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几何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几何综合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保捱科技网


几何综合题

AD 的延伸线于点 H.

1.已知△ ABC中, AD 是 BAC 的均分线,且 AD=AB, 过点 C 作 AD 的垂线,交

( 1)如图 1,若 BAC 60 ①直接写出 B

和 ACB的度数;②若 AB=2,求

AC和 AH 的长;

( 2)如图 2,用等式表示线段 AH 与 AB+AC之间的数目关系,并证明.

答案:

( 1)① B 75, ACB 45;

②作 DE⊥AC交 AC于点 E.

Rt△ ADE 中,由 DAC 30 , AD=2 可得 DE=1, AE 3 .

Rt△ CDE中,由 ACD 45 , DE=1,可得 EC=1.

∴ AC 31.

Rt△ ACH中,由 DAC 30 ,可得 AH

3

2

3 ;

( 2)线段 AH 与 AB+AC之间的数目关系: 2AH=AB+AC

证明: 延伸 AB 和 CH 交于点 F,取 BF 中点 G,连结

易证△ ACH ≌△ AFH.

∴ AC

AF,HC HF.

∴ GH∥BC .

∵ AB AD,

∴ ABDADB .

AGHAHG .

∴ AG AH.

∴ AB

AC AB AF 2AB BF 2 AB BG 2AG 2AH .

2.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 ,将射线 AB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所得射线与线段点 N 与点 M 对于直线 CE 对称,连结 CN .

( 1)如图 1,当 0

45 时,

①依题意补全图 1.

②用等式表示

NCE 与 BAM 之间的数目关系: __________ .

2

()当45

90 时,研究 NCE 与 BAM 之间的数目关系并加以证明.

( 3)当 0

90 时,若边 AD 的中点为 F ,直接写出线段 EF 长的最大值.

A

B

A

B

M

D

图1C D

C

备用图

答案:( 1)①补全的图形如图 7 所示.

② ∠ NCE=2∠ BAM.

( 2)当 45°<α<90°时,

NCE=180 2 BAM .

证明:如图 8,连结 CM,设射线 AM 与 CD 的交点为 H.

∵ 四边形 ABCD为正方形,

BD 交于点 M ,作GH.

CE

AM 于点 E,

∴ ∠ BAD=∠ADC=∠ BCD=90°,直线 BD 为正方形

ABCD的对称轴,

(3) 2 点 A 与点 C 对于直线 BD 对称.

∵ 射线 AM 与线段 BD 交于点 M, ∴ ∠ BAM=∠BCM=α. ∴ ∠ 1=∠2= 90

∵ CE⊥ AM,

∴ ∠ CEH=90°,∠ 3+∠ 5=90°.

又∵∠ 1+∠ 4=90°,∠ 4=∠ 5,

∴ ∠ 1=∠3.

∴ ∠ 3=∠2= 90

∵ 点 N 与点 M 对于直线

CE对称,

∴ ∠ NCE=∠MCE=∠2+∠ 3=180 2

BAM .

1

3. 如图,已知 内,且知足

AOB 60 ,点 P 为射线 DPA

OPE , DP PE

OA 上的一个动点, 过点 P 作 PE OB,交OB于点 E,点D在 AOB 6 .

( 1)当 DP

PE 时,求 DE 的长;

( 2)在点 P 的运动过程中, 请判断能否存在一个定点

M ,

使得

DM

ME

的值不变并

证明你的判断 .

P

A

D

答案:

( 1)作 PF⊥DE交DE于F.

∵ PE ⊥ BO ,

AOB 60o ,

O E

B

∴ ∴ ∴

OPE 30o. DPA OPE 30o. EPD 120o .

PE,DP

o

P

A

∵ DP

PE 6 ,

D

F

∴ PDE 30

,PD PE 3.

O

E

B

∴ DF PD cos30

3 2

3 .

∴DE

2DF 3 3.

