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评价方案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的《课程标准》,实现多元综合评
价,促进我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特制定本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设师德、考勤、教学常规、学生学习习惯与风气、服务于教育教学情况、教学成绩六项指标,量化分值为1000分。教研教改、通讯报道100分作为奖励分。
一、考核目的 1、用客观的标准,科学的方法,规范的操作对教师的工作实现多元综合评价,从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为广大教师职评、晋职、评优、奖惩、绩效工资的发放提供依据,促进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二、考核原则
坚持客观性、公正性原则;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三、评价内容及分值 项目 分值 评价内容 项目 分值 评价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服务 师德 100 法》 于教根据教师应急工作及服务育教10 考勤 50 出满勤 干满点 于学校教育教学情况评价 计划及小结15 备课80 课堂教学情 况 学80 教学 作业设置及批改80 学习记录300 常规 30(政治、业务、听课各10分)教学 语文、数学、英语等规定 单元达标及试卷分析10 培优500 成绩 的统考学科 转差5 学生 习惯 学习态度、待人接物、语言文明 40 主要是教研教改、非统考和风公共环境卫生、班风、学风等 奖励 100 科目的抽查等方面的内容 气 四、操作程序、评价办法、档次划分 (一)师德 100分
师德考核的主要依据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 1、学生及家长评(30%),每学期一次。 2、教师互评(35%)每学期一次。 3、领导测评(35%)每学期一次。
以上“三评”累计,总评分数在60以下者及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者为0分。 (二)考勤 50分
严格考勤,据实记录、统计,每周一公布,学期末按出勤情况排序。 (三)教学常规 300分 1、工作计划及总结 15分
工作计划 、总结每学期检查一次。工作计划10—8分;总结5—3。未有者记0分。由教导处和教研组共同操作,教导处40%,教研组60%。 2、备课 80分
教导处占60%。教研组占40%。 3、课堂教学 80分
按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导处20%,教研组30%,教师50%。无故不参加者记0分。
4、作业设置与批改 80分
依据各科教材和本学期教时,按规定设置作业门类及数量、质量、份量及具体要求。教导处占60%。教研组占40%。未有者记0分。
5、学习记录30分(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听课记录各10分)
政治学习笔记、业务学习笔记每周分别不少于1篇,每篇不少于200字,听课记录每学期不少于16节,。未有者记0分。 6、单元达标及试卷分析 10分
单元达标按时检测并讲评反馈,成绩入册,装入成长记录袋。 7、培优辅差 5分
确定帮辅对象,制定计划,记录培养帮辅对象。 (四)学生习惯和风气 40分 依据《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学习常规》等要求,每日一检查,每周一评比,每学期一汇总。
记分办法:根据班级管理情况,把所有班级按3:5:2划分为三类,分别记40、35、30分,非班主任按所带班级的平均分记分,各级先进班集体必须在一类班集体中产生。
(五)服务于教育教学情况 10分 学校人均5分,即5×本校教师数=总分
学期末学校根据应急工作及服务于教育教学情况把总分分配上报。最高10分,分值分配完为止。 (六)教学成绩 500分 均分×50%+及格率×30%+优秀率×20% 三项之和排名。 (七)奖惩:
1、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 100分 (1)、经验介绍、材料交流、专题讲座、成果展评、集体备课 20分
以上各项由学校组织开展活动,并逐级推荐,在国家、省、市、区、校交流的分别记10、8、6、4、2分。集体备课每学期不少于5次,记10—5分,集体备课可与前四项累计。 (2)、新课程理论及业务能力考试 10分
成绩优秀者记10分,及格记8分,不及格记6分。 (3)、课题实验10分 经教科研部门认定的课题,正在实验之中且有方案、记录、阶段性总结等材料的,按国家、省、市、区,分别记10、8、6、4分,结题的按同级的2倍记分。(须经教研室推荐批准的) (4)、教学评优 30分 A课堂教学20
经学校推荐参加的课堂教学评比,按获奖级别记分,时间为本学期,级别为:
国家、省、市、区、校,一等奖20、15、8、4、3分,二等奖15、8、5、3、2分,三等奖8、5、4、2、1分。 执教的立标课、示范课按同级级别最高记分,累计。
B论文评比、公开发表文章、教学辅导奖10分
a、论文 教研室推荐,教研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层层评比的论文,按获奖级别记分,时间为本学期,级别为:国家、省、市、区,一等奖10、7、4、2分,二等奖7、4、3、1.5分,三等奖4、3、2、1分。
b、公开发表文章 在正式教育杂志或报刊上公开发表的专业论文(经验、案例、教案)按获奖级别记分,国家10、省7、市4、区2,要有原文。(论文选集、交费征文等不再其列)
c、教学辅导奖 级别为:国家、省、市、区,一等奖5、4、3、2分,二等奖4、3、2、1分,三等奖3、2、1、0.5分。 以上三项累计总分最多不超过15分。 (5)、名师、能手、骨干、评选及作用的发挥 20分
被评为名师、能手、骨干教师的,按评选的级别记分,名师:省20、市15、区12、校5。能手:省15、市12、区8、校3。骨干:省12、市10、区5、校2。不累计。 (6)、通讯报道10分
在各级教育杂志或报纸上正式发表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通讯报道,省、市、区分别记10、7、3分,每多发表一篇累计加对应分值的1/2,最多为15分。 2、非统考科目
学校不定期对非统考科目上课情况进行抽查,查出不按课程表上课的教师,每一次扣其量化总分10分,累计。 五、评价结果的使用
1、每学期评价结果,作为绩效工资的分配依据。
2、每学年两学期评价合计,作为年度考核依据,年度考核师德20分,取决于两学期评价中师德考核计分。实绩考核70分,取决于两学期评价中除师德分外的计分。民主评议10分,学年末民主测评打分。 3、每学年两学期评价合计作为教师评优的依据。
4、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主要依据。领导干部必须代课,其教学成绩占50%,学校管理工作完成情况占50%。 5、作为教师交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