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在教育中学
教育随笔:在教育中学
如果说前些天的培训是积极向上的招引,那么今天的培训主题则是打开真实教育让我们观察、学习。
很少有专家在讲台上去讲一些真话,去揭露一些社会现实, 来自江苏教育行政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老师给我们作的交流
就是一个例外。
严老师给我们讨论了四个问题:
1.教师读书问题。
中国最该读书的人,基本都没读书。像教师是不断输出知识的人,最该读书,现实中却是我们绝大数教师一生只读三本书:即教参、教材、教辅。纵观我们的周围,真的如此。
2.中国现实教育,德育观照
最重视道德的地方,却是最缺道德的。往往文件中说的,广播中反复叮嘱的都是我们最缺失的东西。比如:不要在旅游之地,写“到此一游”,可往往留下的恰恰下最多的却是这。这充分说明我们中国的德育教育总在高空,没有真正落地。过分的强调,一定会过度,多数都是形式上的过度。
3.中国式德育和育人问题及成因梳理
德育是育人中的一部分 。现在学校越位太多,认为孩子的一切都可在学校中学好,但其实,孩子的道德养成主要的环境是家庭。现实中我们把孩子的时间都紧握在学校中,实际是无故放大了教育的功能。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4. 探寻科学的德育途径
依次是熏染——约束——感悟——点醒——知理—— 内化——体验与实践。
作为教师要做到:
首先不断自己的人文素养,常怀敬畏之心,接着是经常反思,其次是真实的了解我们的学生,再是重温两句至理名言,然后是偶尔对照中国教师专业标准,最后是总是要思考一个问题“多少年以后,还有多少人想起我们”?
严老师话走偏峰,与常人不太一样。让我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课堂教学,审视教育。从而引发我们对教育更深一层次的思考,这也不失为一种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