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刚入联门,面对浩如烟海之对联知识,有些人茫然失措,不知从何下手。而繁杂深奥的理论书籍又令一些基础较差的联友望而生畏。下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纲挈领,用问答式分两期介绍对联入门的基础知识,帮助你理清思路,掌握要点,打好基础,循序渐进,从而收到从常境到妙境再到化境之效。
1、楹联的基本规则是哪几条?
答:根据中国楹联学会发布的《联律通则》,楹联的基本规则有六条:字句对等,词性对品,结构对应,节律对拍,平仄对立,形对意联。
2、怎样理解词性对品?
答:根据《联律通则》规定,词性对品“是指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词类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
所谓词性对品,粗略来说,就是上下联处于相同位置的词的词性基本相同相类。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当然,这是现代语法的概念,更加科学易懂。这里要强调的是,词性对品并不是严格规定词性完全相同,在一些特殊或放宽的情况下,不同词性的词也可以对仗。
3、词分为哪些种类?
答:现代汉语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共有13小类,其中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7小类,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6小类。
王力先生认为古人在诗词创作中一般把词分为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和代词9类。其中,方位词属名词,颜色词属形容词,副词属虚词,单独剔出来,说明这这几类词在对仗中的特殊地位。
4、古代的对联是怎样划分词的?
答:古代无现代语法上“词”的概念,更无“词性”之说,只有“字品”。古人把汉字字性分为虚字、实字、助字三大类,实字又分
半实字,虚字又分出活字与死字,还有半虚字。实字即现代汉语中的有实际形体的名词和代词等,半实字即无实际形体的名词等,活虚字即动词,死虚字即形容词,半虚字即方位词,助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连词和助词等。现代语法的副词,古代把其归入虚字、半虚字都有的;介词古代归虚字的多。
5、如何理解古人的“字对”和今人的“词对”?
答:古代对仗理论上要求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活虚字对活虚字,死虚字对死虚字,半虚字对半虚字,半实字对半实字。但实际古人在诗联写作中,活虚字和死虚字,包括助字、介词、副词之间的范畴很模糊,经常互相对仗,但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在一般情况下(特殊对法除外),实字不可以对虚字。比如动词对名词,或者副词对名词,介词对名词,这些就属于不成对,这些都犯了实对虚的忌。
现代的对联作法,毕竟是从古代延续发展而来,当然要对古代的“字”的对法予以了解和重视,并尽可能和现代语法融洽接轨起来。但当今大多数对联爱好者和作者,并不习惯古代的“字对”,但理解现代语法的“词对”。因此,现在写对联,用词性来衡量较合适。其实这两者之间,是有共同点的,许多规范的古联,用现代语法来解释,也是合理合规。如郑板桥的“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无论是用古代的字对还是用现代的词性和语法结构来分析,都是融洽相通的。
6、什么叫语素、词、短语、句子?
答: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也叫词素,它有三个特点:最小、有音、有义。语素分单音节语素,如天、地、人、跑、跳、唱;双音节语素,一般为联绵词,如琵琶、乒乓、澎湃、尴尬等;多音节语素,主要是拟声词和音译外来词。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安迪斯、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等。
词是最小的能运用的语言单位。词分为单纯词(一个语素单独构成)和合成词(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
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规则构成的语法单位。短语也叫词组,有时也叫结构,句法结构。
句子是由短语或词构成的。具有特定语调的,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所以,语法单位是这样的:语素——词——短语——句子,句子是使用单位,语素、词、短语是备用单位。
7、什么叫复合式合成词?
