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发变组设备故障发生率
侯赛;杨军;李震
【摘 要】QC小组通过对导致发变组设备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6个主要因素制定对策、逐一实施,最终降低了发变组设备故障发生率,完成了QC小组活动的目标.
【期刊名称】《水利建设与管理》 【年(卷),期】2014(034)005 【总页数】5页(P77-80,84)
【关键词】发变组设备;故障发生率;设备缺陷 【作 者】侯赛;杨军;李震
【作者单位】丹江口水力发电厂,湖北丹江口 442700;丹江口水力发电厂,湖北丹江口 442700;丹江口水力发电厂,湖北丹江口 4427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V53
1 小组概况
丹江口水力发电厂发电分场QC小组成立于2012年3月,属于现场型QC小组,由组长李震、组员杨军、李军伟、侯赛、高进元、彭宏生、何立保、雷涛、江涛、王靓10人组成,小组成员以运行值班人员为主,另有分场负责人和厂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人员结构合理,工作经验丰富。
2 选择课题
发变组设备发生故障将会对电厂、电网的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国民生产正常用电,因此保证发变组设备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2011年,丹江口电厂发变组设备发生故障4次,对电厂及居民生产生活用电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本次课题确定为:降低发变组设备故障发生率。 3 现状调查
调查一:小组对2011年各月发变组设备缺陷数、设备缺陷总数及故障次数进行了统计:发变组设备缺陷数37条,设备缺陷总数154条,发生故障4次。 调查二:停机时间统计:4次故障共停机10.5小时;经济损失:按上网电价0.21元/kW·h,机组出力13万kW计算,共造成经济损失:10.5h×13万kW·h×0.21元/kW·h=28.665万元;社会损失:非计划停运对电网内用户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 4 设定目标
通过现状调查,并结合工作实际,小组将活动目标设定为:发变组设备故障发生率由2011年的4次/年降低为不大于1次/年。见图1。 图1 目标柱状图 5 原因分析
小组全体成员结合丹江口水力发电厂生产实际状况,采用头脑风暴法,从5M1E各方面进行认真分析,
并绘制出关联图,得出导致发变组设备发生故障的末端因素共6个,见图2。 图2 故障原因关联图 6 要因确认(表1、表2)
表1 要因确认末端因素确认方法确 认 内 容确 认 标 准确认时间负责人1机组运行工况差运行分析分析机组出力与振动补气区的关系。振动值在规程规定范围。
2012.5.10李军伟2冷却装置运行异常实际调查a.调查统计冷却油泵及风机运行情况。b.检查机组和变压器技术供水系统的水压、流量。冷却装置连续正常运行,供水系统水压、流量在规程规定范围内。2012.5.10李震3巡检不规范班组调查巡检是否到位,是否认真细致。巡检遵循《运行值班管理规定》。2012.5.10高进元4培训学习少班组调查a.培训计划是否落实。b.是否掌握设备运行技术规范。a.执行培训计划率100%。b.培训考核合格率为100%。2012.5.10何立保5负荷较大实际调查调查机组出力及变压器所带负荷是否过载。负荷不大于设备额定值。2012.5.10雷涛6设备老化实际调查调查是否有因为设备老化造成的机械、电气故障。运行设备不超期服役,运行参数在设备设计值之内。2012.5.10江涛 表2 要因确定确认内容确认过程确认时间结论1分析机组出力与振动补气区的关系测定不同水头下各机组运行的振动区、补气区及摆度值。结果表明:不同水头下各机组运行的振动区、补气区及摆度值与机组所带负荷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机组在某些区域运行的工况非常差,振动、摆度、补气明显加剧。5.28要因2 a.调查统计冷却油泵及风机运行情况b.检查机组和变压器技术供水系统的水压、流量a.2012年1~5月共发生3次因系统冲击造成的油泵掉电事件,造成PLC启动数据的丢失,油泵不能按正常启动程序启动,造成变压器油温“越复限报警”。b.调查发现供水廊道内滤水器共出现4次堵塞,直接造成运行机组冷却水压降低,监控系统记录有4次“推力瓦温越复限”告警,油温逼近停机值。5.28要因3巡检是否到位,是否认真细致小组成员对现有巡检记录本进行检查发现,巡检记录合格率为95%。5.28要因4培训是否落实,组员是否掌握设备运行技术规范a.对培训情况进行了统计:培训出勤率未达到100%。b.3月进行的业务考核有7人次考核,达标合格率未达到100%。5.28要因5调查发变组是否过载经过调查未发生机组和变压器过载情况。5.28非要因6调查是否有因为设备老化造成的设备故障2010~2012年出现一次因设备元件老化造成的线路保护误动。未出现因设备老化
造成机组设备故障。5.28非要因 7 制定对策(表3)
表3 制定对策2 巡检不规范 规范巡检过程 巡检记录合格率达到100%a.规范巡检路线。b.细化相关巡检记录本。c.推行“六到一不漏”巡检法。6.10 中控室 高进元3 培训学习少 加强业务学习 业务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定期开展业务培训 6.10 值班室 何立保保证各部温度在允许值4 冷却装置运行异常改善机组与变压器冷却系统的冷却效果6.10 值班室 李震保证各部冷却水压正常a.适当调整各供水阀门开度,及时对滤水器进行排污,以防堵塞。b.保证冷却油泵能自动启动。c.根据环境温度启停风机。d.对机组及变压器各部温度、绝缘及时记录。 8 对策实施
实施一:绘制导叶开度与出力关系曲线图,标明振动、补气区(见图3);编制水位与机组振动补气区间的映射表(以1F为例)(见表4): 图3 导叶开度与出力关系曲线图 表4 水位与机组振动补气区间的映射表?
实施二:ⓐ定期开展专题培训:措施实施以来共开展两次课堂培训、两次现场讲课;ⓑ开展导师带徒活动。
实施三:ⓐ每天进行转子温度计算,机组冷、热风温度的记录,以及变压器上层油温的记录;ⓑ对温度异常设备注意检查冷却水及通风设施是否良好,及时增大进水阀门;ⓒ定期对供水廊道内滤水器进行手动排污,定期对设备进行绝缘测量。 实施四:ⓐ制定巡检路线图;ⓑ推行“六到一不漏”巡检法。 9 效果检查 9.1 目标检查
对对策实施以来5个月的设备缺陷数及故障次数进行了统计,见表5。 表5 2012年8~12月设备缺陷及故障次数统计?
结论:经过对策实施,故障次数降低为1次,实现了既定目标。
将措施实施以来8~12月的缺陷发现数、故障次数与2011年同期进行比较,两项数据均有所下降,见图 4、图 5。 图4 2012年与2011年缺陷数比较柱状图 图5 2012年与2011年故障次数比较柱状图 9.2 经济效益
对策实施以来,小组成员共发现4条重大设备缺陷,避免了该厂发变组的非计划停运,按上网电价0.21元/kW·h,机组出力13万kW计算,每小时减少损失: 13万kW·h×0.21元/kW·h=2.73万元。 10 巩固措施
a.将水位与机组发电区间的映射表纳入《机组出力调整措施》。 b.将发电机转子温度计算、绝缘电阻测量纳入《定期工作管理规定》。 c.将巡检线路图、各巡检记录本、“六到一不漏”巡检法纳入《设备巡检管理规定》。 11 总结体会
通过本次QC活动的开展,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小组成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开展PDCA循环,进一步查找设备运行中的问题,以巩固活动取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