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 工程技术 沉管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的控制要点 沈阳市振东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杨毅 齐明 [摘 要]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手段也日趋多样化,沉管灌注桩复合地基由于充分利用桩间土和桩共同作用和工程质 量能较好控制的特有优势和相对低廉的工程造价得到广泛的应用。桩基础分项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重点控制内容之一,是建筑工程 质量控制的关键。由于桩基工程的隐蔽性,给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o08实施以后桩基础质量控 制应认真执行新规范。 [关键词]灌注桩前言 工程项目 控制质量施工 数的测量:事先根据设计充盈系数计算出混凝土浇入量,再依据折算成 建筑工程施工的任务就是控制工程项目目标,使工程项目目标能 够在计划的投资、进度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实现。桩基础分项工程作为建 筑工程重点控制内容之一,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由于桩基工程 的隐蔽性,给施工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沉管灌注桩基础工程施工 的控制要点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沉管灌注桩工程施工的控制要点 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建筑桩技术规范))JGJ94—2008 的要求质量控制中,首先要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根据建筑桩 基设计等级的要求,沈阳市市区范围内的高层建筑都采用桩基设计等级 5级的桩基设计等级配筋率:当桩身直径为300~2000mm时,正截面配 筋率可取0.65%~0.2%(Jb直径桩取高值);对受荷载特别大的桩、抗拔 桩和嵌岩端承桩应根据计算确定配筋率,并不应小于上述规定值。摩擦 型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2/3桩长;当受水平荷载时,配筋长度尚 不宜小于4.0/a(a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对于受地震作用的基桩,桩身 配筋长度应穿过可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进入稳定土层的深度不应小 于规范第3.4.6条的规定。 二、沉管灌注桩工程施工前的控制 工程施工前应在以下方面加以严格控制:认真审核施工方案,主要 包括选用的机械设备数量、型号,施工作业人员组织及特殊工程上岗 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打桩施工顺序,施工技术措施及有关参数指标 等;核查施工必备的检测工具和仪器的准备工作,经纬水准仪和卷尺准 确有效(年检),测距绳锤、坍落度量仪等;砂、石、水泥、钢材和焊接接头 以及桩身混凝土配比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对水泥、钢材和焊条、认 真审核其质保资料,所有材料达到要求后方可用于工程;认真复核轴线 和桩位,特别着重校核建筑物放样定位点;桩基的安全检测,取得“建筑 机械使用许可证”后方可施工。做好施工组织设计;桩基施工前,施工单 位根据现场桩位情况制定成桩顺序,并做好成桩标记,尽量减少沉桩设 备调头。 三、沉管灌注桩工程施工中控制的要求 沉管灌注桩为隐蔽工程,只能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监理人员应 旁站监理,在施工中抓住以下几个控制点:钢筋笼制作的控制;箍筋应 采用螺旋式,直径 应小于6mm,间距宜为200~300mm;受水平荷载 较大的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基以及考虑主筋作用计算桩身受 压承载力时,桩顶以下5d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ram 当桩身位于液化土层范围内时箍筋应加密;当考虑箍筋受力作用时,箍 筋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 定;当钢筋笼长度超过4m时,应每隔2m设一道直径不小于12mm的 焊接加劲箍筋。钢筋笼制作应控制以下几方面:钢筋原材料质量,应有 合格证及试验报告;钢筋笼的长度、钢筋根数、焊接质量;钢筋笼的直径 几何尺寸。钢筋笼应按类堆放,防止错用、误用。对钢筋笼的主筋、箍筋、 加劲筋等严格按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控制。施工顺序的控制要点:防止 软土地区桩基“跑位”的发生,安排的顺序应符合施工要求,且加强待施 工桩位的观测和测量。沉孑L的控制要点:开打前用校正仪从两个方向控 制和试验沉管的垂直度,沉孔过程中严格按双控(桩长和贯入度)要求 控制,记录或核对有关施工记录,确保达到设计要求;成孑L结束后抛石 听音,如根据回音确定为已进水或泥(音不脆),则在管内先灌入1.5m 左右的混凝土封底;混凝土要提高一个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注控制要 点:混凝土灌满后方可振动拔管,根据成桩后的桩顶标高确定(须事先 依据管内径,配比及充盈系数计算出,而复打法的第一遍必须灌至地 面),在拔管过程中应设专人用测锤核查管内混凝土下降情况,另外见 证取样制作试块;钢筋笼控制要点:混凝土灌至接近钢筋底标高时旋转 钢筋笼,并根据桩顶标高事先计算好吊筋长度,若浇筑中发生吊筋滑脱 等异常情况,则复打重新旋转钢筋笼,以满足设计要求;拔管控制要点: 管内灌满混凝土后,先振动lO几秒钟,方可开始拔管,并按0.6~0.8米 /分钟的拔管速度提升,要点是拔lO秒停10秒,直至拔管结束;充盈系 296...