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语⾔知识及其运⽤(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全部正确的⼀项是(   )(2分)A.佁情(yí) 极取 ⾯⾯相觑(qù) 志在必得 B.脊梁(jǐ) 诘难 咬⽂嚼字(jiáo) 不求盛解 C.⽞虚(xuán) 藻饰 孜孜不倦(zī) 袖⼿旁观 D.狡黠(jié) 矫情 根深蒂固(dì) 格物致知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不恰当的⼀项是( )(2分) A.只要锲⽽不舍地努⼒,就能沿着⾃⼰的⽬标⼀步步前进。B.他的发⾔听起来味同嚼蜡,吸引了很多⼈的注意。C.他真是个怪⼈,读书时专爱寻章摘句。

D.他犯了罪,他的家⼈给法官送去⼀份厚礼,其⽬的是不⾔⽽喻的。3.下列句⼦没有语病的⼀项是( )(2分)

A.营造健康⽂明的络⽂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明建设的迫切需要。B.在阅读⽂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许多做⼈的道理,悟出⼈⽣的真谛。C.会不会⽤⼼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写作⽔平的基础。

D.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有⼯夫不是看语⽂、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个说他学习不积极。下列句⼦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项是(  )(2分)①前者可以批量合成,但是可控性差。

②科学家介绍说,⽓凝胶的基本制备原理是除去凝胶中的溶剂,让其保留完整的⾻架。

③⾼超课题组另辟蹊径,探索出 ⽆模板冷冻⼲燥法,令⽣产过程更加便捷,也使这种超轻材料的⼤规模制造和应⽤成为可能。

④在以往制备⽓凝胶的案例中,科学家主要采⽤溶胶——凝胶法和模板导向法。⑤后者能产⽣有序的结构,但依赖于模板的精细结构和尺⼨,难以⼤量制备。A.①⑤②③④ B.②④①⑤③ C.②⑤③④① D.①④⑤②③

将下⾯语段中画线的句⼦换⼀种说法,意思发⽣了明显变化的⼀项是( )(2分)

我们的经济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平,可是我们城市孩⼦与⼤⾃然的距离已经远远超过他们。谁⼜能否认现在肥胖率、注意⼒紊乱、过敏症、抑郁症等现象增多与此⽆关呢?

A.谁都要承认现在肥胖率、注意⼒紊乱、过敏症、抑郁症等现象增多与此有关。

B.⼤家都要承认现在肥胖率、注意⼒紊乱、过敏症、抑郁症等现象增多与此不⽆关系。C.现在肥胖率、注意⼒紊乱、过敏症、抑郁症等现象增多难道与此⽆关吗?

D.谁都不可否认现在肥胖率、注意⼒紊乱、过敏症、抑郁症等现象增多与此⽆关。 对下⾯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项是(   )(2分)

建设⽣态⽂明需要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建设⽣态⽂明不能停留在号召和倡导上,必须落实到实践⾏动中,这就需要通过⽐较定型 和有效的制度,提供持久的推动⼒。建设⽣态⽂明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部署,必须长期奋⽃,为了不使这⼀进程因领导⼈的更换⽽中断或反复,必须有坚定的制度保障。建设⽣态⽂明需要长期稳定的制度保障建设⽣态⽂明需要制度保障

建设⽣态⽂明必须落实到实践⾏动中

建设⽣态⽂明是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产略部署⼆、古诗⽂阅读与积累(22分)

(⼀)阅读下⾯古诗,完成7—8题。(4分)渔家傲•斜⽉   黄裳

已送清歌①归去后,东南楼上⼈声悄。冷落尤临弦上调,欢意②少,空将万感③收残照。窗外剑光④初出鞘,斜窥梦断⼈年少。未到盖棺⼼未了,尘虑⑤扰,双眸竟⼊扶桑⑥晓。

〖注释〗①清歌:清亮的歌声,此处代指唱歌的歌⼥。②欢意:欢快的⼼绪。③万感:感受很多。④剑光:喻⽉光。⑤尘虑:尘世的忧虑。⑥扶桑:传说⽇出于扶桑之下,故谓为⽇出处。

7.对“未到盖棺⼼未了”所塑造⼈物形象概括不准确的⼀项是(   )(2分)塑造了⼀个虽不得志⽽⼜坚忍不屈的形象。

B.让我们感受到⼀个隐忍坚毅、奋⽃不已形象。

C.曲折地表现出作者平⽣得意,凸现雄⼼未死的抱负。 D.表现出作者对未来的雄⼼壮志以及坚定的信念。8.下⾯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2分)

