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布置
一、施工总体布置原则
1、根据现有的场地条件和发包人的规划,结合场内外交通线路,按照工程施工的需要,进行施工生产、生活营地的规划、设计、修建与管理.
2、充分考虑本工程施工期安全、环保和文明施工方面的要求。
3、施工营地规划作到布置整齐合理、外表美观,营地布置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的原则,并严格执行有关消防、卫生和环境保护等专门规定。
4、施工机械布置做到能充分发挥施工设施的生产能力,满足施工总进度和施工强度的要求。
5、施工程序安排,尽可能减少彼此作业时的相互干扰。
6、施工营地设置有效的防护和排水系统,满足场地的防护和排水要求.
7、场内施工道路布置保证平整畅通.
8、减少噪声、粉尘对周围宿舍办公室的影响。
9、周边环境及场内有限空间的美化、绿化。
二、临时设施的搭设
临设搭建由业主指定地点或我公司自行同地方协调进行选址搭建,规模以满足施工需要为准。临设搭建按业主提供场地合理布置。设置材料库房、钢筋加工房、模板加工房、机械停放场、水泥库房、砂堆场等。临设按南宁市有关规定搭建.
如果条件允许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采用就近租用的原则,如果附近条件有限则采用现场搭设活动板房解决。办公区采用两层活动板房,面积约237。6㎡,食堂、厕所采用240砖墙砌筑.工人宿舍采用两层活动板房,面积约400㎡,可满足施工高峰期间200人住宿。
具体平面位置详见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各临时设施用地详见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1、施工水、电、道路
(1)、施工用电、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按招标人将接驳点提供到施工区考虑,具体接驳点的位置由建设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指定.用水管线采用无毒塑料管埋地铺设至施工现场用水处。
(2)、进场后准备备用电源,不得因停电而延误工期。施工期间发生临时停电时,根据实际发电台班办理签证(不计停置台班),按2009《广西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定额》规定结算。考虑到用电高峰临时停电和前期施工用电,同时配备两台50KW发电机,以满足工程需要.
(3)、在供电接引电处设电表、配电箱、引出施工用输电缆线,临时埋地敷设,过路时要有套管保护。配电系统要有二级以上保护,做到一机一闸,并就近设开关控制箱。
(4)、施工道路
场外道路:利用现有的城市的道路作为材料、机具运输的道路,做好保洁工作.
场内道路:由于本工程地处城市交通要道,附近企业、居民住宅较多,为了保证施工期间区间道路的通行,若不能满足则考虑在道路规划道路红线外5m位置设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施工需要,若场地允许,可在道路红线外设置便道。便道结构为: 25㎝砂砾石基层+20㎝C25混凝土便道路面,道路坡向两侧。
2、施工围挡
为使施工区与非施工区有效隔断,保证周围居民、路人安全。在施工周围搭设一圈绕施工场地四周的标准围栏,按照建设部《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质[2005]232号、《南宁市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标准化图例》、等有关规定发包人制定以下打围范围及标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围范围包括:围墙、大门、五牌一图。1、围挡(1)、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工地周边应设置围挡,用符合安全和环保的轻型装配式平板(加边框)彩钢板搭设,高度不低于1。8m,基础按有关规定要求设计施工.(2)、围墙墙体上端和下端路缘石处应设置黑黄相间的油漆警示标记,有条件的应在围墙墙角沿线进行绿化,绿化效果应与周围环境协调。(3)、围墙支撑脚手架材采用钢管(Φ48×3。5mm)搭设,脚手架应根据打围场地基础面和大小设计搭设,务必做到“坚固、整洁、美观”。2、大门 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防锈封闭大门,可为对开或者折叠两式.3、五牌一图建设工地必须配备工程概况、文明施工、消防保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共五牌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应设置在施工现场大门外明显位置。
3、弃土场布置
根据设计图纸说明如下:
暂时不定弃土场的位置,按上路距离7km考虑,待施工时与所在乡镇协商确定.
弃土场顶面一般设置4%纵坡与2%横坡,四周设有排水沟,弃土场堆放边坡坡比不应大于1:1,弃土压实度不小于80%。弃方应集中到指定的弃土场堆放。弃土场设置不得影响路基安全且不得诱发地质病害.弃土堆堆码要整齐,不宜过高,并采用浆砌挡墙防护。弃土场应在不影响其稳定的情况下复耕或采用植被绿化。
4、实验室
为保证施工质量,工程项目所有实验项目由我单位委托具有试验资质的专业实验室进行有关项目的试验工作,且实验室派驻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工程师驻扎现场,进行工程材料,成品及半成品的抽样、检验工作,并监督按工程质量要求进行施工。
5、医疗卫生与消防设施布置
(1)、工地医疗
1)工程实施期间,为工地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和急救服务,在传染病易发期配合当地防疫、卫生管理部门及医疗机构做好消毒预防、隔离感染人员和抢救等工作;
2)聘请有行医资格的、在卫生保健与急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
3)配备的医疗设施(包括房间、器械、药品、急救车辆等)应取得当地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批准;
4)针对供水、环境卫生、垃圾与污水处理以及工人健康等方面的有关问题,应遵从有关医疗卫生防疫和管理部门的意见.
(2)、消防
按照当地消防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配置消防器材,并设专人负责对工地人员进行防火知识教育.
三、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布置
按照国家有关环保规定,进场后及时与所在区域环保部门联系,按要求控制各种粉尘、噪音等环境污染,并将工地环境卫生纳入现场总体规划。
1、粉尘控制
(1)、设置专人清运现场建筑垃圾.清扫前,先洒水润湿,再将建筑垃圾铲入特制加盖的斗车内处理,防止扬尘。
(2)、总平面范围及工地周边场地设置专人每天2~3次洒水后进行清扫,并对周围绿化地段的花草、树木定期洒水冲洗,保持洁净。
(3)、松散颗粒材料堆放处砌筑围墙,表面覆盖竹席,防止刮风粉尘弥漫,影响环境卫生。
(4)、现场设置专人清扫泥浆及车辆沾带的泥土,出入口道路铺设草垫,保证市容及周围环境干净。
2、噪音控制
(1)、在施工中尽量减轻扰民噪声,采用低噪音的机械,一般情况晚上10点以后及午休时间尽量不施工,以保证周围居民的休息.若必须进行夜间连续施工的分项工程,应提前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手续,同时与建设单位共同搞好周边关系,以获得周边居民的谅解。
(2)、项目主要管理人员配置无绳电话(手机),以便相互联络。
(3)、材料装卸采用人工传递,特别是钢管、钢模,严禁抛掷或汽车一次性翻斗下料,杜绝野蛮施工。
3、施工现场园林化
(1)、为了达到“标准化文明工地\"对绿化的要求,利用有限的场地合理布置绿化地段,办公、生活区前种植蔓藤等植物,场内适当地载花种草,绿化覆盖率达到2%,使之达到施工现场园林化、景观化,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
(2)、施工现场修建景观化的围墙,施工入口挂 “五牌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