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论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来源:保捱科技网
14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No.1 2,20 1 4 COAL PROCESSING&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论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邓魁,卢晓茜 472300) (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南义马摘要:结合煤化工行业及开祥化工有限公司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对煤化工企业在发展建 设过程所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煤化工产品的规划、煤气化技术的选择、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创新及煤化工企业发展中的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煤化工;规划;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油 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自1993年首度成为石 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原油的对外依存度一路攀 升,到2006年突破45%,2009年突破50%警 戒线,2013年达到57.39%。国际市场原油价格 的波动已经对我国的石化行业,乃至经济发展造 成了巨大的影响。而我国的主体能源是煤炭,目 文章编号:1005—8397(2014)12—0014—04 和企业却继续投资建设,造成财力、物力大量浪 费的同时,也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而, 如何规划煤化工项目,投资发展规划产业链,是 准备发展煤化工行业的地方和企业所必须重 视的问题。 1前期煤化工产品链构建的重要性 煤化工属于新兴的工业体系,产业链相应较 短,其产品规划相对来说比较单一,一般都是煤 前探明总储量在9 000亿t以上,而且煤种齐全。 因而以煤为原料,通过制取合成气,进而合成甲 醇、烯烃等的现代煤化工产业[1],由于具有原料 成本低、易获取的优势,可部分替代石油化工f2】, 缓解国内对原油的依赖,近年来受到了及社 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目前资本市场的投资热 点。 制烯烃、甲醇、乙二醇等。而企业为了追求经济 利益,为快速地推进煤化工的发展,容易缺乏前 瞻性,致使煤化工产业存在重复建设、产业堆积 等问题,最终导致产能过剩、市场饱和、企业亏 损加大,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 然而,由于煤化工产业多采用国外技术或 关键设备从国外购买,因而该行业的发展具有 资源的巨大浪费[3-4]。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项目建设之初, 做好煤化工产品链的规划。国内的煤化工产品市 技术、资金密集的特点,在规划、决策中稍有不 慎,就会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目前,随着 煤化工行业的粗放式快速发展,己经产生了产能 场目前存在着基础产品及其后续开发不均衡的特 点,基础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容量,但目前已基 本饱和,利润较低,如煤基甲醇、二甲醚等;而 过剩的问题。但企业和地方投资煤化工项目 积极性仍然很高,个别煤化工项目已经处于过剩 状态或者规划建设中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地方 其后续产品虽然市场容量较小,但由于具有一定 的新颖性及技术门槛,市场还尚未完全开发,产 品利润也相对可观。 开祥化工公司在发展煤化工时,非常注重基 收稿日期:2014—10—28 作者简介:邓魁(1980一),男,河南陕县人,2007年毕 础煤化工产品的后续开发。2008年20万t/a煤制 甲醇实现装置投产后,立刻启动了后续产品的开 发, 先后在3 a内开发了二甲醚、BDO、PBT 业于东华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理学硕士,河南开祥精细化工有限 公司技术中心工程师。 2014年第12期 邓魁,等:论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建设的重要性 l5 等后续产品, 效果非常显著。二甲醚2009年 投产当年, 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2011年BDO 投产后,更是给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仅生 产3个月的情况下,为企业带来了超过2亿元的 经济效益。因此,就国内煤化工行业形势而言,多 数企业产业链条尚不成熟,如何快速、准确构建 完整的产品链,对煤化工企业的做大、做强至关 重要。 煤化工产品链的规划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一方面根据市场需求,研究大宗化工原料的产品 状况,借助于市场的发展,敢于创新,开拓新的 煤化工产品市场,如煤制乙二醇、对二甲苯等; 另一方面,可根据企业现有产品结构状况,进一 步往下延伸发展,如煤制甲醇后,可进一步发展 BDO产品,再进一步发展PBT、PBS工程塑料 产业等。此外,产品链的规划还可采用循环经济 的模式,对工艺所产生的各种辅料、废料进行利 用、再开发,发展出新的产品,如煤制BDO过 程中的电石渣可用于制取纳米碳酸钙产品,煤制 甲醇中的低温甲醇洗产生的H:S废气用于发展有 机硫化学品等。 2项目工程建设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做好产品的规划后,还需要实现产品所需 关键技术的选择,抓好工程项目的建设,及后续 技术的不断改进开发,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立于 不败之地。 