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茅台酒厂精品庄园项目01葡萄酒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贵州茅台酒厂精品庄园项目01葡萄酒厂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来源:保捱科技网
茅台酒厂精品庄园项目01葡萄酒厂房工程施工组织

设计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建筑、结构施工图。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本工程施工应执行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及地方标准、规、规程、规定等。

8、我公司现有施工设备、周转料具等资源及多年来承建同类工程的经验。

二、概况

(一)工程概况

1、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精品庄园项目01葡萄酒厂房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0383.50㎡,地上10193.3㎡,地下10190.20㎡;建筑层数:地上五层,地下三层;建筑高度:23.900M(主入口室外

地坪至坡屋面一半的结构高度);±0.000相当于绝对高程67.30M。工程地上总长度为:124.6M,总宽为58.8M;工程地下总长度为1.9M,总宽为63.9M;工程在○6~○7轴间设伸缩后浇带,在○15轴处设变形缝。

2、本工程各方主要参见单位

(1)建设单位: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 (2)设计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3)施工单位:省第筑工程。 (4)勘察单位:市建筑。 (5)监理单位:正远监理。 3、本工程梁截面尺寸及现浇板厚度

本工程梁截面尺寸:框架梁一般有300×700mm、300×800、300×900、300×1000、450×1200、500×1500,最大为600×2000;次梁一般为250×600mm和250×400,地下室顶板厚最大有120、150、200和250等几种。

4、搭设高度超过8m的部位

1、水平围:1/B轴-1/E轴和1轴-4轴围,高度:从基础防○

水板-16.9m至地下一层顶-6.65m,此部分支撑架高度约为9.6m,梁截面尺寸主要为450×1200、300×800两种尺寸,板厚为250;○2、水平围:C轴-E轴和9轴-13轴围,高度:从基础防水板-18.7m至地下一层顶-6.65m,此部分支撑架高度约为11.5m,梁截面尺寸主要为320×1500、500×1500、700×1550和300×900,板厚为150;3、○

水平围:从17轴-23轴和B轴-F轴围,高度:从二层结构板(标高为5.950m)至屋面板(标高为19.00~28.00m),此部分支撑架高度从12.93m-21.93m随着坡屋顶增高,梁截面尺寸主要为600×2000、300×1000、300×700和250×400,板厚为120,二层结构板厚度为200和250;○4、水平围:9轴-17轴和B轴-F轴围,高度:从一层地面(标高为-0.05m)到屋面板(标高为19.00~28.00m),此部分支撑架高度从17.3m-27.3m随着坡屋顶增高,梁截面尺寸主要为600×2000、300×1000、300×700和250×400,板厚为120,二层结构板厚度为200;5、17-18轴、D轴两侧位置,从二层结构板(标○高为5.950m)至阁楼(标高为34.00m)顶,高度为27.90m,梁截面尺寸主要为300×700和350×700,板厚为150,二层结构板厚度为200。

(二)高度8m以上现浇梁、板采用的模板安装方法

本工程砼梁、板、框架柱等均采用多层木胶合板模板。模板支撑系统均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撑。

1、梁模板

梁底模、侧模均采用18mm厚多层木胶合板,底模下顺梁长方向设置不少于两根(当梁宽大于等于300时设置的木方楞间距不大于250)50*100木方楞,沿梁宽在底模每侧必设置一根,木楞预先与底模订牢。底模下的托梁采用钢架管,当梁的截面高度在2000~900(不包括900)之间时,托梁的间距为450,托梁下的立柱间距:顺梁长

方向为450,垂直梁长方向为900,另外在托梁的中间位置增加两根立柱,施工时要求增加的立柱和支撑架一起安装。增加的立柱上端安装可调托撑,要求从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不大于200,其他处支撑梁的立柱可与托梁采用双扣件连接;当梁的截面尺寸小于等于900时,托梁的间距为900,托梁下立柱的间距:顺梁长方向为900,垂直梁长方向为900,另外在托梁的中间位置增加一根立柱,施工时要求增加的立柱和支撑架一起安装,增加的立柱上端安装可调托撑顶住托梁,其他处支撑梁的立柱可与托梁采用双扣件连接;在梁侧模外侧,贴侧模竖向放置小楞,当梁高度在1000~2000时,小楞间距250,当梁高度小于等于1000时,小楞间距300;在小楞外侧,顺梁长通长放置大楞,大楞采用双架管,贴梁底必须设置一组双架管。梁侧帮加固采用φ14对拉螺栓和3型扣件,当梁高度在1000~2000时,大楞和对拉螺栓竖向间距不大于550,对拉螺栓水平间距不大于750;当梁高度小于等于1000时,大楞和对拉螺栓在梁侧摸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道即可,对拉螺栓水平方向间距不大于900。

在斜屋面处:由于倾斜产生了水平推力,为了抵抗这种水平推力,还需设置垂直斜屋面的斜杆。在垂直梁长方向:在梁两侧的立杆处各设置斜杆一道;在顺梁长方向:斜杆间距按梁下大楞间距的2倍设置,即隔一根大楞设置一根斜杆。斜杆的一端用十字扣件和大楞连接,斜杆向下跨越不少于三根立杆,斜杆与相交的每一根立杆用旋转扣件连接。

2、板模板

板模采用18mm厚木胶合板,板下小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为350mm,当板厚为250时,立放,当板厚小于250时,卧放,小楞下大楞采用100×100木方,间距为900,大楞下立柱采用钢架管,间距为900×900。

在斜屋面处:由于倾斜产生了水平推力,为了抵抗这种水平推力,还需设置垂直斜屋面的斜杆。在垂直板长和板宽方向:斜杆间距按板下立柱纵向和横向间距的2倍设置,即隔一根立柱设置一根斜杆。斜楞的一端用丝杠和大楞顶紧,斜杆向下跨越不少于三根立杆,斜杆与相交的每一根立杆用旋转扣件连接。

(三)斜屋面现浇梁、板的上表面采用的安装方法

1、19m~28m标高处坡屋面砼浇筑时,采用逐级安装、逐级浇筑的方法、相互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浇筑结束。

它的原理是:在按要求安装好坡屋面底层模板后,依据坡屋面的走向沿坡底至坡顶的方向布置竖向龙骨,竖向龙骨与底层模板间通过限位止水螺栓进行夹固、定位,以此来控制结构的厚度及安装面层模板的依据。面层模板则根据放样的结果予以事先分级预制,安装时将面层模板摆放进竖向龙骨之间,通过铁钉将面层模板与竖向龙骨钉牢即可。木工绕坡屋面四周从下至上分级安装面层模板,每安装完一级模板,混凝土工即可绕坡屋面四周浇筑已安装好一级模板的混凝土,然后再及时安装上一级模板,再浇筑上一级砼以此类推,直至到顶。具体模板安装做法见后附图。

2、34m~46m标高处坡屋面支模方法同钢筋砼剪力墙的支模方法,即砼现浇板上下两面均采用模板支护,两侧模板采用一样的材料。模板采用多层木胶合板,模板厚度为18mm,模板外侧竖向小楞采用50×100木方,间距为350mm,再外侧横向大楞采用100×100木方,间距为900,加固采用φ14对拉螺栓及3型扣件,横纵间距分别为700mm和900mm,为了确保对拉螺栓以后不渗水及保证模板位置,对拉螺栓中部及两端各加焊一50mm×50mm×3mm止水片。为了确保砼不漏振,决定采用分四次浇筑砼。上层模板分四次安装,每次安装3m高,等浇筑完砼后,再进行第二次模板安装。

二、施工准备

1、施工放线

在安装前,对各构件进行中心线和位置边线的放线,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边线和中心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根据实际标高的要求,把高程点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2、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且做样板,经监理及有关人员认可后,再大面积展开。

3、模板应涂脱模剂,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或其他油类。 4、根据框架柱和梁的位置确定满堂支撑架立柱的间距,但应确保立柱间距不超过本施工方案要求。

三、施工工艺

(一)平屋面梁板模板安装

1、首先搭设满堂支撑架,具体见第(三)条。

2、现浇板支设:要求立柱顶安装螺旋式早拆柱头,按设计标高拉线,调好早拆柱头,安装100×100木方,其上再安装50×100木方,然后上面铺18厚多层木胶合板,要求模板与小楞之间用长50钢钉钉牢,钢钉间距不大于500×500成梅花型布置,板和板之间缝隙贴胶带纸封严。

3、梁模板支设

在梁模板部位,按标高拉水平线依线安装纵水平杆,然后安装短水平杆(即梁托),安装梁底,依线卡固梁底,然后支梁帮,当梁钢筋绑扎完成后,再进行梁帮加固。

首先顺梁长方向铺50*100mm木方,立放,间距不大于250mm,在木方上部铺18厚多层木胶合板,最后多层木胶合板和下部木方用长50钢钉钉牢,钢钉间距不大于500,底模下托梁间距同相对部位的顺梁方向的立杆间距,在托梁的中间位置另增设两根(用于截面高度900以上梁)或一根立杆(用于截面高度900及以下梁)支撑梁底,间距同托梁,并且与满堂支撑架连接;梁帮模板采用18厚多层木胶合板。在梁帮模板外侧,顺梁高方向通长放置50×100木方小楞,在小楞外侧,顺梁长方向放置通长双钢架管,要求在底模处必须放置一组。梁帮加固采用φ14对拉螺栓和3型扣件,梁底模下面一道,往

