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提高班)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H2O(l)=2H2(g)+O2(g);△H1=+571.6kJ/mol, 2H2(g)+O2(g)=2H2O(g);△H2=﹣483.6kJ/mol.
当1g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对其热量变化的下列描述: ①放出;②吸收;③2.44kJ;④4.88kJ;⑤88kJ,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和⑤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②和③
2.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 411.0kJ/mol和1 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 A.﹣44.2 kJ/mol B.+44.2 kJ/mol C.﹣330 kJ/mol D.+330 kJ/mol
3.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2A(l)+B(l)=2C(g)△H1 B.2A(g)+B(g)=2C(g)△H2 C.2A(g)+B(g)=2C(l)△H3 D.2A(l)+B(l)=2C(l)△H4
4.100g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且C(S)+ O2(g)═CO(g)△H=﹣110.35KJ•mol,CO(g)+ O2(g)═CO2(g)△H=﹣282.57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KJ B.24.44KJ C.784.92KJ D.3274.3KJ
5.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571.6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H=﹣2220kJ•mol﹣1 根据上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试回答下列问题:
(1)H2的燃烧热为 ,C3H8的燃烧热为 .
(2)1mol H2和2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3)现有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在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
6.某反应物的浓度是2.0mol/L经4s后变为1.68mol/L则这4s内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2 mol/(L•S) B.0.1 mol/(L•S) C.0.04 mol/(L•S) D.0.08 mol/(L•S)
7.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1
﹣1
﹣1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 8.向4L容器中充人0.7molSO2和0.4molO2,1s末测得剩余SO2是0.3mol,则 v(O2)( ) A.0.100 mol/(L•min) B.0.025 mol/(L•s) C.0.05 mol/(L•min) D.0.0125 mol/(L•s)
9.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
A.0.45mol/L B.0.50mol/L C.0.55mol/L D.0.60mol/L
二、题型二: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10.在2A+B⇌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3mol/(L•s) C.v(C)═0.8 mol/(L•s) D.v(D)═1mol/(L•s)
11.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1﹣1﹣1﹣1
A.v(H2)=0.1 mol•L•min B.v(N2)=0.2 mol•L•min
﹣1﹣1﹣1﹣1
C.v(NH3)=0.15 mol•L•min D.v(H2)=0.3 mol•L•min
三、题型三:化学方程式系数的确定
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
﹣1﹣1
υ(C)(mol•L•s)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υ(B)=3υ(A); 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13.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现测得C每2分钟增加 4mol.L﹣1﹣1﹣1
,B每分钟减少1.5mol.L,A每分钟减少0.5mol.L,则m:n:p为( ) A.2:3:2 B.2:2:3 C.1:3:4 D.3:1:2
四、题型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图象结合
14.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2
15.一般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
①升温;②改变生成物浓度;③增加反应物浓度;④加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6.对下列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一定而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Zn(s)+H2SO4(aq)═ZnSO4(aq)+H2(g) B.CaCO3(s)
CaO(s)+CO2(g)
C.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 D.2P(s)+3Cl2(g)
2PCl3(g)
17.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 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mL 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 6mol/L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8.下列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A(aq)+B(aq)═C(aq)+D(aq)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20mL溶液含A和B各0.001mol ②常温下100mL溶液含A和B各0.01mol
③常温下0.05mol/L A、B溶液各10mL混合后,再加水20mL
④常温下将100mL含A 0.001mol和20mL含B 0.001mol混合溶液混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19.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2和1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H2,反应速率 ,理由是 .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 ,理由是 .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N(,反应速率 ,2N2不参加反应)理由是 .
