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0805026 A(43)申请公布日 2020.02.18
(21)申请号 201911139541.1(22)申请日 2019.11.20
(71)申请人 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地址 350004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交通路
43号(72)发明人 卢才金 秦志清 刘秋江 顾中华
周镇勇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470
代理人 张黎(51)Int.Cl.
E02D 5/22(2006.01)E02D 5/74(2006.01)E02D 17/20(2006.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3页
CN 110805026 A(54)发明名称
一种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
桩体、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门架式抗滑桩包括:
索装置、定位锚、通信控制装置和处理器,所述桩体包括连为一体的一横梁和两个竖梁;锚索装置部分穿过其中一竖梁,并穿出所述桩体上端,能够在所述桩体上侧拉动所述桩体运动;定位锚固定在所述锚索装置下端,并预埋在最下侧岩层,以对所述定位锚产生拉紧力;通信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卷扬机,控制器与卷扬机电连接;控制器与处理器通信,处理器通过向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卷扬机启停;锚索装置包括:锚索和定位滑轮,锚索贯穿桩体并与桩体通过预埋方式合为一体,锚索的下端与定位锚相连,上端与卷扬机相连,锚索包括上锚索和下锚索。
CN 110805026 A
权 利 要 求 书
1/2页
1.一种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体,所述桩体包括连为一体的一横梁和两个竖梁;锚索装置,其部分穿过其中一竖梁,并穿出所述桩体上端,能够在所述桩体上侧拉动所述桩体运动;
定位锚,其固定在所述锚索装置下端,并预埋在最下侧岩层,以对所述定位锚产生拉紧力;
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卷扬机,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卷扬机电连接;
处理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所述处理器通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卷扬机启停;
所述锚索装置包括:锚索和定位滑轮,所述锚索贯穿所述桩体并与桩体通过预埋方式合为一体,所述锚索的下端与所述定位锚相连,上端与所述卷扬机相连,所述锚索包括上锚索和下锚索;
所述处理器中储存有第一标准推力值F1和第一标准拉力值f1,当所述桩体承受的两个土壤层的实时推力F’大于第一标准推力值F1时,所述卷扬机开始工作,所述卷扬机拉动所述上锚索,所述上锚索将其所受拉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通过所述定位滑轮传递给所述桩体,以使所述桩体向下运动;
所述处理器中储存有极限拉应力Tmax,当所述上锚索上的实时拉力T1’等于极限拉应力Tmax时,所述卷扬机停止卷进所述上锚索;
所述处理器中储存有定位锚极限力Fmax,且定位锚极限力Fmax小于极限拉应力Tmax,当所述下锚索上的实时拉力T2’大于定位锚极限力Fmax时,所述卷扬机反向转动,释放所述上锚索,当所述下锚索受到的实时拉力T2’小于等于第一标准拉力值f1时,所述卷扬机再次拉紧上锚索,并使所述桩体下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下锚索上的实时拉力T2’等于极限拉应力Tmax时,所述卷扬机停止拉紧所述上锚索,以维持所述下锚索处于极限拉应力Tmax。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在沿滑坡层的滑动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应变片,所述桩体在土层的滑动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应变片,两个应变片粘贴在所述桩体上,并沿竖直方向上能够覆盖整个桩体,以对桩体竖向方向的各个位置所受滑动方向的推力进行检测;
所述桩体在沿滑坡层的滑动反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应变片,所述桩体在土层的滑动反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应变片,两个应变片粘贴在所述桩体上,并沿竖直方向上能够覆盖整个桩体,以对桩体竖向方向的各个位置所受滑动反方向的推力进行检测;
所述滑坡层置于所述土层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变为ε所述第二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变为ε所述第三1,2,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变为ε所述第四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变为ε3,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实时推力F’的计算与应变片的变形程度有关,滑坡层的实时推力FH’的计算公式为:FH’=k(ε1-2
