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节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1.谈论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地理实践力) 资源的数量、质量、2.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自然资源的属性。(综合思维) 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资料,分析说明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社会经济开展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
一、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1.概念:指在肯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从自然环境中获得并能满意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物质和能量。
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
2.分类 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
3.成为自然资源的条件
(1)能满意某一时期人类社会的需求。 (2)需要人类具备相应的开发利用力量。 4.自然资源的属性
(1)自然属性: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遵循肯定的客观规律。 (2)社会属性: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受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需求及社会开展水平的影响。
[特殊提示] 我们平常所说的能源资源,既包括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自然?气等,也包括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 二、自然资源的数量特征 1.特征:数量是有限的,具有稀缺性。 2.缘由
(1)在肯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自然环境能供应的自然资源有肯定的数量。
(2)受技术条件的,人类能从自然环境中猎取的自然资源数量更为有限。 3.利用要求:人类能够从自然环境中猎取更多的自然资源,但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极限。
[特殊提示] 很多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和更新力量在肯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极限,人类的不合理利用,可能对其造成破坏,使其转变为非可再生资源。 三、自然资源的质量特征 1.总体特征:质量有优劣上下之分。
各种自然资源满意人类需求的优劣程度2.衡量标准
人类从中猎取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少3.利用表现
(1)自然资源的质量可用肯定的指标来刻画。 (2)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本钱有差异。
(3)不同质量的自然资源,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用途。 四、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1.表现
可再生资源: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分布不匀称
非可再生资源:受地质演化历史的制约,
但有规律
往往富集在某些特定地区2.影响
(1)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导致社会经济开展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2)空间分布不匀称,使不同地区间形成资源调配与贸易的需求,导致资源在空间上的流淌,也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球化进程。
1.按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可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 ) 2.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人类使用能源的数量削减,种类增多。 ( ) 3.工业社会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开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 4.随着生产力的开展,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日益广泛。
( ) ( )
5.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因地制宜,表达了自然资源的( ) A.有限性 C.地域性
B.整体性 D.多用性
提示:1.× 自然资源的可再生或非可再生的分类是依据资源形成特点划分的。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人类所使用能源的数量、种类都在增多。 3.× 工业社会,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加。
4.√ 生产力的开展使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力量提高,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5.C [自然资源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衡的,某种自然资源总是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因此开发利用时要因地制宜。]
自然资源及其属性 俄罗斯自然?气资源及其丰富,其自然?气产量居世界首位,是国际自然?气市场最重要的出口国,素有“自然?气王国〞之美誉。丰富的自然?气资源成为俄欧之间能源合作的物质根底,加之地理位置邻近,更使双方之间的能源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欧洲西部的一些国家从俄罗斯进口自然?气比例过高,对俄罗斯的依靠太大,不利于能源平安,国家应加强对国内能源的开发,如煤和核能,还应开发风能、太阳能、水利、生物能和地热等能源。
问题1 (区域认知)俄罗斯的自然?气多于西欧,这反映了自然资源的哪种属性?
提示:地域性。
问题2 (综合思维)自然?气从自然属性与自我再生性质看,分别属于哪种自然资源?从自然属性看,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分别属于哪种自然资源,可再
生吗?