( 2)当 M 点在射线 OA 上且知足 OM

2 3 时,

DM

ME

的值不变,始

终为 1.原因以下:

K

A

当点 P 与点 M 不重合时,延伸

EP到 K 使得 PK PD.

D

P

M

∵ DPA OPE, OPE

KPA ,

N

O

L E B

∴ KPA DPA. ∴

KPMDPM .

∵ PK PD , PM 是公共边 ,

∴ △KPM ≌ △DPM .

∴ MK MD.

作ML⊥OE于L,MN⊥EK于N.

∵ MO 2 3, MOL 60o ,

∴ ML MO sin60

o

3.

∵ PE⊥BO,ML⊥OE ,MN ⊥EK ,

∴四边形 MNEL 为矩形 .

∴ EN ML 3.

∵EK

PE PK PE PD 6,

∴ EN NK.

∵ MN ⊥EK,

∴ MK ME.

∴ ME MK MD ,即

DM

1.

ME

当点 P 与点 M 重合时,由上过程可知结论建立

.

4. 如图,在菱形 ABCD中,∠ DAB=60°,点 E 为 AB 边上一动点(与点 A,B 不重合),连结

CE,将∠

所在射线 CE, CA以点 C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 120°,分别交射线

AD 于点 F, G.

( 1)依题意补全图形;

( 2)若∠ ACE=α,求∠ AFC 的大小(用含 α的式子表示);

( 3)用等式表示线段 AE、AF 与 CG之间的数目关系,并证明.

答案:( 1)补全的图形以下图

.

ACE的两边

( 2)解:由题意可知,∠ ECF=∠ ACG=120°.

∴∠ FCG=∠ ACE=α.

∵四边形 ABCD是菱形,∠ DAB=60°,

∴∠ DAC=∠ BAC= 30 °. ∴∠ AGC=30°.

∴∠ AFC =α+30°.

( 3)用等式表示线段 AE、AF 与 CG之间的数目关系为 AE

AF 3CG .

证明:作 CH⊥ AG 于点 H.

由( 2)可知∠ BAC=∠ DAC=∠ AGC=30°.

∴ CA=CG. ∴ HG = AG.

1

2

∵∠ ACE =∠ GCF,∠ CAE =∠ CGF,

∴△ ACE≌△ GCF.

∴ AE =FG.

在 Rt△HCG 中,

HG CG cos CGH

3 2

CG

.

∴ AG = 3 CG.即 AF+AE= 3 CG.

5.如图, Rt△ ABC中,∠ ACB = 90°, CA = CB,过点 C 在△ ABC 外作射线 CE,且∠ BCE= ,点 B 对于 CE的对称点

为点 D,连结 AD, BD, CD,此中 AD, BD 分别交射线 CE于点 M , N.

( 1)依题意补全图形;

( 2)当

= 30°时,直接写出∠ CMA 的度数;

AM , CN之间的数目关系,并证明.

( 3)当 0°< < 45°时,用等式表示线段

C

E

A B

答案:( 1)如图;

( 2) 45°;

( 3)结论: AM = 2 CN.

证明:作 AG⊥ EC的延伸线于点 G.

∵点 B 与点 D 对于 CE对称, ∴ CE是 BD 的垂直均分线. ∴ CB=CD. ∴∠ 1=∠ 2= .

∵ CA=CB,∴ CA=CD.∴∠ 3=∠CAD. ∵∠ 4=90°,

∴∠ 3= (180° ∠ ACD) = ( 180° 90°

11

2

)=45°.

2

∴∠ 5=∠ 2+∠ 3= +45° - =45°. ∵∠ 4=90 °, CE是 BD 的垂直均分线, ∴∠ 1+∠ 7=90°,∠ 1+∠ 6=90°. ∴∠ 6=∠ 7.

∵ AG⊥ EC,

∴∠ G=90° =∠ 8.

