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教学课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的资料,你们边听边猜,我们看看谁最先猜出来好不好?
介绍内容:他出生于19世纪末,浙江绍兴人。他曾在南开中学就读,1917年留学日本,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7年8月,他领导了南昌,向反动派打响了第一,为创建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总理、外交(兼任)、副,第一届全国政协副。我们还知道他的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是——周总理。(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猜谜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周总理是怎样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教师先不急着告诉学生关于周总理的一切,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谈谈对总理的印象。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起了自主能动性的作用。)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记得把字音读准确了,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个问号,随手写下你们的感想。最后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总理这一夜的工作呢?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读是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感悟的最好方法。通过多层面的读,让学生多次与语言面对面地接触,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是语文学科教学的灵魂。)
生:简朴、一丝不苟、细心、劳苦、认真......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现在老师请你们选取一个或几个你们感受比较深刻的词语,从文中来找一找相应的具体的词句,用波浪线画下来,并有感情的读一读,等下咱们一起来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很好地体现了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读读、划划、说说的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体会情感,真正做到读中悟。)
三、深入文本,品读词句
生:“总理见了我,指着写字台上一尺来高的一叠文件。”我从“一尺来高”看出总理工作十分劳苦。
师:抓住了“一尺来高”来体会总理工作劳苦,读书就应该这样,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
师:同学们比划一下,一尺来高有多高?(生比划)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说明总理工作量大。 生2:说明总理工作繁忙,任务重。 师:这么多的文件,总理是怎么审阅的?
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小圆圈„„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老师想请问一下你们平时预习课文的时候是怎样看书的啊? 生:我们都是很快的,囫囵吞枣,一目十行。 师:我们的总理跟你们一样吗? 生:不是的。
师:文中具体是怎样说的?
生:(齐读)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有时问我一两句。
师:是的,我们的总理并不是浏览文件,而是认真的审阅。你们能把这句话里描写总理审阅文件的动词用三角号标出来吗?
(设计意图:简单的比较,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总理的一丝不苟,认真,对总理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师:有许多同学也想读这句话,想读的同学站起来读。(生站起齐读) 师:你从这段话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体会到了总理工作十分认真。
生2:我抓住“审阅”这个词体会到总理工作十分细致。 生3:我抓住“一边看一边思索”体会到总理工作一丝不苟。
生4:我找出了文中的“看、画、想、问”这四个动词体会到总理态度十分认真,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弄清楚。
师:只有这样的阅读才叫审阅,但是同学们,总理这样审阅的仅仅是这样一份文件吗?第一组同学准备。
师: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我们的总理坐在不大的写字台前,打开了他今晚要审阅的文件,只见他——(生接读)
师:夜很深了,只是时钟“嘀嗒嘀嗒”走动的声音,总理坐在办公桌前,继续审阅文件,只见他——(第二组接读)
师:夜更深了,人们都进入了甜美的梦乡,而我们的总理依然坐在办公桌前。只见他——(第三组接读)
师:东方发白,夜色烂珊,总理坐在办公桌前审阅最后一份文件,只见他——(第四组接读) 师:这一夜他休息过吗?睡过觉吗?他连打一个盹儿也没有。同学们,这一叠厚厚的文件,摆在总理的面前,重大的问题,棘手的问题,急迫的问题,需要总理去思考,需要总理决定。你说,总理的一夜简单吗?你说他会想到什么问题,他会思索什么文件?(出示一段话,师范读:“夜很静,周总理一句一句地审阅着文件,那不是普通的浏览,而是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他想着_______________。)请你把他想的写下来。
(生写话)
师:这一夜,我们的总理到底想了哪些问题,请你们„„ 生1:他想今晚一定要批好这些文件,不辜负老百姓的期望 生2:他会想到大戈壁还没有学校,那儿的孩子没地方上学。 生3:总理还可能会想到怎么才能让农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4:他想怎样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离穷苦的面貌 生5:他想着如何使人民生活有保障,致富,国家更加富强 生6:他想着老百姓吃得饱吗?有衣服穿吗?
生7:他想着山区的孩子能读上书吗?有多少失学儿童?
师:这就是我们的总理,一边批阅着文件,一边思索着那么多的问题。这一夜简单吗?容易吗?平凡吗?
师:“我回来后„„” (生接读作者的心理话)
师:当你读完这句话,当你高声对全世界说,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1:激动 师:为什么激动? 生2:兴奋 师:为什么兴奋? 生3:骄傲 师:为什么骄傲?
师:怀着这种心情,一齐对全世界说—— (生齐读最后一句作者的话)
师:“我这么说着,我又想对全世界说—— (生1接读)
师:为什么要对全世界说? (生2读)
师:请问你看到总理怎样的一夜? 生3:劳苦、简朴。生3读 师:请问你看到总理怎样的一夜? 生4:漫长。生4读
师:我高声对全世界说——(引读)
师:请部你看到过这样的总理吗?你看到过这样呕心沥血的总理吗?看到过这样殚精竭虑的总理吗?我不禁想高声对全世界说——(生接读)
师:这么繁重的工作,总理应该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可我们总理生活却十分简朴,你从哪里看出?
生:我从“室内陈设极其简单”看出。 生:我还从总理的夜宵中看出来。
生:总理的夜宵只有一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
师:工作了一夜,总理却只喝一杯绿茶,只吃一些花生米,你想到什么? 生:总理你工作这么忙,却只吃这么点东西,你支持得住吗? 师:课文中还有没有让你感动的地方?
生:总理办公室的陈设简单与宫殿式的房子形成了对比。 师:陈设这么简单,但对于总理来说简单吗? 生:不简单。 师:是什么不简单? 生:总理的品质不简单。 生:是总理的精神不简单。
生:“你到隔壁值班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看出总理十分关心别人。 生:总理把休息时间留给别人,自己却在工作。
生:总理说:“我要去休息了。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我从这里知道总理日理万机,工作很忙。
师:她抓住了一个词很好,叫“日理万机”。除了这个词你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工作忙
呢?
生1:通宵达旦,日夜操劳 生2:夜以继日,不分昼夜 生3:废寝忘食。
生:“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好像并没有因为多了一个人而增加了份量”这句话让我感动,总理生活十分简朴,这让我感到总理形象高大。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时没有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教以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的方法,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围绕重点词句,通过圈点批注,通过读思议练,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激情朗读,抒发情感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总理虽然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没有优越
的生活条件,更没有丰厚的社会待遇,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完全、彻底地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得到了我们的崇敬和爱戴,得到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板书:为人民服务。
(设计意图:成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己融入课文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此环节,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一些特定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感受语言,感受神情,感受深情,感受周总理人格的魅力,使文本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中立起来。)
师:我虽然只看到了总理一夜的工作,可我敢说我们的总理每夜都是如此工作的。 1998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宋小明怀着对总理的无比沉重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你是这样的人》
(师有感情的诵读)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 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 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 你是这样的人 六、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下你想对周总理所说的话
板书设计:
一夜的工作 生活简朴(极其简单)工作劳苦(夜以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