21.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3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22.恒容下的2SO2+O2 ⇌2SO3;△H<0,达到平衡后,下列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 A.将SO3分离出一部分 B.升温
C.充入少量N2,增大压强 D.充入少量SO3气体
23.3molA和2.5molB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内,使它们发生反应2A(s)+3B(g)⇌2C(g)+D(g),经过5min生成0.5mol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平均消耗速率为0.3mol/(L•min) B.C的平衡浓度为2mol/L
C.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将向正方向移动
D.若反应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24.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速率如下,其中最快的是( )
﹣1﹣1﹣1﹣1
A.v(SO3)=4 mol•L•min B.v(O2)=2 mol•L•min
﹣1﹣1﹣1﹣1
C.v(SO2)=5 mol•L•min D.v(SO2)=0.1 mol•L•S 25.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B.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
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 D.容器中SO2、O2、SO3共存
26.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27.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正(NH3) C.v正(H2)=3v逆(NH3) D.3v正(N2)=v逆(H2)
28.可逆反应2HI(g)⇌H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下列4项中某项不随时间变化时,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 A.容器内压强 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各组分浓度 D.混合气体的颜色
29.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为( ) A.容器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B.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4
C.N2减少的速率和NH3生成的速率之比为1:2 D.气体体积为初始体积的一半
30.在一定条件下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NO+O2⇌2NO2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B.NO、O2、N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2 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31.在一定温度下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A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32.反应:A(气)+3B(气)⇌2C(气)△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3.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34.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35.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
(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2(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
5
36.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y>z B.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C.B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37.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不发生移动 D.相对原平衡n(A)、n(B)减少,n(C)增大
38.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X(g)+2Y(g)⇌3Z(g),已知加入1molX和3molY.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Z.
(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X和6molY,达到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 .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X和8molY,若要求在反应混合气体中Z体积分数不变,则还需加入Z的物质的量为 . 3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 和3molH2,在850℃时,气体混合物达到下式所示平衡:CO2+H2⇌CO+H2O.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0.75molCO.那么当H2改为9mol,在上述条件下平衡时生成CO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 A.1.2mol B.1.5mol C.1.8mol D.2.5mol
40.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CO和1mol H2O(g)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CO2 0.6mol,再向其中通入4mol H2O达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 )
A.0.6mol B.1mol C.1.3mol D.0.8mol
41.恒温时,在一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的NO2,反应2NO2(g)⇌N2O4(g) 达到平衡时,向容器入通入2mol的NO2,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转化率( ) A.不变 B.增大 C.减少 D.无法确定
6
2014-2015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提高班)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7分)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2H2O(l)=2H2(g)+O2(g);△H1=+571.6kJ/mol, 2H2(g)+O2(g)=2H2O(g);△H2=﹣483.6kJ/mol.
当1g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对其热量变化的下列描述: ①放出;②吸收;③2.44kJ;④4.88kJ;⑤88kJ,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和⑤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②和③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当1g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热,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液态水变化为气体水吸收的热量,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1g水变化为气态水吸收的热量.
【解答】解:当1g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热,依据盖斯定律计算得到液态水变化为气体吸收的热量;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2H2O(l)=2H2(g)+O2(g);△H1=+571.6kJ/mol, ②2H2(g)+O2(g)=2H2O(g);△H2=﹣483.6kJ/mol. 依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2H2O(l)=2H2O(g);△H3=+88KJ/mol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当1g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要吸热2.44KJ; 所以②③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盖斯定律的计算,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2.已知H2(g)、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 411.0kJ/mol和1 366.8kJ/mol,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 A.﹣44.2 kJ/mol B.+44.2 kJ/mol C.﹣330 kJ/mol D.+330 kJ/mol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已知H(、C2H(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2g)4g)和﹣1366.8kJ/mol,则有:①H2(g)+O2(g)=H2O(l)△H=﹣285.8kJ/mol;
②C2H4(g)+3O2(g)=2H2O(l)+2CO2(g)△H=﹣1411.0kJ/mol; ③C2H5OH(l)+3O2(g)=3H2O(l)+2CO2 (g)△H=﹣1366.8kJ/mol; 根据盖斯定律 ②﹣③可得C2H4(g)+H2O(l)=C2H5OH(l),反应热也进行相应的计算. 【解答】解:已知H(、C2H(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kJ/mol、﹣1411.0kJ/mol2g)4g)和﹣1366.8kJ/mol,则有:
①H2(g)+O2(g)=H2O(l)△H=﹣285.8kJ/mol;
②C2H4(g)+3O2(g)=2H2O(l)+2CO2(g)△H=﹣1411.0kJ/mol; ③C2H5OH(l)+3O2(g)=3H2O(l)+2CO2 (g)△H=﹣1366.8kJ/mol;
7
根据盖斯定律 ②﹣③可得:C2H4(g)+H2O(l)=C2H5OH(l)故△H=(﹣1411.0kJ/mol)﹣(﹣1366.8kJ/mol)=﹣44.2kJ/mol,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盖斯定律应用于反应热的计算.
