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行烟叶大库集中经营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实行烟叶大库集中经营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保捱科技网


实行烟叶大库集中经营管理质量体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 烟叶集约化经营后,陕西省各烟区陆续建立了以市级为单位的烟叶库房,对烟叶实行集约化管理。但是如何对基层烟站收购入库的烟叶进行二次检验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特别是烟叶合格率和纯度的考核,一直是困扰库房管理工作的难题。通过对咸阳市烟叶总库多年来管理工作的总结,探索对烟叶经营过程中质量管理进行科学有效考核的方法。

关键词 烟叶;大库集中管理;体系建设;问题

中图分类号 s572.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37-03

中国烟草业随世纪的跨越,行业内的生产经营模式也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和改革,表现特别突出的是工业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兼并和重组后,引发了烟叶产区客户关系的重新定位与洗牌[1-4]。在此次客户关系的重新建立过程中,陕西省烟叶生产区以县、区为主要经营单元多结构(等级)低数量的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模式与工业企业集团化后原料的基地化、规模化的供需要求之间的矛盾表现越来越突出,小规模经营的局限性直接制约着陕西省烟叶生产的发展。

为了解决产区以县区为经营单元不能满足工业企业集团化后对原料(烟叶)需求规模化的供需要求的问题,全省各地市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和办法对现有的烟叶生产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实现集

约化经营,以满足工业企业集团化后对原料规模化需求的需要。总体来说,采取的办法就是在原有的以站为单位进行收购,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拨的经营基础上改为以站为单位收购以市为单位设立烟叶库房进行集中经营。在省内咸阳市烟草公司作为全省较早实行烟叶以市级为经营为主体,设立市级烟叶库房,采取集中经营模式进行调拨经营的市级公司,在优化资源配置、实行集约经营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为全省乃至整个行业的经营模式的转变提供了借鉴和范本,也摸索出了一套库房集约化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原有的一些管理办法存在的弊端。本文试图通过对区、县级为经营单元与现有市场需求的不适应性,及以市为单元进行烟叶经营方法的总结和目前现有的管理方法存在问题的探讨,力求探索一条适应咸阳市规模化经营后烟叶库房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模式。

1 工业企业集团化后,以县、区为单元经营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不能满足工业企业规模化原料需求的需要

随着世纪的跨越,卷烟工业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重组后的工业企业对卷烟品牌也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和整合,经过品牌的整合,部分市场占有率较小的品牌也被淘汰出局,原进入这些品牌的烟叶就必须寻找新的市场,同样一些较大的品牌扩张后也引起了原料需求的扩张,这样双方都在寻求着适合自己的合作者。但即使双方需求对口,以县、区为主体的生产经营也不能满足工业企业的

规模化需求的需要,特别是像咸阳市乃至陕西省这样的小产区矛盾则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很可能将被淘汰出局。

1.2 缺少规模竞争优势,不能刺激工业品牌对原料需求形成依赖性

在以县、区为经营模式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即使本县区能够生产出优质的烟叶,对工业品牌的市场成长能够形成促进和刺激,但由于以县、区为单位的经营活动主体受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制约,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极限和局限性,必将不能满足大品牌对原料的规模需求,更不能使工业产品对原料需求形成依赖性,随着工业品牌的进一步扩张,即使再优质的烟叶也不能形成规模化的供需关系,更无法成为“532”、“461”强势工业企业的原料基地单元,必将随品牌的扩大而淘汰出局。 1.3 不能形成标准化的生产

随烟叶生产规范化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烟叶标准化生产也成为烟叶生产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科学化、标准化生产的烟叶才能适应现代工业生产的需求。以县、区为单位的标准体系,必定不能和国家较大的生产体进行紧密而有效的结合,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缺乏较高的权威性而不被认可,随着国家对标准化生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有被市场淘汰和国家行政要求束缚的可能。 1.4 不能整合优势资源,加大了单位烟叶经营费用

县、区为经营主体,相对市一级统一经营来讲,相对效益较低。主要是由于经营成本无形中在加大,在全市烟叶经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县、区为经营主体,各县区都必须设立相应的库房,有一定的营销队伍,这些都造成较大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加大了单位烟叶的经营费用。

因此,以县、区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活动主体,已经不能适应工业企业兼并重组后对烟叶原料的需求需要,必须对现有的烟叶生产经营进行改革,提高单位经营主体的规模供应能力,才可能适应改革后的烟叶市场变化需求。咸阳市烟草公司紧随烟叶市场变化,在2004年度即实行全市烟叶统一集中调拨,连续6年来经营效益稳定,调拨顺畅,在集中规模化经营管理活动中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可有效解决1 250 t以上基地单元补充县调拨量小、缺少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全市资源互补共同配伍建立2 500 t以上基地调拨单元,形成较强市场竞争力。 2 集中入库管理,统一检验调拨的管理方法总结 2.1 集中入库烟叶的运输管理