提示:从自然属性看,自然?气属于矿产资源;从自我再生性质看,自然?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从自然属性看,风能、太阳能属于气候资源,生物能属于生物资源;从自然资源的增值性能看,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均属于可再生资源。
[归纳提升] 1.推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的方法
推断某种资源是否属于自然资源,就要看:①是否直接从自然界获得;②能否用于生产和生活。但凡既符合①,又能满意②的物质或能量,就是自然资源。只符合其中任何一条的,那么不属于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属性
不同的自然资源具有的属性不同,其开发利用的要求也不同,详细分析如下: 属性 有限性 含义 肯定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削减 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肯定周期 开发利用要求 珍惜、节省、合理利用 整体性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兼顾,综合利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 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 用 地域性 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分异规律 不行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域规律 多用性 大局部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人类通过生产活动,把自然资源加工成有价值的物质财宝
因地制宜 综合利用 社会性 充分利用 以下图中阴影局部为某种自然资源的全球分布状况,读图。答复1~3题。
1.该自然资源是指( ) A.湿地 C.冰川
2.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 ) A.盆地和湖泊四周 C.边缘与岛屿
B.沿海与架上 D.高纬区和高山区 B.油田 D.煤田
3.近几十年,该自然资源削减的主要缘由是( ) A.全球变暖气温上升 C.人类的需求量加大
B.大气的臭氧层变薄 D.地壳不稳定多地震
1.C 2.D 3.A [第1、2题,由图示知,该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极洲等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据此推断该自然资源为冰川。第3题,全球变暖气温上升是冰川加速溶化的主要缘由。]
自然资源的主要特 征及其利用 江西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的美誉,全球每年70%的中重稀土、60%的黑钨都产自这里,并已形成从地质勘探、矿山采选、冶炼加工、产品应用到检测检验、研发设计的稀土和钨完整产业链,是国内最大的稀土、钨产品加工基地,已成为国家钨和稀土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赣州稀土市场现在主要在国内,从稀土的开采到稀土别离再到稀土的冶炼到最终的深加工及应用(主要用于稀土永磁电机、节能灯具、汽车尾气净化器、陶瓷材料、抛光材料等)形成一条产业链;还有一小局部稀土出口到法国、、等。
问题1 (区域认知)赣州市稀土资源的开发初期主要呈现什么特征?试推想此阶段稀土的开发利用水平及缘由。
提示:无序开采,开采力量较低。由于经济开展水平、技术水平较低,因此此阶段稀土的开发利用水平较低。
问题2 (综合思维)随着经济的开展,赣州市的稀土开发利用状况消失了哪些变化?
提示:随着经济的开展,赣州市的稀土开采技术提高、开发规模扩大,加工、利用技术水平提高,已形成一条产业链,并出口到国际市场。
[归纳提升] 1.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主要特征 主要表现 主要影响 肯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环境供要求人类猎取自然资源的数量数量的有给的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人类在不能突破自然环境供给资源的限性、稀缺肯定的熟悉水平和社会经济技术极限。应通过合理的优化资源性 开展条件下能够猎取的资源数量配置,弥补资源稀缺带来的限有限 不同的自然资源的质量的衡量标质量的 优劣 准不同,但在肯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资源只有到达某一质量标准,才能被人类利用 制 影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本钱;同时也会影响因人类需求的差异而有的不同的用途 空间分布的不匀称 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遵循不同的影响社会经济开展的区域差分布规律,总是表现为某些地方异。导致了资源在空间上的流某类资源分布较多,而有些地方淌,促进了区域间的联系和全那么分布贫乏 球化进程 2.不同历史时期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历史阶段 对自然资源依靠度 农业社会阶段 大 工业社会阶段 较大 后工业化阶段 减弱 起主要作用气候、水、土壤、生的资源 物 矿产资源 后天性资源 自然资源在地区开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自然条件比拟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形成和开展 着打算性影响。矿产地位上升,产业布资源的储存状况、交局对自然资源的依通运输的便利程度,靠性渐渐减小,自是影响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因素 然资源对经济开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 地形平坦、气候暖以大庆等为代表的和、水源丰沛、土壤石油工业城市,以鞍以“硅谷〞为代表肥沃的黄河流域、长山等为代表的钢铁的新兴电子工业主举例 江流域、两河流域、工业城市,以金昌等要分布在高等教育印度河谷地、尼罗河为代表的有色金属谷地都制造了辉煌工业城市,都靠近矿比拟兴旺的地区 的古代文明
产资源富集的地区 4.阅读下面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开展的关系图,答复以下问题。
(1)据图推断Ⅰ、Ⅱ、Ⅲ三个社会经济开展阶段。
第Ⅰ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第Ⅱ阶段____________;第Ⅲ阶段________________。
(2)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生产、生活对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的依靠性很__________,在暖温带和亚热带相对潮湿地区,尤其是河流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形成了古代城市。