上不超过550一道,截面高度等于或小于1000的梁,采用两道对拉螺栓即可满足要求。底模和侧模缝隙之间夹密封条,梁上口采用拉通长小线进行找直,然后采用钢管与架体连接进行固定。

(二)斜屋面板模板支设

一)19m~28m标高处坡屋面 1、工艺流程

放 样 立钢管支承架

安装底板主楞木

安装底板次楞木 安装底层面板 弹线、放样(限位止水螺栓)的位置 钻孔,模板面清理 安放限位止水螺栓 布置竖向龙骨,并锁紧螺栓螺帽

绑扎斜屋面钢筋

隐蔽验收 绕斜屋面一周安装第一级面层模板 浇筑第一级混凝土 绕斜屋面一周安装第N级面层模板 循环进行 浇筑第N级混凝土 浇筑结束 养 护 拆 模

2、施工工艺 (1)梁板模板安装

1)首先搭设梁板支撑架,立杆纵距及横距均为900㎜,纵横方向水平拉杆的上下间距为1.5m,并必须设置扫地杆。19m~28m标高处坡屋面:满堂红脚手架平均高度有5.6m、17.5m和23.5M三种。34m~46m标高处坡屋面:满堂红脚手架平均高度为21.5m。由于架体比较高,上部荷载比较大,要求支撑满堂红架体的结构层下部的现浇砼梁板模板支撑架在上部架体拆除前不能拆除。

2)现浇板支设:要求立柱顶安装螺旋式早拆柱头,按设计标高

拉线,调好早拆柱头,安装100*100木方,其上再安装50*100木方,间距为350,卧放。由于是斜屋面,100*100木方和50*100木方之间必然有45度角楔形缝,要求楔形缝处用相应木楔楔紧。然后上面铺18厚多层木胶合板,要求模板与小楞之间用长50钢钉钉牢,钢钉间距不大于500×500,成梅花型布置,板和板之间缝隙贴胶带纸封严。

3)梁模板支设

在梁模板部位,按标高拉水平线依线安装纵水平杆,然后安装横水平杆,水平杆采用钢架管。然后安装梁底,依线卡固梁底,然后支梁帮,梁帮加固:顺梁高方向为50*100木方(即为小楞);顺梁长方向采用双架管(双架管即为大楞),要求在梁底模处必须放置一道双架管,当梁高在1000~2000之间时,双架管间距为550mm,当梁高小于等于1000时,只在梁底模处和梁上口处各设置一道即可。采用φ14对拉螺栓和3型扣件加固梁帮。底模和侧模缝隙之间夹密封条,梁上口采用拉通长小线进行找直,然后采用钢管与架体连接进行固定。

(2)面层模板安装

1)竖向龙骨可采用50mm×100mm方木双拼,布置间距为1050mm,竖向龙骨双拼间的空隙用小木条夹钉(见图一及1-1剖面图、2-2剖面图),竖向龙骨与底层模板间固定采用对拉螺栓高度限位加焊止水片,限位止水螺栓布置间距为1050mm*900mm。止水片与螺栓应满焊严密。安装完毕经技术复核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2)面层模板经放样予以事先预制好,预制时尽量采用同一模数

级,本工程采用面层模板为915*915的木胶合板,不足处经现场放样后确定,这样便于模板安装、周转,节约材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混凝土浇筑及在施工中检查混凝土浇筑是否密实,可适当的减少混凝土上、下层搭接时间,减少冷缝产生。分级面层模板预制时两侧边各加钉300mm长的截面尺寸为50mm×50mm侧压骨两块,并在面层模板中间位置加钉一道50mm×50mm木横向压骨,安装时将面层模板的下边缘与竖向龙骨的下边缘对齐,通过铁钉将面层模板的侧压骨、横向压骨与竖向龙骨钉牢。

(三)模板支撑系统

1、搭设高度超过8m的满堂支撑架:立杆间距小于等于0.9×0.9m(梁两侧的立杆根据梁宽进行调整),纵横水平杆的步距不大于1.5m,可根据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置扫地杆(距地面200mm);可调支托下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杆;当层高在8~20m时,在最顶部距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一道水平拉杆;当层高大于20m时,在最顶两步距水平拉杆中间应分别增加一道水平拉杆。要求顺宽度方向的水平拉杆必须道道设置,不可缺少。

施工要求:立杆、横杆接头的详细做法:立杆上的对接接头的详细做法:立杆下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个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不同步或不同跨两相邻立杆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纵向水平杆对接接头应交错布置,不应设在同步、同跨,不同步或不同跨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并应避免设在纵向水平杆的跨中。见下图:

大横杆接头大横杆接头h<h/3  步距大横杆立杆a<a/3 2、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设置:模板支撑架和共享空间模板支架立柱,在外侧周圈应设由上至下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中间在纵横向应每隔10m左右设由下至上的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其宽度宜为4~6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顶紧,角度在45°—60°之间。当建筑层高在8~20m时,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当建筑层高超过20m时,在满足以上规定的基础上,应将所有之字斜撑全部改为连续式剪刀撑。除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和扫地杆位置设置水平剪刀撑外,并且在二者之间处按水平剪刀撑至架体底平面距离与水平剪刀撑间距不超过8m增设剪刀撑。具体做法见后附图纸。

施工要求:剪刀撑斜杆处用旋转扣件与相交的纵向水平杆或立杆

扣接,旋转扣件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cm。剪刀撑接长采用搭接接长,搭接长度不小于1000㎜,用三个扣件等距布置,扣件在钢管头处小于10cm处,剪刀撑下端要落地。

3、当支架立柱高度超过5m时,在架体外侧周圈和中间有结构柱的部位,按水平间距不大于9m、竖向间距不大于3m与建筑结构设置一个拉结点。架体与建筑物拉接要求:采用钢性连接方式,用四根短管用直角扣件把连墙件抱在框架柱上,具体做法见下图:

框架柱外脚手架

架体与框架柱的拉接

4、地基与基础

满堂支撑架架体分别坐落在钢筋砼基础底板和钢筋砼楼板上,当架体坐落在钢筋砼楼板上时,为了防止楼板强度不足并对楼板造成损坏,在上部满堂支撑架拆除以前,楼板下部各层支撑架和模板暂不拆除,等上面模板拆完后再依次拆除下面模板,另外要求9~23轴之间,

B、C、E、F轴上标高17.9m以下各层梁的支模做法同600×2000亮的支模做法。架体立杆底部加设宽度≥200mm,厚度≥50mm的垫木,顺立杆纵向布置,立杆底部加底座。

(四)模板和满堂支撑架拆除

1、模板和脚手架在拆除前应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包括拆除的步骤、方法和安全措施等。

2、梁、板模板拆除顺序:落下柱头托板,降下并拆除梁、板主次楞,然后拆除面板,拆除下部水平支撑,然后运至下一流水段。

3、在拆模时,要求先把松动模板脱离砼表面,如脱模有困难,可在模板底部用撬棍轻轻撬动,使模板脱离砼表面,不得使用大锤硬砸或撬棍硬撬,以免破坏模板及损伤砼表面和棱角。

4、拆除下来的模板应在指定地点按照模板编号,并码放整齐以备使用。

5、拆模时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和施工规中要求的强度,梁、板底模拆除时间应以砼同条件养护试块试压情况确定。

6、模板拆除完毕后,再拆除满堂支撑架。满堂支撑架拆除顺序应遵守由上到下,先搭后拆的原则,即先拆剪刀撑、斜撑,而后大横杆、立杆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则依次进行,禁止上下同时进行拆除工作。拆架子的高空作业人员应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软鞋上架作业,周围设围护栏杆或竖立警戒标志并有专人指挥,以免发生伤亡事故。

7、拆除顺序由上到下进行,不能上下同时作业,连墙点必须与

脚手架同步拆除,不允许分段、分立面拆除,拆下的扣件和配件应及时运至地面,严禁高空抛掷。

四、支撑架和模板搭设时的注意事项

1、满堂红支撑架和模板搭设前必须进行书面和口头交底,对详细部位要有节点构造详图,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所有偏差数值必须控制在允许围。

2、满堂红支撑架和模板的验收:除平时日常检查外,在绑扎楼板钢筋前,应对满堂红支撑架和模板进行验收,主要检查满堂红支撑架是否按模板方案进行搭设,模板的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参加人员主要有:施工方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和监理方土建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施工。

3、外径48mm与51mm的钢管严禁混合使用。

4、主节点处,固定横向水平杆(或纵向水平杆)、剪刀撑、横向支撑等扣件的中心线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5、对接扣件的开口应朝向架子的侧,螺栓朝上,直角扣件的开口不得朝下,以确保安全。

6、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程》(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

7、上架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8、严格按搭设方案施工,连墙件和剪刀撑应及时设置,不得滞

后超过两步。

五、架体和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组织机构 组 长:洪平

副组长: 冉永利、王文龙 成员:运江、徐顺兴、胡旭、旭 2、人员职责

组长:负责项目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副组长:负责模板专项施工管理工作。 成员:负责模板专项日常检查和相关业资料。

(二)模板安装的质量要求

1、做到班组操作前有交底,操作中有检查,完工后有总结。好坏有差距,真正做到奖优罚劣。

2、分项模板工程施工前,必须办好与班前工序的交接手续。签认齐全,否则不准施工,严格执行三检制。

3、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4、满足结构的截面尺寸,棱角平直光洁、面层平整、拼缝严密不漏浆。应确保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等模板尺寸准确,棱角顺直,