答: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合成词,根据不同的构成方式,分为复合式、附加式和重叠式三种。诗联中用得最多的是复合式合成词。
复合式合成词一般由两个词按一定的规则构成,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联合式(也叫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述宾、支配)、补充式(述补、动补)等。我们在对仗中,不仅名词、动词等大类要相对,而且合成词一般要求联合式对联合式,偏正式对偏正式等等。
8、什么是联合式合成词(以下简称联合词)?举例说明。 答:联合式也叫并列式,语素不分主次,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相关。它的特点是,两个词拆开,都有的意思,拆开后的两个词不分主次,意义相同或相对、相关。如天地、日月、思想、方圆、贵贱、左右、豺狼骨肉江山等。
还有一种情况,整个词的意义不是两个语素意义的组合,或组合后的引申,而是只有一个词根的意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词根的意义或者隐含或者只是起到附加、衬托的作用。如妻子,本义是指妻和子女,现在只用来讲妻,子的意义消失了,但是我们在对仗时仍将视为联合词。干净,原来两个意义,现在只用来指净。国家,原来是国和家,现在只用来指国。类似这样的联合词还很多。如人物、质量、宝贝、忘记、睡觉(觉本来是醒的意思)、好歹、恩怨、动静、兄弟等。
9、什么是偏正式合成词?举例说明。
答:偏正词前一个语素修饰、后一个语素。一般说来,偏正型的中心语素决定这个词的词性。
1、名素为中心成分
名+名:草帽、马路、火车、手表、桥墩、蜂房
形+名:白酒、黑板、新房、香肠、平台、红旗 动+名:开水、试卷、摇篮、考场、住宅、走狗 2、动素为中心成分
名+动:席卷、瓦解、响应、囊括、龟缩、鱼贯 形+动:重视、冷淡、轻信、热爱、小看、速记 副+动:胡闹、暂停、再生、顿悟、稍息、漫谈 3、形素为中心成分
名+形:火红、雪白、碧绿、肤浅、漆黑、橘黄 形+形:鲜红、浅黄、深蓝、嫩绿、蔚蓝、微妙 动+形:透明、飞快、镇静、滚圆、喷香、通红 10、什么是主谓式合成词?举例说明。
答:主谓式合成词的前一个语素表示被陈述的对象,后一个语素是陈述前一个语素的,主谓式也叫陈述式。如:
名+动:海啸地震人为兵变事变 眼花耳鸣心酸肉麻面善祖传日出目击自愿自信国有民选自主
名+形:性急手软眼红肉麻心虚头疼胆怯自大 楹联班: 舒甘来(老师)撰 房莉 书 11、什么是动宾式合成词?举例说明。
答:动宾式(述宾式、支配式),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如:
动词(动词+名词、代词):探亲出席留神注目站岗破产示威埋头开幕提议动员关心失策打的
名词:理事 管家 司令 监工 干事 将军 隔壁
形容词:缺德 失望 卫生 刺眼 悦耳 动人 称心 出色 刺骨 副词:依次 照旧 尽量 竭力 顺便 索性 到底 12、什么是补充式合成词?举例说明。
答:补充式合成词主要是述补式〖动补式(动词+补语)〗,前一语素表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的结果或趋向。如:
动+动:看见 放开 扩展 推翻 展开 煽动 介入 动+形:改善 纠正 证明 冻僵 降低 说明 提高 改良 澄清
13、“春风“和“时代“都是名词,可以对仗吗?
答:春风是偏正式名词,时代是联合式名词,尽管大类是名词,但为求对仗工整,一般情况下,应当用偏正词对偏正词,联合词对联合词。如时代可以和画图、浪潮、江山、风光等联合词对仗。
14、美丽、美德、美容、美化、美展、美翻、美美,各是什么词组?
