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困生问卷与分析

学困生问卷与分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学困生”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为了了解我校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和转化措施,课题组于2012年5月16日对学校一至六年级的18名“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如下:

1、父母和你一起生活吗? A在一起(6人) B外出打工(9人) C父母离异(3人) 2、在家里你经常与爸妈交流吗?A经常(4人 ) B偶尔(12人)C从不(2人) 3、父母在家辅导过你的学习吗?A有时(4人) B 从不(3人 )C经常(11人 ) 4、考试成绩差时,父母态度怎样? A 不鼓励、不批评(5人) B 鼓励下次努力(2 人) C 严厉地批评(11人) 5、父母对你的未来有什么期望吗?A过高而无法实现(8人) B与父母期望一致( 5 人) C父母对自己没有期望(5 人) 6、你对学习感兴趣吗? A 一般(7人) B低(10 人) C 很感兴趣(1人) 7、你对学习有信心吗? A有很强的信心(1人)B 还行(3人)C 自信心不足( 14人) 8、你的学习目标怎样? A明确(2人) B模糊(12人) C一般(4 人) 9、老师讲课你听得懂吗? A.听得懂(3人) B.大部分听得懂(7人) C.有一点听不懂(8人) 10、你愿意与老师交流吗? A愿意(2人) B有时愿意(3 人) C不愿意(13人 ) 11、学习上有困难,有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了吗? A.没有(13人 ) B.不清楚(3人 ) C.有(2人) 12、你与老师相处如何? A非常和谐(6人) B 一般( 9人 )C 不好(3人 ) 13、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 A 关心、爱护、鼓励学生的老师( 16人 )B严厉、严格、负责的老师( 2人 ) C只关心考试成绩的老师 (0人 ) 14、老师怎样对待你的考试成绩? A考试不好,就挨批评( 9人 ) B 鼓励进步( 6人 ) C 加强辅导、教会学习方法(3人 ) 15、你希望所在的班级和同学如何相处? A相互团结、相互帮助(18人)B 只有竞争(0 人) C拉帮结派(0人 ) 就以上数据显示初步分析学生学习困难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 家庭方面的原因

1、一些学生家长长期外出务工,孩子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这类学生往往因为爷爷奶奶年龄大,无力管教,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而不是“育”,对孩子溺爱、放任,就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的意识。一些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教,这类学生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 使学生出现心理偏差,养成了孤僻、任性、贪玩、等坏习惯。

2、多数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严厉粗暴或者放任自流,对孩子的未来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3、多数农村学生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心辅导孩子。

4、一些家长盲目的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就是学校、老师的事,不能与学校、教师很好的沟通、配合。 (二)“学困生”自身的原因

1、大多数时候,我们眼中所谓的的“学困生”其实并不差,他们或者只是暂时落后于人,由于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由于心理上的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久而久之没有了学习

的兴趣。

2、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困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等,学习效率低。

3、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足够的上进心。 (三)教师方面的原因

不少孩子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确实与我们的教育方法、与我们的教师素质、与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有关。

1、有些教师不缺乏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但是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在转化的过程中不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严厉训斥和指责,对全体学生不能一视同仁等,对学困生尊重不够、关心不够、爱护不够、教育手段简单、生硬、不科学,缺乏爱心,缺乏耐心细致的教育,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融洽和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2、部分教师教学方法陈旧,采取“填鸭式”、“管束式”、“保姆式”等落后的教学方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意识和能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改进措施

1、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要十分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爱护他们的。常言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不仅要爱教育事业,还要爱学生,不仅要爱优等生,中等生,更要爱那些“学困生”,对那些学习差的,不听

话的,好打架的学生更要热情、平等对待、多与他们沟通,就连教师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都要注意,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信任他们,爱护他们的。

2、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内、课外、不同学科的知识,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学科史,或有趣的学科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帮助“学困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努力学习的自信心。对“学困生”的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学困生学习的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困生”创造闪光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优点激励法,使他们感受到“我能行”“我会进步”从而增强进一步努力学习的自信心。

4、加强学法指导,有些学困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但成绩却总是上不去,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科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帮助学困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5、加强家庭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学校及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转变家长不正确的育人观念,改正不当的教育方法,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密切配合,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