CN 110805026 A
权 利 要 求 书
2/2页
ε式中,k为应变系数;土层的实时推力FT’的计算公式为:FT’=k(εε式中,k为应变系3),2-4),数;实时推力F’选取滑坡层的实时推力FH’和土层的实时推力FT’中的最大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第一标准推力值F1与所述抗滑桩所设置的地区土壤的湿度有关,土壤的湿度越大,第一标准推力值F1的值越小,第一标准推力值F1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标为出厂设定的标准湿度值,F’为实时推力值。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第一标准推力值F1大于第一标准拉力值f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桩体中的所述锚索通过注浆的方式与其周围的所述桩体固定为一个整体,所述桩体上方的所述上锚索经过所述定位滑轮定位后与所述卷扬机连接,所述桩体下方的所述下锚索与所述定位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滑轮固定在所述桩体上,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设置在施工地面上,且靠近所述桩体,所述定位滑轮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卷扬机的高度,以使所述上锚索呈预设角度与所述卷扬机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的两根所述竖梁没入滑坡层且两根所述竖梁连通滑坡层和土层,一部分所述横梁没入滑坡层,另一部分所述横梁凸出在地表面上,所述桩体的所述竖梁具有一定的倾斜坡度,所述竖梁的横截面积随着深入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3
CN 110805026 A
说 明 书
一种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
1/7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总地涉及抗滑桩技术领域,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
背景技术
[0002]抗滑桩是滑坡治理的主要支挡措施,它分为单排桩和门架桩(双排桩)。当单排桩的抗滑能力达不到要求时,一般设置门架桩。门架抗滑桩由内桩(靠滑坡侧)、外桩以及桩顶联系梁组成。在滑坡推力作用时,内桩受拉(抗拔),外桩受压,协同受力以稳定滑坡。[0003]传统门架桩的内桩一般需要嵌入稳定的岩层,以提供足够的抗拔能力。内桩若不进入岩层,在承受滑坡推力时,内桩会出现拔起变形,使门架桩失去稳定性,丧失对滑坡的支挡作用。但在我国东南或南方地区,风化作用剧烈,岩层往往埋藏较深。内桩要进入岩层,长度需要加长,而且施工困难,使得门架桩的性价比极低。[0004]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以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5]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000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其包括:[0007]桩体,所述桩体包括连为一体的一横梁和两个竖梁;[0008]锚索装置,其部分穿过其中一竖梁,并穿出所述桩体上端,能够在所述桩体上侧拉动所述桩体运动;[0009]定位锚,其固定在所述锚索装置下端,并预埋在最下侧岩层,以对所述定位锚产生拉紧力;
[0010]通信控制装置,所述通信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卷扬机,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卷扬机电连接;
[0011]处理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所述处理器通过向所述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卷扬机启停;[0012]所述锚索装置包括:锚索和定位滑轮,所述锚索贯穿所述桩体并与桩体通过预埋方式合为一体,所述锚索的下端与所述定位锚相连,上端与所述卷扬机相连,所述锚索包括上锚索和下锚索;
[0013]所述处理器中储存有第一标准推力值F1和第一标准拉力值f1,当所述桩体承受的两个土壤层的实时推力F’大于第一标准推力值F1时,所述卷扬机开始工作,所述卷扬机拉动所述上锚索,所述上锚索将其所受拉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通过所述定位滑轮传递给所
4
CN 110805026 A
说 明 书
2/7页
述桩体,以使所述桩体向下运动;
[0014]所述处理器中储存有极限拉应力Tmax,当所述上锚索上的实时拉力T1’等于极限拉应力Tmax时,所述卷扬机停止卷进所述上锚索;[0015]所述处理器中储存有定位锚极限力Fmax,且定位锚极限力Fmax小于极限拉应力Tmax,当所述下锚索上的实时拉力T2’大于定位锚极限力Fmax时,所述卷扬机反向转动,释放所述上锚索,当所述下锚索受到的实时拉力T2’小于等于第一标准拉力值f1时,所述卷扬机再次拉紧上锚索,并使所述桩体下移。[0016]进一步地,当所述下锚索上的实时拉力T2’等于极限拉应力Tmax时,所述卷扬机停止拉紧所述上锚索,以维持所述下锚索处于极限拉应力Tmax。[0017]进一步地,所述桩体在沿滑坡层的滑动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应变片,所述桩体在土层的滑动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应变片,两个应变片粘贴在所述桩体上,并沿竖直方向上能够覆盖整个桩体,以对桩体竖向方向的各个位置所受滑动方向的推力进行检测;