拼缝平整构造合理、装拆方便。

5、安装现浇结构的上层模板及其支架时,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能力,或加设临时支架,上下层支架立柱应对准,拉杆、支撑应牢固稳定。

6、模板接茬不出现错台、漏浆、拼缝严密不变形。

7、全部螺栓要穿齐、拧紧,确保模板稳固。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支撑体系牢固、可靠。

8、施工缝留置位置正确、封堵严密。

9、支模用的钢筋顶棍(防锈处理、墙厚减去2mm)应由专用模具加工,长度严格控制,无锯齿截断,磨去飞边。

10、浇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巡查架体和模板,发现问题时应及时汇报与处理。

11、工程模板的支设标准应达到下表要求。

模板工程质量允许偏差

项目 轴线位置 底模上表面标高 截面模尺寸 基础 柱、墙、梁 不大于5m 层高垂直度 大于5m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度 8 2 5 允许偏差 5 ±5 ±10 +4,-5 6 检验方法 钢尺检查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钢尺检查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三)满堂红支撑架材料及搭设的质量要求

1、钢管:钢管一般采用外径48mm,壁厚3.5mm的3号钢焊接钢管,其化学成分与机械性能符合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的要求。立杆、纵向水平杆(大横杆)的钢管长度一般为4—6m,横向水平杆(小横杆)一般为1.2m。钢管应涂防锈漆,新钢管还应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扣件: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应符合《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不能有裂纹、气孔、疏松、砂眼等铸造缺陷。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要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接触良好,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要小于5mm。新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3、脚手板:木脚手板用厚50mm的杉木或松木制成,板长3—6m,宽不小于200mm。

4、满堂红支撑架搭设必须按模板施工方案进行,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5、立杆的垂直偏差,当架体高度在30m以下时,不大于±90。 6、纵向水平杆高差:一根杆的两端,高差不大于±20,同跨两根纵向水平杆高差≤±10㎜。

7、间距偏差,步距±20㎜;纵距±30㎜;横距±30㎜。 8、扣件安装,主节点处各扣件中心点相互距离a≤150㎜,同步立杆上的对接扣件的高差a≥500㎜,立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

距离a≤h/3,纵向水平杆上的对接扣件至主节点的距离a≤l/3,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宜在40-65N·m。

9、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为45°~60°。

10、脚手板外伸长度:采用搭接,板下小横杆至板端头距离100mm,两板之间搭接长度200mm。

11、连墙点的数量,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无松动现象。 12、地基基础:表面坚实平整,不积水;垫板不晃动;底座不滑动、不沉降。

13、安装后的扣件螺栓紧扭力矩应采用扭力扳手检查,抽样方法应按随机分布原则进行。抽样检查数目与质量判定标准,应按下表的规定确定。不合格的应重新拧紧至合格。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检查数量要求及合格判定

项次 1 检查项目 连接立杆与纵(横)向水平杆或剪力撑的扣件;接长立杆、纵向水平杆或剪力撑的扣件 连接横向水平杆与纵向水平杆的扣件(非主节点处) 安装扣件数量(各)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51~90 91~150 151~280 281~500 501~1200 1201~3200 抽查数量(个) 允许的不合格数量(个) 5 8 13 20 32 50 5 8 13 20 32 50 0 1 1 2 3 5 1 2 3 5 7 10 2 14、可调托撑应有产品合格证,可调托撑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变形不应大于1㎜,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

六、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

(一)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1、为了确保模板工程施工安全,工地特地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洪平 副组长:冉永利 成员:胡旭、建英、运江 2、各种人员的工作职责

组长:负责项目的全面安全管理工作。 副组长:负责模板工程的施工管理。

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项目的技术管理、质量管理。 安全员:负责模板安拆工作的日常安全检查。

施工员:负责模板按拆的施工并配合安全员进行安全检查。

(二)安全技术措施

1、针对架体和模板工程的特点,项目部编制专项安全施工交底。应当做到安全组织措施到位,安全技术交底到位,安全例行检查到位,安全宣传教育到位。

2、模板拆模强度应符合本方案要求,不得提前拆模。 3、架体和模板工程施工应按工序进行,架体和模板施工未经安全员检查合格前,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架体和模板工程所有承重部件须经安全员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施工。

4、当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雨和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和模板搭设和拆除工作,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当风力超过5级时,应停止架管和模板吊装作业。

5、脚手架安装及拆除作业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持证上岗。在施工时,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带安全帽,架子工还要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6、在高处安装和拆除模板时,周围应设安全网或搭脚手架,并应加设防护栏杆。在临街面及交通要道地区,尚应设警示牌,派专人看管。

7、作业时,模板和配件不得随意堆放,模板应放平放稳,严防滑落。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临时堆放的模板不宜超过3层,连接件应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不得散放在脚手板上。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的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其设计值。

8、对负荷面积大和高4m以上的支架立柱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时,除应有合格证外,对所用扣件应采用扭矩扳手进行抽查,达到合格后方可承力使用。

9、多人共同操作或扛抬组合模板时,必须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互相呼应。

10、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行灯的电压不得超过36V;当为满堂模板、钢支架及特别潮湿的环境时,不得超过12V。照明行灯及机电设备的移动线路应采用绝缘橡胶套电缆线。

11、有关避雷、防触电和架空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

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的有关规定。施工用的临时照明和动力线应采用绝缘线和绝缘电缆线,且不得直接固定在钢模板上。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并应制定夜间施工的安全措施。施工用临时照明和机电设备线严禁非电工乱拉乱接。同时还应经常检查线路的完好情况,严防绝缘破损漏电伤人。

12、模板安装时,上下应有人接应,随装随运,严禁抛掷。且不得将模板支搭在门窗框上,也不得将脚手板支搭在模板上,并严禁将模板与上料井架及有车辆运行的脚手架或操作平台支成一体。

13、支模过程中如遇中途停歇,应将已就位或支架连接稳固,不得浮搁或悬空。拆模中途停歇时,应将已松扣或已拆松的模板、支架等拆下运走,防止构件坠落或作业人员扶空坠落伤人。

14、作业人员严禁攀登模板、斜撑杆、拉条或绳索等,不得在高处的墙顶、梁或在其模板上行走。

15、模板施工中应设专人负责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应报告有关人员处理。当遇险情时,应立即停工和采取应急措施;待修复或排除险情后,方可继续施工。

16、使用后的木模板应拔除铁钉,分类进库,堆放整齐。若为露天堆放,顶面应遮防雨篷布。

17、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

18、满堂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当出现异

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员。应在采取确保安全的措施后,查明原因、做出判断和处理。

19、满堂支撑架顶部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 20、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21、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 1)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 2)连墙件。

22、满堂脚手架与满堂支撑架在安装过程中,应采取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

23、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应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24、工地临时用电线路的架设及脚手架接地、避雷措施等,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 46的有关规定执行。

25、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应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

26、模板的码放,模板及部件堆存按施工总平面图分区标志堆放。堆存场地应坚实平整,且周边设排水沟。堆放场地严禁人坐或逗留,长期码放的模板须将各块模板固定成整体,以增强稳定性。

27、模板吊装安全注意事项

(1)、吊运作业要建立统一的指挥信号,并设专人指挥。吊运前应检查吊装用绳索、卡具及每块模板上的吊环是否完整、安全、可靠。

(2)、吊运作业前,应将吊装机械调整适当。当大模板及其他大

件就位或落地时,应当稳起稳落,严禁大幅度摆动,以防止摇晃碰人或碰坏墙体。

(3)、起吊模板时,待起吊高度超过障碍物后,方可转臂行车。 (4)、吊运模板时,指挥拆除和挂钩的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可靠的地方,方可操作。

(三)文明施工措施

1、模板存放地设专人管理,文明施工,做到各种型号模板单独码放,排列整齐。木工棚及高噪音设备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

2、木胶板、木板、木方、钢管、附件等支模用的各种材料及工具应及时回收入库,按品种、规格码放整齐,并设专人保管。露天堆放时,场地应平整,排水良好,下设支垫,并用苫布遮盖。配件、零件应存放在室。

3、木工在支模操作地点,应做到工完料清、场地清。 4、合理使用材料,严禁长料短用,优料劣用,节约使用木料、竹胶板模板等。

5、木工电锯棚应设专人负责,每天下班前清扫干净,锯末、刨花送到指定地方堆放。

6、模板场地、木料场地、木工操作场地等划片分区域,设专人管理,文明施工。

7、凡弯曲、变形的杆件应先调直,损坏的构配件应修复,方能入库存放,否则应更换。

8、要定期对钢管等构配件进行除锈、防锈处理,一般应两年涂刷防锈漆一次。扣件要涂油。螺栓宜镀锌防锈。

9、脚手架使用的扣件、螺母、垫板、支托等小配件极易丢失,在支搭时应将多余件及时回收存放,在拆除时亦应及时检收,不得乱扔乱放。

10、建立健全脚手架工具材料的领发、回收、检查、维修制度,按照谁使用,谁维修、谁管理的原则,实行限额领用或租赁方法,以减少丢失和损耗。

七、消防措施

1、把消防工作纳入项目管理的正常工作日程,做好消防教育,提高全员消防意识,做到防于未然。

2、木工电锯、电刨机械房、木工操作棚、木材堆放场地,必须设专人负责防火,挂牌明示防火责任,明确防火责任人。施工现场不允许吸烟。

3、在木工机械房、木工操作工棚及木材堆放场地附近,每25m2

必须设置消防器材。木工棚不准明火作业,不允许吸烟。同时防止电器火灾。

4、加强对施工现场电气焊的管理,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不具备明火作业条件的不签发动火证,无动火证的不准明火作业。