2.1选择适合煤种的煤气化技术 煤气化是一个热化学过程,在高温条件下, 用氧气、水蒸气等作为气化剂,将煤中的碳转化 为合成气燃料,通常是一个高温、高压过程,涉 及了固(煤粉、炉渣)、液(液体炉灰、炉渣)、 气(合成气)三相组分。同时,由于原料煤自身 为混合物,相对应地造成工艺技术非常复杂,因 而煤气化是煤化工发展中的技术基础和关键[51。 如果在决策中选择错误,将直接导致一个煤化工 项目的失败。 煤的气化技术分类方法较多。按床型可分为 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按进料方式可分为水 煤浆、干粉煤和块(碎)煤;按气化温度又分为 高温气化和低温气化。目前,国内外的煤气化技 术以气流床居多,包括壳牌公司的SCGP技术、 德国鲁奇工程公司的BGL工艺技术、中国航天 科工集团的HT炉技术、西门子公司的GSP技术 和科林公司的CCG技术;水煤浆气流床技术有 GE公司气化技术、美国DOW化学公司开发的 E.gas气化技术等 】。 通常来说,气化炉的选择应依据煤种及产品 方案。不同的气化炉适应的是不同的煤种,所以 气化工艺技术的选择要优先考虑项目所在地的煤 种资源,以便实现原料的本地化。灰熔点相对较 低,成浆性好的煤适合于选用水煤浆加压气化炉; 灰熔点相对较高(但不宜太高),成浆性差的煤, 适合于选用干粉煤加压气化炉;褐煤适应鲁奇炉 或碎煤加压气化炉。 其次,选择煤气化技术要和煤化工产品方 案相结合,如煤制天然气,考虑到最终产品为甲 烷,选择碎煤加压气化炉比较适宜;煤制烯烃、 乙二醇和间接法煤制油等化工产品,主要需要气 化炉多产有效气(CO+H,),选择水煤浆加压气 化炉或干粉煤加压气化炉。 2.2项目建设管理要高效 现代煤化工是一个资金密集性高、技术密集 性高的行业,项目建设通常周期长,资金占用量 大,且对施工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施工 建设中一方面需要加快进度,以降低资金压力; 另一方面又需要提高建设质量,以保证工程竣工 后装置正常开车。这就要求在项目的建设中需要 很高的管理水平。 目前的国内化工工程项目建设,通常有 业主自营管理模式、“PMC+EPC”管理模式、 “IPMT+EPC+监理”管理模式等。业主自营管 理模式是业主自己负责工程的管理。我国大多 采用业主自营管理这一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 “PMC+EPC”管理模式是指项目管理承包。PMC 是由业主通过合同聘请管理承包商作为业主的代 表,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EPC工程承包商按照 合同约定,全面执行工程设计、采购、施工及试 运行服务等。“IPMT+EPC+监理”管理模式主要 是在项目管理层设立一体化项目管理组IPMT。 IPMT是由业主方组织并授权的项目管理机构, 代表业主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 】。 16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4年第12期 开祥化工有限公司的二甲醚、BDO等项目建 设过程中采用了自主管理模式。在项目建设指挥 部或基建管理部门领导下,按照工程项目划分为 各项目组,配备相应的工艺、设备、仪表、土建 等职能人员,各项目组人员严格按照工程节点及 责任制度进行施工,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和奖惩制 度。如设立工程风险抵押金由项目人员自缴,若 项目能按时、保质完成,按完成状况给予2~3倍 返还;反之,则会被沉淀(扣除)。该办法在很 大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工程建设模式,就是要 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工程能够尽快建设完 成,减少资金压力;同时,要保证施工质量,确 保工程交工后的顺利运行。 2I3重视项目运行中的技术创新 煤化工发展较晚,各项技术尚不算成熟,还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此形势下,谁能够在技术 上不断创新,谁就能够走在行业前列,取得发展 先期优势。技术创新就是煤化工企业快速健康发 展的关键支撑。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实现装置的 高效稳定运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是企业必须 重视和实现的发展目标。 煤化工企业的工艺技术创新包含设计及改 进两方面。一般来说,项目建设前期的设计创 新更为重要,因为项目建成后,很难再进行大的 改动,但出于某些原因,却往往被管理者们忽 视。项目建设初期,针对用户方来说,该工艺往 往是一种新的技术,设计及工艺人员对该工艺的 掌握还达不到如鱼得水的程度,设计过程中难免 有所纰漏;另一方面,由于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 占用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出于成本考虑,管理层 往往要求工程的实施加快、提前完成。这样,就 经常会出现一些现象,某个项目提前完工后,在 建设完成后的试车过程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 问题,不进行二次改造就无法正常运行,甚至改 造后仍无法运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而, 工程进行前期要对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可 能性及风险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工程建设稳定、 快速的同时,保证工艺的合理性及经济性。 另一种创新是在生产中。出于运行稳定性、 安全、环保及经济性等方面的考虑,需要进一步 的改进,也就是“技改”。它的重要性毋需多言, 但要做好技改的创新工作,除需要工艺纯熟的技 术人员外,还需要辅以合适的管理制度进行激 励。开祥化工有限公司煤气化装置自2008年开 始试车运行。为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实施了 技术创新成果收购办法,每年实现技术创新超过 100项;先后实现了加氢反应器放空 回收、气 化炉十字支撑飞灰吹扫器改造、甲醇变换催化剂 余热利用、BDO精馏重组分回收、脱离子废水再 利用、循环气压缩机电控装置改造等~系列重要 的技术创新,为企业年创造效益超过5 000万元, 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近20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 了关键的技术支撑。 