∴在△ BCN 和△ CAG中,

∠ 8=∠ G, ∠ 7=∠ 6, BC=CA,

∴△ BCN≌△ CAG. ∴ CN=AG.

∵ Rt△AMG 中,∠ G=90°,∠ 5=45°, ∴AM= 2 AG.

∴ AM= 2 CN.

6.在正方形 ABCD中, M 是 BC边上一点,点 P 在射线 AM 上,将线段 AP 绕点 A 顺时针旋转 90°获得线段 AQ,连结

BP, DQ.

( 1)依题意补全图 1;

( 2)①连结 DP ,若点 P,Q, D 恰幸亏同一条直线上,求证:DP 2

②若点 P, Q,C 恰幸亏同一条直线上,则

DQ 2 2AB2 ;

BP 与 AB 的数目关系为:

答案:( 1)补全图形略

(2 )①证明:

连结 BD ,如图 2,

∵线段 AP绕点 A顺时针旋转 90°获得线段 AQ ,

∴ AQ AP , QAP 90°.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 ∴ AD

AB , DAB 90°.

∴ 12.

∴△ ADQ ≌△ ABP.

∴ DQ BP , Q 3 . Q

∵在 Rt QAP 中, ∴ BPD

, QPA 90°

3 . QPA 90°

∵在 Rt BPD 中, DP 2 又∵ DQ ∴DP2

② BP AB.

BP2 BD 2,

BP , BD2 2AB2 , DQ2 2AB2 .

7.如图,在等腰直角△ ABC中,∠ CAB=90°, F 是 AB 边上一点,作射线 CF,

过点 B 作 BG⊥ CF 于点 G,连结 AG. ( 1)求证:∠ ABG=∠ ACF;

( 2)用等式表示线段 CG, AG,BG 之间 的等量关系,并证明.

答案:( 1)证明 :

∵ ∠ CAB=90° . ∵ BG⊥CF于点 G, ∴ ∠ BGF=∠

CAB=90°. ∵∠ GFB=∠ CFA. ∴ ∠ ABG=∠ ACF.

( 2) CG= 2 AG+BG.

证明:在 CG上截取 CH=BG,连结 AH, ∵

△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CAB=90°, AB=AC. ∵ ∠ ABG=∠ ACH. ∴ △ ABG≌△ ACH.

∴ AG =AH,∠ GAB=∠ HAC. ∴ ∠ GAH=90° . ∴ AG2

AH2 GH2.

∴ CG=CH+GH= 2 AG+BG.

∴ GH= 2 AG.

8.如图,在正方形 ABCD中, E 是 BC 边上一点,连结

CB 至点 F,使 BF=BE,过点 F 作 FH⊥ AE于点 H,

AE,延伸 射

连结 AF.

线 FH 分别交 AB、CD于点 M 、N,交对角线 AC 于点 P,

( 1)依题意补全图形;

A

D

( 2)求证:∠ FAC=∠ APF;

( 3)判断线段 FM 与 PN 的数目关系,并加以证明.

B

C

E

答案:( 1)补全图以下图.

( 2)证明∵正方形 ABCD,

∴∠ BAC=∠ BCA=45°,∠ ABC=90°, ∴∠ PAH=45°-∠ BAE.

A

D

∵ FH⊥ AE.

MHN

P

F

B E

C

∴∠ APF=45° +∠BAE.

∵ BF=BE,

∴ AF=AE,∠ BAF=∠ BAE.

∴∠ FAC=45° +∠BAF.

∴ ∠ FAC=∠ APF.

( 3)判断: FM=PN.

证明:过 B 作 BQ∥ MN 交 CD 于点 Q,

∴ MN=BQ,BQ⊥ AE. ∵正方形 ABCD,

∴ AB=BC, ∠ ABC=∠BCD=90°.

∴ ∠ BAE=∠ CBQ.

∴△ ABE≌△ BCQ.

