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播学理论下微博事件与民间新闻的互动实践研究.

传播学理论下微博事件与民间新闻的互动实践研究.

来源:保捱科技网
传播学理论下微博事件与民间新闻的互动实践研究 李楚楚 (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民见新闻的传播模式已经改变了以往的以人传播为主的渠道。特别是微博 事件中的微博平台已经成为民间新闻的聚集地,同时,微博中民间新闻的进程又进一步促进了新的新闻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那么如何 看待这种“互动”以及将来的媒介环境下,这种“互动”又应该何去何从?本文将从传播学理论的角度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微博事件;民间新闻;传播理论 在众多的自媒体中,微博自2010年微博元年的发轫到2013 件中又促成了新的话语权力中心。第四,根据保罗・莱文森的“补 年出现式微之势,其间发展可谓一路狂飙;微博平台的平民化、 偿性媒介”理论,有研究者提出自媒体传播中公民新闻所带来的 个性化、碎片化、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等特点,促进了民间 媒介权力变化,可以理解为媒介权力的“补偿性转移”:微博事 新闻的发展 如果将微博作为一种传播形态来考察,微博的影响 件中的民间新闻活动使得专业主体的新闻生产从组织化转向社 力空间包括话语的释放,新闻报道已经从专业人员的职业行为转 会化,新闻产制流程中的信息搜集、报道机制、受众反馈和行业 为社会公众借助微博共同参与的公共活动。 互动都因而发生变化,并且推动媒介融合的深入。 一、微博事件与民间新闻的互动路径 从消极效应来讲,在新闻生产领域,微博事件中的民间新闻 微博事件中的民间新闻报道行为有不同表现类型:第一种是 挑战着专业媒体的新闻产制常规和新闻生产规范。微博事件中的 报道型公民记者参与的“利益诉求类新闻”报道。如著名记者王 公民记者触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理论上扩展了记者的外 克勤一直倡导的“大爱清尘”活动,旨在帮助尘肺病人;第二种 延,但是记者以个人身份开通微博参与到公民新闻活动中,定位 是公民记者通过人肉搜索等方式主动挖掘事件,促成微博事件或 于微博事件传播中的关键节点,对新闻产制流程环节的介入之 扩大事件影响力,是“探询类民间新闻”。如2012年8月 后,受媒介素养等公民自身局限性的影响导致出现新闻真实性与 26日凌晨,陕西延安境内发生重大车祸致36人死,2人重伤。 虚假新闻的问题。民间新闻实践与微博事件结合后,虚假新闻会 本该是一起普通的重大交通事故,却因为时任陕西省安监局 造成民间新闻的发展困局。而比较完整而具有公信力的诠释依旧 杨达才的一张微笑照片而引起轩然大波。“在如此严重事故的现 靠掌握受众认知权威的传统的专业媒体(特别是报纸)和职业新 场居然还面带笑容?”随即的信息搜索关键词已经由“车祸”转 闻工作者提供。同时微博的传播的片面性,偶然性,碎片化等特 为“微笑”。而在搜出了这位所戴的各种名贵手表之后,关 点导致了依托其进行的民间新闻难以保证报道和评论的质量。 键信息已然成为“表哥”;第三种是有目的地制造微博事件,从 (二)新媒介内生态的环境下民间新闻的展望 而引导社会成员参与相关社会活动,是“社会动员类新闻”这种 虽然对微博事件中的民间新闻的预见中,研究者中既有承认 在微博中很常见,如“随手拍解救乞讨 L童”以及前段时间“帮 其效应与意义的积极论者,也有质疑其有限影响与现实价值的消 汪峰上头条”都属于“目的”性的制造微博事件。 极论者。但在前述的基础上,仍然可以对微博事件中的民间新闻 由此可见,微博与民间新闻的互动路径一般都是在特定时机一 的进一步研究加以展望、寄予期待。 些关键事件的刺激下,这些事件可能是公民亲身经历的突发事件, 首先,从学理层面上讲,实践和认识的深入仍然没有解决民 也可能是微博平台“有意识的”议程设置,这些参与者通过微博报 间新闻对新闻学本身的一些根本上的拷问,比如民间新闻的重新 道新闻,相对不活跃的普通微博用户通过围观形成合力,在这种合 定义,以及公民记者、记者微博和参与媒体如何确立自身定位的 力中,相对敏感的一些词语,如“富二代”“公共利益”刺激网民, 问题。前面提及的“敏感螺旋”理论的深入探讨,以及“超议程 使得网民受“敏感的螺旋”影响,合力增大,从而吸引意见领袖的 设置”理论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应该对 关注,以及专业主流媒体的反应与传播,最终虚拟力量崛起,进一 微博事件和民间新闻互动中有待研究的问题。 步影响了微博事件现实中的进程,最终促成事件的发展与解决。 其次,从实践层面上看,微博事件作为一种“自组织”的作用 二、新媒介内生态的环境下民间新闻的发展 机制在新闻活动中发挥作用,社会化被认为是新闻生产的趋势,那 (一)探讨的必要性:微博事件与民间新闻互动的积极性与 么实现研究的现实价值必然要求我们的研究突破新闻传播领域的 消极性效应 视角,摆脱技术逻辑的中心垄断地位,结合社会结构语境,深入到 从积极方面来讲,首先,微博事件中的民间新闻在话语环境中 社会关系与结构变迁的层面,考虑民间新闻的未来发展。微博事件 的议程设置能力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有研究者以随手拍解救乞讨 中的民间新闻活动,已经延展到新媒体事件与公动的研究范 儿童的微博打拐事件为研究案例,提出了“超议程设置”的概念, 畴,“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常常相互勾连,微博的发展还是受 积极地肯定了微博事件中民间新闻在话语空间中为公众和专业主 到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以及其他社会条件的影响。因此从社会化 流媒体设置议题,并引导事件议程延展方向的能力;其次,民间新 的角度看,我国的民间新闻的未来发展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而应 闻与专业媒体的互动表现一直是认知新闻实践的重要方面,在微博 找一个适合我国具体国情和互联网市场特色的模式。而且传统媒体 事件中,这种互动成为影响特别是改变事件进程的重要环节。通过 不应该和中国的民间新闻网对立起来。相反的,民间新闻网应该是 对宜黄事件、李刚门事件和上海大火事件的剖析,“动态范式订定 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发展和补充。对于其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加以 事件”的理论被提出,这一理论概括了民间新闻活动促成微博事件 规范和管理。用正确的去引导。在内容上有效做到既保证 成为专业媒体报道的常规题材,并进入新闻生产的常规流程的模 公民自由充分的参与又做到遵纪守法,维护网络道德和文明。 式。第三,根据系统论的思想,对于社会现象的解释起始于社会基 参考文献: 础,又必然回归到社会的宏大范畴中。从社会权力结构和传播话 [1]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M.M] 语机制的基本层面上去诠释微博事件中的民间新闻,可以看到当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下的实践已经比民间新闻肇始之初所追求的媒体权力共享更进 【2]周葆华.作为“动态订定范式”的“微博事件”【J】."3-代 了一步,公民新闻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力,传统专业媒体的话语中 传播,2011. 心地位被削弱,传播表现出了去中心化趋势,同时在不同微博事 时代报告2015.3 3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