5、安全员、木工工长应经常对场地及材料堆放处进行防火预检,

发现隐患及时排除。

八、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在支撑架及模板搭设过程中,为了防止发生质量及安全事故,必须按下表要求进行现场检查。

危险源识别与控制表

作危险因素 业可能导致的事故 活 动 作业条件风险评价 涉及相关方 风险评价等级 现行控制措施、方法 按规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L E C D 现浇砼模板的支撑系统的强度、施工作刚度、稳定性不符合要求;坍塌 业人员 1 6 40 240 重大 模板安拆存放(含支模平台) 模板工程无施工方案或施工方案未经审批;坍塌 施工作业人员 施工作业人员1 6 40 240 重大 未根据混凝土输送方法制定有针对性安全措施;坍塌 现浇砼模板的支撑系统无设计计算书,或支撑系统不符合要求;坍塌 支撑模板的立柱的材料不符合要求:坍塌/物体打击 立柱底部无垫板或用砖垫高;坍塌/物体打击 不按规定设置纵横向支撑;模板上堆料不均匀或超载;坍塌/物体打击 1 6 15 90 一般 施工作业人员 施工作业人员施工作业人员 施工作业人员1 6 40 240 重大 1 6 15 90 一般 1 6 15 90 一般 3 6 15 270 重大 留有未拆除的悬空模板;物体打击 施工作业人员 1 10 7 70 一般 按规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大模板上存放无防倾倒措施;各 种模板存放不整齐、过高等现象不符合安全要求;物体打击 施工作业人员 3 10 7 210 重大按规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2m以上高处作业无可靠立足点;高处坠落; 施工作业人员 施工作业人员 3 2 3 18 一般 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拆除区域未设警戒线,或无人监护;物体打击 模板支撑固定在非承重架上;坍塌 3 10 7 210 重大 作业人员 3 2 7 42 一般 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查砼强度报告进行现场把关 按规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按规进行现场检查把关 模板安拆存放(含支模平台) 模板拆除前未经拆模申请批准;作业人坍塌 员 模板拆除前无砼强度报告或强度未达到规定提前拆模;坍塌 施工作业人员 3 2 7 42 一般 1 3 15 45 一般 支拆模板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作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业人员 1 6 40 240 重大 在模板上运输混凝土无走道垫板;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施工作业人员 3 3 15 135 一般 走道垫板不稳不牢;物体打击/高处坠落 施工作业人员 3 6 7 126 一般

九、应急救助措施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1、建立施工现场应急救助领导小组 组长:洪平 副组长:冉永利 成员:胡旭、建英、运江 2、应急人员组织

由各班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抢修队,下设工程抢修组、救援组、物资组和外协组,由各班组长带队,接受正负领导小组组长的指挥。

3、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规定。

(2)指导、协调和监管应急救援组织和应急预案的建立完善,及时掌握工程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情况,负责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复查和评估事故(险情)可能发展的趋势,根据事故或风险严重程度下达启动、终止工程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应急救援指令。

(4)指导、协调本工程的应急救援工作,调动应急救援资源。超出本工程救援能力时,请求公司应急救援组织及有关部门。

(5)组织开展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6)指挥、协调和参与建设工程重大质量安全/环保事故调查、处理以及完善工作。

(7)具体工作分工

①发生事故后,工地安全领导小组组长负责现场勘查,召集队伍、调动资源、下达任务;

②工地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制定抢修方案,解决抢修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向组长提出资源计划,受组长的指挥;

③工程抢修组职责:

小组长:负责组织人员,把重要物资及时、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组织实施工程抢险方案,受组长的指挥。

成员:把重要物资及时、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区,对危险区域进行隔离,负责实施工程抢险工作,受本组组长的指挥。

④救护组职责:

小组长: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受副组长的指挥。 成员:负责对受伤人员的救护,及时送医院,受本组小组长的指挥。

⑤物资组职责:

小组长:负责组织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组长的指挥。 成员:负责抢修机具、材料的调配,,受本组小组长的指挥。 ⑥外协组职责:

小组长:负责组织联系社会的救助,协调外援的抢修工作,受副组长的指挥。

成员:负责联系社会的救助,协调外援的抢修工作,受本组小组长的指挥。

(二)应急材料及设备清单

○1现场预留一部分钢架管、模板、扣件、支托、铁锹等材料和工具。

②电焊机2台,气割设备2套,电锤3台;

③氧气瓶及输氧设备2套,担架3付,其他常用药品和绷布若干。

(三)应急响应

1、分级应急响应

工程项目若发生事故险情的,立即启动本项目部的应急救援预案,如超出本项目部应急救援能力,立即启动分公司、集团公司应急救援预案。超出集团公司应急救援能力的,集团公司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救助。

(1)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当事人立即向项目部(分公司、公司)领导汇报,并采用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2)现场项目经理部组织应急成员对事故进行处理,并立即逐级向安全管理部门或行政保卫部门报告

(3)各级安全(行政保卫)管理部门报告后,立即向本单位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按照各级应急预案的要求适时采用应急救援预案。

2、报警:紧急事故发生时,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1)1向部报警,简述:出事地点、事态情况、报警人

(2)向外部报警,详细准确报告:出事地点、单位、、事态情况及报警人、单位、地址、。发生火灾时还要派人到主要道口迎接消防车。

3、上报

紧急处理事故处理后,事故发生所在部门或项目的负责人,应在24小时填写《应急准备和相应报告书》,一式两份,自留一份,消防保卫事故保卫科,安全事故保安全科。

(四)具体的生产安全事故及环境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及相应措施

1、生产安全事故及环境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及响应措施 (1)高空作业发生高处坠落的应急措施

高处坠落可能造成的伤害有:颅脑损伤、胸部创伤、胸腔储器损伤、腹部创伤等。当发生物体打击事件和有人自高处坠落摔伤时,应注意保护摔伤及骨折部位,避免因不正确的抬运使骨折错位造成二次伤害,并及时向工地负责人报告,拨打急救“120”或送医院救治,送医院途中不要乱转病人的头部,应该将病人的头部略抬高一些,昏迷病人取昏迷体位,防止呕吐物吸入肺。

2、机械伤害的应急措施

A 发生断手(足)、断指(趾)的严重情况时,现场要对伤口包扎止血、止痛、进行半握拳状的功能固定。将断手(足)、断指(趾)用消毒和清洁的敷料包好,切忌将断指(趾)浸入酒精等消毒液中,以防细胞变质。然后将包好的断手(足)、断指(趾)放在无泄露的

塑料袋,扎紧袋口,在袋周围放些冰块,或用冰棍代替(切忌将断手(足)、断指(趾)直接放入冰水中浸泡),速随伤者送医院抢救。

B 发生头皮撕裂伤时,必须及时对伤者进行抢救,采取止痛和其他对症措施;用生理盐水冲洗有伤部位涂红汞后用消毒大纱布块、消毒棉花紧紧包扎,压迫止血;同时打120或者送医院进行治疗。

3、发生火灾的应急措施

火灾按照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A.可燃气体火灾;B.可燃液体火灾;C.固体可燃物火灾;D.电器火灾;E.金属火灾。

应分清那些火灾不能用水救:三酸(硫酸、、盐酸)引起的火灾;轻于水和不溶解于水的易燃液体;融化的铁水、钢水;高压电器装置的火灾,在没有良好接地设备或没有切断电源的情况下引起的火灾。具体应急措施为:

(1)发现者立即向周围的人发出警报。

(2)在安全的情况下设法灭火和抢救伤员。要及时疏散被火围困人员,并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抢救。控制火势蔓延:建筑物起火,一端向另一段蔓延,应从中间控制;中间着火,两侧控制;楼层着火,上下控制,以上层为主。

(3)火势严重的应立即拨打119火警,报警时应说明:起火场所的详细地址、火势大小、着火物品、有无爆炸危险、是否有人被困、报警用的和报警人的。

(4)派人到主要路口迎接消防车

(5)尽快与上级部门及医疗部门取得联系,以便迅速、妥善的

得到后续治疗。

(五)应急结束

1、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当重大事故或险情得到有效处置后,由各级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环保应急指挥部,报上一级指挥部同意后决定应急结束,并通知相关单位和部门。

2、应急状态结束后,项目部应及时作出书面报告。基本容是:事故发生及抢险救援经过;事故原因分析、事故造成的后果,包括伤亡人员情况及经济损失等;预防事故采取的措施;以及预案效果及评估情况;应急预案需修改后应提出具体改正意见;应吸取的教训以及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的处理情况。

(六)紧急救助主要人员联系及救助

洪平 紧急救助中心 : 120 冉永利 报警中心 : 110 胡旭 消防中心 : 119 建英

十、附模板结构计算

(一) 计算依据: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JGJ162-2008

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 130-2011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GB50010-2010 4、《建筑结构荷载规》GB 50009-2001 5、《钢结构设计规》GB 50017-2003

(二)600×2000截面梁梁底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梁侧楼板厚度(mm) WKL1(3A) 600×2000 120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16.8 27.9 二)荷载设计

