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网格化巡逻工作制度 一、目的和意义
为了加强防溺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提高防溺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行防溺水网格化巡逻工作制度。通过构建防溺水工作网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巡逻防控,提升防溺水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防溺水工作落到实处。 二、工作原则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溺水意识,同时结合巡逻防控,综合防治溺水事故的发生。
2. 明确责任,协同配合。明确各级网格员、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加强协同配合,形成防溺水工作的合力。
3. 动态管理,及时处置。根据溺水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及时调整防溺水巡逻工作的重点和措施,确保溺水事故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4. 科学评估,持续改进。定期对防溺水网格化巡逻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三、工作内容
1. 网格划分。根据溺水事故易发区域和重点部位,将辖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明确每个网格的边界和责任单位。
2. 巡逻防控。各级网格员按照责任分工,定期对所负责的网格进行巡逻防控,特别是午后、傍晚游泳高峰时段和节假日等重要时段,加大巡逻力度,确保及时发现并制止溺水行为。
3. 安全设施检查。定期对溺水事故易发区域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包括警示标志、救生设备等,确保设施完好,能够正常使用。
4. 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防溺水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5. 信息上报和处置。网格员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溺水事故或隐患,要及时上报,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四、工作流程
1. 制定方案。各级网格员根据溺水事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制定本区域的防溺水网格化巡逻工作方案。
2. 组织实施。各级网格员按照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巡逻防控工作。
3. 检查督促。各级防溺水工作领导机构要定期对网格员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4. 情况反馈。网格员要定期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和溺水事故信息。
5. 总结改进。各级网格员要定期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五、工作保障
1. 人员保障。各级网格员要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救援技能,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2. 物资保障。各级防溺水工作领导机构要为网格员提供必要的物资装备,如救生圈、救生衣等。
3. 信息保障。建立健全溺水事故信息上报和处置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完整。
4. 经费保障。各级要将防溺水网格化巡逻工作纳入预算,保障工作经费的充足。
六、工作评价
1. 溺水事故发生情况。以溺水事故的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为主要指标,评价防溺水工作的效果。
2. 宣传教育覆盖率。以宣传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和参与人数为主要指标,评价宣传教育工作的效果。
3. 安全设施完好率。以安全设施的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为主要指标,评价安全设施的管理水平。
4. 群众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群众对防溺水工作的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工作的重要参考。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各级防溺水工作领导机构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