∴ AE=BQ.

∴ AE=MN .

∵ ∠ FAC=∠ APF,

∴ AF=FP. ∵ AF=AE, ∴ AE=FP. ∴ FP=MN .

∴ FM=PN.

9.以下图,点

P 位于等边 △ABC 的内部,且∠ ACP=∠CBP.

(1) ∠ BPC的度数为 ________ °;

(2) 延伸 BP 至点 D,使得 PD=PC,连结 AD, CD.

①依题意,补全图形;②证明: AD+CD=BD;

(3) 在 (2)的条件下,若 BD 的长为 2,求四边形 ABCD的面积.

A

D

N

P

Q

M

H

F

B E

C

解: (1)120 ° . ----------------------------2 分

D

(2)①∵如图 1 所示 . ②在等边 △ABC 中,

ACB

60 ,

ACPBCP 60 . ACP= CBP, CBPBCP 60 . BPC 180

CBP

BCP

120 .

∴ CPD 180

BPC 60 .

∵ PD =PC,

∴ △CDP 为等边三角形 .

ACD ACD

ACP

BCP.

ACP BCP 60 ,

在 △ACD 和 △BCP中,

AC BC, ACD

BCP,

CD CP,

∴ △ACD≌△ BCP SAS .

∴ AD BP.

∴AD CD BP PD BD. ----------------------------------------- 4 分

( 3)如图 2,作 BM ⊥ AD 于点 M , BN⊥DC 延伸线于点 N .

ADB = ADC PDC 60 ,

ADB = CDB 60 .

ADB = CDB 60 .

∴BM=BN

3

2

BD3.

又由( 2)得, AD

CD + △

S

BD=2,

= △

S

S

BCD

1 2 1 2

AD gBMCD gBN

3 AD CD 2

3 2 2

3.

7 分

10.如图 1,在等边三角形 ABC 中, CD 为中线,点 Q 在线段 CD 上运动,将线段 QA 绕点 Q 顺时针旋转,使得点 A 的对应点

E 落在射线 BC 上,连结 BQ,设∠ DAQ=α

( 0°< α<60°且 α≠ 30°) .

( 1)当 0°<α< 30°时,

①在图 1 中依题意画出图形,并求∠

BQE(用含 α的式子表示) ;

②研究线段 CE, AC, CQ之间的数目关系,并加以证明;

( 2)当 30°<α< 60°时,直接写出线段

CE, AC, CQ之间的数目关系 .

图1 备用图

解:( 1)① 3 . ⋯⋯⋯⋯⋯⋯⋯⋯⋯⋯⋯⋯⋯⋯⋯⋯⋯⋯⋯⋯⋯⋯⋯⋯⋯⋯⋯⋯ 1 分

② 0 ≤

LQ

≤ 3 .⋯⋯⋯⋯⋯⋯⋯⋯⋯⋯⋯⋯⋯⋯⋯⋯⋯⋯⋯⋯⋯⋯⋯⋯

2 分

y

( 2) 直

3 3

x +3

与 x , y 的交点分 点

A,点 B,可得

A(3

3,0) ,

B(0,3) .

∴ OA 3 3,OB 3, OAB 30 .

由0≤

LQ

3 ,作直

y

3x .

①如 13,当⊙ D 与 x 相切 ,相 的 心

取到最大 .作 D1E1

D1 足 意,其横坐

x 于点 E1 ,

可得 D1E1 ∥ OB,

D1E1AE

1

BO

1,

AO

∵ ⊙D 的半径

DE

1

1

1.

13

∴ AE1

3,OE1 OA AE1 2 3 .

x

D1

2 3 .

②如 14,当⊙ D 与直 y

3x 相切 ,

相 的 心

D2 足 意,其横坐 取到最小 .

作 D2 E2

x 于点 E2 , D2 E2 ⊥ OA.

直 y

3x 与直 y

3 x+3 的交点 3 AF

OA cos OAF

14

F.

