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l2期 经济研究导刊 No.12,2010 总第86期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Serial No.86 “塑身减脂"体育课对超重女大学生体格焦虑的干预研究 苏刊,袁存柱 (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海口571158) 摘要:“塑身减脂”体育课可减少脂肪和改善体格焦虑的大学生机体,提高自信心。选30.g-J'r大学生,按照不 同条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l5名。实验组将进行为期13周的“塑身减脂”特别设计课程,对照组也进行13周 以身体素质教学内容为主的体育课程。用体格焦虑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以及体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塑身减脂” 体育课.-q- ̄有效地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体脂、体格焦虑和自身价值感。 关键词:“塑身减脂”体育课;女大学生;体格焦虑;自信心;体重指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260—02 一、问题提出 二、对象与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问题已经受到人们 (一)对象: 的高度关注。正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脂肪细胞开始第三 某师范大学在读全日制一至二年级的女大学生,进行 次增值,这段时期大多数女大学生会长期关注自己的体格发 随机整群抽样,取样498人,有效问卷488份(平均年龄 展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体格和体态。也许是女生特有的 M=18.97,S=I.05),调查其体格焦虑状况。 敏感认为自己肥胖的体格在客观上就没有吸引力,或者她们 按照统计中占总体的27%的列为高值,即体格焦虑得分 对自己的体格有种不现实的消极观,因此这些正处于青春期 大于44以上的作为肥胖体格焦虑类型,中国人群的体重指 的肥胖女大学生更容易体会到体格焦虑。 数大于23是超重,大于25是肥胖。因此,从大一女生中抽取 体格焦虑是指“当个体面临他人对自己体格进行观察评 体格焦虑得分大于44,体重指数大于25的女大学生3O名, 价情境时所体验到的焦虑程度”。这种焦虑源于“人们对其体 随机分组进行干预研究。 格真是的或想象的负面评价”。当感知到自己的体格不能给 (二)方法: 他人留下满意印象时,个体就会体验到体格焦虑。个体感知 1.测量工具。体格焦虑的量表(s队s):徐霞(2003)修订 他人对自己体格的负面评价,可能是他人对其的真是评价, 了由15个条目组成的体格焦虑量表,包括:对他人消极评价 但也有可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分量表;对体格自我表现的不舒适感分量表;对社会比较的 研究表明,一些较肥胖的体格焦虑者会刻意回避出现在 不安分量表。 她们体格会受到他人仔细打量的场合进行锻炼,如游泳池、 身体自尊量表(PsPP):选用徐霞等人(2001)修订自FOX 健身场所等。当在强调体格的情境中,如进行健美操课时,需 等1990年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作为身体自我测量工具。该 要展示自己的体格时,这些较肥胖的体格焦虑者会选择逃 量表主要用于测量身体自我方面的总体满意感及对子领域 避,如无法逃避则会变得痛苦和不安。据国内外调查研究显 的满意感,它包括身体自我价值(主量表)和运动能力、身体 示,在体格焦虑的策略方法上4l%的被试选择逃避活动, 状况、身体吸引力、身体素质4个分量表,每个量表各6个条 20.6%的被选择认知回避。因此,作为减少自身体格焦虑的一 目,共30个条目组成。 种策略,体格焦虑的肥胖女大学生会最先选择回避或逃避锻 体重指数(BMI):体重(kg)除以身高(cm)的平方。 炼。然而,高校体育课又是必修科目,针对此类大学生,开设 台阶测试指数:反应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状况的重要指 适合她们的体育课也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塑身 标。台阶测试指数越大,反应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越高。台阶 减脂”体育课,集中训练肥胖女大学生通过减少体重和减脂, 测试采取中体同方体育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00系列台阶 改善她们的身材,减少体格焦虑,以提高她们的自信心。 测试仪器。 收稿日期:2010—01—18 基金项目:海南师范大学教改课题(HSJG0926) 作者简介:苏刊(1987一),女,辽宁鞍山人,助教,从事体育教育学研究;袁存柱(1972一),女,青海西宁人,副教授,从事体育 教育训练学研究。 —・——260・-—— 2.研究设计。采用教育实验设计的方法,按照研究的目 的,合理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验证假设和探讨教育现象因 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将从大一女大学生中抽取体格焦虑 且体重指数大于25的3O名学生随机分到两组中,以检验大 学一年级的基础体育课、特殊设计的“塑身减脂”体育课对女 研究领域。国内高校大部分体育课的设置都是把重点放在一 般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术上,却忽略了一些特殊的群体在体 育课上的运动方式、健康锻炼的理论和心理上的干预。本课 程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讲授有关健康减肥的知识 加上有氧健身运动作为锻炼,以发展和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 为目的,使学生达到以下的体育课程任务: 1.通过特殊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健 康的体魄,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学生具备包括生理、心理和社 大学生体格焦虑干预的差异,其中:实验组:l5名女生上“塑 身减脂”体育课,共13周,包括l0周的体育运动,两周的体 质测量方法、手段以及一周的理论知识,每周一次课。对照 组:15名女生与同班其他学生一起上相同内容的身体素质教 学课程,每周一次,共13周。 