答:美与丽,都是意思类似的语素,所以美丽是联合式; 美德,德是词的主要组成部分,美是用来修饰德这个语素的,所以美德是偏正式;
美容,美这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容是容颜,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根据用法,美容可以是动宾式或偏正式(美丽的容貌);
美化,美是词根,是词的核心,意义比较实在,化是后缀,是附在词根后的语素,由词根加词缀而成,应当是附加式。同理,强化、简化、深化都是附加式。
美展,是美术展览的简称,是提取法缩略语,美是表示陈述的对象,展是陈述美这个语素的,所以是主谓式。
美翻,美是表示动作,翻是补充说明美,表示结果或趋向,所以是补充式(动补)。
美美,如美美地睡了一觉,由两个相同的词根构成,所以是重叠式。
15、试分析《题沙》一联中哪个是联合词,哪个是动补? 任水洗淘,不惧筛金抛出局; 听机搅拌,只期筑路化成桥。
答:“洗淘”和“搅拌”是联合词,“抛出”和“化成”都是动补词组。
16、“黄山”和“湖海” 能对吗?为什么?
答:不能对。虽然“黄山”和“湖海”都是名词,但“黄山”是专用名词,“湖海”是并列关系的名词。“黄山”是一个概念;“湖海”是两个概念。
17、“黄山”和“京沪”都是专用名词,能对吗?为什么? 答:黄山是个地名,京沪是北京和上海的公认合称,是两个地名,一般情况下,不宜用一地对两地。
18、光明是什么词?
答:从百度汉语中可知,光明的释义是光亮、明亮,意思相同,是联合词。光明可作名词,如他眼前闪出一线光明(做宾语);可以作形容词,如光明的远景(做定语)。
19、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准确区分词性?
答:在实际运用中,一般词组很容易区分,但也有一些不易区分的词组,即是高手有时也犯糊。我们主要把握好联合、偏正、主谓、动宾、动补这五种常用词组,基本可以应用自如。按照古人创作楹联的经验,有些不同类的词组也是可以通融相对的,如量补的“鼓声”对偏正的“湖景”等,不必严格地用现代语法去对号入座。真正难以区分词性的,可以用拆字方法,逐字用动词对动词或名词对名词等去求对,即古人的“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把握好“实字不可以对虚字”的底线,至少宽对是不成问题的。掌握好词性和结构,对诗联创作的对仗很有帮助。这里讲的只是基本用法,实际运用中,有些词性是可以转化的。适应词性的变化,灵活选择对仗词,也是值得重视的。
20、二十、一百、九万、第一……都是什么词? 答:都是数词。 楹联班:刘国珍绘
21、除了数字,还有哪些字、词能和数字相对?
答:数目词自成一类,但许多带数字概念的词可以归入数字对仗。如群、丛、几、半、孤、并、满、众、诸、单、双、数、独、寻常(古代一寻等于八尺,二寻为一“常”,杜甫曾用寻常对七十,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两、零、头、首、孤、偶、贰、次、总、全、咫、阖、悉、多、少、重、滴、寸等。
22、名词对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包括时间、处所、方位)的名称的词。
名词分普通名词(表示非特定的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和专有(用)名词(表示独一无二的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如孔子、黄山、新安江等。
在近体诗和词中,名词又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10多个甚至更多的小类。
名词是汉语中的老大,在诗词对联中用得也最多。名词一般和名词相对,但在普遍规则外,有些情况可以和代词相对;方位词是从名词上单独拿出来的,一般只和方位词相对;专有名词一般和专用名词相对,如人名、地名、书名、戏曲名、药名等。还要注意词性的活用。在有些情况下,名词可作动词,形容词可作名词或动词,使用场合不同,词性也不同,这种活用十分重要。比如,力字,可作副词,力摧豪强;可作名词,力量、能力、力气;可作动词,力农,力田。
23、动词对仗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以及事物的存在、出现、变化、消失等的词。如吃、送、批评、起来、教等。动词用在对联上,一是多数能受副词的修饰,如莫说,狂笑等。二是经常做谓语,大部分能带宾语,形成动宾结构。如栽花、浇水、折桂等。能带宾语的叫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叫不及物动词。如病、死、鼓掌、旅行等。
按照《联律通则》等规定和传统,动词可在一定的句式中与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对仗。
24、代词在对联中如何对仗?