—— 水泥用量,在施工前严格按配比过磅,浇灌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控制配比 及水泥用量。混凝土灌注的控制;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 合下列要求: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小于C25,混凝土预制桩尖强度 等级不得小于C30;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 水工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四类、五类环境 中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 计规范》JTJ 267、《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的相关规定。混 凝土宜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灌注过程为:浮笼控制,第1次混凝土灌 注时操作须放慢、混凝土量要少,以防浮笼发生;控制桩顶的标高;控制 好拨管速度,以防发生缩桩、断桩,同时桩顶浮浆层应保持足够高度。桩 身强度:桩身强度取决于钢筋笼的制作质量与混凝土质量。虽然钢筋笼 的制作简单明了,但现场仍发现钢筋笼下料长度不够、焊缝长度、外观 和质量、加劲箍与主筋的位置关系、箍筋间距过大,弯钩角度向内伸露 妨碍将来导管的提升等不符合图纸要求的地方。钢筋笼吊装时应防止 变形,安装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在工程施工 中桩身质量在于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的缺陷往往是由于施工不当引 起的,因此必须控制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沉管灌注桩施工中钢筋笼上浮 处理措施: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掌握混凝土浇注标高及导管埋 深,当混凝土埋过钢筋笼底端2m~3m时,应及时将导管提至钢筋笼底 端以上。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 深和已浇混凝土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 四、沉管灌注桩工程施工时常见的问题 断桩的处理: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在做完桩基小应变试验后,发 现了大面积的桩出现了不同程度地缩径现象,尤其靠近河道西侧的几 条轴线处出现了断桩。经过分析认为,沉管灌注桩工艺属挤土施工,设 计根据规范控制桩的中心线间距应不小于3.5倍的桩直径,而且施工时 实行顺序跳打,但仍不能避免土层对I临桩的挤压,特别是上部比较软弱 的土层,在施工后地面土隆起,由于表层土的隆起,使临桩出现真空抽 吸现象,致使该处出现缩径甚至断桩。而且河道西侧有因标高不够人工 回填了一部分土,分层夯实碾压不够,加之雨水天气较多,土层有向河 道滑移现象,可能在混凝土终凝不久就受到外力扰动,导致断桩。在后 续处理方案中,针对原打完的桩缩径较严重的,进行补强处理;将河道 西侧的几条轴线处断桩废弃,请设计在原桩位附近补新桩,钢筋笼长度 由原来设计的6.5m增加为10m,河道西侧的几条轴线处重新回填土, 分层夯实碾压。仍然施行跳打,严密监控先打的桩在地面的偏位滑移。 且延长相邻桩施工间隔时间,待邻桩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后再 施打,减少土层对临桩的挤压。隔层:如果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拔管速度 较快的话,就容易造成桩身隔层,因此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不小于 70ram,混凝土骨料粒径不大于30mm,拔管速度不大于1in/rain,应随 着密振慢拔。混凝土灌注桩质量判定;准确判断桩身混凝土质量的方法 是静载检验,虽然费用高、时间长,但是准确可靠,现场也常常采用动测 法判定桩身混凝土的质量。 结束语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控制过程 主要是控制沉管法成孔,钢筋笼制作及安放,混凝土搅制和灌注等三个 工序的质量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控制,确保桩基础子分部 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根据工程承载力的要求,采用沉管灌注桩基 础是合理明智的选择。沉管灌注桩施工工艺简单,此种地基方案,质量 容易控制,造价较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当然沉管灌注桩的施 工质量是可以控制的。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q94—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