会适应的健康状态。学生通过对健康、科学减肥的学习与锻 炼,改善和提高生理和心理的指标变化。 三、结果 1.实验组、对照组体格焦虑与身体指数前后检测结果比 较。可见,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前检测结果并无明显差异,表明 2.教会学生什么是健康减肥,理解适当的运动对科学减 肥的作用,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锻炼、并培养其积极主动参 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懂得参 加体育锻炼的价值、有氧运动和健康减肥的关系,了解运动 营养学的知识、掌握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身体状况的能力,增 两组在干预前基本一致。经过l3周的不同体育课干预,实验 组学生的各项情况均比对照组有所改善,体格焦虑得分和体 重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得分。“塑身减脂”体育课后学生在体格 焦虑以及各分量表得分都比上课前有所下降。其中体格焦虑 对他人消极评价担忧的分量表,对社会不安的分量夫得分前 进健康的有氧练习减肥方法等等。 (二)从心理层面上干预来看 保证持续性做一定强度、频率的专门性有氧运动和力量 练习,有效改善体格焦虑和自信心。由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 是针对这些学生身体特征的专门性练习,当身体成分有所改 后差异显著。在“塑身减脂”体育课后,学生的怍 指数也比 上课前减少很多,前后差异也非常明显。 善、体态有所改变的过程中,她们的自我体格焦虑感也会随 之减少。此外,由于接受此课程训练的学生都是来自相同的 群体,彼此之间比较容易沟通、理解,同学之间也会有一定的 认同,会有许多的共同语言,所以这样的团体会让她们有一 定的归属感。随着体态的慢慢变化,以及学生之间的了解与 接纳,增进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把这种适应带到日常 生活中去,从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 (三)思考和启发 1.在“塑身减脂”体育课上,虽然教师会通过一些趣味体 育游戏来提高学生运动锻炼的积极性,但对增进学生进行体 育运动的动机影响并不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按照教师 的要求完成课的内容,对于课外的体育运动还是参加甚少。 因此,加强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改变认知行 为方式从而提高体育运动动机和意识。 2.“塑身减脂”体育课在减轻体重、改善学生体格焦虑有 一2.实验组、对照组身体自尊和台阶测试前后检测结果比 .较。经过两种不同的体育课后,学生的自信心得分都有所升 高,但差异并不显著。身体自尊主量表、身体自我价值感得 分,在两种体育课后也都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得分前后差 异相当明显。在身体自尊分量表、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实验 组得分提高,而对照组的学生得分反而有下降趋势。在身体 自尊分量表、身体吸引力的得分上两组都有所下降。在台阶 测试方面,两组得分都有提高,并且差异显著,说明两组体育 课都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心血管机能。 四、分析与讨论 从量表的评估和体重指数的检测来看,“塑身减脂”体育 课不但能减少学生身体的脂肪,而且还能减低焦虑的指数, 提高了自信心。从三个月后的随访来看,“塑身减脂”体育课 上的学生具备了健康减脂的意识和理念,同时也增加积极锻 炼的动机,并把健康减肥的锻炼活动带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当中去。以上的评估和测量表明:“塑身减脂”体育课不仅可以 定成效,但对整体身体自尊改善没有特别显著。对于有些 问题,教师很难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由于该体育课程和其他 体育项目课程在同一个操场上,而上课学生的体态又比较特 殊,难免会引起其他学生的议论。所以,在体育课或日常生活 中所遇到的有关自身肥胖的心理问题往往会得不到及时解 决,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 基于上述的思考,作者认为参加本堂体育课的学生如能 通过体育锻炼和进行团队意识心理咨询两种途径相结合,将 是更加有效改善肥胖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层面的体格焦虑、自 信心和增进体育锻炼动机,作为更好更新的体育课程方式。 有效的减少身体脂肪,还能改善内心与外表的体格焦虑和自 信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次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 今后学校开设“塑身减脂”课程提供一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从课程设计来看 目前世界肥胖人口呈上升趋势,肥胖所带来的各种疾病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肥胖定义 为一种流行性疾病,各个卫生组织都在不断进入科学减肥的 参考文献: 【l】徐霞,季浏.社会性体格焦虑研究综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 [2]马嵘,刘晶.运动形式和情境对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J】.体育学刊,2007,(9). 。 [3】陈秋丽,翟水保.健身走、跑练习干预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效果的研究『J1.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1051—1053. [4]夏君玫,彭欣,易国忠.健美操选项课改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绩效研究[C】 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 (10). 【5】韩佳佳.选修不同体育课大学生的理想身体自我及其相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责任编辑陈凤雪】 一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