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北京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来源:保捱科技网


北京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4分)

一、基础知识(1-12题,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 ....A. 忖度(cǔn) .C. 掣(zhì)肘 .

风光旖旎(qí) 蓬头垢面 .人才济济(jǐ) .力能扛(káng) .酩酊(dǐng)大醉 .

出奇致胜 鼎视若草介 理屈词穷

合盘托出 人才倍出 礼上往来 伶牙利齿

B. 横(héng)财 .

D. 祛(qù)除 .

2.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很多群众认为此案简单,然而案情错综复杂,个中 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说清。 (2)每逢周末或者假期,我都 在海滨的沙滩上,内心感到格外的舒畅。 (3)北京交通事业迅速发展, 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A. 委曲 徜徉 从而 B. 委屈 徘徊 从而 C. 委屈 徜徉 进而 D. 委曲 徘徊 进而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人与人的思想境界有时就是这样悬殊,在自私自利者的心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B. 会议刚开始时,研讨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逐渐踊跃热闹起来。 ....C. 在朋友们的眼里,他是个一诺千金的好男儿,说出的话从不反悔,不管牺牲多少时间精力也会践行诺言。 ....D.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刚刚开盘,有些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著名歌唱家刘欢曾做客电视台,向人们讲述了他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进取,一步一步地攀登艺术高峰。 B. 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他的学习态度:一是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要有毅力,持之以恒地学习。

C. 他在《新华文摘》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和健康的文章,提出了许多意见和观点,批评的人很多。 D. 在灿若星辰的作家中,我尤其尊崇鲁迅先生,因为他的作品针砭时弊,振聋发聩,唤醒麻木的人们。 5.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其作者分别是西汉司马迁,东汉班固,南朝范晔,西晋陈寿。 B. 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世称柳七,又称柳屯田,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风绮丽缠绵,有《乐章集》。

C.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爱国诗人,被誉为“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

D. 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的词以南渡为限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南渡前词作多写离愁闲愁,词风清丽柔媚,南渡后多写国仇家恨,词风凄恻哀怨。著有《漱玉词》。 6.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如因持璧却立 .B. 自分已死久矣 .D. 愿枉车骑过之 .

却:后退 分:料想

C.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看、视察 ..

过:访问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

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见犯乃死,重负国 .

7. 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 .B. 如惠语以让单于 .

C.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 如寡妇之夜哭 .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 .

C.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阉竖恐终为其患 ..D. 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9. 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召有司案图

B.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C. 侯生果北乡自刭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A. 且庸人尚羞之 单于壮其节 ..

B. 而相如廷叱之 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C. 武能网纺缴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D. 空以身膏草野 毕礼而归之 ..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 言甚详明 ..

B.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 举孝廉不行 ..

12. 下列句子从特殊句式角度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A.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B.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C. 未之有也 D. 臣诚恐见欺于王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7题。(共10分)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吏之辱。”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专以射为戏,竟死 ..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将军。 . C. 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无:无论 .

14.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B.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C. 广谓其麾下曰 .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A. 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B. 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C. 饮食与士共之

D. 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③专以射为戏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蹈其背以出血 .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 .

15. 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称代前文的“(李)广” 称代前文的“赏赐”。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16.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 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则安然得以保全。

C. 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 李广作为主将,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第Ⅱ卷(共116分)

三、本大题共四小题,共38分

18.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孟 子 曰 孔 子 登 东 山 而 小 鲁 登 泰 山 而 小 天 下 故 观 于 海 者 难 为水 游 于 圣 人 之 门 者 难 为 言 观 水 有 术 必 观 其 澜 日 月 有 明 容 光 必 照 焉 流 水 之 为 物 也 不 盈 科 不 行 君 子 之 志 于 道 也 不 成 章 不 达

(选自《孟子·尽心上》)

19.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17分)

(1)念去去, , 。 (2)今宵酒醒何处? , 。 (3) ,谈笑间, 。

(4)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7) ,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 (8) ,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 (9)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

(10)可堪回首,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尚能饭否? (11)东篱把酒黄昏后,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 (12)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13) ,一晌贪欢。 (14) ,天上人间。

(15)千古凭高对此, 。 ,但寒烟衰草凝绿。

(16) ,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又岂在朝朝暮暮。 (1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 2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6分)

浣溪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下列对词中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堤上”一句说堤岸上踏青赏春的人追随着河中画船在行走。 B. “拍堤春水四垂天”,意为拍打堤岸的春水使天空显得低沉。

C. “六幺”,即《琵琶行》“初为霓裳后六幺”中的“六幺”,是有名的曲调。 D. “催拍”,“拍”是歌曲的节拍,“催拍”写出了画船急管繁弦的热闹景象。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堤上游人逐画船\"的“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 B. 上片三句诗,四个动词——逐、拍、垂、出,笔触一点,顿使画面生动,形象呼之欲出。 C. 上片真切地描写出了一幅春光旖旎的图画,游人画船、天光水色等无不给人一种清新迷人的美感。 D. 下片重在抒情,写作者同友人在画船中酩酊大醉的情景,末句还表现出诗人及时行乐的悲观情调。 2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10分)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天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净胡沙③!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族发动的战争。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霜信报黄花”,黄花即菊花,词句倒装,意实为“黄花报霜信‟‟。 B. “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C. 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顷湖光。 D. “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 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C. 一个“恨”字,落笔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通篇笼罩的感情基调。 D. 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应属于“豪放词”。

