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23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

1.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A. 炎黄始祖,开疆扩土 C. 雕刻艺术,源远流长

B. 夏商文明,起源中原 D. 农耕文化,璀璨丰富

《韩非子》中“天2. 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

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该时期( )

A. 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 C. 秦国为统一制造准备

B. 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D.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3. 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

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 人口数量的增长 B. 铁制工具的出现 C. 国家的作用 D. 筑路技术的提高 4. 汉朝规定、每年祭祀高祖庙时,诸侯需奉献黄金资助。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

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汉武帝的做法( )

A. 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 C. 落实了休养生息

B. 有利于加强集权 D. 有助于经济重心南移

5. 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

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贞观十高宗永徽武周神龙玄宗开元二十天宝十三唐初 200 三年 304 元年 380 元年 615 八年 841 年 906.9

A. 社会风气开放

B. 民族交融

C. 中外交往频繁

D. 经济发展

第1页,共17页

“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6. 美国学者卡特说:

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A. 发明过程 B. 传播途径 C. 先进程度 D. 世界贡献

7.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

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徼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 海上贸易繁荣 B. 外国使节增多 C. 造船技术发达 D. 文化生活丰富

8. 乾隆时期,清廷平叛后,在北路设置乌鲁木齐都统和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对于

天山南路的“回部”维吾尔族聚居区,仍承袭原有的伯克制。这说明清廷对的管理( )

A. 方式单一,因循守旧 C. 灵活多变,恩威并重

B. 没有定制,无章可循 D. 怀柔,实行册封

9. 19世纪50年代,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

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英国的纺织品在中国严重滞销。基于此,英国发动了(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0. “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目前的问题是:皇帝下了马,历史依旧徘徊不

前。”“历史徘徊不前”体现在( )

A. 《中华临时约法》被废除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袁世凯就任中华临时大总统 D. 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11. 下面的一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 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探索

B. 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2. 1938年,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

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坚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提出的这一论断( )

第2页,共17页

A. 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信心 C. 揭露了内的消极抗战

B. 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开展 D. 为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13. 从1952年起,

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仅1956年,就有1800多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被派往苏联留学。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 实行三大改造 C. 调整国民经济

B. 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D.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14. 如表为回归后生产总值变化的情况。这一变化表明( )

时间 生产总值(亿美元) 1997年 1773.53 2007 2115.97 2017 3416.87

A. 内地与联系的加强 C. 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B. 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 D. “一国两制”助力发展

15. 《十二铜表法》赋予罗马社会的好处,主要是“使他们不受有的寡头政治的欺诈,

使国家制度不致自发地腐化和败坏。”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A. 完全了贵族的 C. 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

B. 促进了罗马帝国的立法工作 D. 体现了平民掌握立法的权力

16. 有学者研究发现,15、16世纪前往北美的欧洲船只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时,大多选择靠南

的路线,而在返航时则选择靠北的路线,这样更符合洋流和季风的活动规律,顺风顺水让航行变得更加顺畅。这表明早期的航海活动( )

A. 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 C. 具有持久的经济动力

B. 得到了封建王室的支持 D. 受益于地理知识的进步

17. 小明在阅读美国1787年时,读到下面这一条款。当时制定该条款的目的最有可能

是( )

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征收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和军舰,不得和另外一州或国缔结任何协定或契约,除非实际遭受入侵,或者遇到刻不容缓的危急情形时,不得从事战争。

第3页,共17页

A. 王权

制衡总统行政权力

B. 强化权力 C. 保障公民自由权利 D.

苏联建成大型企业6000多个,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18. 1928-1937年,

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苏联的工业建设成就( )

A. 是实施战时主义的结果 C. 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B. 是新经济实施的结果 D. 带动了苏联农业高速发展

该漫画直接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19. 如图漫画所示为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

A. 和平与发展 B. 斗争与团结 C. 与统一 D. 扩张与遏制

20. 1970年,一位西方国家领导人指出,过去的福利“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

必须进行改革,应当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据此可知,福利( )

A. 遭到资产阶级的反对 C. 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

B. 调动了全体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D. 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第4页,共17页

(要21. 请你依据如图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4.0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汉代,我国就有关于阿拉伯的记载,称其为“条枝”。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交通路线主要有“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亦称“陶瓷之路”或“海上丝绸之路”)两条要道。阿拉伯的商人运来香料、珠宝、药物、玻璃制品等数百种商品,再将大批的陶瓷、丝、绢、绫、绵等货物运往阿拉伯各地及其他地方。唐代中国商船远航到阿曼、巴林、巴士拉和巴格达等地,与当地商人进行贸易。这两条交通大动脉将中国和阿拉伯联系在一起,便利了双方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

