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l0月第27卷第l0期总第318期 后现代语境下医学语言的伦理解读 黄功勤①孙慕义② 摘要:医学的现代性遗产和后现代世界的冲突在不断加剧,导致了对医学语言理解的困境和伦理意义的丧失。后现代主义 极力寻求人类理解的解释性基础,使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成为可能。在后现代语境下,医学语言的伦理应该是摆脱 现代性“文化霸权”的一种诠释学的谈话,是一种境遇伦理。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医学语言,伦理 中图分类号:R一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06)10—0045—03 The Et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dical Language in Postmodern Context HUANG Gong-qin,SUN Mu一 、Schml of Public Management-Nantong University,Nan ̄ng 226019,Chian Abstract: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modem medical legacy and the postmodem world was intensifying increasingly-which has caused difficult comprehension of the medical language and its ethical significance losing.The lx ̄stmodernism is in quest for the ex— planatory foundation of human beings’comprehension for the ethical choices of the tmstmodem medical language,In the postmod— em context。the ethics of medical language should be a conversation of interpretation-free from the modem“cultural hegemony'’- and a situation ethics, Key Words:tmstmodemism,medical language,ethics 医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se)指出:医生有两样东西可以看 有的话语体系 按照现代主义的解释,现代医学的发展是遵循 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对医学语言文本进行伦理解读和伦理 一种总体性的、概括性的理论以寻求一种普遍的、统一的科学范 选择是医学作为“仁术”的本质决定的,也是医学存在和发展的 式,并不断追求现代医学价值系统的合理性的过程。在后现代 需要。随着社会和医学自身的发展以及后医学社会健康观念的 语境下,现代医学的危机不可避免。 变化与医学文化进程的加速,医学语言伦理在后现代语境下面 从医学语言领域来看,现代主义的冲动导致了对医学语言 临各种危机,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建构。 理解的困境和伦理意义的丧失。因为现代医学的话语特征就是 1 后现代语境中医学语言的伦理困境 从认识活动出发,强调语义的单一性、概念的确定性和定义的可 人们曾经把一些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危机 证实性。它将人的身体、生理和病理以及疾病、健康状况客观化 原因归之于医学目的的定义不当…。其实,更深层的原因在于 为公式化的、可操纵的、理论的范畴和知识体系,并将其划分进 医学的现代性遗产和后现代世界的冲突在不断加剧。我们正处 科、属、种的等级系列中,“医学认识的基本活动就是建立‘坐 于一个现代医学向后现代医学过渡并伴随着“阵痛”的过程性危 标’:把一种症状安置在一种疾病中,把一种疾病安置在一种类 机中。 型的集合体中,把这种集合体安置在疾病世界的总体图案 对于“后现代”(postmodem)和“后现代主义”(postmod— 中”_4]32。这种医学通过医学语言能无偏见地审视他们的经验对 emism),尽管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后现代主义的中心主题 象,审视病人的身体,做出远比古代医学更科学、更精确的预言。 是批判如下的主张:科学知识是普遍的,并且用一种与语境无涉 但是,医学语言的注意力却逐渐离开了实在的日常生活,因为, 的方式加以证实。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真理的标准是随语境而 “决定这种医学认识活动的,不是医生与病人之间的接触,也不 定的”_2 J。后现代主义拒斥普遍人类本性、自然法则、绝对价值 是一种知识与一种知觉之间的对质,而是两个信息系列之间的 和最终真理(包括科学真理)的预设,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复杂 系统交织,这两个信息系列本身都是同质的,但彼此是相异 性。利奥塔(Jean—Frnacois Lyotard)在《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 的”[ J32_33,这便意味着医学语言与病人的日常语言之间必要的 的报告》中,以“叙述危机”为切入点,认为科学知识本身无法解 联系被切断了,它与患者的语言“交换距离”和裂缝在不断地扩 答合法性问题,现代知识的宏大叙事已失去其合法性,后现代知 大着,逐渐远离了医学语言本应具有的语义的隐语性和意义的 识是与元叙事、“宏大的合法化计划”、“形而上学哲学、历史哲学 可增生性,医学语言和病人之间再也没有深刻的人性或连续性 以及任何形式的总体化思想”相对立的_3 J。