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文/刘学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开始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成为学校及教师的首要任务。在小学语文课上,需通过优化教学路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便增强学生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能力,使其语文知识得到拓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通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思考能力,形成正确的“三观”,促进其成绩及德行的全面发展,助力其日后的学习及生活。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新的教育形势下,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发生很大改变,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构建者与传授者,还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引导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1 加强开发学生的思维
学生在小学阶段往往会脑洞大开,产生各种各样奇怪的想法,一般会对某一件事情产生极大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核心素养的引导必须与教师教学的内容相匹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阶段,要以学生为核心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比如,教师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在课文中小壁虎为什么要向小燕子、水牛等动物借尾巴?为什么小壁虎的尾巴会自己长出来?其他小动物的尾巴也可以自己长出来吗?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思维便得到了开发。在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教师也能够准确地观察到学生之间思维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来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了解到所有动物的尾巴都有它应有的作用,然后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开发,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2 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
有些学生无法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而其背后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造成的思维漏洞。现在很多学校都非常强调学生的阅读量,对于阅读的好处大多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增加其思考量以及构建价值观。而思考的目的除了构建价值观外,还有建立批判性思维,即“开明接受,理性质疑,逻辑推理”,而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以后的学习能力。语文主要是以汉字语言的方式呈现的,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构建学生的语言系统,让学生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交流,来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的。比如,教师在教学《我不能失信》这篇文章时,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主要讲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小时候宋庆龄全家要去父亲的一个朋友家里拜访,但因为宋庆龄提前答应了一个朋友小珍教她叠花篮,所以就履行承诺在家里等朋友。在这篇文章中语言沟通的地方特别少,但是在语言表达的方面却有许多内容可以供学生学习。3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猜想并用各种方法验证猜想,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提问的能力,课堂上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总结规律的能力,合理地处理偶发事件。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着将枯燥乏味的教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自觉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创新。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讲解文章内容。比如:绿茵茵的草地上,一只美丽的乌鸦看到一个储水桶里有水。它口渴了,正想美美地喝上几口,可是它发现桶里的水并不多,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够不着水喝。这是怎么回事?它的头刚刚够得着水桶边。只见它伸长了脖子,把长长的嘴巴使劲儿往桶里伸,可它的长嘴巴要想喝到水,还差一点儿。这可难坏了
188
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
小乌鸦。不过这只乌鸦可不是《狐狸和乌鸦》中那只笨乌鸦,如果它的嘴里叼着肉,它绝不会被狐狸三句好听话一哄,就放声歌唱,把肉轻易丢掉,让狐狸捡个便宜。这只乌鸦不仅有一身乌黑油亮的漂亮羽毛,还聪明无比。它想:“我可不想就这样眼巴巴地看着水却喝不到嘴里。”它想啊想啊,忽然,它看见旁边的石块,灵机一动,就把那些石块一股脑儿地全部投入水里,只见水徐徐上升。通过这种讲故事的教学模式,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明确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拓教育教学视野,创新教学思路,努力发掘潜能,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才能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比如,在对学生进行诗词歌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这是一种教学上的创新,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在诗词歌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对作者、写作手法和寓意等不同方面进行深度分析,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发表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诗词歌赋的感受,以期更好地突出学生的核心地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符合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要求。为进一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要切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素养及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学科的独特性,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参考文献:
[1] 颜景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2] 成莉芸.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刍探[J].成才之路,2018(34).
[3] 陈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新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4] 周丽娜.小学语文如何针对核心素养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8(22).
(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岜盆乡弄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