烟叶从烟站收购后要移库集中,原收购经营过程中,由于以县、区为主体,便于监管,烟叶移库仅凭烟叶内部调拨单进行调拨入库,但集中经营后,必须跨县调拨入库,为了调拨过程能够符合《专卖法》的有关规定,由市局烟叶公司根据收购系统提供的收购数据开具烟叶入库调拨单,专卖科依据烟叶公司开具的调拨单开具区内运

输准运证进行移库调拨。 2.2 入库管理

烟站凭市局开具的烟叶调拨单和准运证装车运输,到库房后由库房保管员检查二单,并依据二单显示的等级件数安排卸车货位并抽重,在抽检包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开具烟叶初检通知单通知检验员检验。 2.3 烟包的抽重

按照规定批次在100包以内的烟叶随机抽取20%的样包进行称重,超过100包部分,按超出部分10%增加样本进行称重,将抽取样本的平均重量作为该批次样的平均重量,如果平均重量符合50 kg/件重的要求,即可入库。计算公式为: 平均重量=σ样品单件重/抽取样本件数 2.4 检验

检验员收到检验通知单后,随称重抽取的样包,在每包内抽取10把烟样进行甩把,对甩把情况进行记录,求取该批烟叶的平均合格率。计算公式为:

合格率=σ单件烟包内合格烟样把数/抽取样本的总把数 2.5 备货

检验员根据当年各需求单位对烟叶的需求情况和对烟叶质量的嗜好侧重提出调拨意向,并将意向通知库管员,库管员按意向为各需求企业针对性地进行备货。

2.6 数量的管理与考核

对于入库烟叶数量要求,按规定要求50 kg/件,允差程度不得超过1%,如果超过1%,库房通知烟站进行重新整理。如果在允差之内,按抽取样本的平均重量乘以调入的件数,作为本批次烟叶重量记数量账及作为对烟站数量考核的依据。 2.7 质量的管理与考核

对烟叶质量的入库要求,等级合格率≥85%,则视为原级接收。对合格低于85%的烟叶的处理分几个档次进行处理,75%≤合格率<75%的烟叶则降为下一级处理,合格率计算中将本级的合格烟把数计入下一个等级的合格把数计算,如果两级相加的合格率达到85%,则降一级处理。合格率低于70%的,则对其进行降级,直至到达某级后从上到下合格率达到85%,则以某级接收。然后按照检验结果记账,作为对烟站的考核依据。 2.8 调出管理

烟叶总库依据复检提出的备货意见,对质检后的烟叶进行分类堆放,并将备货库存报表送烟叶公司,烟叶公司依据备货情况结合与各工业企业的供货合同需求,坚持原收原调原则有针对性地调拨。烟叶库依据烟叶公司开出的调拨单和准运证按要求数量和等级装车外调。

3 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从以上阐述可以看出,烟叶集中地接收入库促进了烟叶收购质

量的平衡,烟叶库房的质检对烟叶收购工作,特别是收购质量起到了杠杆调节作用,通过二次检验过程中质检单对烟站的反馈,使烟站明确了收购中存在的问题,并使问题能够及时得到纠正。同时通过检验单烟站可以看出收购中自己对质量水准线的把握程度,通过不断调节可以使全市收购的烟叶更接近于同一要求,促进了全市烟叶收购质量的整齐度。

但是目前此种管理办法无论对数量的考核还是对质量的考核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在检验过程中既能反映烟包均重又能反映均重的均衡度,既能反映一批烟叶合格率的百分比又能反映该批烟叶的均衡度(纯度)是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根据目前近几年来在检验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将这2个问题总结如下。 3.1 对数量管理与考核的思考

例如:a、b 2个站入库的一批烟包各抽检10件后的数量记录见表1。

如果按前面阐述的考核方法考核,那么a、b 2个站的包均重均为50 kg/件,但从数字的表面就可以看出b站的包重的整齐度明显地好于a站,管理明显地高于a站,如果视为一致的话,对b站的考核明显有失公允。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在包均重考核过程中不但要考核包均重是否达到规定要求,而且要以规定的包重为基准,计算所抽包重的方差,用方差来衡量实际成包重量与规定的差距。具体计算公式

为:

均重方差=σ(抽样包重-规定包重)2

那么:a站包重方差=2.84;b站包重方差=0.58。

从方差可以看出,b站的单包重量明显接近于规定要求。用这样的方法考核即使2个站都达到了规定的成包重量要求,甚至平均重量相等,亦能看出或成包的均匀程度亦利于考核。 3.2 对质量考核的要求