(3)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系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竹犹存”。以本词与《归

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类似的语句相比较,写出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2—25题(18分)

祖脉的意义

(1)说来惭愧,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却从未朝觐过人文初祖的民族圣地——黄帝陵。„„我承认,每个民族都有为自己的种族自豪的权利,但我更为自己的种族自豪。我还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其优秀的文明品格和多种长处,但世上没有什么族类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艰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长达百年的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与勇气。

(2)这才是真正的强者精神和韧性生命。我们并不贬低别人,但我们不朽。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确是不朽的——古希腊、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的创造者已经湮灭了,四大文明古国之中,惟有中国仍然硕果仅存。她不仅没有湮灭,而且奇迹般地抗拒了衰朽的大势,并且重新焕发出令人瞩目的光彩!

(3)这一切,都深远地系结在黄帝陵之根脉上,都来自她无尽的传递、强韧的生息、永恒的祝福与保佑。 (4)我深感父的尊严与母的慈爱,也深感跨越苍茫时空的对祖先遗迹的触摸,这触摸令人产生灵魂深处的颤栗和疑惑。

(5)寂静与庄严。泥土的芳香与色泽。数人携手而不可环抱之苍松巨柏。和蒋介石题词所刻的碑石。这里是起点,因而也就是最终的共同点;这里的背景是高崖土壁,壤层深厚,这里是我们最早的摇篮。

(6)只有到了大西北的华夏源脉,两河源头,才会思考并忽然领悟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白种人眼珠是蓝的?头发是黄的?那是欧洲诸岛周围的海水映蓝的,地中海明媚的阳光染黄的;为什么黑人的皮肤那么黝黑、肌腱那么浑圆?那是赤道非洲的阳光和草原造就的。同样,我们的黑发乌睛和黄壤般的肤色,也是大西北的土地和黄河这些染色体赐予的啊——所以连我们的祖先也叫“黄帝”。

(7)黄种人,你有秋天的颜色,成熟麦田的颜色和黄金的颜色,你无须骄傲也不必自卑,你肤色是美的、和谐的,因为它是和自然一致的。那种贬低别的人种而自命高贵肤色的群类是浅薄的、幼稚褊狭的,实际上,这一套已经在今天受到了普遍的鄙弃。

(8)黄土高原正是我们肤色的发祥地,它是矗立在地球上的一座高地,一座充溢着举世闻名的、至今令人感到神秘的古老文化的圣地,也是我们永远为之骄傲的源头、自尊的基底、疼痛和奋发的动力源头。

(9)祖脉还有一个特殊的现象值得注意,这似乎含有某种神秘的启示。近百年来中国积弱,在世界新文明格局中落伍。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一群逃到了西安避难;日军攻陷南京,却始终未能攻破潼关;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张、杨丙子“双十二”兵谏西安城,促蒋联合抗日,陕北又奇迹般地成了中国的领导核心。

(10)这些无不与祖脉源地的凝聚力、号召力有关。是它,护佑着、福临着我们,在危难时刻发出无声的召唤,唤醒我们潜藏在血脉深处的良知和尊严,让我们一跃而起!

(11)就在离祖脉不远的地方,产生了辉耀世界的盛唐文明。在西安的历史博物馆里,当人们得知如今的西安市占地规模只相当于唐代长安城的六分之一时,人们惊奇得难以想象。待到看到兵马俑的陈列时,才能略微窥到盛唐宏伟气象之豹尾。

(12)惜乎全豹已不复能见矣。

(13)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产生二十世纪人优越的错觉,不要轻视、小看了伟大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如果我

们始终记住自己是这种文明创造者的子孙,就会永远从中汲取力量、尊严、智慧和活力。

(14)不管现在有些人怎样苛评郭沫若,但他那部题为《凤凰涅槃》的天才绝唱,却可作为百年羞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世纪的预言。诗前小序云:“天方国古有神鸟名„非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然后唱道:

“我们生动,我们自由,/我们雄浑,我们悠久。/一切的一,悠久。/一的一切,悠久。” (15)“你们已经涅槃了,所以你们不再死!”在祖脉的源头,我听见黄帝陵如是说。

(1999、2、12写于,取材自《周涛散文》)

2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 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作为一名华夏儿女的光荣感和自豪感。 B. 文章第(1)段详写了祖脉的地理位置,为下面的抒情言理作了有力铺垫。 C. (6)(7)两段分析肤色人种形成的原因,说明人类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 D. 第(14)段提到了《凤凰涅槃》,旨在用这绝唱来批评那些郭沫若的苛评者。 E. 文末借用始祖黄帝的口吻,衷心祝愿中华民族永远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23. 第(2)段说“作为一个民族,我们的确是不朽的”,这样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24. 阅读(9)-(12)段,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神秘的启示”指的是什么?(3分) ②“全豹”指的是什么?(2分)