[0018]所述桩体在沿滑坡层的滑动反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应变片,所述桩体在土层的滑动反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应变片,两个应变片粘贴在所述桩体上,并沿竖直方向上能够覆盖整个桩体,以对桩体竖向方向的各个位置所受滑动反方向的推力进行检测;[0019]所述滑坡层置于所述土层上方。[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变为ε所述第二应变片所检测出1,的实时应变为ε所述第三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变为ε所述第四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2,3,时应变为ε4。
[0021]进一步地,实时推力F’的计算与应变片的变形程度有关,滑坡层的实时推力FH’的计算公式为:FH’=k(εε式中,k为应变系数;土层的实时推力FT’的计算公式为:FT’=k1-3),(εε式中,k为应变系数;实时推力F’选取滑坡层的实时推力FH’和土层的实时推力FT’2-4),中的最大值。
[0022]进一步地,第一标准推力值F1与所述抗滑桩所设置的地区土壤的湿度有关,土壤的湿度越大,第一标准推力值F1的值越小,第一标准推力值F1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0023][0024]
式中,S标为出厂设定的标准湿度值,F’为实时推力值。
进一步地,第一标准推力值F1大于第一标准拉力值f1。[0025]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桩体中的所述锚索通过注浆的方式与其周围的所述桩体固定为一个整体,所述桩体上方的所述上锚索经过所述定位滑轮定位后与所述卷扬机连接,所述桩体下方的所述下锚索与所述定位锚连接。[002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滑轮固定在所述桩体上,所述通信控制装置设置在施工地面上,且靠近所述桩体,所述定位滑轮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卷扬机的高度,以使所述上锚索呈预设角度与所述卷扬机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桩体的两根所述竖梁没入滑坡层且两根所述竖梁连通滑坡层和土层,一部分所述横梁没入滑坡层,另一部分所述横梁凸出在地表面上,所述桩体的所述竖梁具有一定的倾斜坡度,所述竖梁的横截面积随着深入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5
CN 110805026 A[0028]
说 明 书
3/7页
当卷扬机拉动上锚索时,上锚索通过定位滑轮将其所受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
力传导给桩体,以推动桩体向下运动;当发生滑坡时,滑坡层上的部分土壤不可避免会伴随着雨水而流失,而随着滑坡层上的土壤减少,桩体的竖梁与土壤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从而造成桩体的抗滑能力减弱,此时通过使桩体向下运动,一方面可增大桩体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以补偿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桩体抗滑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当土壤发生滑动时,滑坡层相较于土层更容易滑动,而桩体位于两个土层中间的部分很容易受到由于土层滑动能力不同而带来的切应力;此时随着桩体的向下运动,位于剪切面上的桩体的横截面积也会随之增大,从而防止桩体被土层间产生的剪切力破坏。[0029]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中储存有第一标准推力值F1和第一标准拉力值f1,当所述桩体承受的两个土壤层的实时推力F’大于第一标准推力值F1时,所述卷扬机开始工作,所述卷扬机拉动所述上锚索,所述上锚索将其所受拉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通过所述定位滑轮传递给所述桩体,以使所述桩体向下运动;所述处理器中储存有极限拉应力Tmax,当所述上锚索上的实时拉力T1’等于极限拉应力Tmax时,所述卷扬机停止卷进所述上锚索;以防止所述锚索被拉断;所述处理器中储存有定位锚极限力Fmax,且定位锚极限力Fmax小于极限拉应力Tmax,当所述下锚索上的实时拉力T2’大于定位锚极限力Fmax时,所述卷扬机反向转动,释放所述上锚索,以防止所述定位锚被拉出岩层,当所述下锚索上的实时拉力T2’小于等于第一标准拉力值f1时,所述卷扬机再次拉紧上锚索,并使所述桩体下移。[0030]进一步地,多个桩体按一定排列方式设置在施工地面上,每个桩体均与处理器通信;处理器可通过向控制器发送控制指令,对所有桩体进行统一控制;[0031]进一步地,桩体的竖梁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方便所述桩体向土壤下沉的运动;[0032]进一步地,桩体的厚度由桩体安装所在地的土壤密度和土壤坡度决定,提高了桩体的适用性;