我们知道,现代医学 了。结果是,我们在某种意义上更加掌握了人的生命、健康和疾 产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理性主义方法和实证主义传统。它是随 病本质的同时,却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健康和疾病 着近代自然科学的长足进步,特别是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的 意义的理解。:我们也许比以往更能把握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 形成并大量应用,逐步完成了从经验、技术到科学的转型。到了 体世界,却因为理解的困境而丧失对生命、健康和疾病意义世界 20世纪,近代医学发展成现代医学,形成现代医学特别是西医固 的把握。 不幸的是,以理性为中心的医学语言在医学科学的技术化 ①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南通226019 和医学技术的科学化的现代性过程中进一步被强化。从医学院 ②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 江苏南京210009 校获得的按部就班的培训,使多数医生不具备解决所面临的具 v[ ̄lieien and PhiIosophyII-tjn'Bnistic&Social Medicine Edition).Oct 2006.Vol 27。No.10。Total No.31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10月第27卷第10期总第318期 体的医学语言伦理问题的能力。医学专业的课程,一般倾向于 “它们的意义、重要性和实在乃是根据医学的社会制度和思想机 高度的工具性和技术性。临床上许多医生认为在诊断疾病上, 制来表述的”l9 J,它们赋予病人特殊的社会角色并把同疾病相关 客观指征,如找到病灶、发现异常比病人的主观感受更为重要,x 的生理事件置于特殊的社会反应和事变之中,引起人们与此相 线、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的结果、CT的高度有效的工具,不需要 关的道德判断。比如,对患者疾病状况给予病名的诊断语言,常 更多的“叙述知识”。医生们已习惯了不使用日常的话语作为治 常涉及医生和病人双方的利益,从而决定了医生对治疗方案的 疗工具。医学语言的科学化、工程技术化和机器化趋势,使它在 选择和病人对此作出的相应社会反应。所以,医学语言是一种 更高的层次上“察验各种病质,与它们对质,然后,在返回到疾病 道德语言,“它们具有一种准祈使(quasi—imperative)的功能,这 的各种自发形式时,它就居高临下地宣布它的判决和知识”l4J3 。 种功能在工作模型中很少得到保存),解释这些功能是必须仔细 这样,医学语言便被当成疾病、健康等医学文本的解读工具,医 注意情感的意义。它们也具有一种描述功能,由于与这种功能 学语言的主体——医患双方及其伦理意义却被拒斥了。 相伴而生的是多义性和含糊性,因此需要对语言灵活性进行特 2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何以可能? 别详细的研究。语言的这两个方面都与伦理学方密切相 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何以可能?换句话说,在后现 关O”l】0 J医学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情感和多种心理 代语境下为什么要对医学语言进行伦理选择? 社会需求的人。医患双方围绕医疗活动进行的各种语言交流和 后现代主义拒斥普遍人类本性、自然法则、绝对价值和最终 沟通始终蕴含着特殊的情感功能,负载着医学人文关怀。所以, 真理(包括科学真理)的预设,而强调差异、多样性和复杂性,由 对医学语言必须给予伦理的支持。 此我们并不能得出结论:对医学语言的伦理选择我们为力 3诠释与境遇:后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学基础 而建议缴械。“伦理学的后现代方法的新颖之处最重要的并不 医学语言的伦理贫困与危机是医学发展中的否定性环节。 在于放弃有特性的现代的道德关怀,而在于拒绝从事道德问题 在后现代语境下,传统的(西方的)话语形式无力单匹马地解 研究的传统的现代方法(即用政治实践中的强制性的、标准的规 决现代状态的实际问题,因为以“真”为原则的指示性陈述无法 则和在理论上进行绝对性、普遍性、根本性的哲学追问作为对道 解决公正性问题,它涉及的是与客观对象的相符问题,而不是社 德挑战的反应)。” J 会行为的准则。然而,在对现代医学语言的伦理进行解构后,在 后现代主义最积极的贡献,便是不满足于稳定的陈述式的 后现代语境下我们并不期望去建构一种“没有不确定性、风险、 基础,而极力地寻求人类理解的解释性基础。海德格尔从存在 危险和谬误的生活中包容一切的、整体的和最终的公式。”…J 的意义上看待语言,认为语言就其本质而言,不是人的表达,而 “医学人文学领域的解释学是人与这个世界,这个充满病 是人的存在本体。加达默尔(Hans George Gadamer)的哲学诠释 患、生死离异和情感崩塌的生命世界重新沟通的必由之路。”l】2_ 学从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出发,强调对任何文本的理解都必 医学语言的伦理应该是摆脱现代性“文化霸权”的一种诠释 须受“成见”或“偏见”的支配。正是由于在这种成见或偏见中, 学的谈话。美国现象学家图姆斯(S.K.Toombs)在《病患的意 体现了我们的历史教养与文明。他认为:“理解不仅仅对于我们 义》中指出的:疾病是被医生和病人以不同的方式所体验的。 正为之解释的对方来说,同样也对于解释者本人来说,只有在解 医生往往以自然主义的态度,将疾病理解为躯体症状的集 释的语言表达性中才能实现。由于一切解释都具有语言性,因 合,并用医学术语来命名这种疾病,用客观的临床数据来解释疾 此在一切解释中也显然包括同他者的可能关系。”