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三字经》教学计划

《三字经》教学计划

来源:保捱科技网
二年级《三字经》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杨彩莲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古诗词吟诵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三字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2、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形式众多的启蒙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相传是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编撰的。它的成功之处在于,虽然全书只有1140字,但结构严谨,文字简练,内容丰富,涵盖面广,而且全书均为三字韵语,读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记忆。《三字经》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社会百科、内涵丰富而极具文学性、韵律性,是中国古代知识的教科书。利用它们进行识字的同时,学生可获得大量的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各种能力,修习其中良好的行为规范,无形中完成了美德熏陶,建立了汉语的节奏感的韵律感,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了传统文化的根基。所以,我们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一些《三字经》方面的校本课程,也希望因此能塑造孩子们健康的人格,使学生储存起感性的语言模型,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们受益终生。我们的口号是:诵读经典美文,传承中华文明。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字经。

难点:准确理解每句话的含义。

二、教学任务、要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

3、通过学习,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

4、通过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友爱兄长。

三、教学目标

(一)教学质量目标

1、要求97%的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字经。

2、大体了解三字经的解释、含义。

(二)素质教育目标

1.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

2. 通过诵读《三字经》,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识字量、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增长见识、增加涵养、吸取智慧,培养学生优雅性情和敦厚人格。

4. 通过诵读《三字经》,用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净化心灵、熏陶品质的作用。

四、方法措施

1. 诵读化。即诵读为主,理解为辅。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并保证诵读时间、诵读效果,切实诵读目标。

2.情境化。即用优美的古典音乐,富有情趣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喜闻乐见的表演活动,从而创设氛围把学生引入国学的情境,使学生身处古典文化的情境与韵律中,诵国学,学国学,身心受到陶冶,激发他们对国学的热爱。

3. 故事化。即用经典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

4. 生活化。即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中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

5、通过多媒体、录音、小黑板等形式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

6、每日抄四句于黑板一角,利用课始五分钟进行讲读,诵记。在教室张贴一张竞赛表,每背完四句得红旗一面。比一比,谁能最快得到当日的红旗。

7、注重定时复习,每一板块结束均合诵一次。利用不断的反复,加强学生的记忆。

8、定期开展“三字经故事会”,让学生讲述《三字经》中的故事。

9、开展《三字经》朗读、背诵比赛,树立典型,使班内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五、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二周 第三、四周 第五、六周 第七、八周 第九、十周 第十一、十二周第十三、十四周第十五、十六周第十七、十八周 有叔伯,有舅甥------古六艺,今不具。

维书学,人共尊------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辩王霸,说仁义。

此二篇,在礼记------乐经亡,捈可求。

有连山,有归藏------好四诗,当讽诵。

周礼者,簮六官------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注疏备,十三经。

左传外,有国语------撮其要,记其事。

古九流,多王轶------文中子,及老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