(3)在工业社会阶段,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的储存状况,以及________的便利程度。
(4)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开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而各种________资源的地位那么快速上升。
[解析] 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存和开展明显地受到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在一局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农业文明得以形成和开展,并形成古代城市。在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打算性影响。在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开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的地位那么快速上升。
[答案] (1)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2)自然环境 自然 大 冲积平原 三角洲 (3)矿产资源 交通运输 (4)后天性
题组1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1.“自然资源不能够被永续利用〞的观点,错在没有熟悉到( ) A.自然资源的数量是在不断增多的 B.可再生资源是不会枯竭的
C.某些资源如淡水等可以找到适宜的替代品
D.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的 D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是可以不断扩大和提高的。] 2017年5月19日,我国在南海北部进行的可燃冰(自然?气的水合物)试开采获得胜利。据此完成2~3题。
2.以下关于我国可燃冰试采胜利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缓解能源的紧急状况 B.保障能源的供给平安 C.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 D.解决能源的污染问题
3.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 ) A.水资源 C.矿产资源
B.气候资源 D.土地资源
2.D 3.C [第2题,可燃冰是一种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紧急状况;保障能源的供给平安;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第3题,自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自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水即可燃烧,所以又称为“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按自然资源的属性划分,可燃冰属于矿产资源。C正确。]
题组2 自然资源的属性及其开发利用
4.自然资源在数量上的有限性是下面哪种缘由造成的( ) A.受时间和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 B.受技术水平
C.受资源地带性分布规律 D.受资源之间相互制约性
B [所谓有限性指自然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在数量上的缺乏;同时在肯定的技术条件下,人们利用资源的力量、范围和种类也都具有肯定的局限性。]
以下图为人类各开展阶段的人均每日能源消耗(包括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统计图。读图,完成5~6题。
5.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 B.后三个阶段人类消耗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能源 C.人类在各开展阶段都消耗一种类型的能源
D.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每日能源消耗不断增长
6.以下关于人类各开展阶段能源利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的表达是( )
A.原始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虽然较少,但对环境影响较大 B.农业社会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C.工业社会大量使用能源带来严峻的环境污染,但生态问题得到缓解 D.现代社会崇尚的能源消费方式,能源利用率高,环境问题得到解决 5.D 6.B [第5题,前四个阶段人类消耗的主要能源为木材和水力,木
材属生物能源,A错;后三个阶段主要消耗的是矿物能源,B错;人类在不同的阶段消耗的能源类型不同,C错;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每日能源消耗不断增长,D对。第6题,原始社会对环境影响小,A错;工业社会对环境影响大,生态问题比拟严峻,C错;的能源消费属于过度消费,环境问题比拟严峻,D错;农业社会由于人口增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B对。]
教材P7活动
提示:1.饲料生产: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等。 奶牛养殖:土地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牛奶加工:能源资源等。 牛奶配送与消费:能源资源等。
2.现代工业所需原料来源范围广、产品丰富、专业化程度高、规模大,因此所需自然资源更多。
教材P8思索 提示:科技的开展。 教材P9思索
提示:1.自然资源稀缺时,价格往往会上涨,在供给上会促进技术革新,寻求新的储量,查找从资源中增加产出的方法,使供给量增加;另一方面也会通过技术开绽开发新的替代品,改良资源爱护方法,促进循环技术,使需求削减。
2.价格上涨,会促进技术革新,寻求新的储量,查找从的资源增加产品的方法,使供给增加。
3.技术革新可在肯定程度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但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人
类的技术开展并不能完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教材P11活动 提示:1.绘图略。
2.北京的水资源总量、供水总量与人均水资源量都比湖北小。 3.北京人口密集,经济兴旺,需水量大。
4.湖北地处我国南方长江流域,年降水多、径流量大、水资源总量大。 5.北京应调整产业结构,开展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跨流域调水等,促进水资源保障的稳定性。湖北应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爱护水资源环境,保障水资源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