答:代词常运用在诗联中,但现代汉语中的代词,大多数因其通俗、浅显、口语化,难以直接入诗入联,而古代汉语的起代词作用的字,因简练又雅化,却适宜入诗入联而熠熠生辉。如表示人称的吾、我、余、予、汝、尔、君、子等;起指示代词作用的是、之、此、斯、兹、彼、其等;起疑问代词作用的谁、孰、何、胡、焉、奚等,都可以入诗入联。
代词所代的对象广泛,除代词与代词可相对外,代词的作用跟它所代替、所指示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大体相当,因此具有所代替词的语法功能,所以它能与其它词相对,也就可以理解了。诗联中适度地用代词,可以起到简洁、雅化和含蓄等作
用。
25、副词属什么词?如何运用在对仗中?
答:在现代汉语中,副词是虚词。副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以及肯定或者否定等意义,有的还有一定的关联作用。如很、极、太、不、都等。
副词除极少数情况外,都只做状语,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或者修饰整个句子。副词可以与与副词对仗,在一定的句式中与动词、形容词、介词对仗等。
26、下面的词,哪些配有副词?
胡闹、暂停、航天、下乡、国家、再生、顿悟、甚是、颇优、刮风、尤佳、思念、犹凭、竟有、信使、深红、未料、朝东、拆台、竭力、白说
答:胡闹、暂停、再生、顿悟、甚是、颇优、尤佳、犹凭、竟有、未料、竭力、白说 。
27、指出下面词的词性:
楼阁 应 随 很 常 驰 腾 海涛 去 乡愁 花海 鲜红 胡闹
答:“楼阁”名词、联合式;“乡愁”名词、偏正式;“花海”名词、偏正式;“应”“常”“很“为副词;“随”“驰”“去”“腾”为动词;“鲜红”形容词,偏正式;“胡闹”动词,偏正式。
28、下面这一组词中,有联合和偏正,请区分开来:
乾坤 开水 天人 江山 星辰 摇篮 云山 川原 山川 山溪 个人 溪山 山峦 漫谈 烟峦 恰好 峦峰 烟波 波涛 喷香 山林 林泉 烟云 千金 田亩 江汉 百姓 王谢 奎璧 糟粕 僮仆 肝胆 刀剑 拳脚 潮汐 荆蕀 针线 眉目 丝竹 筛选 河岳 旌旆 热爱 霖雨 清静 知达 妩媚 股民 冰点 饕餮 松柏 青天 玄妙 荣辱 贫困 文章 红旗 词章 圭璋 金石 科名 衣冠 刀 舟车 流动 周秦 神仙 单干 宾朋 欧苏 复兴 鲤鱼 最佳 凤凰 自由 伪真 党朋 食物 放飞 鲠清 信诚 蕴涵 小说 圣贤 火红 死生 古今 性灵 水云 探寻 古今 寂寥 是非 蚁蝼 丈夫 浅明 稻粱 性情 雨风 美感 雨云 吃穿 雕饰 晦明 圣贤 脊梁 赤贫 别离 梓桑 恰好 妇孺 黍棠 鼓鼙 国家 勤俭 蜡黄 烦恼 功过 穷达 顿悟 因
果 慈善 绿水 远眺 权利 踪迹 飞快 形迹 师友 西北 砥砺 胜负 笔墨 激荡 鼓角 静寂 觉悟 耸立 磊落 日月 积聚 淡绿 浩广 苦难 鲜红 智慧 府邸 绰约 胡闹 富庶 庙宇 网购 福泽 冰凉 印记 教化 博大 回想 圣哲 青山 意态 户牖 面目 镇静 气节 磅礴 倾销 沆瀣 议论 讪谤 绝妙 眷念 席卷
答:偏正式合成词:名词有青天、股民、冰点、小说、红旗、美感、食物、开水、摇篮、个人、千金、百姓、青山、绿水;动词有网购、席卷筛选、倾销、回想、流动、单干、热爱、远眺、胡闹、顿悟、漫谈;形容词有火红、冰凉、蜡黄、赤贫、淡绿、鲜红、喷香、飞快、镇静、绝妙、恰好、最佳。其余为联合词。
29、“岁寒”与“晚照”词性相同吗?为什么?
