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魏帆

来源:《决策探索》2020年第20期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阵地,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应明晰工作目标定位,分析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形成阶段反思,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疫情;高校辅导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疫情背景下辅导员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身体健康问题

大学生群体精力充沛,具有流动性较大的特点,尤其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寒假期间,大学生往往有很多外出聚会或兼职工作需求,进而加大了病毒感染的概率。 (二)学生思想问题

大学生的个人思维更加具有复杂性,与已经踏入社会的成年人相比较,他们的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管理能力都比较弱。当疫情发生时,面对形形色色的媒体报道,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与主流价值导向相背离的“叛逆思想”。同时,在人们了解疫情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尤其是疫情不可预测的趋势,可能引发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骤然变化。 (三)学生心理问题

受疫情的破坏性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会产生恐慌心理。如过多关注自身健康问题,稍有不适便怀疑自己患病,身边有人略出现与疫情相关症状就过分紧张,甚至产生失眠等恐慌性、疑惧性、焦虑性心理问题。同时,面临实习、就业等压力的毕业班学生及一些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家庭的学生,由于各种资源不足,可能出现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不良情绪。

(四)学生行为规范问题

疫情期间,无论还是学校都结合疫情的防控需要,向大学生发起了各项行为规范的要求和倡议。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张扬、追求自我的时期,其行为特点往往表现出价值观多元导致

的多样性、自我期待与自律不足引发的易变性。当疫情发生在节假日且学生分布在不同地区时,如何正确引导全体大学生自觉响应国家号召,使其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学生学习行为问题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更多地依赖相关的电子设备和硬件,学生进行网络学习主要基于计算机或手机这些必需的硬件。教师线上教学的效果和整體课堂流畅性主要依赖于有线网络或者手机网络的支持。面对疫情,广大学子们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由于放假时间过长,生活长时间没有变化,致使学生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容易产生惰性行为。 二、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预案措施 (一)科学防范,做好学生健康教育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致病率高,又正值高校寒假期间,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和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正视疫情、应对疫情,做好家人和亲友的解释工作,保护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辅导员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等,与学生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向他们宣传教育部门、学校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最新文件,引导学生及家长理性认识疫情,做好自我防控,传递学校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应随时与学校和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上报身体情况,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作出应有贡献。 (二)掌握网络舆情动态,发挥正面价值引领作用

辅导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切实有效地进行网络宣传,发挥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的作用。在危机处置中,各种信息经过媒体的传播满足了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但也有一些媒体责任意识淡薄,在危机报道中缺乏冷静和理性,传播不实信息甚至谣言,因此,辅导员要充分运用院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平台,采取发布通告、温馨提示、知识普及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保持理性,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三)加强引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疫情背景下为减少近距离接触,辅导员应主动开展网络“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树立理性与和平的阳光心态。同时,多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学生有心理问题,应尽快给予心理帮扶。尤其是对家庭遭受此次疫情影响较大的学生,必须积极地接触和照顾,指派专业的心理老师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整,以便学生对自己和自我定位有正确的认识。 (四)加强宣传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

疫情防控严峻背景下,学生接收到的信息纷繁复杂。因此,辅导员要坚定正确的导向,增强大学生战胜疫情的信心,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维护大局、服从大局,弘扬青春正能量。首先,要提高学生对疫情发展的客观认识,要相信官方权威发布,非主流渠道传播的未经核实的信息不要相信,不要随意转载;其次,要提升学生对疫情的重视程度,说明利害关系,要让学生产生对生命的敬畏感,运用科学的手段做好自身及身边人的疫情防控;最后,要带领学生直面网络“杂音”,直迎身边“恶行”,当出现造成不良影响的网络谣言时要及时辟谣,当发生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切实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担当。 (五)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针对有些学生不熟悉网络教学、在家上网课散漫无状态的情况,辅导员一是应引导学生转换原有的在校学习方式,实现课堂学习与线上网络教学转换、集体学习与自学转换;二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增长知识,练就过硬本领;三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热情,寻找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四是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经验分享交流,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同时,还特别需要注意特殊群体,加强家校沟通。 三、疫情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对策研究 (一)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工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疫情发生后,每一个中华儿女同呼吸共命运,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爱国是对每一个人利益的维护,所以每一个人必须有责任担当。高校辅导员要抓住这次疫情防控时机,引导大学生把爱国、爱党和爱社会主义相结合,让爱国主义成为大学生前行成长的信念和动力。 (二)辅导员要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

疫情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学生应当理性直面疫情时艰,常怀忧患意识。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高校辅导员要加强大学生危机意识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带领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相关文件,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南》及其他相关规定,利用短信、微信、QQ等宣传载体和形式,加大对传染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深大学生对各类传染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预防举措的了解,临阵不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防疫能力和危機处置水平。 (三)辅导员要开展联动防控工作

疫情具有难控性特点,辅导员要想提高大学生应对疫情的能力,还需全面掌握信息,群策群力做好防控工作。一方面,辅导员要建立危机信息收集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为处理疫情提

供信息支持。对此,辅导员可以定期召开班团例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在疫情危机中能够更好地搜集信息,做到“因人施策”,并进一步根据学生的反馈有针对性地延伸工作。辅导员还可以提前成立班级应急小组,通过安全培训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危机防控知识与技能,在疫情危机中协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情况和疫情发展,并进行简单的危机处理。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妥善处理好高校各部门及与家长的关系,在疫情中做到联防联控。 (四)辅导员要时刻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辅导员作为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和心理健康的疏导者,特别是学生返校后,辅导员必须深入课堂、深入寝室、深入食堂、深入社团、深入网络,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倾听学生的感受,全面而精准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给予学生关心与支持,全力消除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对于疫情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困扰,辅导员要充分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消除疫情引发的学生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在心理上给予学生支持。

疫情的发生让高校辅导员深刻体会到学生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时代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也为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后,如何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有效举措,变成学生工作中应对突发性危机事件的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值得进一步挖掘。 参考文献:

[1]陆林,王高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民心理健康实例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20.

[2]强恩芳.危机、公共危机和公共危机管理[J].行政论坛,2008(01):26-31. [3]张婷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中沟通渠道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4]刘东.新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11):118-120.

[5]王凡.试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处理突发事件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7(2). [6]于小庆.辅导员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

[7]王胡英.高校辅导员社会角色的基本属性及其特征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 [8]张斌,王瑞丽.突发疫情时大学生心理波动的控制策略[J].教育探索,2009(12).

(作者单位:河南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