例如:a、b 2个站入库一批c3l烟叶抽检100把的结果记录见表2。

如果仅凭抽检的等级合格率去决断一批烟叶质量优劣,很显明a站为50%,b站为45%。a站的等级合格率高于b站,故a站的调入烟叶收购质量优于b站。但是实际情况是,a站的烟叶混级程度太大,混级跨度太大,根本不能满足工业需求,往往不能正常调拨。而b站的烟叶,虽然等级合格率较低,但混级程度小,混级跨度也小,尚能满足工业需求,往往能够正常调拨,这就需要在批次烟叶抽检中依据实际情况抽检后烟叶不但要从合格率方面进行考核,而且要对混级程度纯度进行考核,依据几年来对批次烟叶抽检的经验,笔者提出以下看法。

对四十二级烟叶分级表依据烟叶着生的部位及质量近似程度建立以下模型(表3)。

从建立的质量近似程度的模型可以看出,在同一框内的烟叶和

横、竖相对框内的烟叶质量基本相近,相隔一框以后的烟叶与本框内烟叶质量相差则很大。也就是说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它们质量从外在和内在上都比较相似,在实践操作中由于操作人员对标准掌握存在不同的理解就形成某一框内某一等级的烟叶混入同一框内同一等级不同色域的烟叶,同时也可能混入直线横、竖框内标示等级的烟叶,但如果混入隔框等级的烟叶则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根据这个模型笔者提出对批次烟叶质检考核的管理办法如下。 (1)如果抽检后本批次烟叶本级的合格率在60%以上,且混入的其他等级在建立的质量模型框横、竖相邻的框内,即视为该批烟叶合格。

(2)如果一批烟叶抽检后本级合格率未达到60%以上,而混入其他等级在建立的质量模型框横、竖相邻的框内,则横、竖相邻的哪个等级占比例多,作为哪个等级处理。如果左、右或上、下等级混入比例相同,则哪个部位混入较多,归哪个部位相应等级。 (3)如果一批烟叶抽检后,产生了质量模型中所标示的与该等级横、竖隔框等级的烟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本等级抽检合格率达到60%以上,则隔框等级属于同一部位,同一色组且没有超过5%,可以接收入库;如果本等级抽检合格率未达到60%,且隔框等级超过10%,则降级处理。

(4)对达不到(3)要求的烟叶应退回整理。

(5)对烟叶纯度的考核。对混级程度符合(1)和(2)条件的

批次烟叶,混入烟叶属同一组内的烟叶,不再进行考核,对混入烟叶不属于同一组别的计算其平方和,作为考核纯度依据,其计算方法为:

纯度平方和=σ(不属于该批次抽检烟叶标示等级的组 内烟叶所占百分比×100)2

对混级程度附合(3)条件的,则按上述要求进行纯度平方和计算外,对隔框烟叶进行立方和计算,计算方法为: 纯度立方和=σ(不属于该批次抽检烟叶标示等级在质 量模型中相邻框内烟叶所占百分比×100)3

对一批烟叶检验后,应标示检验后的合格率,纯度平方和和纯度立方和,用这3个数字来综合反映一批烟叶的整体水平,而且在考核中批次纯度平方和的考核权重应占到6成左右,才能合理体现一批烟叶的整体水平。

总之,烤烟四十二级标准对烟叶的把内纯度验收规格进行严格要求,但是对批次烟叶的纯度要求的规定比较笼统,烟叶属农副产品,在生产和收购过程中,生产者和收购者甚或使用者对质量要求理解不可能不出现偏差,如何使偏差达到最小,能附合实际操作需要,满足各方需求,产品被大部分从业工作者认可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依据多年烟叶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上述一些观点不一定成熟,仅供借鉴[5-8]。 4 参考文献

[1] 薛福通.关于烟叶库房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技术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5(5):4.

[2] 方力.烟叶生产储运管理信息系统[d].贵阳:贵州大学,2009.

[3] 王兵兵.高架立体仓库在烟叶仓储方面的应用[j].中外技术情报,1996(3):43.

[4] 王忠良.控制库房温湿度方法浅谈[j].档案学研究,1995(4):83-84.

[5] 杨楠.oracle在烟叶管理系统中的应用[c]//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烟草行业信息化研讨会,2004:277-279. [6] 夏勇.创新现代烟草农业组织运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53-354,356.

[7] 王晓剑,张敏坚,王行,等.烤烟密集烤房群无线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11-12. [8] 于振梅.基于c/s模式的烟叶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18(2):14-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