3.同温同压下,已知下列各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数值最小的是( )
A.2A(l)+B(l)=2C(g)△H1 B.2A(g)+B(g)=2C(g)△H2 C.2A(g)+B(g)=2C(l)△H3 D.2A(l)+B(l)=2C(l)△H4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题中各反应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根据固体→液体→气体为吸热过程进行判断. 【解答】解:对于同一种物质,在气态时能量最高、液态时其次,固态时最低,则题中A放出热量最小,C放出热量最多,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注意题中热量数值与反应热的不同.
4.100g碳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CO2占体积,且C(S)+ O2(g)═CO(g)△H=﹣110.35KJ•mol,CO(g)+ O2(g)═CO2(g)△H=﹣282.57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KJ B.24.44KJ C.784.92KJ D.3274.3KJ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碳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为生成的一氧化碳燃烧放出的热量.根据碳原子守恒计算出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再根据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100g碳的物质的量为CO的物质的量为
mol×=
mol,
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molCO损失的热量为
=
mol,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体积,所以
﹣1
﹣1
由于CO(g)+O2(g)=CO2(g)△H=﹣282.57kJ/mol,所以282.57kJ/mol×
mol=784.92kJ,即100g碳不完全燃烧生成
784.92kJ,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关键在于清楚碳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为生成的一氧化碳燃烧放出的热量.
5.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571.6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l);△H=﹣2220kJ•mol﹣1 根据上面两个热化学方程式,试回答下列问题:
8
(1)H2的燃烧热为 285.8kJ•mol ,C3H8的燃烧热为 2220kJ•mol .
(2)1mol H2和2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4725.8kJ .
(3)现有H2和C3H8的混合气体共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在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是 3:1 .
【考点】燃烧热;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1)根据燃烧热的概念;
(2)根据氢气物质的量以及燃烧热、丙烷物质的量以及燃烧热,列式求出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3)根据H2和C3H8的燃烧热,然后设出H2的物质的量,利用方程式组来解. 【解答】解:(1)因燃烧热在某一温度和压强下lmol某物质B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
﹣1﹣1
所释放出的热量,所以H2的燃烧热为285.8kJ•mol,C3H8的燃烧热为2220kJ•mol,
﹣1﹣1
故答案为:285.8kJ•mol;2220kJ•mol;
﹣
(2)1mol H2和2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mol×285.8kJ•mol1﹣1
+2mol×2220kJ•mol=4725.8kJ,故答案为:4725.8kJ;
(3)设混合气中H2的物质的量为x,则C3H8的物质的量为5mol﹣x.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285.8kJ/mol×x+2220.0kJ/mol×(5mol﹣x)=3847kJ
解得 x=3.75 mol;C3H8的物质的量为5mol﹣3.75mol=1.25mol.
所以混合气体中H2与C3H8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3:1,故答案为:3:1.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
6.某反应物的浓度是2.0mol/L经4s后变为1.68mol/L则这4s内平均反应速率是( ) A.0.2 mol/(L•S) B.0.1 mol/(L•S) C.0.04 mol/(L•S) D.0.08 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1﹣1
【分析】反应物的浓度是2mol•L,经过8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68mol•L,△c=2mol/L﹣1.68mol/L=0.32mol/L,结合v=
﹣1
﹣1﹣1
计算.
﹣1
【解答】解:反应物的浓度是2mol•L,经过4min后,它的浓度变成1.68mol•L,△c=2mol/L﹣1.68mol/L=0.32mol/L,△t=4min, 由v=
=
=0.08 mol•L s,
﹣1
﹣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明确反应速率的计算表达式即可解答,注意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题目较简单.
7.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2.8 mol C.2.4 mol D.1.2 mol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B),利用△c=v△t计算△c(B),△n(B)=△c(B)•V,B的起始物质的量减△n(B)为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
9
【解答】解: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0.5v(A)=0.5×0.12mol/(L•s)=0.06mol/(L•s),
所以△c(B)=0.06mol/(L•s)×10s=0.6mol/L, 所以△n(B)=0.6mol/L×2L=1.2mol,
故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mol﹣1.2mol=2.8mo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对反应速率公式的灵活运用. 8.向4L容器中充人0.7molSO2和0.4molO2,1s末测得剩余SO2是0.3mol,则 v(O2)( ) A.0.100 mol/(L•min) B.0.025 mol/(L•s) C.0.05 mol/(L•min) D.0.0125 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根据v=
求出v(SO2),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O2).