[0033]进一步地,桩体上还设有附加厚度,附加厚度用以补偿由于环境对所述桩体造成的损耗,从而保证所述桩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34]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更容易理解,将通过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上文简要描述的本发明。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了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认为是对其保护范围的,通过附图以附加的特性和细节描述和解释本发明。[0035]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2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所述的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多个内桩设置竖向预应力锚索的门架式抗滑桩布置方式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0039]1:桩体 2:锚索装置[0040]3:通信控制装置 4:滑坡层[0041]5:土层 6:岩层
6
CN 110805026 A[0042][0043][0044][0045]
说 明 书
4/7页
7:定位锚 8:处理器21:上锚索 22:定位滑轮23:下锚索 31:控制器32:卷扬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6]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47]为了彻底了解本发明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00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内侧”、“外侧”、“纵向”、“横向”、“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0049]参阅图1所示,其为一种门架抗滑桩的结构示意图,该门架抗滑桩包括桩体1,锚索装置2,通信控制装置3和定位锚7;其中,所述桩体1包括连为一体的一横梁和两个竖梁,所述横梁和两根所述竖梁构造桩体1为门架型结构;锚索装置2包括锚索和支撑锚索的定位滑轮22;通信控制装置3包括控制器31和卷扬机32;桩体1的设置方式为:桩体1的两根竖梁没入滑坡层4且两根竖梁连通滑坡层4和土层5,一部分横梁没入滑坡层4,另一部分横梁凸出在地表面上;定位锚7固定在岩层6中,以起到对桩体1的定位作用;锚索一端贯穿桩体1与定位锚7相连,另一端与卷扬机32相连;[0050]进一步地,位于桩体1中的锚索通过注浆的方式与其周围的桩体固定为一个整体,桩体1上方的上锚索21经过定位滑轮22定位后与卷扬机32连接,桩体1下方的下锚索23与定位锚7连接;
[0051]进一步地,定位滑轮22固定在桩体1上,通信控制装置3设置在施工地面上,且靠近桩体1,定位滑轮22的水平高度高于卷扬机32的高度,以使上锚索21呈一定角度与卷扬机32相连;
[0052]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竖梁的横截面形状包括但不限于矩形或圆形;[0053]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门架抗滑桩的安装方式包括:提前预制出桩体1,在施工现场时直接对桩体1进行安装,或者,在施工现场进行挖孔,然后浇铸成型出桩体1;[0054]其中,浇铸成型的桩体1时可以是直接向孔洞中浇筑砼,也可以先放入钢筋笼,再进行砼的浇筑;[0055]进一步地,桩体1的竖梁具有一定的倾斜坡度,结合图1所示,本发明并不竖梁的具体倾斜角度和倾斜结构,但竖梁的横截面积须满足随着深入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以方便桩体1的安装;[0056]进一步地,控制器31与卷扬机32电连接,控制器31上装有信号接收/发射装置,以使控制器31与处理器8通信,处理器8通过向控制器31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卷扬机32的工作
7
CN 110805026 A
说 明 书
5/7页
情况。
结合图2所示,其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桩体1的左右
两个竖梁中均贯穿有连接定位锚7的锚索,以进一步提高桩体1的抗滑坡能力。[0058]结合图3所示,多个桩体1按一定排列方式设置在预设安装面上,每个桩体1均与处理器8通信。
[0059]继续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门架式抗滑桩的控制方法,处理器8中储存有第一标准推力值F1和第一标准拉力值f1,当桩体1承受的两个土壤层的实时推力F’大于第一标准推力值F1时,卷扬机32开始工作,卷扬机32拉动上锚索21,上锚索21将其所受拉力在竖直方向上的分力通过定位滑轮22传递给桩体1,以使桩体1向下运动;[0060]处理器8中储存有极限拉应力Tmax,当上锚索21上的实时拉力T1’等于极限拉应力Tmax时,卷扬机32停止卷进上锚索21;
[0061]处理器8中储存有定位锚极限力Fmax,且定位锚极限力Fmax小于极限拉应力Tmax,当下锚索23上的实时拉力T2’大于定位锚极限力Fmax时,卷扬机32反向转动,释放上锚索21,当下锚索23受到的实时拉力T2’小于等于第一标准拉力值f1时,卷扬机32再次拉紧上锚索21,并使桩体1下移。[0062]具体而言,极限拉应力Tmax为锚索可承受的最大安全拉力,若锚索承受的拉力值超过极限拉应力Tmax,则锚索存在被拉断的风险;
[0063]定位锚极限力Fmax为定位锚保持固定在岩层中的最大受力,若定位锚所承受的拉力大于定位锚极限力Fmax,则定位锚存在被拉出岩层的风险。[00]进一步地,当下锚索23上的实时拉力T2’等于极限拉应力Tmax时,卷扬机32停止拉紧上锚索21,以维持下锚索23处于极限拉应力Tmax。[0065]进一步地,桩体1在沿滑坡层6的滑动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一应变片(图中未示出),桩体1在土层的滑动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应变片(图中未示出),两个应变片粘贴在所述桩体上,并沿竖直方向上能够覆盖整个桩体1,以对桩体1竖向方向的各个位置所受滑动方向的推力进行检测;