面板 面板及小梁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 模板面板 模板及其支架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 320.1 0.3 0.5 0.75 24 梁 1.5 1.1 2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 板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Q2k(kN/m) 模板支拆环境不考虑风荷载 23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kN/m) 1 2 三)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步距h(mm)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450 900 1500 900、900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居中 450 2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350,550 4 75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多层木胶合板 11.5 面板厚度(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18 8000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三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8×18/6=54000mm3,I=bh3/12=1000×18×18×18/12=

486000mm4

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1.35(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1+(24+1.5)×2)+1.4×2,1.35×(0.1+(24+1.5)×2)+1.4×0.7×2]×1=63.85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2]×1=62.09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kN/m q2=(G1k+ (G2k+G3k)×h)×b=[0.1+(24+1.5)×2]×1=51.1kN/m 1、强度验算

Mmax=0.1q1静L2+0.117q1活L2=0.1×62.09×0.22+0.117×1.76×0.22=0.26kN·m

σ=Mmax/W=0.26×106/54000=4.75N/mm2≤[f]=1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677qL4/(100EI)=0.677×51.1×2004/(100×8000×486000)=0.142mm≤[ν]=l/400=200/400=0.5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4=0.4 q1静l +0.45 q1活l=0.4×62.09×0.2+0.45×1.76×0.2=5.13kN R2=R3=1.1 q1静l +1.2 q1活l=1.1×62.09×0.2+1.2×1.76×0.2=14.08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4'=0.4 q2l=0.4×51.1×0.2=4.09kN R2=R3=1.1 q2l=1.1×51.1×0.2=11.24kN

'

'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小梁弹性模量E(N/mm) 22方木 13 9000 小梁材料规格(mm)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 3250×100 1.4 83.33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 4416.67 为简化计算,按四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

max{5.13+0.9×1.35×[(0.3-0.1)×0.6/3+0.5×(2-0.12)]+0.9max[1.2×(0.5+(24+1.1)×0.12)+1.4×1,

1.35×(0.5+(24+1.1)×0.12)+1.4×0.7×1]×max[0.45-0.6/2,

(0.9-0.45)-0.6/2]/2×1,14.08+0.9×1.35×(0.3-0.1)×0.6/3}=14.13kN/m q2=

max[4.09+(0.3-0.1)×0.6/3+0.5×(2-0.12)+(0.5+(24+1.1)×0.12)×max[0.45-0.6/2,(0.9-0.45)-0.6/2]/2×1,11.24+(0.3-0.1)×0.6/3]=11.28kN/m 1、抗弯验算

Mmax=max[0.107q1l12,0.5q1l22]=max[0.107×14.13×0.452,0.5×14.13×0.082]=0.31kN·m

σ=Mmax/W=0.31×106/83330=3.67N/mm2≤[f]=13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max=max[0.607q1l1,q1l2]=max[0.607×14.13×0.45,14.13×0.08]=3.86kN

τmax=3Vmax/(2bh0)=3×3.86×1000/(2×50×100)=1.16N/mm2≤[τ]=1.4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ν1=0.632q2l14/(100EI)=0.632×11.28×4504/(100×9000×4166700)=0.08mm≤[ν]=l/400=450/400=1.12mm

ν2=q2l24/(8EI)=11.28×754/(8×9000×4166700)=0mm≤[ν]=l/400=75/400=0.19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梁头处(即梁底支撑小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1l1,0.393q1l1+q1l2]=max[1.143×14.13×0.45,0.393×14.13×0.45+14.13×0.08]=7.27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4=3.45kN,R2=R3=7.27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2l1,0.393q2l1+q2l2]=max[1.143×11.28×0.45,0.393×11.28×0.45+11.28×0.08]=5.8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4=2.91kN,R'2=R'3=5.8kN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可调托座主梁根数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钢管 1 205 主梁材料规格(mm) 主梁弹性模量E(N/mm)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22Ф48×3.5 206000 125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 412.19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 35.08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Mmax/W=0.247×106/5080=48.62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1.809kN

τmax=2Vmax/A=2×1.809×1000/4=7.4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07mm≤[ν]=l/400=350/400=0.88mm 满足要求! 4、扣件抗滑计算

R=max[R1,R4]=1.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同理可知,左侧立柱扣件受力R=1.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七)立柱验算

立杆稳定性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剪刀撑设置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立杆顶部步距hd(mm) 1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钢管类型 回转半径i(mm)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 2普通型 200 1.54 Ф48×3 15.9 205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立柱截面面积A(mm)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 321.951 424 4.49 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54×(1500+2×200)=2926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951×1500=2926.5mm λ=l0/i=2926.5/15.9=184.06≤[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291×1.54×(1500+2×200)=3777.466mm λ1=l01/i=3777.466/15.9=237.576,查表得,φ1=0.13 立柱最大受力N=max[R1+N边1,R2,R3,R4+N边2]=max[1.+0.9max[1.2×(0.5+(24+1.1)×0.12)+1.4×1,

1.35×(0.5+(24+1.1)×0.12)+1.4×0.7×1]×(0.9+0.45-0.6/2)/2×0.9,9.08,9.08,1.+0.9max[1.2×(0.5+(24+1.1)×0.12)+1.4×1,

1.35×(0.5+(24+1.1)×0.12)+1.4×0.7×1]×(0.9+0.9-0.45-0.6/2)/2×0.9]=9.08kN

f=N/(φA)=9.08×103/(0.13×424)=1.72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291×1.951×1500=3778.112mm λ2=l02/i=3778.112/15.9=237.617,查表得,φ2=0.13 立柱最大受力N=max[R1+N边1,R2,R3,R4+N边2]=max[1.+0.9max[1.2×(0.75+(24+1.1)×0.12)+1.4×1,

1.35×(0.75+(24+1.1)×0.12)+1.4×0.7×1]×(0.9+0.45-0.6/2)/2×0.9,9.08,9.08,1.+0.9max[1.2×(0.75+(24+1.1)×0.12)+1.4×1,

1.35×(0.75+(24+1.1)×0.12)+1.4×0.7×1]×(0.9+0.9-0.45-0.6/2)/2×0.9]=9.08kN

f=N/(φA)=9.08×10/(0.13×424)=1.72N/mm≤[f]=205N/mm 满足要求!

3

2

2

八)可调托座验算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由\"主梁验算\"一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最大受力N=max[R2,R3]×1=9.08kN≤[N]=30kN

满足要求!

(三)600×2000截面梁梁侧模板计算书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梁名称 梁板结构情况 二)荷载组合

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3) 24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 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1.2 2.5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β2 4 1.15 WKL1(3A) 见下图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 600×2000 楼板厚度(mm) 120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2 混凝土顶面总高度H(m) 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2k(kN/m2) 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t0β1β2v1/2,γcH]=min[0.22×24×4×1.2×1.15×2.51/2,24×2]=min[46.08,48]=46.08kN/m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2k,1.35G4k+1.4×0.7Q2k]=0.9max[1.2×46.08+1.4×4,1.35×46.08+1.4×0.7×4]=0.9max[60.9,66.13]=0.9×66.13=59.52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46.08 kN/m2 三)支撑体系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 小梁间距 主梁合并根数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竖直向布置 250 2 75 750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设计简图如下:

100,650,1200,1750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18 8000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1.5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82/6=54000mm3,I=bh3/12=1000×183/12=486000mm4。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1=bS承=1×59.52=59.52kN/m

Mmax=0.125q1l2=0.125×59.52×0.252=0.46kN·m σ=Mmax/W=0.46×106/54000=8.61N/mm2≤[f]=1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bS正=1×46.08=46.08kN/m

νmax=5×46.08×2504/(384×8000×486000)=0.6mm≤250/400=0.62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验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0.5×q1l=0.5×59.52×0.25=7.44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0.5×ql=0.5×46.08×0.25=5.76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小梁弹性模量E(N/mm)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计算简图如下:

2方木 9000 83.33 416.67 小梁材料规格(mm)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100×50 1.4 13

1、抗弯验算

小梁弯矩图(kN·m)

q=7.44kN/m

σ=Mmax/W=0.22×106/83330=2.63N/mm2≤[f]=13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小梁剪力图(kN)

τmax=3 Vmax/(2bh)=3×2.38×1000/(2×50×100)=0.71N/mm2≤[τ]=1.4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小梁变形图(mm)

q=5.76kN/m

νmax=0.08mm≤550/400=1.38mm 满足要求!

4、主梁所受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4.44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3.44kN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主梁合并根数 钢管 2 主梁材料规格(mm)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Ф48×3 206000 120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205 因主梁2根合并,则抗弯、抗剪、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q=2.22kN/m

σ=Mmax/W=0.53×106/4490=118.41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τmax=2Vmax/A=2×4.04×1000/424=19.05N/mm2≤[τ]=120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q=3.44kN/m

νmax=1.41mm≤750/400=1.88mm 满足要求!

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Rmax=14.74kN 七)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类型 M14 轴向拉力设计值Ntb(kN) 17.8 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14.74=14kN≤Ntb=17.8kN 满足要求!