上⽚写傍晚词⼈宴饮结束后,看到⼈去楼空后的失落之感。

B.词中体现主⼈公彻夜未眠的词语是上⽚的“⼈声悄”和下阙的“晓”。

C.“窗外剑光初出鞘,斜窥梦断⼈年少”写出⽉光⼊户之态,是描写斜⽉的名句。 D.以时间的推移来写作者的⼼境的变化是本词的⼀⼤特点。阅读下⾯⽂⾔⽂,完成第9~13题。(10分)朱 然 司马光

初,吕蒙病笃① ,吴王问⽈:“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朱然胆守② 有余,愚以为可任。”朱然者,九真太守朱治姊⼦也;本姓施⽒,治养以为⼦,时为昭武将军。蒙卒,吴王假③然节,镇江陵。及曹真等围江陵,破孙盛。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江陵中外断绝,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真等起⼟⼭,凿地道,⽴楼橹临城,⼸⽮⾬注,

将⼠皆失⾊。然晏如⽆恐意,⽅厉④ 吏⼠,伺间隙,攻破魏两屯⑤ 。魏兵围然凡六⽉,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少,⾕⾷且尽,惧.不济,谋为内应,然觉⽽杀之。(选⾃《资治通鉴》)

【注释】 ①病笃:病重。②胆守:胆识操守。③假:授予。④厉:通“励”,⿎励。⑤ 两屯:两座营垒。9.对下⾯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项是( )(2分)江 陵 令 姚 泰 领 兵 备 城 北门

A.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 B.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C.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 D.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10.解释⽂中加点的词语。(2分)任:( ) 卒:( )翻译下⾯句⼦。(2分)

然晏如⽆恐意,⽅厉吏⼠,伺间隙,攻破魏两屯。

12.⽤⾃⼰的话说说朱然“镇江陵”遇到了哪些困难?(2分)

13.吕蒙赞朱然“胆识有余”,请从⽂中找出依据并作简要分析。(2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处早莺争暧树,           。󰀀

(2)商⼥不如亡国恨,           。(3)           ,落英缤纷。

(4)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

(5)王安⽯在《登飞来峰》中表达⾃⼰勇往直前、⽆所畏惧、锐意改⾰的远⼤政治抱负的诗句是“   , 。

(6)从“   , ”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从来不缺少忧国忧民的有识之⼠,缺少的只是⼀个可以汇聚合⼒,联结⽆数个体⼒量的络。(⽤《岳阳楼记》中的句⼦作答)三、现代⽂阅读(30分)

(⼀)阅读下⽂,回答15-19题。(17分)⾲ 菜 饺 ⼦ 徐⽴新

①⼉⼦回乡下的⽼家看⽗母,但只能在家待⼀天⼀夜,第⼆天早上5点半就要⾛,临⾛的前⼀天晚上,⼉⼦跟母亲坐在⽼房⾥⼀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定在家多待⼏天陪陪您,还要吃⼩时您亲⼿包的⾲菜饺⼦,那个味道太好了,我⼀直都想着呢。”

③之后,⼉⼦便到⾥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到另⼀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亲,说:“⽼头⼦,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有⾲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回 来,娃想吃⾲菜饺⼦了,我得给他做。”

④躺在床上的⽗亲⼀听,⽴即明⽩,连说:“好,好。”然后迅速穿上⾐服,下了床。母亲⼜说:“⽼头⼦,你动静⼩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呢。”

⑤⽗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把菜⼑,悄悄打开⼤门,出去了。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很寒冷。

⑦⽗亲开始在村⼦⾥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的⾲菜,冬⽇,菜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家门后终于找到了。⑧村⾥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很远,加上夜路不好⾛,等⽗亲割完⾲菜回家已是夜⾥11点多了。⑨接下来,两位⽼⼈开始择⾲菜 ,把两⽄多⾲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然后包馅。这⼀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怕开灯惊扰了⼉⼦的好梦。

○⑾这⼀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想了想,还有⼀会⼉得煮饺⼦了,⼲脆别睡了,给⼉⼦烧点⼉热乎的⽔,这样,他⼀起来就有热⽔洗脸。

○⑿5点30分,⼉⼦的⼿机闹铃准时响了,⼉⼦从睡梦中醒来,⼀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 ⼀股似曾相识的⾹味,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达到了⿍盛——⼀⼤锅⾲菜饺⼦在翻滚呢。

○⒀看到⼉⼦,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菜饺⼦,吃过再刷⽛。”“是呀,先吃,先吃。”站在⼀旁的⽗亲帮母亲的腔,并⽴即将饺⼦盛进碗⾥,双⼿递到⼉⼦的⾯前。

