高峰时期 也能迅速通过。合理的交通分流也使城 无遗,我在辗转反侧中迎来了再次抵达 民是这个庞大城市 市之t司的联系更为紧密。几个小时后, 美国后看到的第一缕阳光。似乎就在这 个瞬间,这个波士顿地区的中国和印度 机器有效运转不可 大巴驶入了盛名远扬的纽约,我揉揉因 留学生聚居区也变得喧闹起来。机动车 或缺的润滑剂 为时差而睡眼惺忪的双眼差点没被眼前 的景象怔住…一低矮简陋的平房,肮脏 辆的轰鸣声裹挟着饶舌难懂的说唱歌曲 凌乱的街道,如果没有高耸入云的高楼 一下子搅乱了这个隔音效果并不理想的 大厦做背景实在很难让人相信这里就是 小屋。不堪燥热嘈杂的我决定乘地铁去 世界上最繁华最发达的大都市。在我的 哈佛大学转转,打开电子地图才发现自 记忆中,中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处处如 己住的地方并不是想象中的标注着渡士 有特色,我所居住的小镇就是在波士顿 火如荼地进行着旧屋的拆迁,似乎它们 顿,而是麻州的另一个的小城市。 高度发达的教育产业基础上形成和发展 是崛起的大都会脸上的并不光彩的青春 后米我告诉帝找游览校吲的啥佛生 的。近200所大学的存在使得披士顿的人 痘。你,头住无法将贫民窟这样的词汇和 物系大二学生Christal,在巾国,很难想 口巾学生占据了可观的部分,而有限的 纽约联系起来。 象一个大城市周边的聚居区不是以郊区 学校宿舍并不能完全吸纳这一人群。于 我曾为纽约受到的袭击心 的形式而是以一个的小城存在的。 是一个个设施齐全,出行便捷的小镇就 存同情,因而当我看到纽约贫民窟的那 她轻轻甩了一下微微卷曲的金发,抿嘴 如雨后春笋般在这个美国东海岸重镇周 一刹那似乎又联想起一些什么。于是, _ 在接下来去往匹兹堡的路途中我便开始玩 匹兹堡的“博物馆”——有总结 味这样一种有趣的城市结构。 同车人告诉我,贫民窟问题是城市 囱和河道中排放着混浊污水的场景与馆外 这座清新宜人的城市联系起来。思绪又飞 如果要把匹兹堡和中国的某座城市 回了国内,中国正在进行的城镇化将越来 发展以及城市化过程中所滋生出来的一 做类比,我想重庆是再合适不过了,这座 越多的人口从农业或者说第一产业中 种难以回避的大都会之痛。然而,人们 身处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中的城市让^有 出来投入进第二和第三产业,这—过程在 往往不会仅仅因为会出现贫民窟就放缓 城市化的速度,否则不免有因噎废食、 一种肃然而生的敬畏感。不远处高高矗立 一些地方尴尬地面临着环境问题。匹兹堡 的大烟囱和驶过的一座座巨大结实的钢桥 用—个世纪的产业升级还给了民众一片鸟 杯弓蛇影之嫌。即便是在繁华如纽约的 似乎都在静静地向我诉说这座曾经以工业 语花香。我把美国如今的城市化定义为再 “世界之都”,这一问题尚且无法全然 闻名的世界钢都的百年奋斗史 其实这里 次城市化,正如最初的城市化将人口从第 根治。美国人认为,可以站在历史发展 也是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个缩影。这 一产业中出来一样,再一次的城市 的角度以一种更为宽容的视角去看待贫 座位于三条主要大运河交界处的钟灵毓秀 化则是将人口从第二产业中出来, 民窟与城市化的关系。在因为贫困人口 之地很早就被欧洲殖民者们相中,19世纪 投入到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中 聚集而使犯罪率有所升高的同时,大多 更是依托于其连接美国中东部以及航运便 去。用产业化作为城市化的一个分析维 数纯朴善良的贫民窟居民是这个庞大城 利的天然优势飞速发展起钢铁业、玻璃制 度的想法在我的心中愈发清晰起来。其 市机器有效运转不可或缺的润滑剂。他 造业,以及电器业。那些我们在经济史和 实,整座匹兹堡城就是一座无比鲜活的 “钢铁大亨” 博物馆。 们提供的廉价劳动力也是城市经济发展 工业史中耳熟能详的名字:飞机飞得很低,从一边的舷窗旁往 中颇为可观的组成部分。此外,贫民窟 卡耐基,银行家梅隆,西屋电子的创办 租金低廉、包容性强的特点为城市的有 人、与爱迪生难分伯仲的威斯汀豪斯都曾 外眺望,可以透过不染尘埃的白云将城市 效扩张提供了低成本的途径,使得城市 在这里实现了人生的腾飞。与聚落和周边的地貌区别开来,我低头瞥 然而,在我看来这座城市最令人称 了一眼手表,美国东部时间8月19日上午 里尽是壁垒森严的摩天大楼,设施齐全 奇的却是它堪称典范的产业转型。如今的 十点,整整一个月的美国自由行即将划上 的高档住宅区,新移民进入之后所产生 匹兹堡,你游遍全城也难觅一家工厂,到 句话。如果你此时要问我开始时的那个问 生机盎然。再试想一下如果一座大都市 的陌生感与不安全感会膨胀为无助甚至 处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置身其中用心 题,即究竟什么是美国的城市,我恐}白还 极度的绝望,如此发展倒是可能埋下更 旷神怡来形容自己的感觉将毫不过分。我 是不能用短短几句话概况和总结出来,因 具破坏力的犯罪之根。纽约作为一个移 很好奇这座城市到底经历了怎样凤凰涅 为美国的城市绝对不是—个模子里刻出来 民之都所采取的这种差异化的分流策略 桀浴火重生的蜕变,便决定去城市博物 的。历史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面貌,但是在 确实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和一定的现实意 馆寻找答案。这些城市中的所见所闻给予了我一个认识 博物馆展厅外壁绘制着一幅笔法颇 美国城市的多方面的视角。弱C、里明白, 有效提高人口管理的水平,城市所带来 为凌乱的巨幅油画,画面描绘的是匹兹堡 在飞机飞行的前方,有一片更为古老却也 在2o世纪初时的景象,我站在画前,张大 是更具生机的土地在等待着我们这一代人 的集聚效应就可以充分彰显出来。 义。所以贫民窟的存在并不可怕,只要 了嘴巴,难以将画面上吐着滚滚浓烟的烟 去肩负起城镇化与国家发展的重任。 波士顿的查尔斯小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