【解答】解:以SO2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v(SO2)==0.1mol•L•s,速
﹣1
﹣1
﹣
﹣1﹣1
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有:v(O2)=v(SO2)=×0.1mol•L•s=0.05mol•L
1
﹣1
•s;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O2表示的该反应的速率可以用定义法也可以用化学计量法,化学计量法比定义法稍简单.
9.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
A.0.45mol/L B.0.50mol/L C.0.55mol/L D.0.60mol/L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H3),再利用△c=v△t计算2s末NH3的浓度.
【解答】解:发生反应N2+3H2⇌2NH3,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 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H3),则v(NH3)=×ν(H2)=×0.45mol/(L•s)=0.3mol/(L•s),
故2s末NH3的浓度为0.3mol/(L•s)×2s=0.6mol/L, 故选D.
【点评】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比较基础,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
二、题型二: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
10.在2A+B⇌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s) B.v(B)═0.3mol/(L•s) C.v(C)═0.8 mol/(L•s) D.v(D)═1mol/(L•s)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10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把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换算成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然后比较大小.
【解答】解:对反应2A+B=3C+5D,都换算成D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
A、v(A)=0.5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v(A)=×0.5 mol/(L•s)=1.25 mol/(L•s); B、v(B)=0.3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5v(B)=5×0.5 mol/(L•s)=2.5 mol/(L•s); C、v(C)=0.8 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D)=v(C)=×0.8 mol/(L•s)=1.33 mol/(L•s); D、v(D)=1 mol/(L•s), 故B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进行比较,利用速率与对应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判断更简单.
11.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快的是( )
﹣1﹣1﹣1﹣1
A.v(H2)=0.1 mol•L•min B.v(N2)=0.2 mol•L•min
﹣1﹣1﹣1﹣1
C.v(NH3)=0.15 mol•L•min D.v(H2)=0.3 mol•L•min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然后再进行比较. 【解答】解:都转化为氢气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于N2+3H2⇌2NH3,
﹣1﹣1
A、v(H2)=0.1 mol•L•min,
﹣1﹣1
B、v(N2)=0.2 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3v(N2)=0.6mol•L
﹣1
•minC、v(NH3)=0.15 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H2)=v
﹣1
﹣1
﹣1
﹣1
﹣1﹣1﹣1
(N2)=×0.15mol•L•min=0.225mol•L•min,
D、v(H2)=0.3mol•L•min, 故速率B>D>C>A,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难度不大,注意比较常用方法有:1、归一法,即按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2、比值法,即由某物质表示的速率与该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比值越大,速率越快.
三、题型三:化学方程式系数的确定
1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υ(A)、υ(B)、
﹣1﹣1
υ(C)(mol•L•s)表示,且υ(A)、υ(B)、υ(C)之间有如下所示的关系:υ(B)=3υ(A); 3υ(C)=2υ(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A+3B⇌2C B.A+3B⇌2C C.3A+B⇌2C D.A+B⇌C
11
﹣1
﹣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化学反应中,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可确定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关系,以此解答.
【解答】解:可逆反应,A与B反应生成C,由于v(B)=3v(A)、v(c)=2v(A)、3v(C)=2v(B), 所以v(A):v(B):v(C)=1:3:2, 所以反应为A+3B⇌2C,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高频考点,把握利用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各物质的系数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3.在mA+nB=p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现测得C每2分钟增加 4mol.L﹣1﹣1﹣1
,B每分钟减少1.5mol.L,A每分钟减少0.5mol.L,则m:n:p为( ) A.2:3:2 B.2:2:3 C.1:3:4 D.3:1:2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解答.
﹣1﹣1
【解答】解:C每2分钟增加 4mol.L,则每分钟增加 2mol.L, 浓度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则m:n:p=0.5 mol/L:1.5 mol/L:2mol/L=1:3: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注意根据反应速率公式理解速率规律.