○⒁⼉⼦怎么也没有想到,⾃⼰随⼝说出的⼀句话,⽗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多岁的⽼⼈,竟然为了饺⼦⼀夜未眠。○⒂那是⼀碗滚烫的⾲菜馅饺⼦,很⾹,很⾹,吃得⼉⼦想哭。(摘⾃《安徽青年报》有删改)

15.请⽤简洁的语⾔概括⽂章的主要内容。(2分)16.⽂章标题有什么作⽤?(3分)

17.⽂中描写了怎样的⼀对⽗母?请简要概括。(3分)

18.⽂中最后⼀段写到“那是⼀碗滚烫的⾲菜馅饺⼦,很⾹,很⾹,吃得⼉⼦想哭”,⼉⼦想哭的原因有哪些?(6分)19.读完⽂章后,你的内⼼⼀定有所感触,请结合⽣活实际谈 谈你的感受。(3分)(⼆)阅读下⽂,完成第20-23题。(共13分)我们有时不如蜜蜂和树叶 肖复兴

滴⽔之恩,涌泉相报;街环结草,⽣死不负;中国绵延多少年的古⽼成语告诉我们:⼈要⼼存感恩之情。但是,这样的古训有时没有渗进我们的⾎液。

蜜蜂从花丛中采蜜,还知道嗡嗡的唱着道谢;树叶被清风吹的凉爽,还知道飒飒的响着道谢。但是有些我们还不如蜜蜂和树叶。

  美国曾经流传有这样⼀个传说,⼀个村⼦⾥,⼀家⼈围坐在餐桌前吃饭,母亲端上来的却是⼀盆稻草。全家都很奇怪,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母亲说:“我给你们做了⼀辈⼦的饭,你们从来没有说过⼀句感谢的话,称赞⼀下饭菜好吃,那和吃稻草有什么区 别?这样的⼈只配吃稻草!”连世上最不求回报的母亲都渴望家⾥⼈到哪怕⼀点感谢的回声,⽽我们就和那些吃稻草的⼈⼀样,遗忘、淡漠、⿇⽊,乃⾄忘恩负义。

我想起前两年在报上看到这样⼀则消息,湖南洞庭湖畔两姊妹在⼩时候⼀次落⽔,被⼀个好⼼⼈救起,那⼈没有留下姓名⾛了,两姊妹和她们的⽗母,觉得⽣命是⼈家救上来的,却连⼀声谢谢的话都没有对⼈家说,发誓⼀定要找到这个恩⼈。他们整整找了20年,两姊妹的⽗亲去世了,她们和母亲接着千⽅百计地寻找,发誓⼀定要把这句谢谢的话当⾯对⾃⼰的恩⼈说出来。不知姓名地寻⼈那么难,可是再难,她们坚持了20年。⽔滴⽯穿,⼼诚则灵,她们终于找到了这位恩⼈。两姊妹跪拜在地上向恩⼈道谢的时候,在场的所有⼈都禁不住落下了眼泪。这件事让我很难忘怀,两姊妹漫长20年执著的⾏动告诉我,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对有恩于你的⼈表⽰感谢。在对别⼈说⼀声谢谢的那⼀瞬间,你⾃⼰和整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温馨美好。 

  我也很难忘记⼏年前的⼀件事情。那天,我在北京崇⽂门地铁站等候地铁,⼀个⼤约四五岁年纪的⼩男孩,从站台的另⼀边跑了过来,因为是冬天,⽻绒服把⼩男孩撑得圆嘟嘟的,⾛路都很困难,整个⼈像个⼩⽪球⼀样⾻碌了过来,向我打听到雍和宫坐地铁哪边近?我帮他指明了⽅向,他便⾼兴地跑了回去,我看见那边有他的妈妈在等着他。空旷的站台上没有⼏个⼈,等了半天,地铁也没有来,我等不及,准备从地铁站上去打车。已经快⾛到楼梯最上⾯的出⼝处了,忽然听见刚才那个⼩男孩在后⾯“叔叔,叔叔”地叫我。我不知道他要⼲什么,就站在那⾥等,看着他⼀阶阶楼梯地爬上来,⼀脑门⼦热汗珠⼉地跑到我的⾯前。我问他有事吗?他⽓喘吁吁地说:我刚才忘了跟您说谢谢了。妈妈问我说谢谢了吗?我说忘了,妈妈就让我追上来告诉您。⼩男孩不好意思地摸摸头。 

  他们教我永远不要忘记。对世界上不管什么⼈给予⾃⼰的,哪怕是再微不⾜道的帮助和关怀,也不要忘了说⼀声谢谢。只是,有时我们还不如⼀个孩⼦。 (选⾃《青年⽂摘》)

