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的改革》教案(含反思)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的改革》教案(含反思)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二课《的改革》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

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从此,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

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的首都历时二百余年。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周年庆典讲话。在会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 类别 措施 作用(由学生归纳) 有利于建立新式,增强军事实军事上 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力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集权的加强了集权,提高了效率,政治上 行政,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巩固了沙皇统治 制权力。要求贵族必须到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经济上 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基础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文教上 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社会习俗 式 4.读教材

说一说: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材料展示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已建起240多个手工工场,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

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 素质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兴建新都圣彼得堡》,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展示图文材料

材料展示:1698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人应尽的义务,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的产物?它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剪胡须;辛亥;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4.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 1.读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提示:经济落后;农奴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读史料

材料展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译文:凡是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地主贵族利益的措施,我尽力去做到了(如让获得自由的农民赎买份地等措施)。

它说明了农奴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地主贵族的利益。 3.读教材和漫画图,引导学生说出改革内容和农奴“”的实质。

提示:农民“”的实质:实际上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掠夺。 4.讨论1861年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提示:性质:1861年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因为这次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拓展延伸:试从背景、时间、领导人、目的、内容、性质和影响等方面来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三、课堂总结

学史为是了鉴今,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改革对不同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影响。 四、板书设计

五、课堂练习

1、18世纪初,为了改变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全面推行改革的是:( )。

A、路易十六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二世 D、拿破仑

2、“金钱是战争的命脉。”沙皇彼得一世深深知道这一点,为把握这一命脉,他( )。

A、改革兵制,大力发展海军 B、加征赋税,重农抑商 C、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D、禁止工厂使用农奴 3、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他用一只的手,勇敢地播下了启蒙的种子。”其中“种子”是指( )。

A、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条件 B、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凶残 C、废除了农奴制度 D、实行君主立宪制 4、1856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严重的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为此,( )。

A、废除农奴制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C、发动十月 D、实行新经济

5、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这说明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B、农奴为自由人 C、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6、1861年,一个在评价本国农民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走路姿势、言谈举止,一切都变了。”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的 B、实行工业 C、发动十月 D、农奴制改革

7、某男子生于1821年,40岁时他农奴的身份被国家统一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自己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使他身份发生改变的事件是( )。

A、巴西 B、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彼得一世改革

8、“当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得一干二净”,列宁的这句话反映了( )。

A、三角贸易中黑人奴隶的悲惨境地 B、美国内战后被的黑人奴隶的悲惨处境 C、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D、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纷纷破产 9、1861年改革是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场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决了什么问题:( )。

A、土地所有权 B、政治民主化 C、自由劳动力 D、思想自由化

10、在美术课上老师要求学生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像,你可以选择的人物背景应该是( )。

A、签署《宣言》 B、签署《民法典》 C、签署《宅地法》 D、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六、教学反思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依据,是“重现”历史的基础,故本节课主要采用史料教学法,同时贯穿讲授法、问题教学法、阅读感悟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学生情况等选择多样化的史料来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史料,在观点的碰撞中锻炼学生思维、培养能力。由于受时间、教材等原因影响,讲授的知识很难深化,缺乏前后联系、比较及知识的迁移,以致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较为片段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