四、题型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图象结合
14.某温度时,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试填写下列空白: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3Y 2 Z .
﹣1
(2)反应开始至2min,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 mol•(L•min) .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1)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的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2)根据v=
计算反应速率.
【解答】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
12
且△n(X):△n(Y):△n(Z)=0.1mol:0.3mol:0.2mol=1:3: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Y 2Z,
故答案为:X+3Y 2Z; (2)v(Z)=
=0.05mol•(L•min),故答案为:0.05mol•(L•min).
﹣1
﹣1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分析题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分析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把握化学方程式的判断方法.
15.一般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
①升温;②改变生成物浓度;③增加反应物浓度;④加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②改变生成物浓度,不一定影响反应物的浓度; ③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④增大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速率加快.
【解答】解:①升高温度,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有效碰撞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故①正确;
②改变生成物浓度,不一定影响反应物的浓度的增大,反应速率不一定增大,故②错误; ③增加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大,有效碰撞增加,反应速率加快,故③错误; ④增大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速率加快,若没有气体参加,压强对反应速率不影响,故④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难度不大,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注意反应中固体、纯液体的量发生改变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是学生在解题中容易忽略的知识.
16.对下列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一定而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Zn(s)+H2SO4(aq)═ZnSO4(aq)+H2(g) B.CaCO3(s)
CaO(s)+CO2(g)
C.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 D.2P(s)+3Cl2(g)
2PCl3(g)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A、是溶液中进行的完全反应,主要影响反应速率主要因素是金属的活泼性和离子浓度; B、CaCO3(s)
CaO(s)+CO2(g)是完全反应,影响反应速率主要因素是温度;
C、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反应的实质量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生成络合物;
D、中Cl2和PCl3都是气体,与压强有关.
13
【解答】解:A、是溶液中进行的完全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锌与氢离子生成氢气,影响反应速率主要因素是金属的活泼性和离子浓度,与气压无明显关系,故A不选; B、CaCO3(s)
CaO(s)+CO2(g)是完全反应,影响反应速率主要因素是温度,无
压强无明显关系,故B不选;
C、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反应的实质量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生成络合物,与离子浓度的大小有关,无明显关系,故C不选;
D、中Cl2和PCl3都是气体,与压强有关,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的适用范围,侧重浓度、温度、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7.用3g块状大理石与30mL 3mol/L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若要增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再加入30mL 3mol/L盐酸 ②改用30mL 6mol/L盐酸 ③改用3g粉末状大理石 ④适当升高温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x射线、固体物质的表面积等.浓度:增加反应物浓度,使反应速率加快.温度:升高温度,使反应速率加快.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除体积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使反应速率加快.使用正催化剂,使反应物速率加快.
【解答】解:用3克块状大理石与30毫升3摩/升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Cl═CaCl2+CO2↑+H2O 要增大反应速率,则:
①再加入30毫升3摩/升盐酸,盐酸浓度未变,反应速率不变,故①错误;
②改用30毫升6摩/升盐酸.盐酸浓度增大,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加快.故②正确;
③改用3克粉末状大理石 固体大理石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③正确;
④适当升高温度.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故④正确; 故选B.
【点评】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能够影响,是解题的关键,平时学习需理解记忆.
18.下列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A(aq)+B(aq)═C(aq)+D(aq)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常温下20mL溶液含A和B各0.001mol ②常温下100mL溶液含A和B各0.01mol
③常温下0.05mol/L A、B溶液各10mL混合后,再加水20mL
④常温下将100mL含A 0.001mol和20mL含B 0.001mol混合溶液混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14
【分析】对于A(aq)+B(aq)═C(aq)+D(aq)反应,A、B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以此解答.
