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互助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构想与实践
1、建构“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形成“组内互助合作,组间竞争夺标”的学习氛围。鼓励同学间彼此协助,互相支持,以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学习效果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并达成团体目标。 2、形成合作小组中的积极互赖
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同一组的学生彼此相互依赖,有着同生死共患难的感受。学生们要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学生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具体的策略是建立积极互赖:
(1)目标互赖:合作小组有一个或若干个共同目标。例如,一起完成一组群雕,或合画一幅画等。
(2)奖励互赖:当小组中一个同学受到奖励,同组所有组员的奖励也受影响。例如,代表小组交流的同学获得好成绩,那么该组可获得一个红苹果。小组学习完成出色,每个组员都可加分。
(3)角色互赖:在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一组员都有一个身份。例如,有的要负责学习程序,有的要注意合作学习的技巧。这些角色在一个阶段后要互换。
(4)资料互赖:每个组员只拥有完成任务的一部分资料或工具材料。 (5)身份互赖:全组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如,组名、组标、口号等。
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领导通过听课、观摩课例、研讨交流或者是教师在自我反思中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教学领导与教研组的教师们进行交流,选择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研的主题进行研究。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活动发现问题:
1.教研组听评课中发现问题
领导在听课时,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及时与学生和教师交流,在听课和交流中发现教研专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教研活动。因此,学校各教研组每学期都应该开展教学研讨课,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从听评课中发现问题。如:我校就组织这样的教研活动,选择某位教师上课后,全组教师共同来备这节课,听课时全组教师共同参与,课后马上评课。评课时,先由授课教师谈本课的设计意图、要实现的目标、自己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再由本组教师进行评析,在评课的过程中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困惑提出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如我们在听评课中发现了“各学科在分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只注意分组的形式,而不注重效果”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就组织各教研组围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自主学习”,展开研讨交流活动,使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2.单元观摩课中提出问题
教师所有的学习活动、学习内容最终的着眼点还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上,因此要重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也应该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课例观摩活动。可以把外出学习带回来的光盘选择有代表性的放给教师观看,全体
教师共同去感受。也可以因地制宜,选择身边教师的课例进行观摩研究,如:公开课、评优课或单元观摩课等。 3.研讨交流中提出问题
专题研讨是一种可以自由发言的讨论会,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 4.自我反思中提出问题
倡导教师自我反思,是因为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只有当教师意识到教学中出现了“问题”,并想方设法在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才真正踏上了一条校本教研的旅程。
打造和谐教研组
教研组是基层教研组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和谐的教研组能给组员提供一种“回家”的感觉,荡漾着成就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为了维护整体利益,组员自觉做到“以组为家”,全力打造和精心呵护和谐、团结、温馨的家庭。而要形成和谐的教研组,就需要教研组长协调处理好本组人员之间的关系,使每位老师愉快的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
做智慧性型教研组长
优秀教研组长的必备素质:
1、人格魅力。“与人为善、以诚相待、以心相对、成人之美”。一个教研组如果是单纯的竞争关系,最后就容易形成一个瓶子里的石头,都无法出人头地。如果是一个团结协作、成人之美的团队,最后,这个组中的每个人都是非常优秀的。
2、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怀。优秀的教研组长必须有很高的职业操守,并不断地将自己的理想和激情传播到每个组员身上。要让每个学科教师找到业务上的归属感、融洽的心灵空间。
3、团结协作。创建和谐的组织文化。呵护年轻教师,尊重老教师。年轻教师成长需要有目标,有追求,压担子。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激励人,开发人。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如果一个团队,没有业务上有个性的人,业务趋同,就没有进步的可能。
4、躬身实践。只有不断地实践,才可能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策略,才能做一个教育教研的引领者。不要放弃参加各种考试各种大赛的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每一件事情都要亲身参与、躬身实践而且要高度重视,还要善于提升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