20.本⽂的中⼼论点是什么?(2分)

21.第⼀⾃然段“但是,这样的古训有时没有渗进我们的⾎液”这句话中,“这样的古训”指什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3分)22.试对⽂章第三段和第四段中的论证⽅法作简要分析。(4分)23.试为⽂章补充正反两个事实论据。(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4分)24.综 合性学习(6分)

某班即将举⾏“好读书,读好书”主题班会活动,请配合班⼲部完成以下任务:如果你是“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谈谈活动的⽬的。(不少于两条)(2分)请给本次活动确定具体的主题。(2分)(3)请给活动拟⼀条宣传标语。(2分)

25.写作(50分)

  ⼗五六岁的年纪正是青春年少爱追梦的年纪,请 以“  憧憬”或“憧憬 ”为题作⽂。

  要求:(1)先把题⽬补充完整,再写作;(2)⽂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3)⽂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名,校名,地名。1.C  2.B  3.A  4.B  5.D  6.A

7. C(全词描写⼀次欢宴后⼈去楼空时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由傍晚到⽇出作者因烦忧⽽整夜未眠。看出作者平⽣得意的句⼦是“斜窥梦断⼈年少”。)

8.B(上⽚体现主⼈公彻夜未眠的词语是“残照”。) 9.C 10.任:担任⼤任  卒:去世 (每个实词1分)

11.朱然却泰然⾃若,没有丝毫恐惧,不断激励将⼠,寻找敌⼈薄弱之外,率军出击,攻破魏军两座营垒。(2分)12.与外界断绝联系,许多⼠兵患病,能够参加战⽃的⼠兵少,曹真攻势凶猛。 (2分)

13.(1)当江陵城危难之际,朱然泰然⾃若,还不断激励将⼠,可见其胆略过⼈。(2)当朱然发现江陵令姚泰想做魏军内应时,朗诵处死了他,可见他执法严明,注重操守。(2分)

14.(1)谁家新燕啄春泥(2)隔江犹唱后庭花(3)芳草鲜美(4)春蚕到死丝⽅尽(5)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在层15.为了⼉⼦随⼝说出想吃⾲菜馅饺⼦的⼀句话,⽗母包饺⼦⼀夜未眠。(2分)

16.①线索 ②暗⽰⽂章中⼼,表现⽗母对⼉⼦⽆私的爱 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每点1分,共3分)17.细⼼,体贴,为孩⼦着想,不辞⾟劳,⽢⼼付出,关爱孩⼦。(答出3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18.①因⽗母默默付出、⽆私的关爱⽽感动 ②为⾃⼰不能长时间陪在⽗母边⽽感到愧疚 ③因⽗母整夜未眠为⾃⼰包饺⼦付出的⾟劳⽽感到⼼疼(每点2分,共6分)

19.答题要点:能联系实际,写出⾃⼰经历(1分) 能围绕⽗母(亲⼈)关爱孩⼦或孩⼦理解⽗母(亲⼈)来谈感受(2分)。

(⾔之成理即可 共3分)

20.⼈要⼼存感恩之情(⼤意相同即可)(2分)

21.滴⽔之恩,涌泉相报;街环结草,⽣死不负,意思是即使受⼈⼀点⼩⼩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动上)报答。(3分)22.⼀个是不懂感恩的事例,⼀个是寻找恩⼈的故事。两个故事形成鲜明的对⽐,构成对⽐论证,有⼒地论证了⼈要⼼存感恩之情。(4分)

23.正:汉⽂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不交睫,⾐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尝过后才放⼼让母亲服⽤。后来有了“⽂景之治”。(2分)

反:⼀个农夫在寒冷的冬天⾥⽤⾃⼰暖热的⾝体救了⼀条蛇,那蛇彻底醒了之后却因为⾃卫的本能,把农夫咬死了。(2分)24.(1)答案⽰例:(1)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素养,陶冶情操,培养⾼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态度;(2 )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塑造我们健康、美好的⼼灵。(4)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让⼤家喜欢读书,养成勤于读书的好习惯。

(2)答案⽰例: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读万卷书,⾏万⾥路(3)书是为类精神⾷粮(4)阅读名著,陶冶情操(5)鸟欲⾼飞先振翅,⼈求上进多读书(8)书籍是⼈类进步的阶梯

(3)答案⽰例:(1)阅读名著,陶冶情操(2)书⾹满校园;(3)书海泛⾈(4)我和名著有个约会(5)我读书,我快乐(6)让书⾹伴随花⾹,让名家⾛进⼼灵(7)青春书为伴(8)“与书籍结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