【解答】解:对于化学反应,反应物浓度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大, ①中含A、B的浓度为:②中含A、B的浓度为:
=0.05mol/L; =0.1mol/L;
③含A、B的浓度为:0.05mol/L×=0.0125mol/L; ④含A、B的浓度为:
=0.0083mol/L
四者浓度的大小关系是②①③④,则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②>①>③>④,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本理论理解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9.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A、根据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固体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 B、体积缩小,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C、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压强增大,但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D、压强不变,充入氮气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
【解答】解:A、因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固体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增加C(s)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A正确;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C正确;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影响化学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需要注意的是改变纯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压强改变必须引起浓度的改变才能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
20.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H2和1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H2,反应速率 加快 ,理由是 增加反应物氢气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
15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 不变 ,理由是 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 (3)保持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速率 减慢 ,理由是 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1)反应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保持容器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N2(N2不参加反应),容器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解答】解:(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加入1molH2,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故答案为:加快;增加反应物氢气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2)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N2(N2不参加反应),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3)保持容器气体压强不变,向其中充入1mol N2(N2不参加反应),容器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故答案为:减慢;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是:通过改变体积影响物质的量的浓度.
21.已知反应A2(g)+2B2(g)⇌2AB2(g)△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C、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解答】解:A、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大更多,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故B正确;
C、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气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该反应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移动,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难度中等,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应用.
22.恒容下的2SO2+O2 ⇌2SO3;△H<0,达到平衡后,下列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 A.将SO3分离出一部分 B.升温
16
C.充入少量N2,增大压强 D.充入少量SO3气体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一般来说,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等可增大反应速率,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将SO3分离出一部分,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可增大反应速率,故B正确;
C.充入少量N2,增大压强,但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充入少量SO3气体,生成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为高考高频考点,注意把握题目要求,答题时注意审题,把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易错点为C,注意增大压强,浓度必须增大时反应速率才能增大,难度不大.
23.3molA和2.5molB混合于容积为2L的容器内,使它们发生反应2A(s)+3B(g)⇌2C(g)+D(g),经过5min生成0.5mol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的平均消耗速率为0.3mol/(L•min) B.C的平衡浓度为2mol/L
C.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将向正方向移动
D.若反应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A(s)+3B(g)⇌2C(g)+D(g), 起始量(mol) 3 2.5 0 0 变化量(mol) 1.5 0.5 0.5 5min量(mol) 1 0.5 0.5 A、反应速率V=
计算;
B、平衡浓度c=计算得到;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增大压强平衡不动;
D、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发生改变,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答】解: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
2A(s)+3B(g)⇌2C(g)+D(g), 起始量(mol) 3 2.5 0 0 变化量(mol) 1.5 0.5 0.5 5min量(mol) 1 0.5 0.5 A、B的平均消耗速率V=B、C的浓度c==
=
=0.15mol/(L•min),故A错误;
=0.25mol/L,反应不知是否达到平衡,不能计算平衡浓度,故B
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不动,故C错误;
17
D、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发生改变,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密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和平衡影响因素、概念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24.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2SO3的速率如下,其中最快的是( )
﹣1﹣1﹣1﹣1
A.v(SO3)=4 mol•L•min B.v(O2)=2 mol•L•min
﹣1﹣1﹣1﹣1
C.v(SO2)=5 mol•L•min D.v(SO2)=0.1 mol•L•S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1﹣1
【解答】解:A.v(SO3)=4 mol•L•min;
﹣1﹣1﹣1﹣1
B.v(O2):v(SO3)=1:2,故v(SO3)=2v(O2)=2×2 mol•L•min=4 mol•L•min;
﹣1﹣1
C.v(SO2):v(SO3)=1:1,故v(SO3)=2v(SO2)=5 mol•L•min;
﹣1﹣1﹣1
D.v(SO2):v(SO3)=1:1,故v(SO3)=2v(SO2)=0.1 mol•L•S=0.1×60=6 mol•L•min﹣1
;
故D反应速率最快,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要注意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要以同一个物质进行比较. 25.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B.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
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 D.容器中SO2、O2、SO3共存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且不等于0,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发生变化,以此进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解答】解:2SO2+O2⇌2SO3,
A.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等,故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可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正确;
B.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大小关系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B错误;
C.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取决于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故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C错误;
D.该反应是可能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故容器中SO2、O2、SO3共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要注意把握平衡状态的特征.
