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 散装、散卸、散运、散存是粮食物流发展方向 形式储存、运输,然后加工成精米进入消费市场。糙米流 通可以减少20%重量和30%体积运输,可降低50%的流 粮食流通从产地收储、运输到加工厂,要经过三装、 通成本和节省仓容:准低温条件储存糙米,可以提高大 三包、三卸、三拆过程,耗费的资材数量大,不能适应快 米食用品质;糙米流通有利于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也 速调、运、接、卸,效率低下,并且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损 有利于稻谷深加工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日本等国多年 失严重。随着现代物流的发展,散装、散卸、散储、散运 来实施的糙米流通.产生了极大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四散)粮食物流量占发达国家粮食物流量90%以上,加 中国过去稻谷流通占很大的比重,近年大米成为稻米运 上现代集约型的加工体系构建了发达国家粮食物流最 主要的特征。粮食储运的“四散”作业,是全球性的大趋 输的主要成分,东北大米外运量超出稻谷外运量的 势。与包装粮储运相比,粮食物流“四散”作业可以提高 40%,广东大米运人量占稻谷运人量的5-6倍。糙米流 流通过程中各个作业环节的生产率,大大降低粮食流通 通技术已作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进行研究论证.东北糙 费用,减少粮食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粮食流通效 米南下通道已开始建设。糙米流通将是粮食储运和碾米 率。“八五”期间,为了逐步解决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滞后 _T业应用前景广阔的一项技术。 于粮食生产发展的问题,国家投资8亿元,建设了l8个 3原粮流通向成品粮流通方向发展 机械化骨干粮库。1994年以来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 中国粮食流通设施.投资82亿元.建成64个机械化中 中国粮食产销区域不平衡,如小麦主产区在黄淮海 转库.8个机械化港口库,添置LI8专用散粮火车2 400 地区,成品粮消费面向全国,玉米主产区在东北,玉米向 辆.3 000吨级散粮船4艘及部分散粮汽车。1998年开 南方主销区运输有很多瓶颈。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布局存 始.利用343亿元国债.建成1 112个国库。国家先后新 在不尽合理的方面,由于铁路、交通设施的.主产区 增仓容约5 800万吨,其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控制及全 储存的大量储备粮不能及时运到销区,使主销区的粮食 散装化系统均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这些项目的建设 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粮食生产、储备、加工和消费区 和投入使用将对中国粮食储运方式改变和粮食流通现 域分布的不协调,储备品种(原粮和成品粮)与消费需求 代化产生极大的影响,为实现粮食“四散”作业提供了设 在空间上的不一致,增加了粮食的储备、运输和加工的 施保证。粮食流通散装、散卸、散运、散存是中国粮食物 压力,阻碍了粮食流通产业整体效益的发挥。近两年.全 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大米铁路运量已经远远超过稻谷.面粉运量已接近小 麦。河南、山东、河北等小麦主产区小麦外运量减少,而 2稻谷流通向糙米流通方向发展 面粉外运量明显增加,成品化流通的趋势十分明显。随 糙米流通是将收获的稻谷就地干燥、脱壳.以糙米 着中国交通运输条件和粮食流通技术及设施的改善.散 粮储运、面粉散运及糙米流通技术的推进,小麦在产地 作者简介:邹凤羽.男,副教授,硕士,从事粮食经济教学和研究工作。加工成面粉,稻谷将在产地加工成糙米,玉米将主要在 |fl 2006年第 红清5/51t1]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改革与发展 产地转化或加工成工业品,由原粮流通向半成品、成品 粮流通方向发展,即由原粮流向城市和消费区向原粮在 产地加T.形成半成品、成品粮、加工副产品或工业品向 城市和消费区流通的方向发展。 4农户个体分散储粮向集中代储方向发展 中国粮食生产是以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化为主, 而且农村粮食储量大。农村储粮约占全国粮食储存量的 2/3.常年粮食储存2.5亿吨以上,但农村储粮分散在千 家万户,而且规模较小,农民对粮食重产轻储,储粮设施 简陋,技术落后,管理粗放,虫、霉、鼠、雀对粮食的损失 和污染非常严重(占储粮的12%)。减少农村储粮损失, 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是提高中国粮食储藏整体技术水 平,保护粮食产后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建设新农村和 促进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随着国家及粮食部门重视农村粮食储备,加大 农户储粮技术研究的力度和资金的投入。