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

来源:保捱科技网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实施“重镇强村,活支兴团”战略专题调研报告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不断冲击着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在现代社会中,大量的从未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产生了,社会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裂变。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一代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2004年3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共青团东莞审时度势,全面、深刻地分析了我市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我市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和特点,于2005年2月召开的共青团东莞市十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决定在全市开始全面实施“重镇强村、活支兴团”战略,将团的工作重心下移,重点下放,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到支部,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网络,带动基层团支部的全面活跃,从而达到带团、促团、旺团、兴团的目标。其精髓在于以人为本,提升东莞市民的综合思想道德素养,为东莞实现可持续发展做足人才基础和思想道德基石。我校团委认真学习领会《意见》和《战略》的重要精神,就进一步了解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存在问题,

1

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过多地依赖学校教育,家长、社会和社区思想道德教育的参与严重缺失。传统思想总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至于社会非到用人时刻否则根本不去关心。固然家长有望子成龙的愿望,社会也渴盼得到有用人才,可是他们就忽略这样一个事实:人的成才过程是受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共同影响和制约的,而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往往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长、社会只注重青少年学业成绩的进步与否,却很少关心他们思想的健康成长。

(二)过多的大而全的教育理论,实践活动表面化,效果不尽如人意。近十年来有关教育改革方面的理论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特别是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更是异彩纷呈。然而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大多数学校还是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至于其他方面教育几乎都没有实行。而且不能结合不同年龄层次开展不同系统目标的思想教育,往往“病急乱投医”、“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都教育了,老问题还是不断出现。

(三)过多重视、强化智力开发,德育培养和思想宣传教育流于形式,被边缘化。目前许多学校,由于种种原因,还只注重智育的开发,只要读书好、分数高,那么你就是好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的评定虽然在一些地方有所改进,但更多的是被“一好”所替代。学校对“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的教育,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大都进行过,但在很大程度上都流于形式,失于空洞。很多学校是搞了活动,但却没有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去,形式上的应付却在现实意义上损害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2

二、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本身尚不完善。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逐步转化为能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社会义务的社会人的过程。随着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力的增强,青少年已不再盲从既定的思想道德价值和思想道德规范,甚至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性和抵触行为。在思想道德过程中,他们不再被动地受制于社会主流思想道德规范的束缚,而是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吸纳社会突变过程中所产生的思想道德取向和思想道德规范,并根据青少年群体所特有的规则主动建构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目前基层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不健全、不系统,尚未形成以“诚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的教育、以“责任”为核心的为事之德的教育、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的教育、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生存道德教育等一整套较为完整而科学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体系,更不要说贯彻执行了。

(二)思想道德教育本身的原因。社会转型客观上导致了德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转型。现代德育已逐步向“学会选择的德育”、“主体性德育”、“活动性德育”、“开放性德育”迈进,德育方式的改进促成了青少年德育主体的形成。他们能积极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生活、评价现有的道德规范,分析社会道德现象,探索新的道德准则,从而形成青少年道德体系。但是学校教育导向的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使一些学校在升学率这个指挥棒下,抓智育和德育一手硬一手软,使学生缺少一个丰富有效的德育课堂。

(三)各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力量分散,各行其事,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思想教育工作,条块分割,系统隔绝,重复要求,流于形式和表面化,很难渗透到青少年的灵魂深处。目前许多地方缺乏统一的针对不同年龄层次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基层陷于各自为阵、各自为战的局面。

3

三、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建构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

怎样适应社会转型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的深刻变化,积极建构和谐的学校德育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要提高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主要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通过“传授”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

通过传授可以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导向,教给他们正确的、积极的道德规范,抑制错误的、消极的行为意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道德的认知、评价和选择能力,这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

当前,未成年人价值意识的主体性越来越强烈,文化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因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且日益迫切。我们在学校德育过程中应该加强引导,着眼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他们能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学校德育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为前提,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提高其道德认识能力、道德评判能力、道德价值的选择能力等等,最终实现学生道德认知水平的优化,使其道德认知健康发展成为可能。为了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在充分尊重青少年主体意识的基础上,我校根据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结合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制订了《东莞中学学生手册》,使学生处事有准则、言行有规范,自律能力不断提高。

(二)通过校园文化环境去“影响”未成年人

积极的文化环境能够激发学生不断学习、进取和创新;消极的文化环境则易诱使学生消极悲观,不思进取。学生长期置身于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便会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4

它能给人以启迪,催人以奋进,学生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人说,要让校园成为一首诗,让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能发挥德育功能。这是对学校德育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深刻理解。确实,一个给人美感的花园,一座引人遐思的雕塑,一条催人上进的标语等,都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中得到启示和熏陶。我校文化积淀厚重,浓郁的人文精神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广泛的影响。除了传统的文化项目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之外,近两年学校又广泛开展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为主题的现代公民教育和朝阳读书活动。开辟“每月一书”专栏,对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优秀书籍进行推荐和评论;在全校各班成立读书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外名人传记、经典名著等书籍,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展读书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青年学生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从而进一步升华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通过道德实践使学生得到道德体验

道德实践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它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着积极影响,使学生品德形成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注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受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提倡在积极的实践体验中培养道德习惯。对道德实践活动我们要提出严格要求,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计划性,避免自发性和盲目性。使学生们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去行动,不能放任自流,避免让受教育者获得反面的经验和体验,而应该让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正面的经验和体验。校团委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由学生自主设计、全体参与的系列主题团会活动。开展如 “我与祖国(爱国主义教育)”、“做人之道,立身之本(诚信教育)”、“给老师的一句话(知礼教育)”、“怎样使用“压岁钱”(弘扬民族传统、知礼向善教育) ”、“学习雷锋精神,做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等主题团会活动,让学生在班会课上得到充分的道德体验。除此之外,还开展如参观东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戒毒所,植树节义务植树活动,为希望工程捐

5

款、募捐活动,定期到敬老院、孤儿院送温暖等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体验了道德带给人心灵上的震撼,从而使他们在道德层次上更进一步。

同志曾经说过:“教育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和各方面都要来关心支持。”我们的道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要不断拓展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空间,不断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德育的关注程度,形成良好的家庭和社会德育环境。另外,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突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考虑长远性。德育实践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化学科 蔡俊宁

2005年7月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