[0066]桩体1在沿滑坡层6的滑动反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三应变片(图中未示出),桩体1在土层7的滑动反方向的侧面上设置有第四应变片(图中未示出),两个应变片粘贴在桩体1上,并沿竖直方向上能够覆盖整个桩体1,以对桩体1竖向方向的各个位置所受滑动反方向的推力进行检测;
[0067]滑坡层6置于土层7上方。[0068]进一步地,第一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变为ε第二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1,变为ε第三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变为ε第四应变片所检测出的实时应变为ε2,3,4。[0069]进一步地,实时推力F’的计算与应变片的变形程度有关,滑坡层的实时推力FH’的计算公式为:FH’=k(εε式中,k为应变系数;土层的实时推力FT’的计算公式为:FT’=k1-3),(εε式中,k为应变系数;实时推力F’选取滑坡层的实时推力FH’和土层的实时推力FT’2-4),中的最大值。
[0070]进一步地,第一标准推力值F1与抗滑桩所设置的地区土壤的湿度有关,土壤的湿度越大,第一标准推力值F1的值越小,第一标准推力值F1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0057]
8
CN 110805026 A[0071][0072]
说 明 书
式中,S标为出厂设定的标准湿度值,F’为实时推力值。
6/7页
进一步地,第一标准推力值F1大于第一标准拉力值f1。
[0073]进一步地,桩体1的应用场合为我国南方地区,可适用的土壤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壤;这些土壤的特点是土质松软,当土壤中的含水量即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土壤的固有结构会被打破,易发生山体滑坡,故桩体1的厚度与土壤的密度、湿度、盐碱度以及施工地面的坡度有关;具体来说,桩体1的一个决定因数C1的计算公式为:C1=K1/β;[0074]式中,K1为密度与厚度系数,β为桩体1所在土壤的密度;进一步地,桩体1的实时厚度还与桩体1安装时的坡度有关,通过力学计算显而易见,桩体1所在的坡度越陡,桩体1的竖梁上所承担的压力越大,故桩体1的另一个决定因数C2的计算公式为:C2=K2sinα;式中,K2为厚度系数,α为桩体1所在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具体而言,桩体1的实时厚度还与桩体1所在环境的湿度、盐碱度和温度有关,由于桩体1的材料主要是水泥,故,安装地区的湿度和温度越高,桩体1的使用寿命就会越短;同理,桩体1附近的土壤盐碱度越高,桩体1被腐蚀的程度就会越严重,使用寿命同样会缩短;本发明的桩体1设有附加厚度以对桩体1进行补偿,进而延长桩体1的使用寿命;
[0075]附加厚度的计算公式为:H1=K3/RH+nK4+T/K5;[0076]式中,H2表示附加厚度,RH为湿度值,n为等降水量,T为年平均温度,K3为湿度与厚度系数,K4为降水量与厚度系数,K5为温度与厚度系数;[0077]桩体1的厚度表达公式为:H=H1+C1+C2[0078]进一步地,桩体1中竖梁的长度与缆绳21的长度有关,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我国南方地区的岩层往往埋藏较深,从成本上考虑,桩体1通过设置接有锚索24的缆绳21来实现将桩体1固定在岩层6上,本发明中桩体1竖梁的长度与缆绳21的长度有关;[0079]竖梁长度的计算公式为:L=L1+L2/K6+L3;[0080]式中,L表示竖梁的长度,L1表示滑坡层沿竖梁L方向的距离,L2表示缆绳21的长度,L3表示长度余量,K6表示比例系数;[0081]具体而言,长度余量L3的大小根据桩体1设置的具体情况而决定,土质越松软,长度余量L3越大;
[0082]具体而言,当锚索未起作用时,即锚索未拉紧时,桩体1依然可以起到抗滑坡的作用;此时桩体1的抗滑坡能力由其长度L和桩体1的实时厚度H决定;[0083]本发明所述的门架抗滑桩承载重量的表示公式为:G1=LHNβ;[0084]式中,G1表示桩体1的可承载重量,N表示桩体1的个数;[0085]当定位锚7起作用时,即锚索拉进,此时桩体1的抗滑坡能力由定位锚7的锁紧力和桩体1的可承载重量G1共同决定;[0086]继续参阅图1所示,图中本发明所述的门架抗滑桩的承载重量表示公式为G2=K6G1/Fn,式中,Fn为拉紧时产生的应力;[0087]继续参阅图2所示,图中本发明所述的门架抗滑桩的承载重量表示公式为G3=2/3G2。
[008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本
9
CN 110805026 A
说 明 书
7/7页
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00]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10
CN 110805026 A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11
说 明 书 附 图
图2
12
2/3页
CN 110805026 A
CN 110805026 A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3
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