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运输存在的隐患与改善途径
【摘要】本文主要简单的分析了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隐患的原因,通过对煤矿机电运输中出现的具体隐患进行研究,来提出改善煤矿机电运输的针对性措施,以解决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高煤矿产业的机械化生产,减少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为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性提供保障,以此实现煤矿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煤矿产业;机电运输;隐患;改善途径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而能源问题俨然成为全世界的热点话题。在这种情况下,煤矿作为我国的重要工业能源之一,备受关注。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煤矿行业不断发展,其经济效益逐渐增高,成为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推动下,煤矿产业的机械化水平逐渐提高,大力发展煤矿机电运输。煤矿机电运输是我国矿井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矿井生产中。但是,现阶段的煤矿机电运输在设备和操作人员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以致于煤矿机电运输事故频发,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煤矿机电运输工作。
一、煤矿机电运输的现状
(一)在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中存在隐患
目前,在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中所存在的隐患主要来自于胶带输送机和运输控制设备。
在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中,胶带输送机经常出现故障,存在着打滑隐患和撕裂隐患。胶带输送机的打滑隐患会严重危害煤矿机电的运输安全,危害性比较大。例如:打滑会造成胶带的磨损,减少了胶带的使用时间;打滑会拖延胶带的运行,减缓胶带运行速度,以致于胶带的尾端无法及时地拉运煤矿,导致皮带无法运行;严重的打滑现象会导致煤矿输送堵塞,以致于驱动滚筒那段的胶带发生较大的摩擦,造成严重的损害,更有甚者会使得皮带断裂;当胶带和传动滚筒打滑之后,二者之间会产生摩擦,产生热能,会轻度损伤胶带或是直接燃烧胶带,造成矿井火灾的发生。而胶带输送机的撕裂隐患,则会磨损皮带,缩短皮带的寿命,增加了运输成本,不利于资源的节约;会是煤炭散落于运输巷道,不利于城市文明的建设,增加了职工的劳动生产时间;会因抢修而导致煤炭停产,为整个矿井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中,运输控制设备也时常发生故障。提升运输和运输设备的运用都未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以致于其在运行过程中易出现问题。例如:无法准确的对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输进行定位,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误差,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安全隐患的产生;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调配运输机械,降低了运输设备的工作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了整个运输效率。
除此之外,其未合理地配置运输机械,人机搭配上不够科学,无法激发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二)煤矿机电运输人员中存在隐患
现阶段,在煤矿机电运输人员中存在的隐患主要是来自于对轮眼的管理方面和对特殊工作环节操作人员素质的管理方面。
在对轮眼的管理方面,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其在思想层次上还有所欠缺,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不符合现代化的管理要求。在工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并未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未能贯彻落实煤矿机电运输中的安全要求,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具备规范性。
在一些特殊工作环节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十分高,但目前从事于特殊工作环节中的操作人员难以符合要求。其未能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缺乏专业的技术作为支撑,难以熟练地在特殊工作环节中应用所需的技术。大多煤矿机电运输发生故障,都是因为操作人员对安全知识的了解不够,操作技术水平不够高。在煤矿机电运输中,未对新入职的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得其对操作步骤并不熟悉,不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以致于在工作中新进人员常常违反操作准则,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中各岗位人员的调动十分频繁,影响了技能的数量应用,不利于运输安全的保障。
二、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隐患的原因
(一)煤矿机电运输中缺乏有效的管理
在煤矿机电运输中,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薄弱,缺乏对安全的重视。在煤矿产业中均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以对机电进行有效的管理,保障机电生产。但是,机电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通常只重视机电生产工作的实施,过度的追求生产效益,从而忽视了对机电的安全管理,未能贯彻落实线管的安全制度,操作不够规范,存在违规行为。另外,其忽视了对煤矿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无法保障生产的安全性。
(二)忽视看了对从事特殊工作环节的人员进行管理
在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着一些具有特殊性的工作,在对从事种类工作的人员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了矿井的安全生产。其经常性的调动特殊工作人员的岗位,以致于其在岗位调动方面十分的混乱,完全没有规律。管理人员在分配人员时,并未根据工作人员的特点及其技术水平来进行岗位的分配,以致于有些工作人员根本无法高效地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忽视了工种的要求。这种随意安排工作人员的行为,为煤矿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三)煤矿机电运输中的工作人员素质有有待提高