——摘编自李荣建《古代中国和阿拉伯的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

材料二 751年的怛逻斯之战是中阿关系史上具有特殊影响的一次战争。参与这场战争的唐兵中,有许多能工巧匠,中国的造纸术随之传到中亚、西亚,后又传至欧洲。纸的运用不仅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而且对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起到了推动作用。唐军文官杜环在阿拉伯各地游历12年后,回国后撰写了《经行记》。该书成为中国最早介绍西亚北非诸国地理、物产、劳作、生活习俗,以及教义和律法等的文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 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的交往特点。

(2)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往方式,并概括其产生的共同影响。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估计,1913年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近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中国的产业工人在1913年只有60多万人,

第5页,共17页

到“五四”之前,达到了200多万人。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并于五四时期开始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必将产生其政治的代表。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二 中国工人运动最初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1923年,京汉铁路工罢工将工人运动转变到争取自由的政治斗争阶段。罢工失败后,中国党认识到工人阶级的斗争是不能得到胜利的。三大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单纯领导工人运动转移到国民中来。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913-1920年中国工业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时期工人阶级是如何“表现出不可低估的阶级力量”的。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工人运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 结合时代特点,为上述材料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经济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实践表明,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我国经济要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加快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继续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材料二:90年代经济变化示意图(单位:亿元人民币)

年份 GDP 增长率 1992年 26923.48 14.24% 1993年 35333.92 13.96% 1994年 48197.86 13.08% 1995年 60793.73 10.92% 材料三: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年)请回答:

第6页,共17页

(1) 根据材料一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 概述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的关系?

(3) 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总结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材料二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1825年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 1857年印度土兵 1858年章西女王壮烈牺牲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

1862年林肯颁布《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1871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法国或美国为例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历史发展呈现的历史趋势。 (3) 综合上述探究,你从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中汲取到了什么智慧?

第7页,共17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文物都是夏商时期的,二里头夏都遗址、郑州商都、殷墟都位于中原地区,故B项符合题意;其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夏商文明,起源中原,材料内容与炎黄始祖无关,排除A项;材料图片都是青铜器,与雕刻艺术无关,排除C项;材料图片都是青铜礼器,与农耕文化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青铜器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掌握青铜器的相关知识,特别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性器物。

2.【答案】D

【解析】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频繁,出现了天下统一的趋势,正是基于这种社会现实,思想家们才会以整个“天下”作为思考的对象,提出“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主张,表明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排除A项;并非所有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如墨家就主张“非攻”,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秦国为统一制造准备,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

3.【答案】C

【解析】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作用。国家的统一,主义集权制度的建立为集中全国的力量办大事提供了保障。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的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

第8页,共17页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的作用,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汉武帝曾借口诸侯所献黄金的分量和成色不足,一年就夺去了106个诸侯的爵位”可知,汉武帝通过夺去106个诸侯的爵位,削弱了地方的势力,有利于加强集权,B项正确;抵御了匈奴南下袭扰,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西汉初年实现休养生息,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宋朝,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推恩令,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推恩令,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解析】表格反映了唐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人口增长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结果。故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经济发展。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知道表格反映了唐朝前期经济发展。

本题考查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发展的影响,D项正确;发明过程、传播途径、先进程度题干未体现,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影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领先地位,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掌握四大发明的传播及影响。

7.【答案】A

第9页,共17页

【解析】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据“(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徼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可知,这说明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选项A符合题意。

本题主要考查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的相关史实。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海外贸易繁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的相关史实。

8.【答案】C

【解析】A.有变有不变,这不是方式单一,排除。 B.材料体现的是因地制宜,不是没有定制,排除。

C.根据所学和材料“平叛设置乌鲁木齐都统和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对于天山南路仍承袭原有的伯克制”可知,对北路,平叛设立机构,对南路,保持原来世袭制度不变,这体现出灵活多变,恩威并重,符合题意。 D.平叛不是怀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相关知识,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清朝巩固边疆的措施,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9.【答案】A

【解析】由“1853年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结合所学,1856年,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伙同法国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故选:A。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1853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0.【答案】D

第10页,共17页

【解析】“历史徘徊不前”体现在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派领导了辛亥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皇帝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建立了中华,颁布了《中华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没能改变中国半殖半封的社会性质,中国民主的任务没有完成。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辛亥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这是辛亥失败的一面。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和特点。

11.【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反幅图片南昌、井冈山会师和遵义会议都是发生的1927-1936年的国内战争期间,而且都是由中国党领导的。据此可判断,A项民主共和的道路探索是资产阶级派的活动,与材料不符,可排除。B项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时间、内容上与材料不符,可排除。D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建国之后,也可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道路的探索与材料相符。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注意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1938年,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故A符合题意;发表《论持久战》是为了驳斥当时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与大生产运动无关,排除B;《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家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消极抗战是1938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排除C;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

