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柬工案技术 电子技术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 袁晓戎 (西安邮电大学图书馆,西安710121) 摘要:基于移动终端,呈现跨网络、跨终端的特点使信息的传播机制与规律都呈现出“即时化、社交化”的特点,提升了社会沟通的效率。 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变革进行了分析,对新的传播方式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综述,着重论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新模式及其 特点。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传播特点;传播模式 0引言 移动互联网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将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相融合, 形成优势互补,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网随人动 的 信息传播的跨越式发展,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随着越来 越多的手机用户开始使用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网络快速发送语音 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发起多人群聊。信息传播的途径开始由 PC端大规模向移动端转化,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更加丰富和快捷。 1 移动互联网概况 移动互联网是指利用移动通讯设备无线接入的互联网,是移 动数据通讯与互联网结合的产物。它既保留了移动通讯的方便、 快捷、个性化、无处不在的特点,也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姗 蝴 l7 0 4i 3 1 ㈣ | l。信息丰富和查询方便的优点。目前,以网络接入方式为标准,无 线互联网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无线Modem,主要应用于便携式 电脑的移动上网,另一类是智能终端,主要以移动电话、寻呼机、 双向寻呼机、掌上电脑、PDA和电子阅读器为上网工具。移动互 联网既具有互联网的特征,又具备智能化终端和移动化特征,富 有极强的生命力…。越来越来多的人通过移动终端进入互联网。 手机、平板电脑、车载互联等移动终端几乎满足了人们阅读、信 息分享、社交、购物等所有信息需求,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 了极大便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网民上网设备数据 图1所示,2013年我国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继续保持增 长,从74.5%上升至81%,增长6.5个百分点,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 本电脑上网的网民比例则略有降低目。2013年全球移动设备连接数 大概是68亿,2013年全球移动广告的增长大约79%。根据爱立信的 预测,2012—2018年,整个移动数据的流量将增加12倍左右。移动 互联网将是继传统互联网后的又一座待开掘的大金矿。引。 1O0% 蜥 蜘 慨 麟 骶 8D% 60% 4O% 2O% 0% 禽式电脑 笔记本电臆 手机 一2lo12 —2013 图1网民上网设备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图2中国手机 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 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O% 。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即时 通讯产品微信,实现了跨网络、跨终端、即时网络的特点,使用户 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2013年7月24日,我国微信用户过4亿 。庞大的数字背后,显现的是广大民众对移动互联网的依赖。可以 说我国已经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2110"/ 2口o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_-手督l罔 日船幢-●卜手机网民占囊婊目岛比例 图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世界最大的移动终 端产能,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产业中发展最快、竞争最激烈、创 新最活跃的领域。 移动网络和智能终端的结合给信息传播方式带来了性的变 化。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高速的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和发布 信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通过移动互 联网看新闻、刷微博、微信聊天、发布信息。人人拥有话语权,随 时随地“参政议政 ;无限的交流与创作空间,丰富的文化消费与 享受;更为透明、开放的高度信息化社会正在形成。 移动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网络信息,解除了台式机对上网 的约束,简化了上网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在一定程度 上弥合了因收入差异、城乡差异、年龄差异而形成的数字鸿沟,为 广大边远农村网民以及城市流动人口群体提供了方便,促进了整个 社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移动互联网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推进了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思量过 多过杂、碎片化、真伪难辨,容易给人困惑。此外,移动互联网降 低了信息传播门槛,人人都是信息源,张扬个性,各取所需,但也 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一些误导式观点。同时包含大量隐私信息,隐 私信息容易泄露,容易引发犯罪,传播面临更多的挑战。 2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新特点 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更为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全球成 为一个公共信息平台。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技术新媒体不 断推出,用户从被动的接收信息变为主动的、有选择的“捞取信息 。 通过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分享功能,通过文字、语音、图片以及视 频等方式自己生成内容,对时政新闻、生活趣事、情感态度、心情 体会进行个性化的表达,观点自由、平等对话、信息共享,使得信 息传递更加精准、实时、高效。 (1)新的信息传播工具。移动互联网技术在社交化的基础上将 传统的PC端方式做了位移,可以实现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及时传递, 并且与社交更好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分享功能,可以将自己获得的信 息在有限的范围内传递,人们更加关注信息的源头,各种各样的信息 通过移动客户端加以分享。主流媒体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个体实现更加 广泛的二次传播,个人成为信息传播的第二个源头,呈发散状不断扩 电 a ̄/ix-i技术 126 大;当然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宽必然带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促 使人们深刻反思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筛选,所以越来越多的媒体 开始重视在主动推送前提下的信息过滤,减少主动推送信息对使用 者的影响。 (2)信息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利用移动终端上网,仅需少量 的上网流量,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成本被趋近于零。信息能迅速在社 交平台上扩散,实现交叉传播。只要用户在线,就能对信息进行快 速接收和反馈,在信息传达上比较迅捷。而且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 播还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传统的信息传播主要依赖于文字,传递的 信息量有限,不能准确了解到信息产生的语境和心情,影响了信息 传播的效果。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丰富, 隋景 、 “表 情 、语音短信、视频、图片等功能,方便用户更真切地表现个人 的状态或者思想。 (3)病毒性的传播模式。移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模式是病毒性 的传播,以人际关系为信息传播基础,采用以P2P结构为基础的传 播形态,信息象病毒一样快速、广泛传播,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更加 社会化、复杂化。移动互联网是人们的一种生活平台与生存空间。 人取代内容,成为互联网的基础单元,每一个人也是一个传播中心。 每一个人都具有信息的发布和获取的双重功能,人际关系网络成为 双向的信息传播通道。从一点传播,很快进行多点发散。信息传播 依赖于传播者的社会关系,例如微信中的朋友圈大多都是亲属、朋友、 同事、同学等,传播主体即用户群体更加精确,大众更相信信息的 真实可靠性。使得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更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更易 于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广度,使人的社交 关系更为多元化。 (4)安全性更加复杂。移动互联网降低了信息传播门槛,为 用户提供了最便捷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方式,增强了信息互动,人 人都是信息源,张扬个性,各取所需。可以说在移动互联网的信 息互动方面也日益形成成熟的话语表达权 。与此同时,移 动互联网的易用性、易得性使信息传播缺少足够的监管,不良信 息、安全与隐私保护成为新的安全问题。一方面,碎片化信息量 过多过杂,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一些误导式观点,容易引发犯罪, 传播面临更多的挑战。手机和网络互动,使得网络更有 杀伤力。 另一方面,移动终端缺少上网的安全防卫保障,存在安全隐患。 用户通过移动互联网便捷的获取网络信息的同时,用户的个人信息、 隐私、电话号码,手机中的图片和视频也存在更大的泄漏可能,对 用户的私人信息构成威胁。智能手机的GPS定位功能,不仅可以向 移动状态的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同时也泄漏了用户的位置信息。 而智能手机中正在形成的电子支付能力,远程支付的密码泄漏,更 给社会生活的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3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依靠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赢得了快速发展,成为 资金、知识、人才聚集的最新领域,将对我国的工业化、农业现 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推动信息化建设的深刻变革。同 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诸多任务,完善网络监管的政 策法规体系,提升网络与信息的安全,加强信息的分类、甄别与 管控等等。随着4G的到来,人们对移动互联网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如何更好的管理、利用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我国社会信息化建设 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慧玲.移动互联网的现状与发展方向探索[J】.移动通 信.2009(01):58-61. [2]中国互联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中国互联息中心,2014(o1):25-26. [3]3.发掘移动互联网的金矿[J】.通信世界,2009(01):54. 【4]中国互联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R].中国互联息中心,2014(01):18-19. [5]张意轩.我国微信用户数量超过四亿[N】.人民日报・海外 版.2O1 3—07—25(01). [6】晏捷.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互动空间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东 南传播,201 0(03):21—2 3. 【7】靖鸣,刘锐.手机传播学【i].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78-80. 作者简介.袁晓戎(1 981一),男,工程师,从事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信息化管理研究。 (上接第11 2页) 生成优化后的字节码。 3编译过程 经过经典优化如无用代码消除、循环展开、循环表达式外提、 消除公共子表达式、块重排、常量传播等优化后的代码性能几乎可 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编译器选择java方法或循环体作 以达到GNU c++编译器的-02参数的优化强度,说明基于热点探 为编译的目标。编译方法时,首先创建一个Compilation类,该类中 测的即时触发技术还是非常有效的优化手段。 的方法compile—mothodO被用来执行编译的过程,具体代码cl\cl— compiler.cpp。明确将编译过程分成多个中间环节,甚至能够通过 VIM选项,得到非常详细的编译细节。打开VIM选项后,可以得到 CFG文件,该文件描述了编译的各个环节。 4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HotSpot虚拟机类加载及优化的原理与代码实现, 在深刻理解其工作原理基础上,加上对HotSpot代码的阅读,为自己 (1)生成HIR环节,HIR相当于基本块组成的控制流图。 (2)生成LIR环节,该环节中,编译器生成了寄存器分配前的 理解虚拟机的工作原理与将来实现虚拟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LIR代码,相对与HIR环节,此处增加了LIR指令信息,局部变量 参考文献: 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变量名分配了虚拟寄存器。该处的寄存器是 [1】陈涛著.HotSpot实战[M】.人民邮电出版社,2O14(03). LIR格式的虚拟寄存器,明确了机器指令,甚至包括指令名称与寻 [2]周志明著.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一JVM高级特性与最佳实践【M]. 址方式,通过分配物理寄存器明确实际地址即可。 机械工业出版社,2O14(04). (3)寄存器分配中为了充分利用寄存器资源,尽可能将程序变 [3】Tim Lindholm、Frank Ye11in、G¨ad Bracha、AleX Buckley著, fi].机械工业出版社,2O14(01). 量尽量分配到寄存器中,达到提高执行速度的目标。如何将数据尽 周志明,薛笛,吴璞渊,冶秀刚译Java虚拟机规范(Java SE 7版) 量长时间的保存在寄存器中,并将废弃的数据尽快清除是一个必须 解决的问题。HotSpot使用了线性扫描算法,该算法的核心是:对任 意两个变量的生命区间存在着重叠区域,不能将同一物理寄存器分 作者简介:郭书超(1 977一),男,河南新密人,硕士,讲师,研 配给这两个变量。HashSet.addO方法完成寄存器的分配任务。最后 究方向: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