基层国有或民 营粮食收储企业及产地粮食加工企业,利用粮食收储设 施.开展农户粮食收获后集约化处理技术开发与集成,将 分散在千家万户的储粮集中代储,探索新型的农村粮食 产后收储集约化配套服务体系。做到取用、存储方便,降 低粮食产后损失和储藏费用,将是农村储粮的发展方向。 5常规储粮向绿色生态储粮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粮食资源丰富,粮食储存时间短、数量少, 粮食储存不仅注重数量.更关注储粮的内在品质和营养 变化,以低温、气调、生物、物理和综合防治相结合的绿 色储粮技术是主要的特色。针对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大、 储粮时间长、虫霉对储粮的危害严重,化学杀虫剂对储 粮造成污染,影响绿色食品生产和污染环境等重大问 题,以储粮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绿色环保为原则,减损 保质为中心,建设绿色生态粮食储藏技术体系。实现由 传统的常规储粮向绿色生态储粮转变,实现以改善环境 和延缓陈化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粮食生产、流通和消 费的全过程绿色化,已经成为中国粮食储藏的发展方向。 6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 为了增强企业的实力、降低生产成本、积极参与国 内和国际市场竞争,规模化、产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已 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粮食加工业发展的基本特 征。通过粮油工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整合,实现粮油工 业集约化经营,集原料生产、采购、仓储、加工和贸易为 一体,集小麦、稻米、玉米、大豆加工于一体,培育一批粮 油加工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和产业集群,扩大生产规 模,组建企业集团,降低投资.运行和生产管理费用,是 邹凤羽:市场化条件下的粮食流通发展趋向 当前中国粮油工业的发展趋势。 据统计.目前世界粮食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总体水平 还很低,平均有效利用率还不到60%,粮食资源的有效 利用是世人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中国粮食加工副产品的 综合利用产品开发较少.附加值还很低。适应建设节约 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如何对粮食进行再加工 和深加工.提高粮食加工的成品率和副产品的综合利 用.促进粮油加工产业链延伸和粮油资源的转化增值, 充分节约粮食资源并加以高效利用。将是粮食工业的中 心任务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7主食品工业化发展方向 目前中国主食品的工业化水平非常低,主食产品在 整个食品工业中占的比重很小。国际上发达国家食品加 工的主体以主食加工为主。居民消费的食物中,工业化 食品达到70%左右,有的达到90%以上,而中国仅为 15%~20%。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对于一日三餐的基本消费,已越来越崇尚 “营养、安全、方便、可口”。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科学发展 观的要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出发,加速改 善广大人民主食消费现状,大力推进主食品工业化生 产,是维护粮食和食物安全的重要举措,是未来粮食加 工业向食品加工业延伸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中国粮食 食品工业发展的重点之一。主食品工业化主要包括面制 主食品工业化(方便面、馒头、冷藏冷冻面制品)、米制主 食品工业化(米饭、米线、米粉、方便米饭和冷藏冷冻方 便米制食品)等。 8粮食流通信息化方向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粮食市场化程度高。 信息化技术在粮食流通领域广泛应用。有专门的机构开 发和应用高新技术。如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装备预测世界 农业生产情况,通过网络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分析国 内和国际期货和现货市场信息,预测全球粮食的需求形 势,及时调整粮价和贸易策略;粮食的仓储与运输设施 之间衔接配套,实施信息管理;粮食储藏及流通过程。 通过研究粮食品质测定方法,运用信息处理技术,开发 数据管理系统,把粮食流通中品质测定各个环节通过 信息系统结合起来。进行粮食品质跟踪管理.从农场收 购粮食到最终消费的全过程实施质量安全控制。随着中 国粮食流通的市场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粮食流通产 业的物流技术、储运技术、加工技术、贸易技术、质量标 准化技术、粮食安全预警、国家粮食宏观和安全保 障等方面,粮食流通信息化的应用需求和发展前景十分 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