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探索

来源:保捱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的路径探索

作者:贺子婕 王倩茹

来源:《文存阅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就业需求的日益变化,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现如今新媒体大环境下,如何更好的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成为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现阶段非常重要的待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又称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一系列特点,它能够使信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全天候不限地区的进行信息的接收和发布。利用新媒体的以上特点,能够将就业工作的各方面通过开放的平台展示,让资源得到最大范围的共享化,实现传统媒体很难达到的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面对点的及时信息传播。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学生就业需求量逐年递增,高校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的与日俱增,尽管如此,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和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在当代大学生就业的探索之路上逐渐暴露出许多问题。

一、传统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1.缺乏针对个体的个性化就业指导。对于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划分出学院、专业,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进行就业的安排和指导。对于学生个体而言,缺乏针对个人的就业信息,尤其是针对于毕业后不选择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大学生,对于就业信息的了解非常缺乏,最终容易导致就业质量不高,频繁更换工作岗位等问题,甚至影响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2.传统就业指导渠道过于单一。传统就业指导工的开展大多还是局限于校内招聘信息或是企业宣讲会,学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渠道过于单一,信息量也相对较少,可选择项也较少。校内所开设的就业规划选修课,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讲解,而缺乏实践,不但影响学生对就业信息的获取,还容易将就业工作浮于表面,不能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

3.就业工作覆盖面不够广泛。传统结业工作大多只针对于毕业生开展,无法做到全方面的覆盖,致使大学生在入校后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正确的规划,进而在毕业的时候,对自己的工作定位和职业规划,缺乏一定的认知。进而导致进入毕业季的时候手忙脚乱,无处下手,进而影响就业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团队作为保障力量,而现如今大多学校面临的情况却是,并不具备完善的就业指导团队,且人员培养跟不上就业发展形势,人员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1.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对大量的就业信息进行筛选和比较,而不是像传统就业工作中所面临的就业信息匮乏,学生所接受的大量就业信息都是来自于就业指导老师等一系列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具有针对性和特异性的对网络上众多的信息平台进行检索,能够提高日常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根据网络上其他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对自身进行更加适宜的评测,进而完善就业观,拥有多元化的就业规划指导。高校应该把握住新媒体平台建设,使学生更便捷地检索到真实有效的就业信息。 2.丰富就业指导途径。新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对丰富就业指导途径是有一定好处的。针对传统就业指导途径过于单一的问题,运用新媒体平台,诸如微博、微信、微信公众平台、QQ、易班等,能够全方面的将就业信息做到一对一传递。更是解决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选修课的局限性,能够使师生更方便联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就业指导规划。 3.全过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于传统就业工作重心在毕业生的问题,采用新媒体平台,能够将信息的分享做到最大化,以现如今较为主流的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只需要关注传递就业信息的公众号,不论是否使毕业生都可以获得一手的就业信息。这样的方式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入校时,提早开展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减少因仓皇毕业而对个人职业生涯进行盲目选择的情况,提升就业质量。

4.完善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代学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所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更应该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完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专业化的指导老师。高校应根据实时变化,对就业指导工作团队进行培训,善于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传播途径,更便捷的将就业信息传递给学生。以易班平台为例,高校可以搭建易班报名的轻应用,通过app与就业指导老师进行约谈,获取一手的就业信息和具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交互性、快捷性、即时性和个性化,能够使现如今爆炸化的信息,更系统、更快捷的进行传播。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以上特点,将这些有点更好的融入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和高校就业工作质量。要完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利用多途径传递就业信息,提升学生择业自主性,增强就业工作的全面覆盖,使新媒体工作与就业工作进行有机融合、与时俱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现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为高校学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高校就业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善于使用新工具和新方法完善学生的就业观建设,对学生进行适宜的就业指导规划,提高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洁,刘建龙. 新媒体时期高校就业工作创新模式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24):210-212.

[2]邢献昆. 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及促进作用[J]. 新媒体研究,2015,1(20):19-20.

[3]王婷.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8(14):75-78. [4]蒋珊珊. 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就业指导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5,6(20):227. [5]宗传鑫,罗赣虹,张凯,王辉,倪莽,雷小轲.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索[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05):146-148.

[6]韩笑,赵健,李炳辉. 以新媒体技术促进高校学生就业——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2012届毕业班为例[J]. 学习月刊,2012(14):98-100. 作者简介:

贺子婕(1995年-),女,陕西宝鸡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士,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王倩茹(1988年-),女,辽宁抚顺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辅导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