l6 J加达默尔把 病,将病情按照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现代医学 诠释理解为一种主体与对象间的对话,对诠释理解具有一种明 分类法来概念化,并由此出发来对症下药,治愈疾病。病人则是 显的伦理意义。哈贝马斯(Juergen I-Iabermas)g,-j"当代语言学和语 基于病症对自己日常生活的影响,用自己的整个身心来体验病 言哲学的研究,使他认识到语言符号及其体系在理解人的精神 症的。医生所体验到的是某种“客观的”疾病(Disease),病人所体 生活、理解人的社会行为以及人的思想关系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验到的则是自己个人体会到的、带有主观色彩的病患(Illness)。 及其作用。他从话语行为或交往行为的视野来建构他的话语交 现代医学常常混淆了由医生(客体)通过逻辑实证和理性建构的 往理论,认为话语行为本身就是交往行为,也是伦理行为。哈贝 医学图景与病患者(主体)亲身体验的生活世界的界限,从而使 马斯认为:“使我们人类超出自然之外的只有一件东西:语言。 之不能嵌入人的生命和情感世界。由于“病人对病患的生活体 通过它的结构,自律和责任就都安置在我们门下。我们最初的 验是无法从疾病状况的自然主义描述中获得的”,u3 J病患的直 语句毫无疑问地表达了那种普遍的、非强迫性的交感意向,而自 接体验必然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特性常常带来医生和病人之间 律和责任一起构成着我们先天(在传统哲学的意义上)所拥有的 认识、情感、伦理判断和行为的冲突。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在伽 惟一观念0” J表明了他的交往理论内在具有的伦理意蕴。德里 达默尔看来,只有当人们能够相互间展开交谈,由此产生不同的 达(Jacques Derrida)为后现代分析提供了一种解构主义的研究路 界的“融合”(fusion),形成新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才是可能 径。解构是对文本中差异运作的分析。解构不是一种单纯的理 的。加达默尔把理解和解释看作是一种“力求获得一种共同的 论姿态,而是一种介入伦理和政治转型的姿态。在德里达看来, 语言”的对话和交流,而不是对文本的占有和支配。这意味着, 一般的解构是不存在的。只存在既定文化、历史、政治情景下的 在任何一个诠释过程,都潜在地存在某种相互性的关系为前提。 一些解构姿态。针对每种情景,有某种必要的策略,这种策略依 这种关系就是交互主体性关系,即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而不是主 情况的不同而有别,我们应当分析的是这种具体上下文中的兴 体与客体关系。交互主体性关系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和交往 趣所在。 伦理学中,就是完全平等的道德人格或社会人格地位的主体间 伽达默尔说:“语言是我们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基本活动方 的关系,它所导致的话语的合法性就是平等对话或商谈,没有压 式,而且是世界之构成的无所不包的形式”。l8 J医学语言是医学 制的平等对话。哈贝马斯提出了理解与对话的有效性条件:“言 产生和发展的本质要件。疾病、病症、畸形、乏力等医学语言, 说者必须选择一个可领会的表达以便说者和听者能够相互理 46 Medicine anti Philoso ̄/( ̄istic&Social Medicine Editionl,Oct 2006,Vo1.27.No.10.Total No 31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10月第27卷第lO期总第318期 解;言说者必须有提供一个真实陈述(或陈述性内容,该内容的 存在性先决条件已经得到满足)的意向,以便听者能分享说者的 知识;言说者必须真诚地表达他的意向以便听者能相信说者的 和患者因为阶层、职业、身份、城乡、文化程度、习惯和关系亲疏 等社会属性以及患者对疾病心理感受独一无二的个体差异性, 诠释和表达医学语言显得十分复杂。工作场景、交往场合、交谈 形式、病人与家属的谈话,尤其对于与特殊病症患者的交流等, 必须注意语境的伦理意蕴,在“爱”的境遇伦理原则下,根据患者 的不同职业、不同生活习惯、不同的心理状态,因人施语。 参考文献 [1]吕维柏.医学目的与医疗危机[J].医学与哲学,1994,12(5):10. [2]郑乐平.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论新的社会理论空间之 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 [3]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北京:三 联书店,1997. 话语(能信任他),最后,言说者必须选择一种本身正确的话语, 以便听者能够接受之,从而使言说者和听者能在以公认的规范 为背景的话语中达到认同。”l¨J可见,交互主体性话语的建构不 仅是背景性的共享,而且是对于共同应当遵守的规则的认定,从 而建构起合法的人际关系。交互主体性关系把伦理道德意识作 为交往资质存在的条件,相对主客关系,它是一种新的伦理学。 对于医学语言而言,这种伦理学要求跨越两种语境、两种视域、 两种文本:医生的语境和病人的语境。医生必须应用他理解的 医学语言与患者互动、溶合,善于把医学语言转化为日常语言, 尽可能地用简单显浅的解释,让病人充分理解病情,去逼近病症 与患者体验的统一。因此,医生必须担负起教育病人的责任。 作为医患主体的双方必须相互尊重。 医学语言的伦理还应该是一种境遇伦理。医学语言是充满 差异的语义。描述同一疾病的同一语言的语义,在不同的患者 [4]米歇尔・福柯(:法).临床医学的诞生[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32. [5]齐格蒙特・鲍曼(英).后现代伦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6]伽达默尔(德).