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幼儿园小班教案《拉大锯》精选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大锯》精选

来源:保捱科技网


幼儿园小班教案?拉大锯?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2、在熟悉儿歌的根底上创编儿歌最后一句,把“你、我〞替换面自己的名字。

3、体验创编儿歌的乐趣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体验合作创编游戏的乐趣。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大锯〞一把、教师排练好的“拉大锯〞游戏。

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境。

1、教师出示大锯:今天,黄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好玩的玩具,小朋友看,是什么玩具呀?小朋友们知道这大锯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2、教师:现在黄老师要和袁老师玩一个很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拉大锯〞,游

戏的名字叫什么呀?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进行游戏。

4、提问:

〔1〕、游戏的名字叫什么?

〔2〕、游戏时老师念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学念儿歌。

1、教师再次有感情地念儿歌,后提问:老师念了什么?

2、教师带着幼儿学习儿歌2遍。

3、教师带着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表演。

三、交待游戏规那么。

教师:请小朋友把小椅子转过去,和好朋友面对面坐好,开始小朋友边念儿歌边做拉锯的动作,念到“你也去〞时用手指着好朋友,念到“我也去〞时,就用手指着自己,念到“我们一块去看戏〞时,先自己拍一下手,再和好朋友拍一下手。〔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游戏〕小朋友会玩吗?

四、组织幼儿游戏两遍。

1、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进行游戏。

2、请小朋友搬到椅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进行游戏。

五、教师示范创编儿歌。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二、活动重点:

幼儿学会儿歌。会表演儿歌。

三、活动难点:

幼儿有表情的朗诵儿歌的同时能与同伴合作游戏。

四、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姥姥形象〔指偶〕、情境表演

五、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通过游戏情境,熟悉儿歌内容。

⑴出示指偶“姥姥〞。

师:瞧!今天谁来我们班做客?

师:我们有礼貌的向姥姥问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大戏〞吗?今天,姥姥带你们去看大戏,你们想去吗?

师:好的!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大家一起去!〔播放背景音乐,丰富后半段儿歌歌词,开火车,绕教室一圈〕

⑵观看情境表演“拉大锯〞

师:大戏好看吗?

师:刚刚哥哥、姐姐手上拿的是什么?

师:他们是怎么表演的?〔丰富“拉大锯,扯大锯〞儿歌歌词〕

2、完整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师:在姥姥家看了大戏,又学了拉大锯,还真有点累,休息会儿,竖起耳朵来听首好听的儿歌“拉大锯〞,听——

3、学习儿歌。

师:“拉大锯〞真好玩,我们一起来玩好吗?现在每人手上都有一把大锯子,我们来拉大锯了哦!〔集体跟念、表演2——3次,鼓励启发幼儿配上相应的表情和动作〕

4、游戏“拉大锯〞,在游戏中理解、表演儿歌。

师:刚刚我们是一个人玩“拉大锯〞,现在我请一个小朋友两个人也可以玩“拉大锯〞游戏,谁愿意和我玩?〔请一位幼儿上来与老师合作示范〕

师:我与好朋友面对面,五个手指头张开,举起来,与好朋友的小手交叉,两只脚一前一后站的稳稳的,边念儿歌边玩游戏!〔游戏2——3次〕

5、结束

师:“拉大锯〞的'游戏真好玩,我请你们当小老师,去教教弟弟妹妹玩好吗?〔开火车出活动室〕

儿歌:\"拉大锯\"课后反思

一、对教材的反思小班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而源远流长的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对开发幼儿智力,丰富幼儿生活具有促进作用,民间游戏注入儿歌元素,更显示出它浓厚的趣味性,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儿歌\"拉大锯\"幅短小,精炼,容易被幼儿所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的很开心,针对这些特点,我设计了\"拉大锯\"这一语言活动,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表演,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小班幼儿意志较薄弱,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我采用游戏化的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活动一开始,我便出示指偶\"姥姥\",让小朋友与姥姥打招呼、问好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教师一句亲切的呼唤:\"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大家一起去!\"把幼儿带入了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去,幼儿很快进入角色,随音乐旋律,轻松的成为主人,在开火车去姥姥家的途中,自然丰富了歌词\"姥姥家,看大戏,你也去,我也去,我们大家一起去!\"让幼儿到达了自我享受的境界。这一环节的展开,幼儿和老师都起到了热身的效果,唯一疏漏了一个知识准备--幼儿实际经验的准备,由于幼儿没有经验的铺垫,当我一出示\"姥姥\"指偶,问幼儿:\"谁来我们班做客?\",孩子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奶奶!\",由于孩子们没有生活经验,对奶奶和姥姥这两个概念区分的不是很清楚,这里教师欠缺了适时的引导帮助幼儿区分\"姥姥\"和\"奶奶\",而是运用了稍带指令性的语言让幼儿知道\"姥姥\",虽然幼儿都能接受,但似乎显得有点强求!

第二环节,观看情境表演\"拉大锯\",这一环节中,教具的精美与充分的运用使的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积极性相当高,通过对教具的操作,孩子们一直在用所有的的感观参与活动!他们听着、看着、想着……然后教师适时的让他们动起来,自己上来操作教具进行表演,成分表达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色,通过他们自己的\"玩\"、\"动\"、\"学\",自然学会了儿歌歌词\"拉大锯,扯大锯\",由于\"大锯\"这个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比拟抽象,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里可能没有接触过,幼儿不是很理解,这就需要通过我们教师言语上的帮助,以及教具形象的展示,幼儿才能很好的掌握!这里教师忽略了讲\"大锯\"的特征,如果再详细点帮助幼儿理解了词义,幼儿便能掌握的更快!

在幼儿\"玩\"的差不多的时候,我让他们坐在小椅子上适时的休息会儿,听教师欣赏儿歌一遍,这里做到动静交替,让幼儿感觉不到疲劳,也自然的过渡到下个环节。

为了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我引导孩子们用小手变出\"大锯子\"自己动手边做动作,边学习儿歌,使本来外在的学习任务,变成内在的学习动机!这样一来,孩子们又变的积极活泼起来,体验到了共同游戏的快乐!

最后在\"拉大锯\"的游戏中,这次活动也到达了高潮,我请孩子们自己找一个好朋友来玩游戏,孩子们立刻变得兴奋,各自找到了好朋友,可能过于兴奋,老师的指令还没有下来,孩子们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拉大锯\"游戏,现场的气氛比我想象的要活泼的多!就在这师幼互动愉快的游戏中结束了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