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平抛运动模型建构的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平抛运动模型建构的教学设计

来源:保捱科技网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平抛运动模型建构的教学

设计

“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导向的物理模型建构研究”,课题编号:18-53

摘要: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这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和深化,同时用给高中物理课程给予了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而这一次的教育制度改革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核心素养的提出,其中物理课程改革也是如此,本文就核心素养,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设计了相关的物理课程,以此来帮助学生培养自身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科学思维 、模型建构、平抛运动模型的建构、解决物理问题 1. 教学背景

1.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其推出极大的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为物理课程的教育划分了一定的标准,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简单的来说这一“素养”有着以下几点的要求。分别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这之中“科学思维”又包括了更多的项目,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本身就是一个及其复杂的思维过程,其能够很好的让人对于相应的物理知识和实验进行有效的分析,将相应的思维进行简化的过程。

1.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程的内容主要来自于人教版教材,物理课本必修二的1.3的内容,同时将之作为重点,其主要是对上一节的内容的一种应用,并对于后面相关内容的学习会有着一定的影响。

1.3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学生物理基础虽然比较弱,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学了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同时在实验上也有着较好的经验,并在分析和归纳上较为突出。

2教学重难点 按照上文描述的,教学的所面临的问题在于:1.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平抛运动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对给出的生活中的有关运动方式进行总结,在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归纳,让学生们在心中有着一个较为基础的模型。2.对于相关的运动进行演示,更好的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特点及规律。3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建构平抛这个物理模型,通过演示实验和理论分析,让学生归纳出平抛运动的规律并应

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让学生对平抛运动有充分的感性认识。

第一步是观看飞机投弹的录像,观察水平管子中射出的水流的运动,观察桌面上滚下的小球的运动,观察水平抛出的纸飞机。第二步是分区别类,将可以一起研究的几种具体的运动归纳为一类。此处可分两类:第一类是飞机投的弹、管子中射出的水流、滚下的小球;第二类就是纸飞机的飞行轨迹。

4.2让学生就生活之中的相关运动进行一定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同。

对于相关的几种运动方式进行一定的分析,其中不同点表现在速度、物体相应的数据、落下的高度等等,;而相同点就是它们都有着一定的曲线运动,并且运动的轨迹以及初速度均相似。

4.3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忽略不必要的影响因素。例如,前面举例的几种运动中,空气阻力、物体的形体等是次要因素,可将其忽略。 4.4引导学生寻找以上几种运动本质上的共同点。

忽略空气阻力以后,从运动和力的层面,我们可以找到初速度方向水平、只受重力作用、加速度均为g的这些相同点。

4.5通过演示实验,更好的在学生的脑海之中留下相应的平抛运动的轨迹,并且让学生更好的了解。

实验1:演示平抛与自由落体之间的等时性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注意相应的小球在每段时间之内相应的位置变化,并将其进行描绘出来。当学生用语言和图像再现现象时,他们不仅建构了平抛运动的概念,还有对平抛运动的本质有了充分的认识。将两者融入到一起,进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2:演示平抛与水平匀速之间的等时性实验,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要求同实验1。

4.6 就两幅图景,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之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并进行一定的总结,概况这一运动的本质,通过图景一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抽象思维方法研究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基本规律,让学生推导竖直方向的位移和速度公式。通过图景二,充分的引导学生更好的去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并尝试着去进行相应的推演和计算,尝试的找出位移与速度之间的公式,并将之和之前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结合,将相关运动的公式计算出来。

图一 图二 图三

4.7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平抛运动简单的来说

就是初速度沿着水平方向的,所受的外力仅为重力加速度的运动;结合相关的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将之看做事自由落体运动与匀速直线运动的结合。其运动规律是: 1)速度: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合速度大小

=gt

合速度方向

2. 位移:

水平方向:x= t 竖直方向:y=

合位移大小:s=

合位移方向:

将x和y联立消去时间t有:y=

由此可见,平抛运动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对比几个生活中常见的情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平抛运动有足够丰富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身到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让学生构建平抛运动的物理模型,使学生对平抛的特点和规律的理解更加透彻,应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版社,2018

2. 梁旭.《认知物理教学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7

-全文完-

S〕.北京:人民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