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简

“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简

来源:保捱科技网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科室名称

原则上以“治未病科”(“治未病中心”)作为科室名称

也可采用: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整合体检部门(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除提供治未病服务外兼具健康管理职能,开展健康宣教,实现随访管理等。 科室构架与管理模式

“治未病”科应为中医医院兼具管理与临床职能的一级科室,由院领导直接管理,设立专职的科室负责人,可涵盖或设置体检(提供中西医健康评估)、健康咨询指导、中医调养、随访管理及健康宣教等部门。 不得把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理疗科等临床科室及国医堂、名中医工作室等纳入“治未病”科范畴。 科室区域划分

应设置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辨识评估区域 健康咨询与指导区域(如健康调养咨询门诊)

健康干预区域(如特色疗法干预区):如针刺、灸法、拔罐、推拿、药浴、刮痧、膏方、贴敷、放血等

健康宣教区等辅助区域 有条件的单位可增加健康管理区 服务项目与技术

“治未病”服务项目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一是健康状态辨识及评估项目 二是健康调养咨询服务

三是中医特色干预技术:包括针刺、灸法、拔罐、推拿、穴位贴敷、埋线、药浴、熏洗(蒸)、刮痧、砭石、音疗,及热疗、电疗等其它理疗技术。

四是产品类:如膏方、养生调养茶饮等。

五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健康信息管理,以及管理效果评价等也可纳入治未病服务项目

“治未病”科开展的服务项目应当不少于5项。 设备配置

一是健康状态信息管理设备。如办公桌、办公椅、计算机、打印机、电话、

专用文件柜等。

二是健康状态辨识及其风险评估设备。

如中医体质辨识系统、舌像仪、脉象仪、经络检测设备,体重仪、身高仪、血压计、心血管检测仪、肺功能仪、骨密度检测仪、心电图、血糖监测仪等常规体检、理化、影像设备。

三是健康咨询与指导设备。如健康教育宣传栏、影像等演示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信息网络系统设备等。

四是健康干预设备及器具。如针具、灸具、罐具、刮痧板、砭石,及中医电疗、磁疗、热疗设备等。 人员队伍

“治未病”科人员包括中医执业医师、医技人员、中药师、护理人员、管理人员等。专职医护人员二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5人,三级中医医院应当不少于6人,中医类医护人员比例不低于70%。医技人员和中药师可整合本单位的其他相关资源。

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有一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三级中医医院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执业医师占科室医师比例不低于20%。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应当有中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中医专业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科室医师比例不低于20%。

中医医院“治未病”科负责人应由从事中医专业工作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并具有一定行政管理能力者担任。二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学习和工作10年以上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三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应具备从事中医专业10年以上工作经历,同时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带头人应从事中医工作20年以上,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治未病”专业领域有一定学术地位。 文化宣传

“治未病”科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

中医医院网站应设立内容规范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专栏(专题),以健康讲座、

疾病预防保健沙龙等形式加强门诊及住院患者养生保健健康宣教。

组建专家团队和中医健康讲师团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开展中医药健康巡回宣讲。

编制实用性的中医科普养生资料,传播“治未病”理念和养生保健方法,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治未病”健康文化氛围。 附则

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机构以预防保健为特色的中医科室按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