(四)300×900截面梁梁底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梁名称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mm) 梁侧楼板厚度(mm) KL2 300×900 120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新浇混凝土结构层高(m) 8.4 27.9 二)荷载设计

面板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 面板及小梁 0.3 20.1 模板面板 模板及其支架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 30.5 0.75 24 梁 1.5 1.1 2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 板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对水平面模板取值 Q2k(kN/m) 模板支拆环境不考虑风荷载 23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kN/m) 1 2 三)模板体系设计

新浇混凝土梁支撑方式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la(mm) 梁两侧立柱间距lb(mm) 步距h(mm) 新浇混凝土楼板立柱间距la(mm)、lb(mm) 混凝土梁居梁两侧立柱中的位置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梁底增加立柱布置方式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A) 900 900 1500 900、900 居中 450 1 按混凝土梁梁宽均分 450 3 150 设计简图如下:

平面图

立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复合木纤维板 11.5 面板厚度(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18 8000 取单位宽度1000mm,按二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8×18/6=54000mm3,I=bh3/12=1000×18×18×18/12=

486000mm4

q1=0.9max[1.2(G1k+ (G2k+G3k)×h)+1.4Q1k,1.35(G1k+

(G2k+G3k)×h)+1.4×0.7Q1k]×b=0.9max[1.2×(0.1+(24+1.5)×0.9)+1.4×2,1.35×(0.1+(24+1.5)×0.9)+1.4×0.7×2]×1=29.77kN/m q1静=0.9×1.35×[G1k+(G2k+G3k)×h]×b=0.9×1.35×[0.1+(24+1.5)×0.9]×1=28.01kN/m

q1活=0.9×1.4×0.7×Q2k×b=0.9×1.4×0.7×2×1=1.76kN/m q2=(G1k+ (G2k+G3k)×h)×b=[0.1+(24+1.5)×0.9]×1=23.05kN/m 1、强度验算

Mmax=0.125q1L2=0.125q1l2=0.125×29.77×0.152=0.08kN·m σ=Mmax/W=0.08×106/54000=1.55N/mm2≤[f]=1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νmax=0.521qL4/(100EI)=0.521×23.05×1504/(100×8000×486000)=0.016mm≤[ν]=l/400=150/400=0.38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计算

设计值(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1=R3=0.375 q1静l +0.437 q1活l=0.375×28.01×0.15+0.437×1.76×0.15=1.69kN

R2=1.25q1l=1.25×29.77×0.15=5.58kN 标准值(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1'=R3'=0.375 q2l=0.375×23.05×0.15=1.3kN R2=1.25q2l=1.25×23.05×0.15=4.32kN

'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小梁弹性模量E(N/mm) 22方木 13 9000 小梁材料规格(mm)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 3250×100 1.4 83.33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 4416.67 为简化计算,按四等跨连续梁和悬臂梁分别计算,如下图:

q1=

max{1.69+0.9×1.35×[(0.3-0.1)×0.3/2+0.5×(0.9-0.12)]+0.9max[1.2×(0.5+(24+1.1)×0.12)+1.4×1,

1.35×(0.5+(24+1.1)×0.12)+1.4×0.7×1]×max[0.45-0.3/2,

(0.9-0.45)-0.3/2]/2×1,5.58+0.9×1.35×(0.3-0.1)×0.3/2}=5.62kN/m q2=

max[1.3+(0.3-0.1)×0.3/2+0.5×(0.9-0.12)+(0.5+(24+1.1)×0.12)×max[0.45-0.3/2,(0.9-0.45)-0.3/2]/2×1,4.32+(0.3-0.1)×0.3/2]=4.35kN/m 1、抗弯验算

Mmax=max[0.107q1l12,0.5q1l22]=max[0.107×5.62×0.92,0.5×5.62×0.152]=0.49kN·m

σ=Mmax/W=0.49×106/83330=5.84N/mm2≤[f]=13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max=max[0.607q1l1,q1l2]=max[0.607×5.62×0.9,5.62×0.15]=3.069kN τmax=3Vmax/(2bh0)=3×3.069×1000/(2×50×100)=0.92N/mm2≤[τ]=1.4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ν1=0.632q2l14/(100EI)=0.632×4.35×9004/(100×9000×4166700)=0.48mm≤[ν]=l/400=900/400=2.25mm

ν2=q2l24/(8EI)=4.35×1504/(8×9000×4166700)=0.01mm≤[ν]=l/400=150/400=0.38mm 满足要求! 4、支座反力计算

梁头处(即梁底支撑小梁悬挑段根部)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1l1,0.393q1l1+q1l2]=max[1.143×5.62×0.9,0.393×5.62×0.9+5.62×0.15]=5.78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3=3.06kN,R2=5.78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max[1.143q2l1,0.393q2l1+q2l2]=max[1.143×4.35×0.9,0.393×4.35×0.9+4.35×0.15]=4.48kN

同理可得,梁底支撑小梁所受最大支座反力依次为R'1=R'3=2.65kN,R'2=4.48kN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可调托座主梁根数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 42钢管 1 205 12.19 主梁材料规格(mm) 主梁弹性模量E(N/mm)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 322Ф48×3.5 206000 125 5.08 主梁自重忽略不计,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主梁弯矩图(kN·m)

σ=Mmax/W=0.254×106/5080=50.05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2.615kN

τmax=2Vmax/A=2×2.615×1000/4=10.7N/mm2≤[τ]=125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06mm≤[ν]=l/400=450/400=1.12mm 满足要求! 4、扣件抗滑计算

R=max[R1,R3]=0.44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同理可知,左侧立柱扣件受力R=0.44kN≤8kN

单扣件在扭矩达到40~65N·m且无质量缺陷的情况下,单扣件能满足要求!

七)立柱验算

立杆稳定性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剪刀撑设置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立杆顶部步距hd(mm) 1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钢管类型 回转半径i(mm)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 2普通型 200 1.54 Ф48×3 15.9 205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立柱截面面积A(mm)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 321.951 424 4.49 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54×(1500+2×200)=2926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951×1500=2926.5mm λ=l0/i=2926.5/15.9=184.06≤[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291×1.54×(1500+2×200)=3777.466mm λ1=l01/i=3777.466/15.9=237.576,查表得,φ1=0.13 立柱最大受力N=max[R1+N边1,R2,R3+N边2]=

max[0.44+0.9max[1.2×(0.5+(24+1.1)×0.12)+1.4×1,

1.35×(0.5+(24+1.1)×0.12)+1.4×0.7×1]×(0.9+0.45-0.3/2)/2×0.9,11.01,0.44+0.9max[1.2×(0.5+(24+1.1)×0.12)+1.4×1,

1.35×(0.5+(24+1.1)×0.12)+1.4×0.7×1]×(0.9+0.9-0.45-0.3/2)/2×0.9]=11.01kN

f=N/(φA)=11.01×103/(0.13×424)=199.75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291×1.951×1500=3778.112mm λ2=l02/i=3778.112/15.9=237.617,查表得,φ2=0.13 立柱最大受力N=max[R1+N边1,R2,R3+N边2]=

max[0.44+0.9max[1.2×(0.75+(24+1.1)×0.12)+1.4×1,

1.35×(0.75+(24+1.1)×0.12)+1.4×0.7×1]×(0.9+0.45-0.3/2)/2×0.9,11.01,0.44+0.9max[1.2×(0.75+(24+1.1)×0.12)+1.4×1,

1.35×(0.75+(24+1.1)×0.12)+1.4×0.7×1]×(0.9+0.9-0.45-0.3/2)/2×0.9]=11.01kN

f=N/(φA)=11.01×103/(0.13×424)=199.75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八)可调托座验算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由\"主梁验算\"一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最大受力N=max[R2]×1=11.01kN≤[N]=30kN 满足要求!

(五)300×1000截面梁梁侧模板计算书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梁名称 梁板结构情况 二)荷载组合

混凝土重力密度γc(kN/m3) 24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β1 1.2 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t0(h) 4 L3(1) 见下图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xmm) 300×1000 楼板厚度(mm) 120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1.15 β2 混凝土浇筑速度V(m/h) 2.5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1 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H(m) 振捣混凝土时对垂直面模板荷载标准值Q2k(kN/m2) 4 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标准值G4k=min[0.22γct0β1β2v1/2,γcH]=min[0.22×24×4×1.2×1.15×2.5,24×1]=min[46.08,24]=24kN/m

1/2

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值S承=0.9max[1.2G4k+1.4Q2k,1.35G4k+1.4×0.7Q2k]=0.9max[1.2×24+1.4×4,1.35×24+1.4×0.7×4]=0.9max[34.4,36.32]=0.9×36.32=32.69kN/m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值S正=G4k=24 kN/m2 三)支撑体系设计 小梁布置方式 小梁间距 主梁合并根数 主梁最大悬挑长度(mm)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 设计简图如下:

竖直向布置 300 2 200 900 100,800

模板设计剖面图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 2覆面木胶合板 11.5 面板厚度(mm) 面板弹性模量E(N/mm) 218 8000 梁截面宽度取单位长度,b=1000mm。W=bh2/6=1000×182/6=54000mm3,I=bh3/12=1000×183/12=486000mm4。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q1=bS承=1×32.69=32.69kN/m

Mmax=0.125q1l2=0.125×32.69×0.32=0.37kN·m σ=Mmax/W=0.37×106/54000=6.81N/mm2≤[f]=1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bS正=1×24=24kN/m

νmax=5×24×3004/(384×8000×486000)=0.65mm≤300/400=0.75mm 满足要求! 3、支座反力验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0.5×q1l=0.5×32.69×0.3=4.9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0.5×ql=0.5×24×0.3=3.6kN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方木 9000 小梁材料规格(mm)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83.33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计算简图如下:

416.67 13 100×50 1.4

1、抗弯验算

小梁弯矩图(kN·m)

q=4.9kN/m

σ=Mmax/W=0.28×106/83330=3.36N/mm2≤[f]=13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小梁剪力图(kN)

τmax=3 Vmax/(2bh)=3×1.73×1000/(2×50×100)=0.52N/mm2≤[τ]=1.4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小梁变形图(mm)

q=3.6kN/m

νmax=0.28mm≤700/400=1.75mm 满足要求!