18
26.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气)+B2(气)⇌2AB(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A2,等效于单位时间内消耗2nmol AB,同时生成nmol AB,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故A错误;
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容器内总压强始终不变,故B错误;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 AB,等效于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 B2同时生成nmol B2,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正确;
D、任何时间内生成A2、B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定值,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
27.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3v正(N2)=v正(H2) B.v正(N2)=v正(NH3) C.v正(H2)=3v逆(NH3) D.3v正(N2)=v逆(H2)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根据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解答】解:因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
A、无论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有3v正(N2)=v正(H2),故A错误;
B、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与v正(NH3)可能相对也可能不等,与初始浓度与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H2):v逆(NH3)=3:2,故C错误; D、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N2):v逆(H2)=1: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衡平衡状态的判断,可以抓住本质特征:υ正=υ逆(同种物质)分析.
28.可逆反应2HI(g)⇌H2(g)+I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当下列4项中某项不随时间变化时,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 ) A.容器内压强 B.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各组分浓度 D.混合气体的颜色
19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反应2HI(g)⇌H2(g)+I2(g),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
【解答】解:A.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容器内的压强不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质量不变,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
C.各成分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化学平衡的依据,故C正确; D.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不能作为判断的依据.
29.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为( ) A.容器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B.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C.N2减少的速率和NH3生成的速率之比为1:2 D.气体体积为初始体积的一半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由此进行判断;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反应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气体的质量不变,M=,所以容器内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正确; B、浓度之比不能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变化,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错误;
C、氮气的减少和氨气的生成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错误; D、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气体体积为初始体积的一半,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不再变化,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的依据,反应前后不改变的物理量不能作为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
30.在一定条件下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2NO+O2⇌2NO2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B.NO、O2、N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2 C.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20
【分析】根据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解答,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故A正确;
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NO、O2、NO2分子数目之比可能为2:1:2,也可能不是2:1: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B错误;
B、C、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的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C错误;
D、气体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发生改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平衡状态判断依据,题目难度中等.
31.在一定温度下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A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不同物质),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解答】解:A、由于反应两边气体体积相等,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压强无法判断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故A错误;
B、由于A是固体,反应两边气体的质量不相等,而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了平衡状态,故B正确;
C、由于A是固体,A的物质的量浓度无法衡量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故C错误;
D、反应两边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利用一些基本量来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具有很强的灵活性,需要学习时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内涵和外延,本题难度中等.
32.反应:A(气)+3B(气)⇌2C(气)△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对于该正反应为放热的化学反应来说,降低温度,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错误; B、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C正确; D、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的影响,注意△H<0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
33.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W为固体,增大W的用量,不影响平衡的移动;
B、该反应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随反应进行,压强降低,当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
D、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
【解答】解:A、W在反应中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和化学平衡的移动,故A错误;
B、随反应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压强不变说明到达平衡,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
C、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即向正反应移动,故C错误; D、反应热△H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有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变,热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热不变,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平衡移动、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平衡状态判断等,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34.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 C.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22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通入稀有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平衡状态整你分压速率相同;
C、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增加X的量会提高Y的转化率,本身转化率减小;
【解答】解:A、通入稀有气体总压增大,分压不变,平衡不动,故A错误;
B、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v(X)正:v(Y)正=m:n,平衡时,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倍,故B正确;
C、反应是放热反应,降温平衡正向进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错误;
D、增加X的量会提高Y的转化率,Y的转化率降低,本身转化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注意加入惰气对平衡的影响,反应的特征是分析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35.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
(g)+O2(g)⇌2SO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2(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SO3的平衡浓度不改变的,说明为等效平衡,恒温恒容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2molSO2,1molO2或恒温恒压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n(SO2):n(O2)=2:1,再结合平衡移动分析.
【解答】解:A、温度和容器的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2(g),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移,SO3气体平衡浓度增大,故A错误;
B、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3(g),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得到n(SO2)=1mol,n(O2)=0.5mol,满足n(SO2):n(O2)=2:1,与原来的平衡是等效平衡,所以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故B正确;
C、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O2(g),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正移,平衡向正反应移动,SO3的平衡浓度增大,故C错误;
D、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体积增大,反应混合物产生的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移动,移动的结果是减小SO3的浓度,所以SO3的平衡浓度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平衡移动、等效平衡等,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等效平衡规律.