3 3

3 9 2

2 .

可得 AOF

60

,OF⊥ AB.

∵ ⊙D 的半径

1,

DF 1

2

7 2 .

AD 2 AF D2F

7

3 2

7 3 4

∴ AE2 AD2 cos OAF 2

OE2

5 3

OA AE2

4 .

x

5 3

D2

4 .

由①②可得,

xD 的取 范 是

5 3 4

≤xD≤2 3.

⋯⋯⋯⋯⋯⋯⋯⋯⋯⋯⋯⋯⋯⋯⋯⋯

5 分

( 3)画

15.

15

2

.⋯⋯⋯⋯⋯⋯⋯⋯⋯⋯⋯⋯ 7 分

11.如 ,在等 △ ABC 中, D , E 分 是 AC, BC 上的点,且 CD

CE , DBC 30 ,点 C 与点 F 对于 BD

称, 接 AF,FE , FE 交 BD于 G .

( 1) 接 DE, DF , DE, DF 之 的数目关系是

(2)若

DBC

,求

FEC 的大小;

A

(用 的式子表

示)

( 3)用等式表示 段

BG, GF 和 FA 之 的数目关

F

系,并 明 .

G

D

B

E

C

(1) DE DF ;

( 2)解:连结 DE , DF ,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C60.

∵ DBC

∴ BDC 120.

∵点 C 与点 F 对于 BD对称, ∴ BDF

BDC 120 , DF DC .

∴ FDC 120 2 .

由( 1)知 DE DF .

∴ F , E,C 在以 D 为圆心, DC 为半径的圆上 .

∴ FEC1

FDC 60

.

2

( 3) BG GF FA.原因以下:

连结 BF ,延伸 AF , BD交于点 H ,

∵ △ABC 是等边三角形,

∴ ABC

BAC 60 , AB BC CA.

∵点 C 与点 F 对于 BD对称,

∴ BF BC , FBD CBD.

A

F

G

D

B

E

C

∴ BF BA.

∴ BAF BFA.

设 CBD

则ABF 60 2.

∴ BAF

60 .

∴ FAD

.

∴ FAD

DBC .

由( 2)知 FEC

60 .

∴ BGE

FEC DBC 60

∴ FGB 120 , FGD 60 .

四边形 AFGB 中,

AFE 360

∴ HFG 60 .

∴ △FGH 是等边三角形 .

∴FH

FG, H 60 .

∵ CD CE,

∴ DA EB.

在 △AHD 与 △BGE 中,

AHD BGE , HAD GBE ,

AD

BE.

∴ △AHD △BGE .

∴ BG AH.

∵ AH HF FA GF FA,

∴ BG GF FA.

FABABG

A

F

D

H

G

B

E

C

FGB 120 .

.

12.如 ,在△ ABC中, AB=AC,∠ BAC=90 °,M 是 BC的中点,延

AM 到点 D,AE= AD,∠ EAD=90 °,CE交 AB 于点

F, CD=DF. ( 1)∠ CAD=

度;

( 2)求∠ CDF的度数;

( 3)用等式表示 段

CD 和 CE 之 的数目关系,并 明

解:( 1) 45 ⋯⋯⋯⋯⋯⋯⋯⋯⋯⋯⋯⋯⋯⋯⋯⋯⋯⋯⋯⋯⋯⋯⋯

( 2)解:如 , 接 DB.

∵ AB AC, BAC 90 °, M 是 BC的中点,∴∠ BAD=∠ CAD=45°.

∴△ BAD≌△ CAD. ⋯⋯⋯⋯⋯⋯⋯⋯⋯⋯⋯⋯ ∴∠ DBA=∠ DCA, BD = CD. ∵ CD=DF,

∴ BD=DF. ⋯⋯⋯⋯⋯⋯⋯⋯⋯⋯⋯⋯⋯⋯⋯ ∴∠ DBA=∠ DFB=∠DCA. ∵∠ DFB+∠ DFA =180 °, ∴∠ DCA+∠ DFA =180 °. ∴∠ BAC+∠ CDF =180 °.