4、主梁所受支座反力计算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Rmax=2.09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R'max=1.54kN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主梁合并根数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10.78 钢管 2 205 主梁材料规格(mm)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4.49 Ф48×3 206000 120 因主梁2根合并,则抗弯、抗剪、挠度验算荷载值取半。 计算简图如下:

1、抗弯验算

主梁连续梁部分弯矩图(kN·m)

主梁悬挑梁部分弯矩图(kN·m)

q=1.05kN/m

σ=Mmax/W=0.4×106/4490=88.4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主梁连续梁部分剪力图(kN)

主梁悬挑梁部分剪力图(kN)

τmax=2Vmax/A=2×1.58×1000/424=7.43N/mm2≤[τ]=120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主梁连续梁部分变形图(mm)

主梁悬挑梁部分变形图(mm)

q=1.54kN/m

ν1max=2.09mm≤900/400=2.25mm ν2max=0.12mm≤200/400=0.5mm 满足要求!

4、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Rmax=5.25kN 七)对拉螺栓验算 对拉螺栓类型 M14 轴向拉力设计值Ntb(kN) 17.8 可知对拉螺栓受力N=0.95×5.25=4.99kN≤Ntb=17.8kN 满足要求!

(六)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一)工程属性 新浇混凝土楼板名称 B1 新浇混凝土楼板板厚(mm)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宽B(m) 250 8.4 新浇混凝土楼板边长L(m) 9 二)荷载设计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 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Q1k 当计算面板和小梁时的集中荷载(kN) 当计算主梁时的均布活荷载(kN/m2) 2.5 2.5 1.5 当计算支架立柱及其他支承结构构件时的均布活荷载(kN/m) 面板自重标准值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G1k(kN/m2) 面板及小梁自重标准值 楼板模板自重标准值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标准值 新浇筑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2k(kN/m) 钢筋自重标准值G3k(kN/m3) 模板支拆环境不考虑风荷载 三)模板体系设计 模板支架高度(m) 立柱纵向间距la(mm) 立柱横向间距lb(mm) 水平拉杆步距h(mm) 立柱布置在混凝土板域中的位置 立柱距混凝土板短边的距离(mm) 立柱距混凝土板长边的距离(mm) 主梁布置方向 小梁间距(mm) 小梁距混凝土板短边的距离(mm) 小梁两端各悬挑长度(mm) 设计简图如下:

27.9 900 900 1500 自定义 450 150 平行楼板长边 350 125 150,150 321 0.1 0.3 0.5 0.75 24 1.1

模板设计平面图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长向)

模板设计剖面图(楼板宽向)

四)面板验算 面板类型 覆面木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8 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1.5 面板弹性模量E(N/mm2) 9000 根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5.2.1\"面板可按简支跨计算\"的规定,另据现实,楼板面板应搁置在梁侧模板上,因此本例以简支梁,取1m单位宽度计算。计算简图如下:

W=bh2/6=1000×18×18/6=54000mm3,I=bh3/12=1000×18×18×18/12=486000mm4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1.35(G1k+

(G3k+G2k)×h)+1.4×0.7Q1k]×b=0.9max[1.2×(0.1+(1.1+24)×0.25)+1.4×2.5,1.35×(0.1+(1.1+24)×0.25)+1.4×0.7×2.5] ×1=10.04kN/m q2=0.9×1.2×G1k×b=0.9×1.2×0.1×1=0.11kN/m p=0.9×1.4×Q1K=0.9×1.4×2.5=3.15kN Mmax=max[q1l2/8,q2l2/8+pl/4]=max[10.04×0.352/8,0.11×0.352/8+3.15×0.35/4]= 0.28kN·m

σ=M6max/W=0.28×10/54000=5.13N/mm2≤[f]=11.5N/mm2

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q=(G1k+(G3k+G2k)×h)×b=(0.1+(1.1+24)×0.25)×1=6.38kN/m

ν=5ql4/(384EI)=5×6.38×3504/(384×9000×486000)=0.28mm≤[ν]=l/400=350/400=0.88mm 满足要求! 五)小梁验算 小梁类型 方木 小梁材料规格(mm) 50×100 小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3 小梁弹性模量E(N/mm2) 小梁截面惯性矩I(cm4) 9000 416.67 小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1.4 小梁截面抵抗矩W(cm3) 83.33 因[B/lb]取整=[8400/900]取整=9,按四等跨连续梁计算,又因小梁较大悬挑长度为150mm,因此需进行最不利组合,计算简图如下:

1、强度验算

q1=0.9max[1.2(G1k+(G3k+G2k)×h)+1.4Q1k,

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3+(1.1+24)×0.25)+1.4×2.5,1.35×(0.3+(1.1+24)×0.25)+1.4×0.7×2.5]×0.35=3.59kN/m 因此,q1静=

0.9×1.2(G1k+(G3k+G2k)×h)×b=0.9×1.2×(0.3+(1.1+24)×0.25)×0.35=2.49kN/m

q1活=0.9×1.4×Q1k×b=0.9×1.4×2.5×0.35=1.1kN/m M1=0.107q1静L2+0.121q1活L2=0.107×2.49×0.92+0.121×1.1×0.92=0.32kN·m

q2=0.9×1.2×G1k×b=0.9×1.2×0.3×0.35=0.11kN/m p=0.9×1.4×Q1k=0.9×1.4×2.5=3.15kN/m M2=max[0.077q2L2+0.21pL,0.107q2L2+0.181pL]=

max[0.077×0.11×0.92+0.21×3.15×0.9,0.107×0.11×0.92+0.181×3.15×0.9]=0.6kN·m M3=max[q1L12/2,q2L12/2+pL1]=max[3.59×0.152/2,0.11×0.152/2+3.15×0.15]=0.47kN·m

Mmax=max[M1,M2,M3]=max[0.32,0.6,0.47]=0.6kN·m σ=Mmax/W=0.6×106/83330=7.23N/mm2≤[f]=13N/mm2 满足要求! 2、抗剪验算

V1=0.607q1静L+0.62q1活L=0.607×2.49×0.9+0.62×1.1×0.9=1.97kN V2=0.607q2L+0.681p=0.607×0.11×0.9+0.681×3.15=2.21kN V3=max[q1L1,q2L1+p]=max[3.59×0.15,0.11×0.15+3.15]=3.17kN Vmax=max[V1,V2,V3]=max[1.97,2.21,3.17]=3.17kN

τmax=3Vmax/(2bh0)=3×3.17×1000/(2×100×50)=0.95N/mm2≤[τ]=1.4N/mm2

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q=(G1k+(G3k+G2k)×h)×b=(0.3+(24+1.1)×0.25)×0.35=2.3kN/m 跨中νmax=0.632qL4/(100EI)=0.632×2.3×9004/(100×9000×4166700)=0.25mm≤[ν]=l/400=900/400=2.25mm

悬臂端νmax=qL4/(8EI)=2.3×1504/(8×9000×4166700)=0mm≤[ν]=l1/400=150/400=0.38mm 满足要求! 六)主梁验算 主梁类型 可调托座主梁根数 方木 1 主梁材料规格(mm) 主梁弹性模量E(N/mm2) 主梁抗剪强度设计值[τ](N/mm2) 主梁截面惯性矩I(cm4) 833.33 主梁截面抵抗矩W(cm3) 166.67 100×100 9000 1.4 主梁抗弯强度设计值[f](N/mm2) 13 1、小梁最大支座反力计算 Q1k=1.5kN/m2

q1=0.9max[1.2(G1k+ (G3k+G2k)×h)+1.4Q1k,

1.35(G1k+(G3k+G2k)×h)+1.4×0.7Q1k]×b=0.9max[1.2×(0.5+(1.1+24)×0.25)+1.4×1.5,1.35×(0.5+(1.1+24)×0.25)+1.4×0.7×1.5]×0.35=3.34kN/m q1静=0.9×1.35(G1k+

(G3k+G2k)×h)×b=0.9×1.35×(0.5+(1.1+24)×0.25)×0.35=2.88kN/m q1活=0.9×1.4×Q1k×b=0.9×1.4×1.5×0.35=0.66kN/m

q2=(G1k+ (G3k+G2k)×h)×b=(0.5+(1.1+24)×0.25)×0.35=2.37kN/m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max=(1.143q1静+1.223q1活)L=1.143×2.88×0.9+1.223×0.66×0.9=3.69kN 按悬臂梁,R1=q1l=3.34×0.15=0.5kN R=max[Rmax,R1]=3.69kN; 同理,R'=2.51kN,R''=2.51kN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按四跨连续梁,Rmax=1.143q2L=1.143×2.37×0.9=2.44kN 按悬臂梁,R1=q2l=2.37×0.15=0.36kN R=max[Rmax,R1]=2.44kN; 同理,R'=1.66kN,R''=1.66kN 2、抗弯验算 计算简图如下:

