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初探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初探

来源:保捱科技网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初探

作者:伞茜

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3年第12期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 伞 茜

【摘 要】“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 个人之间的交际,也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作用。以前,这主要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所关心、研究的问题,近年来,它正在引起一般人的关注。在中国,语言教师对之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要求,也引起人们从跨文化教育的角度对外语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交际;教学;文化差异

一、文化因素与外语教学关系的研究的历史回顾

早在19世纪,德国就有语言学者提出语言的不同并不是声音和符号的不同,而是对世界的看法(world perspective)不同。此种观点在20世纪的德国(Weigerber Trier在语义研究方面)和美国(Boas和Sapir在文化与语言研究的关系方面)重新受到注意并获得发展,Sapir认定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人类学、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从50年代到70年代,许多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调查研究导致一个共识,即语言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和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而且应当意识到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文化中的语言

(language in culture)和语言中的文(culture in language)。美国的拉多(Robert Lado)在1957年已提出外语教学应包括文化教学。在英国,本世纪20年代Malinowsky就相信不把语言和应用它的文化联系起来,便不可能对这个语言有所了解。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响,我国外语教学长期以来都着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向来比较忽视不同的文化对交际作用的负面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对外沟通的日益迫切的需要,外语教学要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和随之而来的要求对目标语所属文化有所了解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文化是有差异的,通过发现对方的不同点,反过来加深对我们自身文化的理解,从而做到客观地把握各自的文化特性。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初次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时,往往会受到文化冲击(Cultule shock),从而产生某种不适应。要使交际得以继续下去,必须设法减缓冲击、提高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走出国门或留在国内参与跨文化交际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需要学习、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时的实际技能。社会上,如商业界也有许多机构专门负责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培养,以适应国际化社会的需要。可以说,正是基于这一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实践意义要大于理论意义。

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研究内容有三项。第一,有关世界观、价值观方面的研究;第二,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方面的研究;第三,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待世界的根本看法,包括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等诸多哲学方面的概念。仅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来看,东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西方文化认为,人应该主宰自然,自然是人的征服对象,人类可以利用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战胜自然,人是万物之中心。与此对应,东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协调关系,人与自然紧密相关,人类不是改造自然,而是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条件为人类服务。

所谓价值观,就是判断好坏、是非的标准,它会将人的行为引至某个方向。因此,价值观就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基干。对于隶属于某个文化的人来说,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不好,都是受这个价值观的支配的。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于隐藏在文化深层里的价值观是回避不了的,人们恰恰是通过了解价值观的不同,来加深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解。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往往是不同的价值观念发生对立的时候。

关于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这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又一重要课题。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自然会产生差异,文化差异反映到语言上,就成为语言上的差异。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语言的使用一定得遵循文化的规则。换言之,文化决定思维、决定语言的表达方式。我们设想一下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情况吧。外国人要学会正确使用

“我说一点肤浅的意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这样的句子,除了需要语言本身的知识以外,还必须习得中国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知识。不需要社会、文化背景知识而能造出的句子,几乎都是有关事实或状态方面的描写。

最后一项是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研究。非语言行为与语言行为一样,因文化的不同往往赋予不同的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文化对非语言行为的不同解释,往往会产生误解。非语言交际以往多被看作是体态语的代名词,其实它的范围远远超过了单纯的体态语。从人的身体特征到身上穿戴的服饰品,从搽的香水的味道到身体内散发出的体气,从声音的高低到房间的摆设、光线、色彩,从时间观念到空间观念,这些都是非语言交际的因素。许多学者都指出过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Birdwhisted、Ray通过实验结果估计,交际中非语言信息约占65%,这说明,在人的交际中非语言的因素占据着多么重要的位置。日本人鞠躬、欧美人的拥抱接吻、拉美人的脱帽致意等都表现出各自的文化特征。非语言信息弄得不好就会产生误解,有的时候甚至导致悲 剧发生。有一位在泰国旅游的美国人,不经意坐在寺院里一尊佛像的头上休息,被人拍照下来,结果被驱逐出境;有一对不会汉语的瑞士夫妇在一家中餐馆用餐,点了菜以后,对服务员比划让他给他们的小狗也弄点吃的,服务员自以为明白了比划的意思,把小狗带至厨房,过了一会儿端出来的是一盘红烧全只狗肉。

三、外语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1.首先要明确文化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新课标中对文化教学已经提出了具体目标,中学英语教师应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2.要正确处理好本国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关系。不应把外语教学作为传授本国文化的途径,应尽量少用本国人用英语写的介绍本国文化的材料。因为那样做使语言外壳和文化内容常常不能吻合,语言往往不地道,不利于外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3.文化教学要与语言教学相结合,两者应贯彻始终,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2]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1)

[3]胡文仲.文化与交际[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