25. 本文题目是“祖脉的意义”,请联系全文,概括一下“祖脉”有哪些意义?(6分)

五、作文(60分)

请以“今天”为话题,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题答案】

l. C

2. A (委屈: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难过。委曲:事情的底细。徜徉:闲游,自由自在的走。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或犹豫不决。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下文是结果、目的等,相当于“因此就”;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 3. C [不堪设想: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不合语境。抛砖引玉:抛出砖头,引来白玉。比喻用自己没有价值的东西(多指意见、文章等)引出好的、珍贵的东西。一般用于自谦的话。不合语境。一诺千金: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符合语境。势如破竹: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不合语境]。

4. D (A缺宾语中心词“的经历”;B两面对一面,前后不一致;C“意见和观点”重复,“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 5. B 6. C 7. A 8. B 9. D 10. C 11. C 12. A

13. D (A为“直到死” B率领。 C“详细经过” D无论)

14. A (A两个“以”,词性均为介词,前者“用、凭、靠”;后者“因为”。B两个“会”均副词,“恰巧,适逢”。C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D两个“为”都是介词。) 15. C (“之”代饮食) 16. D

17. D (D项中的“刀笔之吏”是指古代掌管文书的官,在这里结合语境应指“执法官、审判官”之类。)

译文:李广将军是陇西(甘肃)成纪人。李广一家世世代代传习射箭的技艺。李广参军抗击匈奴,因为他善于骑马射箭,杀敌时斩获敌人首级和俘虏敌人很多;随从太尉周亚夫进击吴、楚叛军,李广拔取了敌军军旗,立功扬名于昌邑城下。都以奋力作战而闻名。

匈奴大规模入侵上郡,有数千名匈奴的骑兵,李广的一百名骑兵都非常恐惧,想驰马逃跑。李广说:“我们离开大好几十里,现在就这样带着一百名骑兵往回逃,匈奴如果追射我们,立刻就全完了。假如现在我们停留不动,匈奴必然认为我们是大派来引诱他们的,一定不敢袭击我们。”于是李广命令众骑兵们说:“前进!”在不到匈奴阵地二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全都放开战马,卧地休息。这时正赶上黄昏,匈奴始终对他们感到奇怪不解,不敢出击。半夜的时候,全都带兵离去了。李广驻扎在右北平,匈奴听说了,称他为“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侵入右北平。

李广为人正直廉洁,得到赏赐总是分给他的部下,吃饭、喝水都跟士兵在一起。到李广去世为止,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而且一直到死也不谈置办家产的事。李广不善于言,很少说话,他专门把射箭当做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的时候,如果到了缺粮断水的地方,发现了水,士兵不全都喝过,李广不接近水;士兵没全都吃过,李广不尝饭食。他对士卒宽大、不苛刻,士兵因此乐意被李广所用。

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从东路出兵。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大将军会师的时间。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军情。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

太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李将军,朴朴实实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

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18.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见过大海的人就很难被一般的水所吸引,在圣人门下受过教育的人,就很难被一般言论所打动。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都有耀眼的光辉,凡是能容纳光线的小缝隙都能照到。流水这个东西,它不填满地面的坑坎是不会前进的;君子(如果)立志于大道,不积累一定成就就难以通达。 19. 默写:(17分)

(1)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5)一蓑烟雨任平生。

(7)楚天千里清秋 玉簪螺髻。 (11)有暗香盈袖 人比黄花瘦。 (13)梦里不知身是客

(15)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 (1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0. (1)(2分)B(非“天空显得低沉”,而是写出了水天一色的壮阔景象) (2)(2分)D(无“酩酊大醉”,也非“悲观”,而是排遣苦闷)

21. (1)(2分)B(意思是:为此,我宁可鬓生白发。拼却,豁得出去;华,白发。) (2)(2分)C(“通篇笼罩”是以偏概全)

(3)(3分)相同点:山林隐居,贞洁自持。不同点: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爱国忧国之情。(每点1分) 22. A、E(每选对一项得2分)

23. 因为有黄帝陵之根脉在(意思对即可,照抄第3段者也可)。

24. ①“神秘的启示”:祖脉能在危难时刻唤醒我们潜藏的良知和尊严,让我们一跃而起(意思对即可。答出祖脉的凝聚力、号召力,得1分)!②“全豹”:盛唐宏伟气象。

25. (1)祖脉具有无尽的传递、强韧的生息、永恒的祝福与保佑;(2)是我们永远为之骄傲的源头、自尊的基底、疼痛和奋发的动力源头;(3)永远具有凝聚力、号召力。

(2)杨柳岸 晓风残月。 (4)早生华发 一尊还酹江月。 (6)也无风雨也无晴。 (8)可惜流年 揾英雄泪?

(12)梧桐更兼细雨 怎一个愁字了得 (14)流水落花春去也

(16)柔情似水 两情若是久长时

(9)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0)佛狸祠下 廉颇老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