∴∠ CDF =90 °.⋯⋯⋯⋯⋯⋯⋯⋯⋯⋯⋯⋯⋯⋯⋯

(3) CE= 2 1 CD. ⋯⋯⋯⋯⋯⋯⋯⋯⋯⋯⋯⋯⋯⋯

明:∵ EAD 90 °,

.

1 分

2 分

3 分

4 分

5 分

∴∠ EAF=∠ DAF=45°.

∵ AD=AE,

∴△ EAF≌△ DAF. ⋯⋯⋯⋯⋯⋯⋯⋯⋯⋯⋯⋯⋯

6 分

∴ DF=EF.

由②可知, CF= 2CD.

⋯⋯⋯⋯⋯⋯⋯⋯⋯⋯ 7 分

∴CE=

2 1 CD.

13.如图,正方形 ABCD中,点 E 是 BC边上的一个动点,连结

AE,将线段 AE 绕点 A 逆时针旋转连结 EF,交对角线 BD 于点 G,连结 AG.

D

( 1)依据题意补全图形;

C

( 2)判断 AG 与 EF的地点关系并证明; E

(3)当 AB = 3,BE= 2 时,求线段 BG的长.

A B

解:(

1) 形 全后如

⋯⋯⋯⋯⋯⋯⋯1分

F

D

C

G

E

A B

(2) : AG⊥ EF.

⋯⋯⋯⋯⋯⋯⋯2分

明: 接

FD, F 点 FM∥ BC,交 BD 的延 于点 M.

∵四 形

ABCD是正方形,

∴ AB=DA=DC=BC,∠ DAB=∠ ABE=∠ ADC=90°, ∠ ADB=∠ 5=45°.

∵ 段 AE 点 A 逆 旋 90°,获得 AF,

90°,获得 AF,

∴ AE=AF,∠

FAE=90°. ∴∠ 1=∠ 2.

∴△ FDA≌△ EBA.

⋯⋯⋯⋯⋯⋯⋯3分

∴∠ FDA=∠ EBA=90°, FD=BE.

∵∠ ADC=90°,

∴∠ FDA+∠ ADC=180°。

∴点 F、D、 C 三点共 .

∴∠ ADB=∠ 3=45°.

∵ FM∥ BC, ∴∠ 4=∠ 5=45°, ∴ FM=FD, ∴ FM=BE.

∵∠ FGM=∠ EGB,FM=BE,∠ 4=∠ 5,∴△ FMG≌△ EGB.

∴ FG=EG. ∵ AE=AF, ∴ AG⊥ FE.

⋯⋯⋯⋯⋯⋯4分

3) 解:如 , DB 与 FE 交于点 G.

∵ AB=3, BE=2,

∴ DC=3,CE=1, FD=2.

∴ Rt△DAB 中, DB=3

2 .

∵四 形

ABCD是正方形,

∴ DH∥ BC,

∴ DH FD ,即 DH

2 , CE

FC

1

5

∴ DH=2

.

5

2

∴ DG DH,即3

2 BG 5 , BG BE

BG

2

y

x

∴ BG=

52

. ⋯⋯⋯⋯⋯⋯7分

2

14.在△ ABC中,∠ ABC=90°, AB=BC=4,点 M 是 段 BC 的中点,点 N 在射 MB 上, 接 AN,平移△ ABN,使点 N 移 到点

M,获得△ DEM(点 D 与点 A ,点 E 与点 B ),DM 交 AC 于点 P.

( 1)若点 N 是 段 MB 的中点,如 1.

① 依 意 全 1; ② 求 DP 的 ;

( 2)若点 N 在 段 MB 的延 上,射

DM 与射 AB 交于点 Q,若 MQ=DP,求

A

CE的 .