真理与方法(下卷)[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495. 那里往往南辕北辙。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是体态语言, 都不同地存在这种现象。即使是“机器语言”,也存在一个医生 和病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解读问题。这里,患者和医生的生理心 [7] 哈贝马斯(德).交往与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英译本 序,11—12. [8]伽达默尔(德).美的现实性[M].北京:三联书店,1991:161. [9]恩格哈特(美、).生命伦理学的基础[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6:199. 理社会各方面的差异,是其赋予语义独特内涵的根源。对此,境 遇伦理学为我们解读医学语言的文本提供了一种伦理分析方 法。境遇方法也可称环境论、偶因论、语境论、现实论。弗雷彻 (Joseph Fletcher)主张,任何时候都应根据行为者面临的具体境 遇——当时当地的情境、背景、影响道德选择的诸多偶然因素, 由行为人本人现实地做出道德选择。境遇伦理的核心是:“‘境 遇决定实情’,这就是说,在良心的实际问题中,境遇的变量应视 [10]斯蒂文森.伦理学与语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43 44. [11]齐格蒙特・鲍曼(英).后现代伦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288. [12]孙慕义.后现代卫生经济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 [13]图姆斯(美).病患的意义[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86. [14]哈贝马斯(德).交往与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英译本 序,3. 为同规范的即‘一般’的常量同等重要。”lI5_ 境遇伦理并不是不 要原则道德,爱是唯一的原则,“在境遇伦理学中,即使是最受尊 崇的原则,倘若在某种具体情形下同爱发生冲突,也可以被扔到 边去”[I5_22—23“爱同公正是一回事,因为公正就是被分配了的 一[15]弗莱彻(美).境遇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9. 爱,仅此而已。”lI5]8o对医学语言文本的伦理解读需要境遇伦理。 [16]刘易斯・托马斯.最年轻的科学——观察医学的札记[M].青岛:青 岛出版社,1996:183. “在医学里有件很难学更难教的事——作为一个病人,他的感觉 是什么。……这些先进技术都是根据讲课笔记和教科书来掌 握,然后在病人身上具体实践的,绝对多数医生最多也不过只是 隐隐约约地知道这些处置的时候真正的感受是什么”。ll 6l医学 认识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并且由于医务人员对技术的“垄断性” 作者简介:黄功勤(1962一),男,江西吉安人,南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 教授,研究方向:医学哲学。 收稿日期:2006…04 12 修回日期:2006…09 ll (责任编辑:赵明杰) (上接第44页) 『5] AMERICAN PSYCH0LDGICAL ASS0CIAT10N.Ethical principles Committee[J].merAicn aPsychologist,1997,52(8):897—905. [9]石国兴.英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发展及其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 2004,12(2):304—311. 『10]HOBBS N.The development of a code of ethical standards for psycho1o— of psychologists and code of conduct[J].Americn aPsychologist.1992, 47(12):1 597—1 611. [6]赵静波,季建林.美国心理治疗和咨询的伦理学规范及其管理[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4):236—237. gy[J].meArican Psychologist,1948,(3).80—84. [11]肖泽萍,施琪嘉,童俊,等.谁适合作心理治疗师?一对心理咨询 与心理治疗专业人员资格的讨论[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 (2):142—144. [7]P0PE,K S,VETTER,V A.Ethi ̄l Dilemmas Encountered by Mem— bers of the merAican Psycholgiocal "Association:A National Survey[J J. merAican Psycholgiost,1992,47(3):397—411. 『8]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CIAT10N.Report of the Ethics 作者简介:刘伟志(1975一),男,湖南邵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咨 询,认知心理学。 收稿日期:2006…03 20 (责任编辑:张 斌)  ̄ieie舯d nPhil ̄hy(Humanistic&Social Medicine Edition)。Oct 2006.Vo1.27。No.10。Total o.318 N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