第11页,共17页

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论持久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论持久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13.【答案】B

【解析】依据“从1952年起,中国开始以苏联高等院校为榜样,大量翻译苏联高等院校的教材。此外,还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可知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1957年,新中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一五计划大力借鉴苏联的工业化经验,学习苏联的科学技术,B正确;三大改造是要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学习苏联的工业化经验并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20世纪60年代初,针对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造成的三年经济困难,新中国提出调整国民经济,C排除;1952年时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D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史实。掌握一五计划的背景、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掌握一五计划的史实。

14.【答案】D

【解析】分析图表可知,澳门特别行政区地区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一国两制”促进特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改革开放以后,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所学,选出正确答案。

15.【答案】C

【解析】据“使他们不受有的寡头政治的欺诈,使国家制度不致自发地腐化和败坏。”可知,这说明《十二铜表法》了贵族的,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D说法错误,排除;选项B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

第12页,共17页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史实。

16.【答案】D

【解析】有学者研究发现,15、16世纪前往北美的欧洲船只在向西穿越大西洋时,大多选择靠南的路线,而在返航时则选择靠北的路线,这样更符合洋流和季风的活动规律,顺风顺水让航行变得更加顺畅。这表明早期的航海活动受益于地理知识的进步,能够借助自然的力量使航行更加顺畅。 故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未经国会同意,各州不得……”可知,只有得到国会同意,各州才能有各项权利,这体现出权力的加强,B项正确;美国没有国王,无需王权,故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国会和各州的关系,没有涉及公民自由权利,排除C项;材料是强调国会的权力,不是说总统,强调的是与各州的关系,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1787年的颁布以及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1787年的颁布以及作用等知识。

18.【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了苏联工业建设成就为战胜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7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工业总产值跃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 本题考查了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

第13页,共17页

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

19.【答案】D

【解析】冷战指1947年—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以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为守势。仔细观察图片“你眼中的‘我’与‘我眼中的你’”,漫画所示为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的关系,该漫画直接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扩张与遏制;D符合题意。 故选D。

20.【答案】C

【解析】据题干“过去的福利‘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必须进行改革,应当鼓励工作,公平地对有工作的贫困家庭提供援助”可知,福利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激发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减少福利开支。 故选:C。

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制度,知道福利应该兼顾效率与公平。

本题考查西方福利制度,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1.【答案】此题相对开放,回答下列要点即可,观点必须正确,论述时,史实准确,能证明观点,

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如,观点:合作才能共赢。论述: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可知,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有力地配合着苏德战场,迫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加速了德国的投降。1999年,美国、中国等国发起成立了20国集团。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20国集团开始召开紧急领导峰会,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得出结论:可见,国与国之间必须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这样才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故答案为:

参考范文:合作才能共赢。1944年英美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有力地配合着苏德战场,迫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加速了德国的投降。1999年,美国、中国等国发起成立了20国集团。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20国集团开始召开紧急领导峰会,在应对全

第14页,共17页

球金融危机,重建国际金融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国与国之间必须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这样才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本题考查诺曼底登陆、新时代外交成就,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进行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诺曼底登陆、新时代外交成就相关知识,注意小论文的写作格式。

22.【答案】【小题1】特点: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有陆路和水路两条交通大动脉,以商贸

交流为主,交流具有双向性。

【小题2】交往方式: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共同影响:促进了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文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外传、阿拉伯科学与文化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四大发明的外传、阿拉伯科学与文化等相关史实。

23.【答案】【小题1】状况:企业数量、资本总额、工人总数增加。说明: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

动的主力;推动新民主主义的到来;为中国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等。 【小题2】变化:从自发的经济斗争到有组织的政治斗争;从斗争到国民。原因:近代工业发展,工人阶级力量壮大;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党的领导;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等 【小题3】中国党领导民主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解析】1.

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党成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五四运动、中国党成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

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党成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五四运动、中国党成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3.

第15页,共17页

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五四运动、中国党成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五四运动、中国党成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4.【答案】【小题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小题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 【小题3】因素:党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深化;国际局势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等等。(其他合理性答案也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持续稳定地高速增长的相关史实。

25.【答案】【小题1】示例一:以法国为例:启蒙运动促进了法国人民的思想,为法国大革

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法国大使法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民主共和制),为法国的工业奠定了政治基础。示例二:以美国为例:启蒙运动促进了北美人民的思想,为美国战争奠定了思想基础;美国战争使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联邦制或民主共和制),为美国的工业奠定了政治基础。

【小题2】民族运动;国际工人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或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或资产阶级的改革与)。

【小题3】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前提;重视科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自由民主法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族战争充满了正义性和艰巨性;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美国南北战争、1861年改革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美国南北战争、俄

第16页,共17页

国1861年改革等相关史实。

第17页,共17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