答:“岁寒”与“晚照”词性不对。“岁寒”是主谓词组;“晚照”是偏正词组。此处“照”是名词,日光的意思。
30、改正下面一联,并说明理由。 言词甚傲; 风采峥嵘。
答:改“甚傲”为“慷慨”。因为“甚傲”是偏正词组,中心词是动词“傲”,“慷慨”是一个联绵词,“峥嵘”也是一个联绵词。
楹联班:余秀芝撰 房莉书
31、春风风人和夏雨雨人的“风”和“雨”是什么词?
答:第一个“风”是名词,第二个“风”是名词词性转换为动词。“雨”也一样。
32、住宅、宅在家中、宅男,三个宅各是什么词?
答:第一个“宅”是名词;第二个“宅”转换为动词,意思是蹲在家中;第三个“宅”转换作形容词,形容是“宅”(闲居)在家中的男人。
33、什么是拟声词?
答:拟声词又称象声词,即模仿声音的词,如杭州西湖九溪十八涧有“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之联句,“叮叮咚咚”为拟声词,均为平声,在平仄要求上可以适当从宽。
34、怎样理解结构对应?
答:结构对应是说上下联词语的构成、词义的配合,词序的排列、虚词的使用,以及修辞的运用,合乎规律或习惯,彼此对应平衡
35、下面的字句对应吗?为什么? 时代/光阴/不负/我; 精英/美展/赞/家乡。
答:不对应。光阴,联合词;美展(美术展览)主谓词;“不负我”和“赞家乡”结构不同。上联三仄尾。
36、下面的字句对应吗?为什么? 山河/多/美丽; 故园/万般/新。
答:不对应。“山河”是联合词组,“故园”是偏正词组。“多美丽”与“万般新”结构不同。另外,“园”与“河”平仄失对。
37、什么是对联的节律对拍?
答:节律对拍是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也叫节律和音步,即是有规律的重复。在对联中,语句的节奏有两种划分节拍的方法:一是声律节奏。不管词义如何,只按二字一拍划分,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最后剩一个字时也做一拍。二是语意节奏。即按语句中语意的自然停顿处来确定节奏点。语意节奏与声律节奏有时一致,有时并不一致。按语意节奏确定节奏点时,遇到不宜拆分的三字、四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中间不再细分节奏点
38、这副联的节律如何划分? 林则徐赠梁章钜联
曾从/二千石/起家,衣钵/新传/贤/子弟; 难得/八十翁/就养,湖山/旧识/老/诗人。
答:这联前分句是散句句式,后分句为诗律句式(多分句的情况下,骈文句式和诗律句式经常是组合的,分句内各自按照各自的平仄安排,这类联句式上一般会显得较为灵动,)前分句的节奏点上联在从、石、家,下联节奏点在得、翁、养。第二分句按律句格式安排平仄。
39、指出下联的节律:
周恩来总理的自勉联: 与/有肝胆人/共事; 从/无字句处/读书。
答:上联节奏点为与、人、事,下联为从、处、书。 40、下面一联对拍吗?为什么? 渐江水/千年/流淌; 黄山/五百里/蜿蜒。
答:不对拍。“渐江水”与“黄山”不对拍,“千年”与"五百里”不对拍;节奏点不同。
41、什么是对联的平仄对立?
答:现代汉语中,按汉语拼音,字共分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其中一、二两声读法较平,谓之平声;三、四两声发音不平,谓之仄声。古代汉语中,字分平、上、去、入四声。平谓之平,上、去、入谓之仄。
古人是按照古四声(平水韵)作诗填词写对联的。现在的联界,默认是平水韵的四声来写对联。楹联界用一个规定:你可以用古四声,也可以用现四声,但同一副作品中,不能混用。这就是“双轨制”。
42、理解平仄相对,包含哪几层意思?
