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一、 平面控制测量
1 E级GPS测量 1.1 GPS点位选埋 1.1.1 选点
1、GPS点均应保证至少与一个邻近点通视,以满足二级导线布设的要求。点位应选在基础稳定,土质坚实的地上,以便长期保存利用。
2、 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应小于15°。
3、 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大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4、附近不应有强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并尽量避开大面积水域和大型建筑物。
5、待定点附近小环境(地形、地貌、植被等)应尽可能与周围大环境保持一致,以减少气象元素的代表性误差。
6、GPS点位选定后,应绘制GPS网选点图。
1.1.2 埋石
E级 GPS点现场浇灌规格为20cm×30cm×50cm,预制规格为12cm×20cm×50cm。中间嵌入锯“十”字的铁帽钉,当选在构筑物上时,应先将地面打毛,并钉入4-5颗水泥钢钉,然后再套入模板浇灌。其规格为20cm×30cm×30cm。当选在水泥地面上时,刻入20cm×20cm的方框。
注意:当选在坚固房顶上时,不能埋设在隔热层上。
1.1.3 E级GPS点的编号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标石表面都冠以“Ⅰ”,后面加流水编号,如:Ⅰ1、Ⅰ2、Ⅰ3、……。标石面应刻制“国土”,并涂红油漆整饰。表面样式图如下(图1)。
I 1 + 图1、E级GPS表面样式图
国 土 1.1.4 提交成果资料
选点埋石后应绘制点之记,点之记按阳江国土局提供的式样要求绘制。要求点之记采用Word制作,其中的略图可采用CAD制作,但应转换为影像格式插入到Word文档中,标志面照片也转换为数字影像插入到Word文档中。
1.2 E级GPS观测 1.2.1 仪器设备
南方测绘静态S82T GPS接收机。
1.2.2 作业准备
1、作业前,应检校光学对点器是否符合要求;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验期限内。
2、准备好记录手薄。
3、制定观测计划,在所有野外作业人员清楚作业进行路线后开始观测。
1.2.3 基本技术规定
卫星高度角 ≥15 有效观测卫星总数 ≥4 时段中任一有效卫星观测时间 ≥45min 时段长度 ≥45min 数据采样间隔: 15s 卫星观测值象限分布 (25±15)% PDOP值 ≤6
每时段天线高量取次数 2次 (观测前后) 两次天线高量取较差 ≤ 3mm 作业方法 经典静态 观测量 载波相位 联测方式: 边连式及混合式 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 三等≤8 四等 ≤10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量: ≥2
注意: 雷雨季节架设天线时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暂时关机停止观测,并卸下天线。
1.3 内业数据处理 1.3.1 基线解算
1、基线解算前应对全部外业资料进行全面检查。
2、基线解算采用南方测绘公司随机解算软件“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进行
基线处理。
1.3.2 数据检核
1、计算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其值应小于10%;
2、计算同步边各时段平差值的中误差与相对中误差,相对中误差计算公式:
σ=a2(b*d)2
式中:σ——标准差(mm);a——固定误差≤10mm;b——比例误差系数≤ 20ppm;d——相邻点间距离(km)
3、同一条边任意两个时段的成果互差,应小于规定的精度22倍。 4、三边同步环,第三边处理结果与前两边代数和,其差值应小于下列数值:
3333222wx≤σ、 wy≤σ、 wz≤σ、 wwxwywz≤σ 5555式中:σ——E级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5、多边同步环检核条件,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nnn3n222wx≤σ、 wy≤σ、 wz≤σ、 wwxwywz≤σ 5555式中: n:闭合环中的边数、 w:闭合差、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6、若干个观测边组成闭合环时,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σn; wy≤3σn; wz≤3σn
式中:n——闭合环中的边数; σ——相应级规定的精度(按平均边长计算)。 7、当检核发现需补测或重测的边,应尽量安排一起进行同步观测。
1.3.3 GPS网平差
采用南方测绘公司随机软件“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进行整体平差。
2二级导线测量 2.1 布网
在各等级GPS网(点)的基础上,布设城市二级光电测距导线,沿道路及测区边缘,以多结点网或附合路线的形式布设。二级导线主要技术指标按下(表1)规定执行。
表1、二级导线技术要求 附合导级 线长度 二级 2.4公里 平均边长 200米 测距中误差 ±15毫米 ±8秒 1 ±16n 1/10000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DJ2 方位角闭合差 相对闭合差
1、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一般不宜大于附合路线规定长度的0.7倍;
2、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的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
3、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度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2.2选点、埋石
1、城市二级导线点位应选定于便于利用和能长久保存的位置。相邻点之间通视应良好,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使用。
2、城市二级导线点应埋设标石,位于高层建筑物顶上的控制点,不得埋设于隔热层上。中心标志(包括水泥、沥青路面)采用特制铸铁标志,测区内已有的埋石标志应尽量利用,避免重复埋石,以防后续使用错误,标石规格及埋设要求应按《城市测量规范》要求执行。
