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一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方式
班级是学校里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但对每一个班级成员来讲,这里又像是一个大家庭,是一个关系复杂的大家庭,因为它的成员来自四面八方,都处在思想不够成熟、可塑性较大的青少年时期,因此管理好一个班级绝不比管理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容易。然而只要班主任用心找寻方法,也不是无规律可依,我们认为”以学生为本”是管理好一个班级的根本途径。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对人民有益、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然而,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能靠简单的灌输和压制,而应该把他们真正摆在主体地位上。”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班级管理的灵魂,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团结协作、互相监督等渠道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实践证明,班级管理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原则,才能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因此,作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的主人,参与班级管理。近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办法:
一、民主选举班干部。
选举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权利,同样,在班级中学生也应拥有选举权,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如果学生连最基本的选举权都没有,那么谈什么”以学生为本”,谈什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得先有一个得力的班级骨干力量,这就要求班主任先做好班干部的选举工作。班干部的选举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而不应由班主任凭个人喜好指定。因为班干部是要带领全班同学搞好班集体的,而只有深受同学拥护的班干部才能令同学信任,叫同学听从,从而很好地为班级服务。由于班干部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所以学生大都听从班干部的指挥,而被当选的班干部也有种光荣感,因此他们都乐意为班级服务,从而为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民主制定班级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班风离不开纪律制度的约束。我们的学生都是十七、八岁的年纪,如果没有制度作为行动的准绳,班级会像脱缰的野马,不可收拾。学校已经有很全面的规章制度,我们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学生特点、常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几条班级制度,因为太多、面面俱到的规章制度容易印象不深刻,所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对经常出现的问题、屡禁不止的小错误进行讨论,再由班委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如劳动等),使那些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的学生也有所警惕,并且根据班级情况随时做出修改、补充,并由全体同学认可执行,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实行班干部负责制。
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负责人,但班主任不应该独揽班级管理大权,事实上也无法做到。因为班级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无法事必躬亲。再说,因工作性质所限,班主任每天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很少,这样,班主任对班级情况的了解相对来说就比较片面,而班主任如果独揽大权,孤军作战,工作就难免陷入忙乱而不能尽如人意。相反,班主任如果把班级的管理权交给学生,把班级工作化整为零,就既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从而达到自己所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上,我们把权利下放给班干部,实行宿舍长、组长、班干等负责制,即宿舍长负责管理好自己所在的宿舍里的本班同学的卫生、纪律等,组长负责管理本组同学的作业完成、背书、打扫卫生等情况,班干部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轮流值周,值周班干部每天负责汇总宿舍长和组长汇报上来的情况,同时检查本周里全班同学的思想、学习、纪律、劳动、体育、卫生等表现情况,并做好记录,然后对照班级制度对每一个同学进行量化评分,周末开班会时在班上进行全面总结,评出优秀者。
四、实行班费由学生掌管,定期公开。
这也是把主动权交于学生的一个主要表现,既然是一个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是家庭的主人,在这个家里班主任不是家长,是朋友,学生才是自己家的主人。当然财政大权应由他们自己来管理,每项支出也由他们自己支配,我们班级是采取现金和账务分人管理的办法,班长拿现金存折,团支书管账目,如果班里搞活动需要用钱,由全班同学开会决定支出数额。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思想是贯穿到班级工作的始终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只有这样,班级才能朝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