主梁弯矩图(kN·m)

Mmax=0.83kN·m

σ=Mmax/W=0.83×106/166670=4.97N/mm2≤[f]=15.44N/mm2 满足要求! 3、抗剪验算

主梁剪力图(kN)

Vmax=6.55kN

τmax=3Vmax/(2bh0)=3×6.55×1000/(2×100×100)=0.98N/mm2≤[τ]=1.66N/mm2

满足要求! 4、挠度验算

主梁变形图(mm)

νmax=0.42mm

跨中νmax=0.19mm≤[ν]=900/400=2.25mm 悬挑段νmax=0.42mm≤[ν]=325/400=0.81mm 满足要求! 七)立柱验算 立杆稳定性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剪刀撑设置 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立杆顶部步距hd(mm) 1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1.386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钢管类型 立柱截面回转半径i(mm) 2普通型 200 1.755 Ф48×3.5 15.8 立柱截面面积A(mm2)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3) 4 5.08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 205 1、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386×(1500+2×200)=2633.4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755×1500=2632.5mm λ=l0/i=2633.4/15.8=166.67≤[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2、立柱稳定性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291×1.386×(1500+2×200)=3399.719mm λ1=l01/i=3399.719/15.8=215.172,查表得,φ1=0.157 f=N/(φA)=0.9max[1.2×(0.5+(1.1+24)×0.25)+1.4×1,

1.35×(0.5+(1.1+24)×0.25)+1.4×0.7×1]×0.9×0.9×1000/(0.16×4)=7.38×1000/76.77=96.15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291×1.755×1500=3398.557mm λ2=l02/i=3398.557/15.8=215.099,查表得,φ2=0.157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291×1.755×1500=3398.557mm λ2=l02/i=3398.557/15.8=215.099,查表得,φ2=0.157 f=N/(φA)=0.9max[1.2×(0.75+(1.1+24)×0.25)+1.4×1,

1.35×(0.75+(1.1+24)×0.25)+1.4×0.7×1]×0.9×0.9×1000/(0.16×4)=7.63×1000/76.77=99.36N/mm2≤[f]=205 N/mm2 满足要求! 八)可调托座验算 可调托座承载力容许值[N](kN) 30 按上节计算可知,可调托座受力N=7.38kN≤[N]=30kN 满足要求!

(七)斜屋面板下支撑(扣件式)计算书

一)45度斜屋面梁下支撑(扣件式)计算书

1、砼的重力在梁底模上产生的分力 根据:F=G×SIN45°=25×1.8×2×0.3×斜立杆上的力为:13.5KN÷2=6.75 KN

2、加固支撑验算 立杆稳定性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剪刀撑设置 普通型 2=13.5(KN),作用在每根2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立杆顶部步距hd(mm) 1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钢管类型 回转半径i(mm)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 2200 1.54 Ф48×3 15.9 205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立柱截面面积A(mm)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 321.951 424 4.49 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54×(1500+2×200)=2926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951×1500=2926.5mm λ=l0/i=2926.5/15.9=184.06≤[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291×1.54×(1500+2×200)=3777.466mm λ1=l01/i=3777.466/15.9=237.576,查表得,φ1=0.13 立柱最大受力N=6.75kN

f=N/(φA)=6.75×103/(0.13×424)=122.4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291×1.951×1500=3778.112mm λ2=l02/i=3778.112/15.9=237.617,查表得,φ2=0.13 立柱最大受力N=6.75kN

f=N/(φA)=6.75×103/(0.13×424)=122.4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二)45度斜屋面板下支撑(扣件式)计算书

1、砼的重力在梁底模上产生的分力 根据:F=G×SIN45°=25×1.8×2×1.8×

2×0.12=9.72(KN),所以2作用在每根斜立杆上的力为:9.72 KN

2、加固支撑验算

立杆稳定性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剪刀撑设置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立杆顶部步距hd(mm) 1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钢管类型 回转半径i(mm)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 2普通型 200 1.54 Ф48×3 15.9 205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立柱截面面积A(mm)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 321.951 424 4.49 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54×(1500+2×200)=2926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951×1500=2926.5mm λ=l0/i=2926.5/15.9=184.06≤[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291×1.54×(1500+2×200)=3777.466mm λ1=l01/i=3777.466/15.9=237.576,查表得,φ1=0.13 立柱最大受力N=9.72kN

f=N/(φA)=9.72×103/(0.13×424)=176.34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291×1.951×1500=3778.112mm λ2=l02/i=3778.112/15.9=237.617,查表得,φ2=0.13 立柱最大受力N=6.72kN

f=N/(φA)=6.72×103/(0.13×424)=176.34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三)60度斜屋面梁下支撑(扣件式)计算书

1、砼的重力在梁底模上产生的分力

根据:F=G×SIN30°=25×1.8×0.5×0.35×0.7×2=11.03(KN),作用在每根斜立杆上的力为:11.03KN÷2=5.51 KN

2、加固支撑验算 立杆稳定性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剪刀撑设置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立杆顶部步距hd(mm) 1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钢管类型 回转半径i(mm)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 2普通型 200 1.54 Ф48×3 15.9 205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立柱截面面积A(mm)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 321.951 424 4.49 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54×(1500+2×200)=2926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951×1500=2926.5mm λ=l0/i=2926.5/15.9=184.06≤[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291×1.54×(1500+2×200)=3777.466mm λ1=l01/i=3777.466/15.9=237.576,查表得,φ1=0.13 立柱最大受力N=5.51kN

f=N/(φA)=5.51×103/(0.13×424)=99.9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291×1.951×1500=3778.112mm λ2=l02/i=3778.112/15.9=237.617,查表得,φ2=0.13 立柱最大受力N=5.51kN

f=N/(φA)=5.51×103/(0.13×424)=99.96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四)60度斜屋面板下支撑(扣件式)计算书

1、砼的重力在梁底模上产生的分力

根据:F=G×SIN30°=25×1.8×0.5×1.8×2×0.15=12.15(KN),所以作用在每根斜立杆上的力为:12.15 KN

2、加固支撑验算

立杆稳定性计算依据 《建筑施工扣件式剪刀撑设置 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11 立杆顶部步距hd(mm) 1500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mm) 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1 钢管类型 回转半径i(mm) 抗压强度设计值f(N/mm) 2普通型 200 1.54 Ф48×3 15.9 205 非顶部立杆计算长度系数μ2 立柱截面面积A(mm) 立柱截面抵抗矩W(cm) 321.951 424 4.49 长细比验算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1.54×(1500+2×200)=2926mm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1.951×1500=2926.5mm λ=l0/i=2926.5/15.9=184.06≤[λ]=210 长细比满足要求!

顶部立杆段:l01=kμ1(hd+2a)=1.291×1.54×(1500+2×200)=3777.466mm λ1=l01/i=3777.466/15.9=237.576,查表得,φ1=0.13 立柱最大受力N=12.15kN

f=N/(φA)=12.15×103/(0.13×424)=200.43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l02=kμ2h =1.291×1.951×1500=3778.112mm λ2=l02/i=3778.112/15.9=237.617,查表得,φ2=0.13 立柱最大受力N=12.15kN

f=N/(φA)=12.15×103/(0.13×424)=200.43N/mm2≤[f]=205N/mm2 满足要求!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概况 ...................................................................... 1 (一)工程概况 ................................................................. 1 (二)高度8M以上现浇梁、板采用的模板安装方法 .................................. 3

(三)斜屋面现浇梁、板的上表面采用的安装方法 ................................... 5 二、施工准备 .................................................................. 6 三、施工工艺 .................................................................. 7 (一)平屋面梁板模板安装 ....................................................... 7 (二)斜屋面板模板支设 ......................................................... 8 (三)模板支撑系统 ............................................................ 11 (四)模板和满堂支撑架拆除 .................................................... 14 四、支撑架和模板搭设时的注意事项 .............................................. 15 五、架体和模板安装质量要求 .................................................... 16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 16 (二)模板安装的质量要求 ...................................................... 16 (三)满堂红支撑架材料及搭设的质量要求 ........................................ 18 六、安全技术措施及文明施工 .................................................... 20 (一)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设置 .................................................... 20 (二)安全技术措施 ............................................................ 20 (三)文明施工措施 ............................................................ 24 七、消防措施 ................................................................. 25 八、危险源识别与控制 .......................................................... 26 九、应急救助措施.............................................................. 28 (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 .................................................... 28 (二)应急材料及设备清单 ...................................................... 30 (三)应急响应 ................................................................ 30 (四)具体的生产安全事故及环境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及相应措施 .................... 31 (五)应急结束 ................................................................ 33 (六)紧急救助主要人员联系及救助 .............................................. 33 十、附模板结构计算 ............................................................ 33 (一) 计算依据: ............................................................ 33 (二)600×2000截面梁梁底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 34 (三)600×2000截面梁梁侧模板计算书 .......................................... 43 (四)300×900截面梁梁底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 ............................... 49 (五)300×1000截面梁梁侧模板计算书 .......................................... 59 (六)板模板(扣件式)计算书 .................................................. 66 (七)斜屋面板下支撑(扣件式)计算书 .......................................... 75

高度八米以上梁、板模板施工方案

工程名称: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精品庄园项目

01葡萄酒厂房工程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复 审 人: 批 准 人:

施工单位:省第筑工程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