3倡导循环经济理念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重工业的加速 期,高耗能的产品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实现 经济增长的方式基本上处于依靠物质要素的投入 来增加产品数量的粗放型模式,存在着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问题,环境保护与经 济发展还未能有效地协调起来。长远看,煤化工企 业要重视发展中的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8-9]。 煤化工作为一个资源密集型企业,具有能源 消耗巨大的显著特点。以煤制甲醇为例,吨甲醇 的标煤消耗量一般在1.9 t左右。随着行业的高速 发展,资源浪费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 素。煤化工企业只有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走清洁 生产道路,组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才能实现行业 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也 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 争力。 开祥化工有限公司在工艺选型、产品设计 上,非常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如甲醇装置的动 力气体由原来的N,改造为净化所产生的废CO 气体,BDO生产装置的H 依靠甲醇装置的变换 及驰放气提供,而PBT、BDO装置的蒸汽则使 用来自甲醇装置的低品位蒸汽等。通过循环经济 的发展思路,目前开祥化工有限公司BDO产品 的能耗(折标煤)己控制在1.0 t以下,在行业内 居于前列。 煤No.12,2014 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17 COAL PROCESSING&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林德低温甲醇洗工艺在煤制气中的应用 王西明,张宏伟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 10003) 摘要:介绍低温甲醇洗工艺特点,以新天煤化工20亿m’/a煤制天然气项目净化工艺方案 选择为例,分析了林德工艺的优势及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低温甲醇洗;酸性气;气体净化;技术经济对比 中图分类号:TQ546 文献标识码:A 据相关资料,我国2015年和2020年对天然 气的需求分别达到1 700亿Hl3和2 000亿m ,相 应地,天然气缺口分别为650亿 和1 000亿In3。 化石燃料燃烧引起了越来越严重的酸雨和重金属 污染等环境问题,我国大规模煤炭的利用已经造 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发展煤制天然气不 仅具有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也是大气污 文章编号:1005—8397(2014)12—0017—04 1低温甲醇洗技术 目前在煤化工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酸性气脱 除工艺为低温甲醇洗工艺(Rectiso1)。低温甲醇 洗是一种物理吸收法,以工业甲醇为吸收剂。该 方法利用甲醇在低温条件下选择性脱除气体中的 H2S、CO 、COS酸性气组分和各种有机硫化物、 NH 、C H 、HCN、烃类、石脑油等,洗涤后合 成气能达到很高的净化度,气体的总硫可脱至0.1 /L,CO2脱至小于20 L。自1954年在南非 Sasol公司建立第一套工业化的低温甲醇洗示范 装置以来,目前国内外已有百十多套低温甲醇洗 净化装置投入生产运行。 染治理的需求,是煤炭清洁利用的主要途径[1。】。 收稿日期:2014.11.03 作者简介:王西明(1983一),男,山东聊城人,2014年毕 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工学硕士,浙江浙能技术研究 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4结语 [3】甘建平.浅析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的科学制定[J].陕西 煤炭,2014(1):6-8. 煤化工企业的投资建设和发展,占用大量的 [4]甘建平.结构调整一一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新途径[J].煤 化工,2013(12):8-11. 资源,从企业自身或社会发展来看,都是需要慎 重考虑的事情。煤化工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基础, [5】李东周.煤化工技术发展“新”攻略[J].化工管理,2014(3): 59—61. 在初期做好产品规划,选择恰当的煤气化技术, 并抓好项目建设及运行后的技术创新,及企业的 【6】戴厚量.煤气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进展[J].石油炼制与化工, 2014(4):1.7. 资源综合利用问题,以确保企业及行业的健康、 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勇.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机遇分析 【J].化工进展,2014(4):855.860. [2】 阮晓东.新型煤化工带动煤炭产业转型持久战[J].新经济导 刊,2013(12):50—56. 【7]武祥东.现代新型煤化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中 国工程科学,2012(2):54.58. 【8】 门秀杰.煤化工生产过程多联产技术研究进展[J].节能技术, 2014(1):48—50. [9]曹玉忠.煤化工生产中能源循环梯级利用和“三废”处理的 探索与实践[J].现代化工,2014(1):122—1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