在煤矿机电运输中,部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比较低,缺乏机电管理经验,不重视自身的提升,以致于违规现象频发。在机电管理部门安排人员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其并未重视所分配的人员是否具有专业的学识,是否能有效地完成工作,以致于有的操作人员并不符合机电工作的要求,却需要代岗工作。代岗人员并不了解其所要进行的工作,未接受过专业的岗前培训,操作技术不够娴熟,易造成因操作不规范而产生的安全故障。既会为代岗人员的安全带来危害,又会影响整个矿井的安全生产,得不偿失。
(四)煤矿机电运输设备不符合使用要求
在煤矿机电运输中,其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和购买还不够严格。在选择设备、购买设备、验收设备和维修设备等环节中,缺乏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所采用的煤矿机电设备质量不高,甚至有的煤矿为加快生产速度而使用过于陈旧的机电设备,未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以致于机电设备常常出现问题,缺乏安全性。三、改善煤矿机电运输的有效措施
(一)改善煤矿机电运输中的设备问题
为解决胶带输送机的打滑故障,我们可采用以下措施:可对胶带输送机进行有效的管理,选择具有责任心的司机,以及时处理所发现的打滑问题;要严格禁止滚筒和下胶带之间出现水、煤泥或是润滑油等物品,以避免减小二者间的摩擦力;要严格控制胶带输送机,禁止发生载荷停车或启动;可采用包胶滚筒,以增加摩擦力;要对胶带的拉紧装置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要做好防打滑的安全措施,安装有效地保护装置。而对于胶带输送机的撕裂故障,则可采用以下预防措施:要保障胶带不会跑偏,以防止胶带撕裂;要激发司机和其他巡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以实现对巷道维修处胶带的有效管理;要防止异物进入胶带中,创新溜煤眼技术,改进煤仓施工技术。
为解决运输控制设备的故障,可采用下列措施: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可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实现运输控制的自动化。在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运用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运输控制中的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于GPS定位和人员、设备调配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煤矿机电运输的工作效率,保障煤矿机电运输的工作质量。
(二)改善煤矿机电运输中的人员问题
为解决煤矿机电运输中的人员问题,可采用以下措施:要重视安全操作,规范人员操作,加强对操作的安全性管理,以保障煤矿机电运输操作的安全性。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加强安全监督力度,以约束工作人员的操作。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完善安全监督体系,使其具备可行性。现场操作人员和安全人员更为了解现场的状况,可充分利用其优势,以此为中心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与此同时,还要细化安全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中;要对矿井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严格控制其质量。矿井质量是保障煤矿机电运输操作安全性的基础。因而,必须加强对矿井的质量管理,要实现其生产的标准化,
突破传统的、静态的管理模式,将其转变为动态的管理模式,重视对过程的管理。在矿井工作中,要有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作为宝航,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要结合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构建健全的制度体系,以严格的管理设备的运行、对防爆装置逇出入井进行审核,定期检查所用设备,从而保障煤矿机电运输的安全性。
针对煤矿机电运输中的特殊工种,要加大员工培训工作,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为保障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妥善管理,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以充分发挥先进设备的作用。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除了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其实践能力,力求将其培养成综合性的素质人才。煤矿机电运输工作的专业性十分强,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技术能力,因而,在其工作人员的分配上要深思熟虑,不可随意安排,要选择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安全意识的人才。在特殊工种人员的调动方面,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避免出现混乱局面。要重视对代岗人员的简单培训,加强对其操作规范性的管理,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四、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煤矿生产中广泛应用机电设备已成为煤矿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煤矿产业中的机械化生产,一方面为煤矿行业带来了高效益,一方面又使得煤矿生产存在着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对煤矿机电运输的管理,采用高质量的煤矿机电运输设备,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重视安全生产,以提升煤矿机电管理水平,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从而促进煤矿生产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苏斌.关于煤矿机电运输存在的隐患与改善措施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3).
[2]丰庭栋.煤矿机电运输常见事故原因分析及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3]阎炜.浅析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金山,2012(2).
[4]宋涛.浅议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及隐患预防[J].绿色科技,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