A

N B

M

C

B

解:( 1)①如 1, 全 形 .

⋯⋯⋯⋯⋯⋯⋯1分

N M

C

② 接 AD,如 2. 在 Rt△ ABN 中 ,

1

∵∠ B=90°, AB=4,BN=1,

∴ AN17.

∵ 段 AN 平移获得 段

DM ,

∴ DM=AN= 17 ,

AD=NM =1, AD∥MC, ∴△ ADP∽△ CMP.

∴DP AD 1. MPMC2

∴ DP

17 3

.⋯⋯⋯⋯⋯⋯⋯分 3

2

( 2) 接 NQ ,如 3.

由平移知: AN ∥ DM ,且 AN = DM .

∵ MQ DP, ∴PQ DM .

A

∴ AN∥ PQ,且 AN=PQ. ∴四 形 ANQP 是平行四 形 .

D

P

B

MC E

∴NQ∥AP.

N

∴ BQN BAC 45 . 又∵

NBQ

ABC

90 ,

∴ BN BQ.

∵ AN∥ MQ ,

AB NBBQ BM.

又∵ M 是 BC 的中点,且 AB BC4 NB ∴

.

NB

2

∴ NB 2 2 (舍 ). ∴ ME

BN

2 2 .

∴ CE

2 2

2.⋯⋯⋯⋯⋯⋯⋯分 7

( 2)法二, 接 AD,如 4. CEx,

∵ 段 AB 移 到获得 段 DE,∴ AD BE x 4 , AD∥BM.

∴△ ADP∽△ CMP.

DP AD 4 x MP MC.

2

∵ MQ=DP,

∴ MQ

DP

4 x . QD

2DP MP

10 2 x

∵△ QBM∽△ QAD,

Q 2

A D4 ,

P

N

B

MC E

Q

4

∴ MQ

BM 2 . QD AD 4 x

解得 x 2 2 2 . ∴ CE

2 2 2 .

⋯⋯⋯⋯⋯⋯⋯分 7

15.如 ,在△ ABC中, AB=AC>BC, BD 是 AC 上的高,点

C 对于直 BD 的 称点 点 ( 1) ①依 意 全 形;

②若∠ BAC= ,求∠ DBE 的大小(用含

的式子表示);

( 2) 若 DE=2AE,点 F 是 BE中点, 接 AF, BD=4,求 AF 的 .

A

A

D

D

B

B

C

C

( 1)解:①如 .

⋯⋯⋯⋯⋯⋯⋯⋯⋯1分

A

E

E, 接 BE.

②∵ AB=AC,∠ BAC= ,

∴ ∠ ABC=∠ ACB=90°- 1

2

∵点 C 对于直

BD 的 称点 点

E, BD 是 AC 上的高 .∴ BD⊥CE, CD=DE. ∴ BE=BC.

∴ ∠ BEC=∠ACB=90°- 1

. ⋯⋯⋯⋯⋯⋯⋯⋯2分

2

∴ ∠ DBE=1

. ⋯⋯⋯⋯⋯⋯3分

2

( 2)解:作 FG⊥AC于 G,

∵ BD⊥ CE,∴ FG∥BD

∵点 F 是 BE中点,

∴ EG DG=

1 ∴ FG=

BD ⋯⋯⋯⋯4分 2

∵ DE=2AE,

EG DG. ⋯⋯⋯⋯⋯⋯5分

∴AE= =

EG DG=x, CD DE=2x, AC=5x, 5x. AE=

=

=

∴ AB=AC=

x. ∵ , . ⋯⋯⋯⋯⋯⋯6分

∴ BD=4

BD=4 ∴x =1

∴ AG=2.

1

FG=

BD =2,

2

A

E

F

G

B

D

C

∴ AF=2 2 . ⋯⋯⋯⋯⋯⋯7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