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来源:保捱科技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作者:王靖民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8年第34期

摘 要: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其发展却受到融资难问题的严重制约。这时,互联网模式的出现则为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文章针对中小企的发展现状,对我国互联网模式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中小企业;融资

我国经济在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的推动下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了融资难问题的严重制约,这也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持续发展的现代社会环境中,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互联网产业和金融业的相互作用下出现了新的发展契机。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1)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各个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的一种金融活动。交易过程中,资金需求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出资金需求申请及相关材料,得到资金供应方的确认并通过审批之后,则可以获得贷款。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是在高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下产生的,被众多小企业所采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势在于支付的便捷性,利用互联网还能够大大的提高评估风险的效率以及及时处理和反馈信息,使市场信息的不确定性实现有效降低,同时资金需求方和供给方的成本也能够得到降低,成功交易的速度得以提升。 (2)面向中小企业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我国现阶段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有三种:一、通过第三方平台和银行合作。在这一模式中,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交易平台的高信用水平为依据来获取融资服务,带三方平台既是供需双方的媒介,也是监督者。二、银行作为主体。这种模式是以银行的网络为平台来提供融资服务的,例如建设银行的“善融商务”业务。三、第三方平台作为主体。这种模式针对的主要是平台里的中小企业,平台通过直接募集资金来为其提供融资服务。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1)中小企业的融资难点

1.融资渠道狭窄。我国中小企业目前主要以银行借贷为融资渠道,同时,因为证券市场和发行证券的条件都比较严格,所以想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难度很大,渠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十分狭窄。长期实行银行借贷这种间接的融资方式导致企业对于银行的依赖性很高。通过自身来累积资金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方式,而狭窄的融资渠道,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愈发困难,资金来源不具备灵活性,进而使企业财务风险不断上升,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良好发展。 2.难以实现贷款融资。单笔贷款资金数额小,但每次贷款需要经过的程序和环节都一致是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特征,因此中小企业贷款和大型企业贷款不同,它使金融机构花费的成本更高昂。再加上中小企业在借贷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起步时间、信用等级和经营规模等都不及大型企业,除此之外,银行放贷的过程复杂、时间冗长,这些因素无疑使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服务时可能会出现的风险率大大增加。中小企业诚信度缺失也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

3.对非正规金融渠道的依赖性太大。中小企业想通过正规融资渠道筹集资金的难度比较大,因此更倾向于通过民间借贷、亲朋好友筹集等非正规渠道进行融资。非正规融资渠道的便利性大大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和应急运营。但是随着高利贷等利率和风险都极高的民间贷款方式的出现,导致中小企业对于选择通过非正规金融渠道来实现资金筹集的方式也更加谨慎,进而进一步加大了融资难度。

4.担保形式有效性不足。由于中小企业没有太大的能力进行市场风险抵抗,因此找到担保人的难度系数也很高。同时,由于自有资金和抵押资产都比较少、资产负债率又比较高,所以很少有机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抵押贷款。除此之外,企业融资担保形式不够规范和有效、金融机构不重视中小企业融资以及金融机构出台歧视性等都是阻碍中小企业融资的原因。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财务管理不完善。部分中小企业中存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披露意识等问题。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由于没有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以及经营不透明等问题导致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因此,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会选择减少贷款。

2.管理不完善导致经营风险增加。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往往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家族式的管理模式使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还款诚信度不高,进而增加了贷款风险。除此之外,高波动性导致中小企业在交易市场中存在极高的不稳定性和倒闭率,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贷款。

3.贷款信用缺失。信用担保指的是在贷款人没有足够的质押物和缺乏长期信用记录的情况下,通过第三人即除借贷方之外的人员的良好信用记录替借款人提供信用担保的一种借贷方式。其能够有效降低贷款风险和坏账可能性。但我国现阶段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导致降低风险、弥补信用缺失等信用担保的作用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亲大远小”倾向。金融机构为了降低坏账发生率会制定例如授信规模等的贷款,但这些对中小企业贷款造成了极大的。传统银行为了降低金融风险,更倾向于具有高信用指标的大企业,而歧视中小企业,并减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 三、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1)服务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不但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还能够使金融服务效率提高,从而使服务成本有效下降。并且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信息收集,使中小企业实现金融服务电子化。

(2)金融服务和小额信贷实现订单化和规模化。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只要在提交了相关材料和证明之后,就可以根据在线指示,实现标准化、订单华的金融产品采购和获得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信用值受到本地化金融机构的管理,能够使运风险得到有效降低。 (3)创新风险控制方法。互联网金融能否实现长期有效的发展完全依靠于风险管理技术和能力。部分实力较强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现阶段通过引进国外技术来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技术。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在于利用客户利息相关主体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从而实现信用管理准确性的有效提升。同时,借款人的资金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不断完善和加强的风险管理机制下也实现了多重保障。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小企业融资应用中的不足

(1)网络贷款系统不健全。现阶段具备网络信贷业务的银行大多数都是将这一业务承包给某一个互联网机构,而不是银行自营项目。现今的网络贷款系统还不健全,具体表现为:线上线下业务不一致、处理线上信息的效率低下、缺乏完善的网络贷款业务流程。大部分商业银行的互联网借贷业务都不能在网络上实现贷款审查、报备和评估等,而只能进行简单的信贷资料填写和业务咨询。

(2)风险管控和诚信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会随着我国相关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信用风险、质押物变现难度大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潜在的金融风险存在预防管理层面的不足。而我国的征信体系由于我国信用记录体系引入时间较晚还尚未建立完全,因此,想要全方位、系统化的对某一借贷人的信用进行查询时的难度比较大,导致出现信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3)缺少法规的支撑。融资方、投资方、第三方平台以及银行是中小企业融资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所涉及的几个主题。在网络融资过程中,各方主体出现纠纷时需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来进行处理。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出现时间较晚,因此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五、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小企业融资应用中的改进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解决网络融资难题。在互联网借贷业务发展中,银行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业务开展还不够系统深入。因此,要将互联网的基本金融业务,例如收支和转账等,逐渐转向互联贷方向。除此之外,要加强开发信息技术的力度,提高网络金融的技术能力。 (2)拓宽互联网融资渠道。商业银行信用贷款是中小企业在互联网融资中所采用的主要途径。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的融资方式不论是基于发展空间还是市场而言,前景都十分开阔,例如债券投资、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因此,要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缓解融资难问题。

(3)完善互联网借贷信用体系。网络联保和无实物质押是典型的中小企业网络融资贷款形式,网络融资模式的评价指标一般是网络信用。上述贷款形式的贷款门槛虽然比较低,但却会大大增加放贷方的信用风险。网络信贷环境在不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下显得愈发严峻,因此亟需构建一套完善的互联网借贷信用体系。

(4)打造稳定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融资环境,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例如制定相关的、完善法律法规、建立性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服务等,通过积极的扶持和引导,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维护良好的网络融资环境。 六、结语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来推动自身经济的良好发展。通过建立科学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开拓多元化的互联网融资渠道、构建一个完善的借贷信用体系以及加强法规的扶持力度,以实现提高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能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目标,进而推动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细雄,林丁健.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 经济改革,2014,(06):144-148.

[2]李文启. 互联网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J]. 中州学刊,2014,(08):51-54. [3]王天捷,张贻珵. 基于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 中国市场,2013,(45):134-1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