36.密闭容器中,反应xA(g)+yB(g)⇌zC(g)达平衡时,A的浓度为0.5mol/L,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y>z B.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23
C.B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下降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若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变为0.25mol/L,由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0.25mol/L,则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2倍,若平衡不移动,则A的浓度变为0.25mol/L,由达新平衡时A的浓度降为0.3mol/L>0.25mol/L,则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x+y>z,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错误; 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B的转化率降低,故C正确;
D.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的体积分数降低,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及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根据A的浓度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37.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则(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平衡不发生移动 D.相对原平衡n(A)、n(B)减少,n(C)增大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根据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 【解答】解: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相当于在原来的基础上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反应前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的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则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A正确、B、C错误;
平衡虽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勒沙特列原理可知,只能减弱、但不能改变,则相对原平衡n(A)、n(B)、n(C)的量都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从等效平衡的角度分析,那样思路较为清晰.
38.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X(g)+2Y(g)⇌3Z(g),已知加入1molX和3molY.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Z.
(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X和6molY,达到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 2a mol .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molX和8molY,若要求在反应混合气体中Z体积分数不变,则还需加入Z的物质的量为 6mol .
24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恒温恒容下,往相同容器中加入2molX、6molY,X、Y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与原平衡相同,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同种反应物转化率相等;
(2)改变起始投料量,平衡后Z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不变,两平衡等效,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投料比相等即可,即满足n(X):n(Y)=1:3. 【解答】解:(1)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恒温恒容下,往相同容器中加入2molX、6molY,X、Y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2,与原平衡相同,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同种反应物转化率不变,故生成Z 为amol×
=2amol,故答案为:2a mol;
(2)改变起始投料量,平衡后Z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不变,两平衡等效,反应为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满足投料比相等即可,即满足n(X):n(Y)=1:3,则[2+n(Z)]:[8+n(Z)]=1:3,解得n(Z)=6,故答案为:6 mol.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涉及等效平衡,关键是理解等效平衡规律:1、恒温恒容,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一边,对应物质满足等量;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一边,对应物质满足等比,2:恒温恒压,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一边,对应物质满足等比. 39.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 和3molH2,在850℃时,气体混合物达到下式所示平衡:CO2+H2⇌CO+H2O.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0.75molCO.那么当H2改为9mol,在上述条件下平衡时生成CO 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 ) A.1.2mol B.1.5mol C.1.8mol D.2.5mol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依据1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75molCO,结合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物质的量,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若在此条件下当H2改为9mol,则达到平衡时C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结合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平衡常数得到. 【解答】解: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已知在此条件下,1molCO2和3molH2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75molCO; CO2+H2⇌CO+H2O
起始量(mol) 1 3 0 0 变化量(mol) 0.75 0.75 0.75 0.75
平衡量(mol) 0.25 2.25 0.75 0.75 K=
=1;
若在此条件下当H2改为9mol,设消耗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 CO2+H2⇌CO+H2O 起始量(mol) 1 9 0 0 变化量(mol) x x x x 平衡量(mol) 1﹣x 9﹣x x x
25
K==1,
x=0.9mol
则达到平衡时C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和=0.9mol×2=1.8mol,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计算方法,平衡常数计算应用,掌握基础,理解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40.在一定条件下将1mol CO和1mol H2O(g)放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时测得CO2 0.6mol,再向其中通入4mol H2O达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为( )
A.0.6mol B.1mol C.1.3mol D.0.8mol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计算.
【分析】加入水蒸气,化学平衡会向着正反应方向进行,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增大,由于是可逆反应,CO不能完全转化. 【解答】解:向原平衡中通入4mol H2O,平衡正向移动,新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大于0.6mol,由于是可逆反应,1mol CO不能完全转化,即CO2的物质的量小于0.6mol,故平衡时0.6mol<n(CO2)<1mol,选项中只有D符合,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可以利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利用极值法避免计算的繁琐,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
41.恒温时,在一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充入2mol的NO2,反应2NO2(g)⇌N2O4(g) 达到平衡时,向容器入通入2mol的NO2,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转化率( ) A.不变 B.增大 C.减少 D.无法确定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固定容器中充入2mol的NO2,反应2NO2(g)⇌N2O4(g) 达到平衡时,向容器入通入2mol的NO2,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解答】解:固定容器中充入2mol的NO2,反应2NO2(g)⇌N2O4(g) 达到平衡时,向容器入通入2mol的NO2,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转化率增大,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等效平衡,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能力,注意利用等效思想构建平衡建立的途径,注意对等效平衡规律的理解掌握.
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