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物理教学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方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其理论思路至关重要。这种理论思路,主要是指整个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出发点和基本途经。正确、充分而周密的理论构思和清晰的教育途径,能够把科学方法教育与中学物理教学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更有效地预测、解释和引导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物理教学规律。如果忽视理论的指导,满足于经验式的照搬照抄,那么科学方法教育将是十分肤浅和具有局限性的,很难得到真正落实。
科学方法教育的理论出发点是,科学方法蕴含在物理知识体系中,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方法与物理知识相伴而生,相互联系,共同发展。通过物理知识的教学渗透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运用,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途径。从物理学发展史看,科学方法来源于人们探索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实践,知识是方法的载体,脱离了知识,科学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的教育因素,抓住知识与方法的结合点,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依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不同的科学方法,进而发展相应的能力。
关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及其基本因素的分析告诉我们 ,物理知识结构中,物理实验事实是基础,物理学的理论系统(含概念、规律、方法)是主干,数学则起着表述形式的作用。而其中的物理实验事实(含 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之间的逻辑联系,是通过科学方法实现的。科学方法是各知识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知识体系中的逻辑语言和逻
辑符号。同时 , 能力又与方法一一对应,明确了建立知识和应用知识所运用的科学方法,也就明确了该内容应培养学生的能力因素。因此在分析物理教学内容时,应该而且可能将其中的物理事实、核心理论、科学方法、数学方法以及新知识的延伸与应用这五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功能结构分析,分析的结果可以用“知识 — 方法 — 能力综合功能结构图”表示。这种结构图由上(实验事实)、中(核心理论)、左(科学方法)、右(数学方法)、下(延伸与应用)五个区间构成,分别用方框图表示。方框图内容之间的逻辑顺序用箭头表示。“科学方法”方框内,填写本部分内容应用的主要科学方法,并分别冠以序号。在由“实验事实”到“核心理论”再到“延伸与应用”的箭号旁边,分别标注该过程所应用的科学方法的序号。
以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一节为例,这节课的 “知识 — 方法 — 能力综合功能结构图”如下:
由图示可以看出,图中非常清晰地表明了该部分内容从哪些实验事实出发,运用哪些科学方法,建立了什么样的核心理论,涉及哪些数学方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确地看到该部分知识中蕴含的科学方法因素。由此,在这节课
的教学设计、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有目的地做到:
1 .在教学设计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就可以把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作为主要内容。 初中物理科学方法的教学目标可以分成三类:A级:感受。学生能意识到使用这种方法的好处,但不一定要记住这种方法的名称及相关知识;B级:了解。学生知道采用什么方法,并了解研究过程,理解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C级:掌握。学生初步掌握了怎样运用这种方法,能在教师指导下,在新情景中能运用这一方法研究、解决有关的问题
2 .在教学实施中,一种情况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按科学方法的步骤与程式作用于物理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与实验、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形成物理认识,并从中领略科学方法的真谛,实现科学方法的隐性教育。这是科学方法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形式。另一种情况则是对一些主要的基本的科学方法,可以明确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内容、应用原则以及在本课程知识体系中的具体运用,结合物理知识的学习,实现科学方法的显性教育。
课后思考:
学生在没有学习欧姆定律知识之前,已了解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初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已经完成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但是认识理解不完整,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应用实验来认识串并联电阻规律, 让学生去探究,去体验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