3、城市二级导线点. 现场浇灌规格为20cm×30cm×40cm,预制规格为12cm×20cm×50cm。中间嵌入锯“十”字的铁帽钉,当选在构筑物上时,应先将地面打毛,并钉入4-5颗水泥钢钉,然后再套入模板浇灌。其规格为20cm×30cm×30cm。当选在水泥地面上时,刻入20cm×20cm的方框。各种形式的埋石点柱面都要压、刻点号和国土等字样,并涂红油漆整饰。点号以Ⅱ再加流水编号,如Ⅱ1、Ⅱ2、Ⅱ3……。编号在导线节中应尽量做到顺序连号,不得有重号。埋石后,测区检查人员必须对埋石情况予以检查,方可进行观测。表面样式如下(图3)所示。
Ⅱ1 + 国 土 图2、二级导线表面样式图
2.3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采用DJ2型全站仪按方向法观测。观测仪器必须在有效的检验期限内。 2、在高级点设站时,应尽可能联测二个高级方向进行检查,
2观测值与原平差角之差应≤±2m12m2(式中m1、m2为相应于新、旧成果等级
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3、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按《城市测量规范》第 2.3.12条执行。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按下执行。
表2、二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测角中误等级 差 (″) 二级 8 DJ1 - 测回数 DJ2 1 DJ6 3 方位角闭合差(″) ±16n
表3、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限 差 项 目 DJ1 半测回归零差 一测回2C互差 同一方向测回较差 6″ 9″ 6″ 限 差 DJ2 8″ 13″ 9″ DJ6 18″ - 24″ 2.4导线边长测量
1、导线边长测量与测角同步进行。
2、二级导线边长以经鉴定后的全站仪单程测定一测回,仪器加乘常数,气象常数直接置入全站仪自动改正。
3、导线边长测距技术要求按下(表4)执行。
表4、光电测距各项较差的限值 控制网等级 一测回读数较差(mm) 10 单程测回间较差(mm) 15 往返或不同时段的较差(mm) 2(a+b*D) 项目 仪器等级 二级 Ⅱ 注: ① 往返较差应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
② (a+b*D)为仪器标称精度。
2.5二级导线平差
采用“ESDPS”工程测量软件或“Nasew2003”软件进行整体平差。
二、 高程控制测量
1.1 E级GPS点高程拟合
1、高程拟合采用南方测绘公司随机软件“南方测绘 Gps数据处理”进行拟合
处理。
2、采用曲面拟合法对所有E级GPS点进行高程拟合。
1.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1、测区的二级导线点的高程,应以已知或已完成高程拟合计算的控制点的高程为起算,组成三角高程路线,其间隔边数不应多于10条。平差后三角高程路线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01m(相对于起算点高程)。
2、三角高程路线各边垂直角均应对向观测。仪器高、觇标高应用钢尺丈量至0.001m,技术要求见下(表5)。
表5、二级导线三角高程测量各项技术要求 平面网等级 项目 测 回 数 中丝法 三丝法 DJ2 1 二级导线 DJ6 2 - 15 0.1S 1 25 垂直角测回差(″) 指标差较差(″) 往返测高差之差 导线闭合差 <0.05[ss] 或者 ±0.05hn 注: S为边长(以km为单位),h为测图基本等高距,n为边数。 3、采用“ESDPS”工程测量软件或“Nasew2003”软件进行整体平差。
三、 地形测绘和道路测量
1、成图方法:采用解析法全野外数字采集,用南方CASS系列成图软件成图。
2、基本比例尺1:500;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地形图采用50厘米X50厘米正方形分幅,图幅号按图幅西南角坐标整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X,Y坐标取后三位,注记到0.01公里,中间以短线相连。
4、地形图应表示居民地、地物、管线及栏栅、境界道路、水系、植被等各项地形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各要素。
5、地形图上均应展绘出各等级控制点,并按规定符号表示。
6、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按实地轮廓准确测绘,房屋以墙基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质量分类(即注“ 砼”“混”“砖”等)。并根据结构分层表示及注记层数。
7、电力线,通讯线均需表示,电杆,铁塔位置实测,同一杆上架有多种线路时,表示其中主要的线路,并做到各种线路走向连贯,线路分明。城市建筑区及线路密集地区内的电力线,通讯线可不连线,但应在杆架处绘出连接方向。地面及架空管线均需表示,并注记输送物质,地下管线检修井需表示,围墙及永久性的栅栏、栏杆、篱笆、铁丝网和活树篱笆等均应测绘。
8、测区内所有的公路、大车路、乡村路和小路均应测绘。道路附属建筑物、隧道、桥涵、路堑、路堤和里程碑等均需表示。公路及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真宽依比例尺表示,公路,街道按其路面材料划分为水泥、沥青、碎石、砾石和土路等,以文字注记在图上,铺装材料改变处应用点线分隔。
9、河流,沟渠,水库,池塘等各种水工设施均应表示,沟渠宽度小于1米以单线表示,堤坎应测注顶部及底部及坡角的高程,池塘、河流和水沟应适当测注底部高程。
10、自然形成的地貌一般用等高线表示,石堆、土堆、坑穴、人工修筑的梯田和斜坡等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11、地形图上应表示各种树林、苗圃、灌木丛、散树、树、行树、竹树和经济林等,并正确反映分布情况。芦苇地、花圃和草地等均应表示。农业用地分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地和水生经济作物地等,稻田中应适当测注高程。
12、图上所有居民地、道路、山沟、河流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单位名,较大的水塘均应进行调查核实正确注记。
13、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一般每方格应有10个以上高程注记点,高程注记到厘米。
14、编辑地形图时,各种注记的字体大小,字型,方向要认真按《图式》规定执行,不能随心所欲,以免混乱。