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行:
大家好。组织上决定让我来给你们上这么一节校本研修的培训课程。说实在话,我不知你们该要求我怎么讲,我又应该怎么讲才能适合你们的口味。在没给你们上课之前,我应该说: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在假期时间去看书学习,去上网查阅有关培训的资料,看别人的培训课究竟怎么上的,凡此等等,做了相应的工作。不过,有一个情况给我很清楚的印象,就是有网友挂出的博文里说,他参加这样的继续教育培训,已经很多回了,大都是有老师们在一起聊一聊,结识许多新朋友,至于个人收获是甚微。组织工作的人也想尽了办法,让他们培训后组织一次考试。面对这样的考试,他们是老师,有的是办法,就是几个人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找一个题,找到了答案大家抄,一会儿的功夫,这张试卷的标准答案也就全出来了。我看了这样的博文,心里想:这是培训吗?的培训学习,是自我要求,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别人强求没有用。
所以,我有必要先给你们讲述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高僧,到处漂游化缘。一天,他来到一所寺庙。当天的寺庙主持接待了他。可是,这个高僧说他要见本寺庙的方丈,要请寺庙的方丈给他讲禅。当天的寺庙主持面对高僧要求不敢怠慢,忙去请示方丈。方丈答应了接见这个高僧。二人落座后,方丈请高僧喝茶。茶杯已经斟满,可是方丈还是不停地给茶杯里注茶水。高僧看到了,提醒方丈:“茶已斟满。”方丈像没有听见一样,依然注水。高僧想:等你茶壶里没水了,看你再怎么注。可是,这个茶壶是个宝壶,水就洗不完。高僧明白了:忙站起来,倒掉已经斟满的茶水,恭恭敬敬地,踢去已经斟好的一杯茶,接着连喝了三杯。起身走了。当天的寺庙主持不解地问方丈:他不是让你给他讲禅吗?你怎么一句话也没说,他就起身走开了?方丈笑着说:他明白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己已有的一点东西如果装满了自己的心理,就如同那茶杯一样,什么水都装不下。他明白了,要想装下水,就必须让茶杯空。既然是来化缘,你看人家端起茶杯,满满地喝了三杯,我已经给他讲了禅,他已经从我手里把缘化走了。
我们今天的学习,你们心里有装着的是什么?是县级骨干教师?还是什么新平出来的教学能手?如果心里已经满了,就什么也装不下,可以这样说:你们来这里办这一期培训班没有用,也没有学到东西,不如在家里学习,更不如在家里玩得清闲。既然是来求学,就应该向高僧一样,看别人怎样给自己讲禅,自己该怎样化缘。过去满了的,倒掉,接过茶杯,恭恭敬敬喝上三大杯。
我也知道,你们长年没有走出去,更没有那个学校敢于请专家走进来,让我们的生活太单调了,这与我们是乡村教师的现状有关,是我们的乡村教育太苦了(有时间,有机会,我可能说到这个问题),总是把我们圈在那几尺远的小圈子里,满足了自己。我更知道,你们来这里学习,是想从我手里学习一些你们过去不知道的别人的经验,拿回去现学现用。比如:拿出一个问题来,看别人是怎么处理的,假如是我,我该怎么处理。这样的例子有没有,我的课里一定有,但不要照搬照抄。但是,我要说,你们说的不要去讲什么理论、理论,是错误的。没有论理的文化是最末位的文化。有专家指出说:具体操作方法和过程是最末位的。有些时间,大家看理论的书,看不下去,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的生活的文化层面太低了,接受不了别人的专有名词。比如课程改革,多少理论,大家应用得很好?可能大家虽然应用了,也是一知半解,或者是理解偏了,应用错了(我的课例中可能有)。
为什么说,大家听我的课,我有可能总会讲:要活学活用,不要照搬照抄。教育专家霍懋珍说:备一辈子的课,只能成为教书匠,写三年教学反思,可以成为教学专家。于是,有人写文章提出:医生看病写病历,老师为什么不能写教学反思?病历是一个现象,是一个静态的,不变的,然而教学反思是一个动态的思考过程。病历,某个人得过此类病,再有人得此类型的病,就按那个办法整治,就可以把病治好。可是,教育教学,竟用经验去教育,常常会把事情办砸了。
课程改革了,提倡激励性教学。是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激励?有人提出,单用激励办法的教学往往事与愿违,于是,有人提出,惩罚也是的教育。究竟是激励好,还是惩罚好?要因人因事的变化去变化,不能再像医生那样用过去病历的办法去医治,去教学。我最近看了陈大伟老师的《校本教研面对面》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97分和49·5分。说的是两个学生的作文批改。第一个人是他的父亲当老师,每一次都激励他。每一次作文考试后,他都认真批改,并画上许多值得推荐的地方。一次,他的作文打了97分,并在作文上留下了许多圈点,贴到学校公开栏里,只是在一处出现了“∩”符号,并写上,在这里再用心一些,就更好了。后来,他写作文时时留意,处处用心,所以,他后来成了作家。可是另外一个学生,在一次作文考试中,得了49·5分,当别人成绩都很高时,老师发给他的卷子,只说了一句话:“再差半分就半百了。”他觉得这句话是对他的羞辱,从此发誓学好语文,做好作文。同样,后来也成为作家。假如后来这个学生,老师也采取激励办法能成就他吗?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先把自己的杯子放空,如果有这个心态,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可能有收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