答:包括五层意思:①本句中,按节奏点平仄交替出现;②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平仄相反;③单边两个以上的分句,其句脚平仄声应符合马蹄格或鹤步格、龙形格等传统的要求;④防止出现尾三平,尾三仄;⑤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
43、对联讲韵吗?
答:对联讲声不讲押韵。按古音(《平水韵》),上声、去声、入声都是仄声。
44、2-7言联上下比平仄有什么基本要求? 答:一般可以按下面通用形式确定平仄: 2言联: X仄; X平。
3言联: X X 仄;
X X 平。
4言联: X平X仄; X仄X平。
5言联:① X仄X平仄 ; X平X仄平。 ② X平平仄仄; X仄仄平平。
6言联: X仄X平X仄; X平X仄X平。
7言联: ①X平X仄X平仄; X仄X平X仄平。 ②X仄X平平仄仄 ; X平X仄仄平平 。
对联的2言至7言,可参照上面通用形式安排平仄形式。如果是律句,5言和7言均可以按律句平仄安排;如果不是律句,则按节奏点实行句内交替和上下对立的原则。
如果在长联中当分句,2-7言的通用格式可以上下调换位置,但要保证长联的多分句句脚安排符合规则,上联尾字收仄,下联尾字收平。
45、超过7言联如何确定平仄?
答:超过7言的,先进行断句,断句后分别按2言至7言的平仄通用形式安排。
46、一三论,是绝对的吗?为什么?
答:不是的。如果完全不论,那么就很容易出现尾三仄或尾三平。比如“X仄X平平仄仄;X平X仄仄平平”这种情况。
47、下面一联有什么问题? 五里拂晓登白岳; 一帘痴梦到徽州。
答:上、下联节奏点上的字(晓和梦)平仄相同。 48、什么是句脚?举例说明。
答:句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例如:“仗义半从屠狗
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其句脚分别是“辈”、“人”。
49、什么是工对?
答: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王步高对工对的定义是:“句式结构完全一致,相对位置上不仅词类相同,而且义类相同。”所谓义类,就是名词中的小类和颜色、数目、方位及专用词等类别。
按《联律通则》的要求和专家们的解释,所谓工对,至少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同一小类的名词相对。二是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这三类很少与其它词相对,自成一类相对。三是同词性的联绵词和专用词各自为类相对,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50、什么是宽对?
答:王力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这是最普通的情况。宽对并不要求小类相对。
王步高说“一联中相对的两句诗,句式结构虽相同,但相对位置上的字词不能用同类或邻类的词语构成对偶,义类相隔较远,仅仅词类相同”。
常江先生在《对联知识手册》中把工对称为严对,对宽对也有类似解释,他说,宽对“并非属于对仗不工”,“并非不严,而是尺度放宽”。除了结构、节奏上要求放宽,主要是词性对仗放宽了。具体来说,一是只要名词对名词即可,而不必管它小类;二是专用词没有固定界限,不是一类的专用词甚至与非专用词也可对仗;三是只要形容词对形容词即可,把颜色词作一般形容词来看待;四是在有些情况下,放宽词性相对的条件,如动词和形容相对,代词和名词相对,动词和副词相对、不同词性的联绵词相对,等等。
这里必须明确的是,所谓宽对,并非不成对。但它不追求名词小类严对,而且适度放宽词性和结构相对的尺度,使对联写作更加生动活泼,有寓意,有张力,更能表达意境。 在诗联的创作中,正确的做法是,能工则工,不能工则宽,既遵守规则,又在允许范围内适度放
宽,但决不是词性、结构乱搭,搞拉郎配,弄成不成对的诗联。对古人一些不对仗的诗联,也不要刻意去模仿。尤其是初学者,尽量在工对上下功夫,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根据《联律通则》的要求,适度放宽一些,以求得创作的更大自由。
(本文个别联例参考运城楹联学会有关资料,特表谢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